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这些来自陌生人的善意,让我决定继续留在城市里

讲述了城市生活中陌生人带来的善意。也许大家从未相见过,但是互相赠与温暖的同时,让城市不再是水泥浇筑的、没有温度的钢铁森林。

7月24日,特大暴雨袭击郑州,旋即整座城市陷入危急中,亟待救援。

下午6点,网络上开始有零星求助信息,民间力量响应号召,投入这座因暴雨突袭,而陷入运转停滞的城市;大家通过网络搭建起来的命脉,配合着电脑那端从未见过的陌生人,开始一场生死时速的比拼。

有人在网上奔走说医院用电告急,需要发电机,消息几经辗转,最终发电机跨越半个城市、趟过淹没人高度的积水送达医院;

有人转发临盆的孕妇情况危急的信息,远在异地的产科医生放弃下班后的休息时间,守在电脑边通过网络指导产妇,直至救援队员赶来;

有救援团队在出任务时遇到车辆因为进水而熄火,于是一支由汽修师傅们组成的救援队出发,在整座城市被水淹没的当下,义务出车抢修汽车,保证救援出行……

大部分人总认为,大城市看似自由,但也充满无尽孤独。然而,河南暴雨救援中陌生人的善意刺破了城市的孤单,让越来越多的人走到一起,给城市生活注入温暖。

这些陌生人的善意汇聚成的巨大力量,也让城市重启。

本期显微故事讲述了城市生活中陌生人带来的善意。

也许大家从未相见过,但是互相赠与温暖的同时,让城市不再是水泥浇筑的、没有温度的钢铁森林。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雨夜的救援

如果电动车没电、手机只有5%电量,周围暴雨倾盆,面对深黑黢黢、空无一人的郊区停车场,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

这不是一道荒野求生的问题,这是李琦在4月初的深夜里遇到的真实难题。

那时正逢武汉多雨的春季,狂风之下,雨水被吹成一阵阵悬浮在空中的“雨浪”,砸在严西湖面,偶尔划过的闪电片刻间照亮被水雾笼罩住的马路。

李琦被困在无法发动的车里,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守株待兔地等待路人救援,或者是用剩下的5%电量给最可能来救自己的人打个求救电话。

“该打给谁呢”,5%的电量暗示着,李琦只有一次求助机会。湖北荆州出生的李琦在这个城市没有太多熟人,拿不准主意谁会冒雨来帮助自己。

晚上10点28分,李琦妻子刚好发来消息,“什么时候回家?外面电闪雷鸣,好可怕” 。

晚上10点30分,李琦决定赌一把,不能留妻子一人在家担惊受怕。他决定抓住这一次机会,拨打了一个不算熟悉的电话,赶在电量耗尽前将位置发给了对方。

紧接着,手机屏幕陷入黑暗之中,李琦能做的只有等待。

在城市的另一边,24岁的途虎养车技师潘登正在店里做清洁。他本计划下班之后,回到家里看一部电影好好放松,一个突然来临的电话打破了他的设想。

“有个救援,需要人去”,店长说,“但对方没电了,只有个大致地址”。

“那我去吧”,潘登回复。

判断了对方可能出现的问题后,潘登取出刚码放整齐的电瓶,又拿上了修理工具和雨具,开着车闯入雨夜中。

李琦被困在了花山严西湖附近。这里是武汉这两年重点开发的板块,有许多工地,路上崎岖泥泞,为数不多的路灯在雨夜中模糊成一团,难以照明。

行驶在路上,雨水在车窗上汇成瀑布,周遭的一切都被雨声吞没。潘登心理也有些没底,“会不会是有其他问题导致的车无法发动?”

但是潘登也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对方,就算修不好车,人也一定要带回来,不能辜负深夜的信任“。

潘登开启了远光灯,光线瞬间刺透雨幕。就着这束光线,潘登在黢黑的湖边路上,缓慢而艰难地向前挪动着。空旷的大道被灯光刺破,随即又被瓢泼大雨遮住了远方的视线。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20分钟的路程,潘登开了1个多小时才在湖边黑黢黢的停车场里找到李琦。李琦此刻正坐在驾驶座上,绷直了身体朝着潘登挥手。

此时已经临近深夜十二点,也是李琦被困停车场的第二个小时。

“你来了,太好了,太好了”,李琦哽咽的声音被暴雨吞去大半——他原本做好了手机没电、对方联系不上自己,无法被救援的打算。

可没想到在暴雨天,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冒着雨找到了自己,还淋着雨给自己修车。

当车可以启动后,李琦拿出现金想表达感谢,潘登拒绝了,“小事,我们应该做的”。

对于潘登来说,这不过是平常的一次救援,但是对李琦来说,这是在城市中的一次温暖。

在城市里,每分每秒都在上演温暖感人时刻。

或是为他人奔走呼号、或是深夜等待航班挥动手中的红旗说一句“欢迎回家”,或是给陌生人一碗热气腾腾的汤羹、又或是短暂的容身之处。

开放的沙发

“学姐,你这边是可以暂时借住吗?”多多收到一条好友申请。

通过申请后,对方很快发来一段介绍,介绍里称自己是多多的学妹,云南人,即将到北京来工作,但是没有落脚的地方,得知多多开放自己的沙发,于是想问能否收留自己,租到房子后就搬走。

隔着屏幕,多多都能想到对方怀疑的眼神。

今年5月初,北漂多多在北京回龙观租了一个30平左右的长条形开间,并在朋友圈发布了开放自己出租房内沙发的消息。为了保证安全,多多规定,“必须熟人介绍,仅限女孩子”。

她在房子中间拉了一条麻绳,挂上了不透明的窗帘,将房间分成了客厅和卧室。客厅里放着她购买的一张沙发床,也就是多多决定开放的区域,可以容纳一个成年人睡觉。

决定提供沙发,并不是多多心血来潮的想法。

3年前的3月,多多从成都的高校来到北京实习,她在网上联系到了一名中介,通过2800元一个月的价格,从中介手上转租到了一套还有3个月到期的房子。

可离退房还有一个月的时候,中介就找上了多多。为了让多多提前搬走,中介不仅在多多上班时,要求她回来配合看房,也在深夜时带人敲过多多的房门。

不堪骚扰的多多连夜收拾了行李,“可接下来怎么办呢?”

最终一名同样在北京的学姐收留了她。这才让多多安心完成了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实习、顺利转正留在了北京。

因此,当多多有能力租下整个房间后,她也决定将自己的房间出租出去。

*次开放出租房里的沙发,源于去年蛋壳公寓暴雷事件,亲历者将这件事称为“最寒冷的一夜"。

多多所在小区的租房群里,有人开始整理信息,提供空房转租房源,也有人愿意提供一个临时的短期住所,让同样北漂的年轻人的夜晚不那么寒冷。

多多也在群里发布消息,“回龙观有一张沙发床可以提供,仅限女生入住”。

那天晚上,有个陌生的女孩拉着自己的行李敲开了多多的大门,在那个女生狼狈的身影上,多多看到了自己,“在外漂泊的人,真的太不容易”。

最终陌生的学妹来到北京,在多多家住了两周,度过了刚来北京初期的迷茫,与入职时的不安。

在搬离多多小屋那天,学妹告诉多多,“以后要是能租大一点的房子了,有沙发了,也要开放给学妹们住”。

多多想起小时候读过的《爱的链条》,里面主角在接受陌生人帮助后,打算回报时,陌生人告诉主角,“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要尽力帮助他人。”

而她,也刚将善良的接力棒交给下一个人。

这份被传递的善良,构成了人性中的光辉,也会在不经意之间照亮他人,甚至挽救他人。

挽救生命的热线

深夜,向晴的工作页面中跳出一个提示,一份举报和订单跳了出来。

举报人是一名药品卖家,称有一个买家几次找自己咨询违禁药品,还问了许多关于药效的话题,最近一次咨询在10分钟前,对方有透露出“活着好没意思”的话语。

卖家怀疑对方想轻生。

向晴快速的查阅了对方的订单,历史订单里显示,除了咨询药品,买家分几次,在不同的商店里面购买了木炭、密封胶带、火盆等东西。

从这些信息里,向晴判断,“对方可能要实施自杀”。

物流信息显示,这些东西已陆续到了买家附近地收货点,很可能已经在实施了。

向晴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报警,随后将对方的联系方式、收货地址提供给了警方,一边拨通了这名买家的电话,开始询问情况。

电话那头,是一个年轻的男生,听起来大约20来岁,语音平静而没有什么起伏,对向晴提出的问题采用沉默回答,在向晴希望进一步了解对方面临的问题时,对方挂断了电话,并再也联系不上。

直到30分钟后,警方传来消息,证实了向晴的判断,“年轻人是想自杀,现在已经被救下来了”。

这是向晴这一年来,救下第二十名想要轻生的年轻人了。

向晴是一名电商平台的自杀劝阻师,她的日常是通过订单中异常情况联系那些存在“轻生”念头的人,并即时进行干预。

作为自杀劝阻师,向晴需要在电话接通的几秒时间里,对对方的情况进行判断:

如果对方只是情绪激动,更多时候向晴会像一个树洞一样听对方倾诉,然后温柔的鼓励对方说下去;如果对方沉默不语,不愿沟通,向晴则需要拉起警戒,必要时候联系警方出警。

“许多人是一时想不开,有时候一个陌生人给他们提供的关心,就能挽救他们。”

向晴在成为自杀劝阻师之前,曾活跃在不同的公益性自杀干预组织里。

这些组织汇集了许多来自天南海北的陌生人,大家藏身在一个个虚拟ID后面,渗透进各个平台,寻找那些被负面情绪所困扰的人,通过网络和电话,给另一端从没见过面的人提供帮助。

向晴帮助的*个女孩子,是来自山东的女孩,女孩子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又经历了毕业季找工作失败、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分手,接连的打击让女孩留下一行行悲伤的话语,字里行间都写着对自己的不信任。

“对方需要鼓励”,通过不断地留言,向晴终于和女孩子取得了联系。

彼时向晴也刚毕业,从舒适的象牙塔进入社会,有许多郁结,全靠网络那头“陌生人”的鼓励面对生活。

最开始,女孩子一段段给向晴发送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不如意的小事,也会询问“你的生活中不会有难受的事情吗?”

为了让女孩子感受到生活中的阳光瞬间,向晴每个月都会给女孩子定一束鲜花,女孩也会赠送向晴礼物。

两个人的联系维持了半年左右,他们始终没见过面。在女孩的文字里再也读不出悲伤时,向晴知道自己成功的帮助了一个人。

两个女孩,跨越城市,成为了亲密好友。

对于向晴来说,这份来自陌生人的信任,也是她愿意相信生命中有美好的原因,“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付出什么,生活必将回馈什么。

后记

还记得那个雨夜,潘登开车行驶在黑暗的马路上时候,心理有些犹豫,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凭一个模糊的地址找到对方,也不知道对方是否还在等待。

那一刻他如果掉头回去,说自己没有找到求助者,也不会有人责怪。

但潘登决定,“一定要找到对方,哪怕修不好车,也要把对方送回家”,他不能辜负那份信任。

潘登从16岁离开学校到修理厂做汽修学徒,经历过不会被看见、也不被重视的学徒时代,甚至出师后曾经因为瘦弱和充满学生气的脸,被怀疑“能力不足”,一度也陷入自我怀疑,一辆接着一辆的修车,这一生或许都将藏匿在汽车底盘之下。

那时候的他不会去救援,认为“做好份内的事就行了,管闲事干嘛”。

但如今,潘登的心态发生巨大改变,“车主多半因为车辆故障或需要保养联系我们,从某种程度来说,既是一种服务关系,也是在救困救急。”

这四年间,他自身也在不断提升,定期学习店里组织的培训课程、参加晋升考试,一步步做到了高级技师,下一个目标是考特级技师。

“有个本田的客户本来说要来换电瓶,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没有来。过了几天一大早不到8点时,他送孩子上学时,车在幼儿园门口打不着了,赶着去上班,向我呼救搭个电。”

没有形成业务关系的客人呼救,管不管?潘登说:只要找到我们的,就是我们的客户。

在偌大的城市里,一个又一个“潘登”们都在伸出援手,温暖另一个前行中的伙伴:宁波工场店老板庄亚军,每天早上6点到儿子学校指挥交通,风雨无阻一整年,志愿为学校维护早间交通,守护孩子们安全;

武汉疫情期间,来自湖北汉川的成伟,扛着20斤器材,徒步4公里,在1个多小时的行程后,终于为焦急等待了一天、准备往武汉送口罩的彭师傅,修好了货车;

郑州暴雨期间,郭琦带领着店里的20多名小伙子,在两天时间内,救援了40多辆车,其中近10辆车由小轿车拉小轿车的形式拖回门店,最远救援距离超过50 公里。

“城市不仅仅只有钢铁森林”。

这些来自陌生人的善意,让城市不再是水泥浇筑的、没有温度的钢铁森林。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显微故事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职业教育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