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火的概念是什么?元宇宙(Metaverse)一定是其中之一,而且已经火到让马克·扎克伯格为之“疯狂”的程度。
美国时间10月28日,在“Facebook Connect 2021”大会上,扎克伯格宣布将公司名称更改为“Meta”,股票代码由“FB”改为“MVRS”。扎克伯格在7月的时候说过,要在未来五年内将Facebook转型成元宇宙公司。只是没想到,他的这次豪赌竟如此坚决。
很多人将2021年称为“元宇宙元年”。3月,被称为元宇宙*股的Roblox在纽交所上市,目前其市值已超过470亿美元。8月,Facebook推出了一款远程办公软件Horizon Workrooms,用户可以通过Oculus VR设备进入虚拟工作空间。同样在8月,英伟达推出全球*为元宇宙建立的模拟平台Omniverse。
在国内,元宇宙概念同样受到互联网巨头的追捧。不久前,字节跳动斥资1亿元投资了游戏公司代码乾坤,随后又收购了国产VR硬件公司Pico,据传价格达到了90亿元以上。而腾讯在去年便参与了Roblox的G轮融资,并*代理了其中国区的产品发行。马化腾提出的“全真互联网”,更是与“元宇宙”相差无几。
到底什么是元宇宙?
在电影《头号玩家》中有这样一个名场面,作为“绿洲五强”之一的修Shoto带上VR眼镜,随着一句“变身高达形态”,绿洲中的另一个他戴上手套,从空中一跃而下,变身元祖高达,大战机械哥斯拉。我相信这一幕把不少80后的记忆瞬间拉回到童时,哪怕像我这样并不是高达粉丝的人也会感到非常热血,恨不得亲自体验一下那种感觉。而电影中的“绿洲”,就是元宇宙。
元宇宙这个概念最早出自20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一本科幻小说《雪崩》,在作者尼尔·斯蒂芬森描绘的情景里,人们可以通过数字替身在一个叫Meatverse的虚拟空间中工作、学习、社交、娱乐等等,而这个虚拟的三维空间就是元宇宙。在很多电影中也有类似的概念,除了头号玩家中的绿洲,还有黑客帝国中的矩阵,失控玩家中的自由城等等。
不单单在电影里,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开始在这方面有所涉猎。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学校的毕业典礼和毕业季庆祝活动都被取消。但是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生们在沙盘游戏《我的世界》中,以虚拟的身份完成了毕业典礼。
同样在去年,美国歌手Travis Scott在游戏《堡垒之夜》中举办了一场“ASTRONOMICAL”虚拟演唱会,共有超过1200万名玩家参加,创造了游戏史上音乐现场最高同时在线观看人数的记录。
元宇宙智库MetaZ创始人陈序是这样解释的,元宇宙就是人以独立的数字身份自由参与和共同生活的可能的数字世界。
Roblox CEO 戴夫·巴斯祖基(Dave Baszucki)认为,元宇宙包含8个基础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时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
身份就是你在虚拟世界中的数字孪生;朋友代表了社交;沉浸感意味着与现实世界无限接近的交互能力;低延迟表明元宇宙与现实世界是同步的;多元化强调了元宇宙中的内容丰富,具备很强的包容性;随时随地就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入元宇宙,很便捷;经济系统简单来说就是有一套独立完整的消费体系,有交易货币,有交易规则;文明指的就是一种虚拟文明,也是元宇宙的最终形态。
当前,最容易于元宇宙产生联系的就是在游戏领域。但是很多其他领域的公司也打算过来蹭一波流量,比如社交软件Soul在今年年初提出,要构建一个年轻人的社交元宇宙。
近一段时间,“元宇宙”也频频出现在汽车领域。
比如,长安福特在传播新车EVOS的时候就多次提到这一字眼,称其为解锁惊艳元宇宙的*密钥。现代汽车集团在Roblox平台上发布了一款体验游戏,名为现代移动出行大冒险(Hyundai Mobility Adventure),旨在展示元宇宙中的未来移动出行生活方式。上汽集团更是在近期申请注册了近百条包含“车元宇宙”字样的商标。
当然,被外界认为最接近元宇宙的是智己汽车推出的“原石谷”,也有人将其称之为元宇宙的初级阶段。
原石谷于今年8月在“IM智己”App上线,用户可以在这里拓荒原石、积攒积分、升级装备、进化车辆。获取“原石”的方式有两种,“里程式开采”和“养成式开采”。比如,车辆行驶里程所贡献的行驶数据,会计入参与里程开采的数据池中。用户行驶里程越多,贡献的数据越多,其数据权益和收获的“原石”也就越多。
在现实世界中,“原石”可被用于兑换各类硬件或OTA服务。智己汽车方面表示,随着“原石谷”运营体系的逐步完善,未来“原石”还将拥有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而原石谷的第三个阶段将打造真实车和虚拟车激荡在一起的元宇宙空间——密境时空(Crypto Horizon),现实中的车辆会拥有一个数字孪生,真车的数据会帮助虚拟车养成,而虚拟车所养成的能力也可以反哺真车进行升级。
上述提到的这些可以称之为元宇宙吗?
对于这点,元宇宙智库MetaZ创始人陈序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看这个项目具不具备两个要素:身份系统和价值系统,这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一个项目给用户提供了独立的数字身份,同时也建立了可供交换的价值系统,那么它就是一个元宇宙,或者是元宇宙的雏形,否则就不是。
按照这个标准来看的话,长安福特的EVOS跟元宇宙毫无关系,就是一个蹭热度的传播手段。而现代集团算是参与到元宇宙中了,但准确来说是以应用场景开发商的身份参与到其中。
智己汽车的原石谷确实比较接近元宇宙,它拥有一个简单的社交网络和经济体系。但是,你在原石谷中的身份只是一个数字账号,这个账号不拥有权力,也不承担责任和义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身份。
扎克伯格说,元宇宙不是我们在手机或者电脑屏幕上看到的互联网,而是一个我们参与的、可以置身其中的互联网。游戏开发服务平台 Beamable 公司创始人乔恩·拉多夫(Jon Radoff)认为,元宇宙构造包含七个层面:体验、发现、创作者经济、空间计算、去中心化、人机互动、基础设施。
其中,去中心化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我们在社交平台或者游戏中的身份系统,完全是由开发商决定的,我们并不能左右规则,甚至账号的“生死”也掌握在开发商手里。价值系统也是如此,交易规则完全由开发商制定,我们说的不算,只能服从。
而元宇宙强调的去中心化,意味着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任何事先写好的剧本,从一开始就是由参与者自己策划的,这才是元宇宙最吸引人的地方。
现在,我们回过头再来看智己汽车的原石谷,你会发现其实它与元宇宙强调的内核还是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将其称之为元宇宙的初级阶段其实有些勉强。不过,至少智己汽车探索的方向是对的。毕竟,原石谷是全球汽车行业*将区块链技术引入用户数据价值确权的项目,参考价值巨大。
汽车企业为什么要往元宇宙上靠?
在2015年到2018年之间,汽车厂商开始一股脑的宣布向“出行服务公司”转型。可是到了2020年,车企高管们发现,此前的制定目标还没有达成,市场又变了。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不管哪个行业,一旦出现技术革命,那么此前仰赖的商业模式大概率是会被颠覆的。汽车智能化的快速推进,以及一批IT巨头的加入,迫使传统汽车厂商不得不向科技公司转型。
这跟元宇宙有什么关系呢?
一方面,智能汽车正处于风口之上,各大车企使出浑身解数,生怕在这方面落后于人。于是我们看到,在产品层面,车企对配置、功能、硬件疯狂堆叠,看谁雷达多,看谁算力高;在企业层面,越多越多的车企开始举办科技类的活动,比如在10月24日,小鹏在科技日活动上展示了第6代飞行汽车的设计稿,相信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行业内卷,就好像你不比别人多点什么就会马上被市场淘汰一样,所以车企也在变着法儿的包装自己。
2020年,多家车企冲击科创板失败,包括吉利都撤回了申请。外界分析,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车企的科创属性不足。俗话说得好,一个人越是缺什么,就越爱“炫耀”什么。元宇宙这个概念听上去就非常高端,对于希望向科技公司转型的车企来说,再合适不过了。同时,新鲜的概念也会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期待值。所以,先想办法占上再说。
另一方面,从二级市场的反应来看,近一年来但凡跟元宇宙沾上点边儿的公司,其市值都会得到一定增长。比如在9月6日,中青宝宣布将推出一款模拟经营类的元宇宙游戏《酿酒大师》。此后几个交易日,中青宝的股价经历了多个涨停。
元宇宙是一个非常有想象力的概念,而新概念和想象力不正是资本最喜欢的东西么。传统巨头能够通过这两样东西挖掘新一轮的增长,创业公司中则可能诞生出下一个字条跳动也说不定。所以,一些企业迫不及待想跟元宇宙扯上关系也在情理之中,谁不希望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呢。
汽车应该如何与元宇宙结合?
其实对于汽车厂商来说,未来会应用到元宇宙的地方很多,比如在服务方面可以通过虚拟平台提升服务的便捷度,梅赛德斯-奔驰就为经销商引入了AR技术,通过微软的HoloLens 2和Dynamics 365远程协助系统提供的虚拟远程支持,加快诊断车辆问题的速度。此外,企业在研发和生产阶段可以通过虚拟技术提升效率,在市场营销方面可以借助元宇宙空间增加销售路径。
当然,我们在这里不去讨论元宇宙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只聊聊从消费者和用户的角度来看,汽车厂商以及汽车本身在元宇宙的领域中将扮演什么角色,未来会如何跟元宇宙结合。
一名科技博主告诉我,汽车在元宇宙领域中,更适合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硬件设备供应商,把汽车变成一个登陆元宇宙的终端,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版的AR设备。他认为,当元宇宙开始普及的时候,无人驾驶早就实现了,那么人上车之后做什么?进入元宇宙是一个很好的选项,车里包括座椅在内的一些设备,在数字化后完全可以替代AR眼镜,甚至体验感会比AR眼镜更加沉浸。
在他看来,虽然元宇宙离我们还很远,但是有一些发展趋势是确定的,比如元宇宙对边缘计算的需求会非常大。什么是边缘计算?就是每个玩家终端设备的计算能力。在元宇宙里,每个玩家的自由度远超一般的游戏,但如果玩家的每个行为都要到云端去计算,网络就会非常拥堵。所以,元宇宙对于本地设备的算力要求非常高。
换句话说,元宇宙对于硬件的输入输出能力、芯片的算力、云计算能力、通信能力已经操作系统等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而这些不正是智能汽车目前的发力方向么。
写在最后:有车企高管认为,元宇宙是汽车产业的敌人,毕竟如果人们可以在虚拟空间内工作、社交、娱乐,那就不需要出门了,宅在家里就可以完成这一切,还要汽车做什么?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想,像这样以数字身份参与到虚拟空间的形式,很可能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据彭博社预测,2030年元宇宙的市场规模可能会达到2.5万亿美元。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既然阻止不了,还是想办法融入其中更为明智。
当然也有分析指出,元宇宙在游戏行业得到实现不是难事,但接下来是否会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恐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验证。或许,元宇宙就是游戏行业或者VR/AR行业的自我炒作。
在我看来,这就好比蒸汽机时代的人根本不可能理解什么是互联网一样,元宇宙对于现阶段的我们来说,更像是下一个时代的概念。毕竟,无论是技术水平、内容供给还是用户体验,目前的这些产品恐怕短时间内都很难有跨越式的突破。比如,VR/AR技术已发展多年,但距离完全实现沉浸式体验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另外,虚拟空间中的信息传输量巨大,网络基础设施也是一大桎梏。
我们这一代人有机会体验到真正的元宇宙吗?我相信是有的,毕竟在这么多巨头的推动下,科技进步的速度一定会超乎我们的想象。同时我也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互联网公司一头扎进汽车领域,未来汽车行业很有可能成为元宇宙概念付诸实践的前沿阵地。
米哈游CEO刘伟说过,预测未来*的方式就是去创造。对于车企来说,主动去探索总好过被动去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