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迟到的格力,迟来的银隆

假如当年收购成功了,银隆是否还是今天的银隆、格力是否还是今天的格力呢?

2013年底,雷军董明珠两人入选央视年度经济人物。在编导的撮合下,两人像2012年马云王健林一样打了个赌——以五年为期,赌小米的营收能否超过格力。

那个时候的小米有着国内最*、最新潮的营销策略,就像密室中潜心修炼的少年,秘籍在左神功在右,只初出江湖就名扬天下。而格力有董明珠一手搭建、业内公认战斗力强悍的经销商系统,犹如不动如山、撼大催坚的扫地僧,孤独求败近二十年。

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互联网销售与传统销售模式的*对决。外界普遍预测,以小米的增长速度,五年之后虽败犹荣,但格力只要不是大胜就脸上无光。所以董明珠一张嘴就把赌注提到10亿,确实有点以大欺小、以势压人的味道。甚至进一步说,如果把时间轴拉长到十年,按照双方目前的增长速度,小米稳赢。

只不过一年半之后,人们就明白董明珠为何底气满满了——2015年3月,借着全民造手机的风口,董明珠首次对外宣布格力将进军智能手机领域,并于同年6月发布*代手机产品

铁娘子的意思很清楚,你小米玩的无外乎硬件混搭、软件研发,我格力一样玩的转。但在格力的核心业务空调制造上,你小米就差得远了。

既然决定做手机,那就要有核心卖点。在其他硬件都大差不差的情况下,董明珠盯上了一项新技术——珠海银隆公司在对外招投时曾透露过,公司最尖端的新能源电池采用了钛酸锂方向,能够满足急速充电的需求,如果应用在手机上的话,5分钟即可充满,且电池寿命在50年以上。

什么叫天作之合啊?

01

时间拨回2008年。

那一年国内发生了太多大事,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崛起。从资本市场到实业大佬,无数人下场落子只为博一个未来的“可能”。

这些人当中,有一位初中学历、汽修工人出身的小老板。为了赶上这波红利,他不惜卖掉手上*钱的汽车美容保养公司和部分地产项目,并豪赌买下一家新能源公司和一家电池厂,一举迈入新能源汽车的门槛。

这位小老板就是魏银仓,其所创办的公司叫做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

不负父母“金银满仓”的期盼,200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式拉开序幕,政府开始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在随后的几年中,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陆续颁布政策,按照补贴标准,一辆长度在6至8米的电动中巴车,可获得补贴竟高达60万元。

2011年7月,靠着补贴大赚特赚的魏银仓以51%的持股入主了纳斯达克上市的美国企业奥钛,靠着奥钛的技术储备,魏银仓终于有了一张可以拿出去吹嘘的门面,即锂电池材料知识产权。

次年,银通收购珠海广通汽车,并借此获得了客车生产资质。2013年,在石家庄、邯郸两个产业园先后落成投产后,银通正式改名为银隆。

享受到时代发展红利的魏银仓,可能一开始确实是想要干些实事儿的。但是一方面当时新能源技术的投入实在过高、钱扔进去水花都听不到,而且市场较小、生产出来的客车鲜有人问津。另一方面每年高额的财政补贴着实让人眼热,铤而走险骗补贴就成了必然。

2013年,魏银仓和银隆另外一位大股东孙国华通过联手,私下将政府给予的1.1亿元财政补贴转至个人控股的单独账户,开启了长达五年的骗补之路。

款项被魏银仓私下截留之后,银隆随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落。据银隆的投资方、普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春泉回忆,同年,银隆就陷入了“发工资都困难”的窘境。

假惺惺的魏银仓一边以银隆的名义频繁对外招投,一边加紧蛀空银隆——2014年,银隆以4.99亿元的价格向一家名为“格银”的公司购买了一批设备。而实际上,“格银”的法人叫谭伟平,是魏银仓的妻妹,“格银”这家公司也没有生产线,采购设备纯属子虚乌有。同样是2014年,银隆与某建筑公司签订了多份工程合同,共向该建筑公司支付了1.7亿元工程款。几年过后,这家建筑公司根本没有施工,而是将当初1.7亿元的工程款,原路返还给了魏银仓、孙国华等人。

原本银隆的故事到此就该结束了,甚至在新能源车泥沙俱下的大环境中,魏银仓或许还能逃过法律制裁,维持住最基本的体面。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偏偏是魏银仓最不抱希望的对外招投,突然开花结果。

2016年1月,魏银仓等来了渴望造手机的董小姐。

同年8月,格力发布公告称,拟作价130亿元收购银隆100%股权。原本这是一桩皆大欢喜的生意——董小姐实现手机梦、魏银仓套现走人、格力股东们享受股价上涨。但是格力玩了一手骚操作,即本次收购银隆的130亿,其中97亿将以配套融资的方式进行特定增发,增发价为每股15.57元,相当于那时候的股价打7折。

消息一出,格力的中小股东们立即不干了:抛开银隆值不值130亿不谈,在那个补贴即将退出新能源车行业的背景下,你董明珠还想入场接盘,就是对中小股东的不负责。再说格力的股价都跌到这个份上了,也没见公司出台像样的维护措施,那股民们的利益谁来保障?

2016年11月,格力收购银隆一案,最终格力股东大会上被否决。

据多方媒体报道,此次股东大会上传来很多董小姐的“金句”:

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讲这个话一点都不过分。

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几个这样给你们分红的?

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两年给你们分了180亿,你去看看哪个企业给你们这么多?

格力人从1个亿、从1%利润都没有甚至亏损的企业做到今天,达到13%的利润,是靠你们来吗?

你应该聊这个企业能不能发展100年。应该研究这个东西,才真正有价值。

你投资格力,千万不要跟我聊股价什么的。

随后,网上甚至还流出一段董明珠训股东的视频,称在董训完股东之后,股东集体去国资委要求联合罢免董明珠。更耐人寻味的是,董明珠随即被珠海市国资委证实已不在格力集团任职,但仍在格力电器担任董事长兼总裁和法定代表人。

铁娘子什么时候受过这委屈?表示带不动这群菜B的董明珠决定自掏腰包。在股东大会一个月后,银隆对外宣布完成了第三轮融资,董明珠以10亿元拿下银隆7.46%股权,并在后续两度增资,将股权增至17.46%,一举成为银隆第二大股东。而万达、京东、中集集团等4家企业也和董明珠同时入股,成为银隆股东之一。

02

董明珠的强势进驻,让银隆一下变得光彩璀璨起来。

先是董明珠自己频繁为银隆站台,并且毫不避讳自己的身份,牵头签订银隆和格力200亿的关联采购协议。后来是2017年5月,银隆在广东证监会办理了辅导备案登记。最后是中信银行大手笔的给予银隆200亿元授信。

这种飞一般的发展速度,着实惊呆了此前抗拒收购的格力中小股东,也得以让董明珠狠狠出了一口恶气。而对于入股公司后的种种弊端,在董明珠看来不是问题——银隆正在从一个家族式企业转变,财务、经营、管理只是需要加强罢了。于是当年6月,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银隆啥都不缺,只要有时间,她甚至可以“再造一个格力”出来。

烈火烹油之下,连一直从公司掏钱的魏银仓都被诱惑了。

2017年,他以高昂利息拆借了17亿元,将手中的公司股份增至25%,加上其一致行动人,计持有约35%的银隆股权,只静等公司上市后能蛋糕能分块大的。甚至为了深度绑定董明珠的光环,他不惜退居幕后,营造出格力系全盘入主银隆的假象。

万万没想到的是,雷炸的让所有人猝不及防。

2018年1月,公司供应商珠海思齐电动汽车设备有限公司以拉横幅的方式向银隆讨要7227万元货款,彻底揭开了魏银仓留下的诸多黑洞。随后短短几天之内,银隆相继被爆出12亿逾期债务、资金链断裂、供应商讨债等问题,皇帝的新衣被扯的干干净净。

雷霆震怒的董明珠顾不上回应外界“格力全盘接手银隆”的传言,转而挨个游说银隆股东,要求公司中止上市辅导。理由很简单:中止的话未来还有机会上市,而不中止的话,可能大家就要进监狱了。

但这话说服不了魏银仓。相比投资人,亲自给银隆挖坑的他更清楚公司光鲜靓丽的外表之下是何等糜烂。原本指望IPO打捞一笔、甚至不惜背负巨额贷款也要增持股份的他,根本不可能放弃这最后的逃脱机会。

据媒体报道,2018年2月,魏银仓通过孙国华向董明珠施压,提出三点诉求:要么董明珠收购他手中所有的股份,要么立即启动上市计划,要么他收购董明珠所持股份、再找一个冤大头。

铁娘子最终还是妥协了。

03

董明珠给了魏银仓最后一次机会,即联合其他股东,以134亿的估值收购魏银仓所持股份。

从只言片语的消息来看,魏银仓当时是接受了这一收购方案的。只不过恰巧在这个时候,华融国际向银隆发来一封催款函,函中直指魏银仓侵占本应还给华融的3.75亿现款。

这也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018年11月13日,珠海银隆官方声明称,该公司新一任董事会、监事会及公司管理层在履职过程中,发现公司原董事长魏银仓和股东孙国华涉嫌通过不法手段,侵占公司利益金额超过10亿元。公司方面已向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珠海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进行报案,相关机构已正式受理。

魏银仓随后反击称,“已经起诉董明珠,相信法律公正”。但可笑的是,指控理由却是“损害上市公司格力电器及其股东利益”。

更厉害的是,当孙国华被刑事拘留、珠海市方面对魏银仓进行传唤调查时,却发现他早已远渡重洋定居,连国籍都一并变更成美国。

一时间舆论哗然。

2020年7月到10月,银隆新能源股权五次登上阿里拍卖网,累计拍掉2410万股,成交总价近7个亿。

这一笔股份正是魏银仓所持有的、被法院冻结的一部分。拍卖款项将用于偿还供应商、银行及资管的欠款。

至此,银隆彻底成为董明珠身上的污点。每当银隆因成为被执行人登上新闻,舆论总不忘拉出董明珠,唏嘘其被坑被骗的故事。虽然董明珠多次对外表示,“坚决不后悔,觉得很值得”,外界也不免将其当做董明珠的任性与一意孤行,随着银隆的窟窿越来越大,董明珠要买的单也会越来越多。

一场幻梦,起于手机,终于新能车。

风起2020,新能源车突然成了举世*的香饽饽。华为、小米、恒大、360、百度纷纷下场,试图争夺下一个万亿市场的话语权。二级市场上更是沾点新能源的边儿就更备受资本追捧,储能、造车、软件轮番上攻,上演一出罕见的财富盛宴。

等资金连各种细分领域都炒完之后,才发现角落里还有一张根正苗红的新能源车概念公司——估值一度达到500亿的银隆。

2021年8月31日,格力电器公告称,公司通过司法拍卖公开竞拍方式竞得银隆3.36亿股股份。同时,董明珠将其持有的银隆17.46%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委托公司行使。交易完成后,格力电器将持有银隆新能源30.47%的股权,控制47.93%的表决权,银隆将成为格力电器的控股子公司。

有媒体将这一竞拍结果形容为“董明珠终圆造车梦”。暂且不谈这梦是真是假,只是机缘巧合之下,董明珠和格力又一次站在了风口上。

可是新能源车的红利已至末尾,银隆来的终究太迟了。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让无数格力股东感到遗憾的是,在格力收购银隆流产两年后,新能源车板块当之无愧的一哥宁德时代才正式登陆创业板。那么假如当年收购成功了,银隆是否还是今天的银隆、格力是否还是今天的格力呢?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蓝媒汇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汽车出行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