打开APP

60后复旦校友,缔造一个罕见IPO:这些工程师熬出头了

具有技术门槛的中小企业,正在迎来一个春天。转眼间,又一个时代大幕正徐徐拉开。

如无意外,国内EDA第一股即将诞生。

投资界获悉,9月2日,北京华大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大九天)创业板上市首发获通过。

华大九天背后,是一个鲜为人知却十分重要的领域。EDA,全称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意思是电子设计自动化,在半导体价值链上举足轻重,被誉为“芯片之母”。华大九天在国产EDA行业中是绕不开的存在,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华大九天董事长刘伟平,更是中国EDA行业发展的亲历者。

毕业于复旦大学微电子专业的刘伟平,于2009年正式创立华大九天,随后一举打破了国外企业在EDA领域的垄断。走过12年历程,华大九天集结了一支豪华的投资方队伍,不乏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国中资本、深创投、元禾璞华等知名投资机构的身影。

具有技术门槛的中小企业,正在迎来一个春天。正如眼下,国内EDA企业正在掀起一场上市潮:芯愿景、概伦电子、广立微、国微思尔芯等企业,纷纷递交上市申请。而即将面世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定位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这让那些在一个领域里死磕十余年的小巨人公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55岁复旦学子,埋头干了12年

摘取芯片皇冠上的明珠

这是一家十分隐秘的半导体公司。

资料显示,华大九天成立于2009年,是由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与国投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专门从事EDA软件开发和服务的公司。而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是用来设计芯片的一种软件,被誉为“芯片之母”,是芯片产业皇冠上的明珠。

自成立之初,华大九天便背负着打破技术封锁的历史使命,这与华大九天董事长刘伟平的个人经历紧密相关。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1983年无锡微电子工程批准建设,计划建设一条3微米MOS生产线,同时希望合作方提供一套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帮助我国建立集成电路设计中心。1989年,为打破集成电路行业的封锁,17家单位、200余位专家、学者、学生聚集在原北京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联合开发我国套完整的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熊猫系统

彼时,刘伟平还是一位复旦大学微电子专业的在读硕士研究生,尚未毕业的他只身前往北京参与熊猫系统的科技攻关项目。刘伟平曾回忆:“很多人离开老婆孩子来到北京,一干就是一两年。我倒是无所谓,一个毛头小伙子。”一年后,从复旦大学毕业的刘伟平继续留在北京继续从事项目研究,并主要负责整个熊猫系统中的EDA工具开发。

经过两年联合攻关,熊猫系统终于在1990年正式对外发布,并接连斩获两项国际大奖。但是这款产品无法投入使用,实用价值不大。受此影响,团队成员开始陆续离开。到1990年底,只有十几个人留下来继续做产品开发,刘伟平便是其中一员。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熊猫系统的实用化版本终于面世,作为整个项目组骨干成员的刘伟平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他被任命为北京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此后,刘伟平便与EDA行业紧紧绑在了一起。2002年,华大电子从中国华大正式独立出来,刘伟平担任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基于中国华大在IC设计上的经验、成果和技术优势,华大电子从成立时起便在多种产品领域占据了国内很高的市场份额。

不过,当时华大电子是将EDA业务和IC设计业务合在一起的,这种模式并不被当时的投资机构所认可。刘伟平考虑将EDA业务独立出来,他认为,独立后公司的自主性会增加很多,在业务上更集中、更专业,管理上也会轻松很多。2009年,刘伟平带领原华大电子EDA事业部创立华大九天。

走过12年,华大九天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强的EDA龙头企业,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敲响上市的钟声缔造国内EDA第一股。

凭什么冲击IPO?

打破国外巨头垄断,一年进账4个亿

鲜少人留意的华大九天,靠什么撑起一个IPO?

先说说EDA的意义。作为集成电路领域的上游基础工具,EDA相当于产业链中的“画笔”,在半导体价值链上举足轻重。根据赛迪智库数据,2020年EDA行业的全球市场规模超过70亿美元,却支撑着数十万亿规模的数字经济。

但长期以来,国内EDA市场被全球三大巨头新思科技、楷登电子和西门子垄断,仅2020年就有约80%份额市场由上述三家占据。在这巨头严防死守的EDA市场,华大九天在局部形成突破,拿下了国内EDA市场约6%的市场份额,位列本土EDA企业第一位。

华大九天的技术壁垒显而易见。截止目前,这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提供模拟/数模混合IC设计全流程解决方案的公司。此外,该公司还可提供数字SoC IC设计与优化解决方案、晶圆制造专用EDA工具和平板显示(FPD)设计全流程解决方案。尤其在液晶平板显示领域,华大九天是全球唯一可提供全流程EDA设计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

在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华大九天营收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华大九天的营收分别为1.51亿元、2.57亿元和4.15亿元,其中2019年和2020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0.59%和61.26%;同期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则分别为1723.89万元、1269.41万元和4012.99万元。

其中,EDA软件销售撑起了华大九天营收的半壁江山——2018至2020年,其EDA软件销售收入分别为1.33亿元、2.15亿元和3.45亿元,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92.93%、84.67%和84.96%。

众所周知,EDA行业为典型的技术驱动型行业,软件更新换代速度较快,需要持续、大量的进行研发投入。招股书披露,华大九天研发投入在2018至2020年分别为7509.81万元、1.35亿元和1.83亿元,复合增长率为56.28%,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9.81%、52.50%和44.22%。

目前,华大九天客户也覆盖了国内集成电路诸多头部企业,数量约400家,如晶圆制造领域的中芯国际、华力微电子、华虹宏力;IC设计领域的中兴微电子、紫光展锐;CPU设计企业兆芯、龙芯、华芯通;以及液晶平板显示领域的京东方、华星光电、重庆惠科等。

但需要关注的是,华大九天存在应收账款占比较高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0.78亿元、1.14亿元和2.3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52.01%、44.49%和 57.31%。华大九天在招股书中也坦承,如果未来下游行业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客户财务状况或合作关系恶化、催收回款措施不力等,可能导致公司出现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形成坏账损失的风险。

此次IPO,华大九天拟募资25.51亿元,将主要用于攻克自身最为薄弱的环节——数字电路设计,其中其中有超过10亿元将投入到这一方向。实际上,数字路设计同样也是我国本土EDA行业的“短板”。随着华大九天即将挂牌创业板,或将能够为本土EDA行业带来新一轮变革,加速国产替代。

身后VC/PE云集

人民币基金成主力军,大基金也来了

华大九天背后,悄然集结了一支豪华的投资方队伍。

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自2009年成立至今,华大九天已累计获得5轮融资,背后不乏中国电子、中电金投、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下称“大基金”)、国中资本、深创投、元禾璞华等知名VC/PE的身影。

其中,华大九天在2018年1月完成了过亿元融资,由国中资本领投,深创投、中国电子等跟投。国中资本首席合伙人、董事长施安平曾回忆,当年投资华大九天的时候,这家企业规模还很小。彼时一些同行听说国中要投华大九天,并不看好,原因很简单——这相当于投了海外三大EDA巨头的竞品,市场上现有的产品便宜又好用,甚至可以用盗版软件,何必从头开始研发呢。

但施安平却完全不认同这种观点,“中国人手里没有自己的EDA,这是不可想象的,别人一旦不卖‘画笔’给你,任脑子里想得多么丰富多彩,也难以表现在纸上。”于是,国中资本决定拿出数千万元战略领投华大九天。此后,随着国际环境变化和我国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发展大势,华大九天迎来逆袭,国中资本也在这一过程中持续加注,连续投资了三轮。

紧接着2018年9月,华大九天再度完成了新一轮融资——由大基金领投,中国电子、元禾璞华、深创投、国中资本等跟投。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投资华大九天,是大基金首次出手国内EDA领域企业。

作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的最主要投资机构,大基金致力于打造本土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按照过往的投资策略,大基金参与投资的企业均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核心企业,这也恰恰凸显了华大九天在半导体产业链中的战略地位。

元禾璞华从投资伊始就对华大九天团队充分认可。在元禾璞华看来,创始人刘伟平在EDA和集成电路设计领域辛勤耕耘三十余年,目前带领公司成长为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完整、综合技术实力最强的 EDA 企业。此次华大九天顺利过会,意味着其即将成为我国在EDA行业首家上市的企业。

不仅如此,申通地铁也通过持有上海建元对华大九天间接持股,甚至因此一度被部分投资者列入“国内EDA龙头-华大九天”概念股,其股票自去年5月18日起曾连续9个涨停板,从侧面证明了华大九天作为本土EDA龙头企业的火热程度。

专精特新,大潮来了

那些死磕技术的中小企业迎来春天

具有技术门槛的中小企业,正在迎来一个春天。

以EDA行业为例,继华大九天之后,还有几家公司纷纷吹响IPO的号角:5月19日,芯愿景递交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受理;6月25日,上交所正式受理概伦电子的科创板IPO申请;6月30日深交所正式受理广立微的创业板IPO申请;8月24日,上交所正式受理国微思尔芯的科创板IPO申请。它们身后,都站着一群VC/PE机构,有望迎来收获期。

此外,还有一群EDA初创公司正在崛起。数据显示,2020年有11家EDA公司进行了16次融资;2021年上半年有9家EDA公司进行12次融资。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以来,有28笔EDA企业的融资金额大都是以亿元级计算,如芯行纪、芯华章、芯和半导体等公司。

自主可控和国产化的浪潮正孕育无数生机。正如曾经鲜少问津的EDA赛道,如今不但引来VC/PE相继入局,还有望诞生一个个IPO,这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那些在足够专精的科技企业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

无独有偶,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到来,再一次鼓舞人心。证监会网站9月2日消息,证监会将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北京证券交易所,进一步提升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随后,证监会进一步给予权威解答:从定位来看,北京证券交易所牢牢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尊重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规律和成长阶段,提升制度包容性和精准性。

何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外界不禁想起“十四五”规划纲要所提到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所谓“专精特新”,指的是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与互联网公司不同,这些公司堪称隐形冠军:它们虽然公司规模不大,但在深耕狭长市场手握核心技术、颇具话语权。

回想2019年,科创板横空出世,带动中国芯片,医药,智能,制造等一批产业大发展,许多企业命运因此逆转。一位知名创投机构合伙人坦言,“北交所的定位是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这让那些在一个领域里死磕十余年的小巨人公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转眼间,又一个时代大幕正徐徐拉开。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