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腾讯为何「死磕」交通?

腾讯看上交通数字化生意的时间不算长,但决心笃定、阵仗颇大,如今看来,有声有色。

11月3日,腾讯终于迎来一年一度的数字生态大会。

疫情常态化后,一切都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滤镜,推迟了数月的大会,终于在英雄之城武汉召开。

似乎要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腾讯卯足了劲儿,贡献不少诸如《澡堂上云记》等出圈作品。

前菜有趣,正菜有味。

去年的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发布了升级后的智慧交通战略We Transport。

今年,腾讯智慧交通祭出一个又一个战果,并重磅发布了2.0升级战略。

核心有三件事:

*,聊认知,发布《腾讯未来交通白皮书2.0》,向外界梳理了下沉交通以来的理解。

第二,聊成绩,打造了腾讯交通“123能力圈”,即1大系统、2大优势和3大能力,业务布局智慧高速、城市交通、智能网联、智慧轨交、智慧民航、智慧港口和智慧物流等七大赛道。

第三,聊友谊,强调生态体系战略、自身开放协同的姿态以及“数字助手”的角色定位。

腾讯看上交通数字化生意的时间不算长,但决心笃定、阵仗颇大,如今看来,有声有色。

此前一直被诟病没有电商基因的腾讯,如今全力To B,重磅交通,行不行?

1

腾讯为什么重仓交通?

“930变革”后,腾讯把To B业务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马化腾称之为“此次主动革新是腾讯迈向下一个20年的新起点”。

复盘过往几年科技巨头们的战略迭代,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To C 立身、To B 立命。

B 端战场启动之键已被按下,相关风口也正引发新一轮技术输出的跨界之战。

而腾讯也正举集团之力吹响产业互联网号角。智慧交通,是腾讯To B的必经道路。

与其说腾讯重投入交通,倒不如说交通是智慧城市的底层逻辑。

怎讲?

衣食住行,人人所需,集齐To G、To B、To C三重属性的行业,交通是一个。

To G层面,交通强基建属性,决定了其To G基因,国家发展之大计,城市运转之脉络,经济交往之基础。

To B层面,城市交通、机场、轨道等领域各自的数字化发展是刚需,交通各个环节的连接打通也是刚需。

To C层面,人是交通出行中*的参与者、使用者、评价者,人享其行、物优其流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G端重发展,区域一体化、城市集群化、立体交通网络和智慧城市,是智慧交通的顶层设计。

B端重效率,解决业务需求及技术难点,节约人力及研发成本。

C端重体验,不断发掘用户的需求,驱动产品向用户迭代,提升交通安全、缓解拥堵是重要议题。

与此同时,交通管理体系非常复杂。

以“人-车-路”为核心的交通,犹如一个巨大的动态轴承,连接着多个部门(交管部门、公安部门、公交系统、城市规划部门、运营部门)、众多领域(各类传感设备、位置大数据、软硬件),众多企业(硬件制造商、集成商、AI公司软件平台等等相关企业),构成一个巨大的生态。

一面是高浓度信息安全、高运行效率和出行体验需求,一面是交通行业大而重、难消化,需求复杂、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寻常企业,在它面前难以施展筋骨。

换句话说,眼下的交通数字化升级,急需一个能同时连接B、C和G端,具备穿针引线生态基因,服务但又不侵入的角色。

在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和出行总裁钟翔平介绍了腾讯“交通出行一张网“的思路,一图统揽、一云共建、一码通行的规划,梳理出了城市规划、生态协同、用户服务这三个维度的主线。

2

腾讯能不能打好交通这一仗?

智慧交通强大的基本盘、目光所不能及的潜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睿智的勇者奔赴。

智慧交通的疆土上,一眼望去满是AI、大数据、5G神仙级混战。

这一次,腾讯能成功吗?

雷锋网认为,腾讯这场交通之战,优势在于四点。

以集团之力重仓

交通在腾讯的份量不轻。

转型产业互联网,CSIG重任在肩。

腾讯行业涉猎不少,智慧交通和智慧出行是产业互联网重点业务板块一。

2017年开始,一向低调的马化腾多次现身,给媒体演示“乘车码”,跟广汽集团、广州地铁等企业开启战略合作。

腾讯智慧交通副总裁施雪松还告诉雷锋网,过去一年,腾讯智慧交通整合LBS、自动驾驶、5G、云计算、物联网、AI等数字技术,不断进行技术和产品的开发。

集团全力支持下,从与30多家车企展开战略合作,车联网生态全面落地,到2020年9月11日,腾讯发布WeTransport,以整合的力量深度发力智慧交通领域。短短时间,腾讯交通业务已经覆盖智慧高速、城市交通、智能网联、智慧轨交、智慧民航、智慧港口和智慧物流等七大赛道。

为何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覆盖如此多细分场景?

这就要讲到腾讯的交通的第二个优势了。

底层技术家底、数字孪生新解

作为一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和文化公司,技术是腾讯公司最坚实的底层基础设施。

原来支撑C端,服务于生态伙伴的技术,为B端所用。

腾讯*程度发挥特长,充分将腾讯云、大数据、物联网、地图位置服务、AI等底层技术构建了腾讯交通的底座。

“腾讯看起来覆盖了各个赛道,其实产品并不多,而是腾讯有整个今天智慧交通所需要的共性技术产品和能力。”施雪松说道。

但腾讯要的更多,比如“大交通生命体” 。

何为“生命体”?在腾讯看来,生命体首先是活的、可感知的、有温度的、可进化的。

如何让人、车、路、网、云成为一个有活力的交通生命体,这就需要“可触达的、可感知的、强计算的、可决策”的能力。

孪生数字就此诞生,不,是实时孪生数字。

夜间高速实时孪生

腾讯认为,智慧城市1.0时代只是实现了可视化,没有计算、没有实时。

2.0时代,应该具备实时数字孪生的能力,实现“全天候、全实时”,如此,才能进行智慧化推演、仿真、计算和控制。

如何实现?

首先,要有可计算空间,其次,全息感知能力,掌握所有目标的移动轨迹,并在数字世界实时生成。

腾讯智慧交通副总裁谢建家提到,在城市交警交管场景,腾讯联合生态伙伴一起打造从微观个体到宏观系统的全息路网认知体系,构建精准认知数据底座,构建全息融合感知能力,实现了精准感知。通过精准刻画,实现真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统一映射,通过指挥调度与诱导、占道施工仿真、交通预案推演评估等实现推演决策。

计算技术上,腾讯目前已经发展到第四代隐私计算,此前的分布式数据库、实时计算、机器计算在国际都*,第四代隐私计算连续2年全球隐私计算大赛上*。

作为腾讯核心业务,其游戏引擎拥有基于图像渲染强大的计算能力。

“我们虚拟仿真技术(还原世界),结合高精度地图(确保场景的准确性)、云计算、引擎技术,加上实时数据库的支持,让我们实时孪生延时达到100毫秒以内。”施雪松说道。

活学活用C端用户思维

腾讯另一个旁人难以超越的优势,在于C端用户思维活学活用。

C端长期服务者,到了B端依然存在“老毛病”,极其关注客户。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曾在一次1小时的采访中,提及“客户”超30次。

汤道生认为,To B业务最重要的是客户导向,以你的合作伙伴、以你服务行业的客户需求为中心。

如今进攻B端的腾讯,提炼出一种C2B的能力。

腾讯智慧交通副总裁袁希林说:“我们坚定的认为To C和To B中间是有连接的,这个中间的连接是来自于用户的触达。”

C2B战略下,基于微信小程序、支付、扫码等服务终端用户的能力,降低了企业连接用户的门槛,打通线上与线下的两个世界,提高经营效率。

不谈虚的,以乘车码为例,雷锋网坐标深圳,真真切切感受到其带来的便利。

这个产品模式的革新在于:考虑人的便利性,无需公交卡,更无需下载APP,无需充值,公交地铁无缝切换,到站信息直接查询。

乘车码的成本在服务提供方,消费者零成本,这一点就比NFC先天具有不可超越的优势。

就今天的发布会看,这一核心产品试水成功,腾讯已经将其升级为“一码通行”。背后的野心是,实现各种交通工具和出行场景更高层次的互联互通。

真正意义上的“一码通行”,需要连接驾车用车、飞机、地铁、公交、网约车等交通场景,打通出行、支付、服务等多种业态,而这背后则是强大的触达、连接、融合、开放等能力。

腾讯有没有这个能力?

谁能一天不打开个几百次微信呢?社交、内容和服务生态覆盖下,触达能力强大。

如今广泛场景覆盖下,连接场景也将越来越多。

生态基因、连接战略

在对外投资战略上,腾讯以开放为纲,强调商业生态价值,与合作伙伴建立生态合作关系。

当这些企业发展起来后,反而成为了腾讯的护城河,C端的京东、美团、滴滴是三个典型代表。

这种“连接一切”的战略基因,如今在智慧交通和出行上也淋漓展现。

以智能汽车为例,“坚决不造车,不做硬件”的腾讯,它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在应用服务层面,腾讯已经覆盖了车联网、出行服务、连接购车用车多个重要领域。

同时,腾讯也在不断通过向整个交通世界展现出柔软的身段,靠着不断交朋友的心态逐步补齐自己在场景上的短板。

依托腾讯云,打造车联网、智慧交通生态,形成“连接一切”下的交通一张网的愿景,是腾讯智慧交通与出行建设的一种打法,也是目的。

3

是较量、是共舞

与早早进入交通领域的阿里相比,腾讯似乎起步稍晚。

不同的是,飞速发展的交通,需要众人拾柴,在你追我赶中摸索路径,走出一条清晰的路。

正如施雪松感叹,中国人口密度大,对交通运力的需求远高于西方国家,驾驶机动车的文化可能不够成熟,导致中国的交通可能是全世界最复杂。如今中国智慧交通发展速度非常快,快到超过了西方国家,没有路径参考。

在不断深入行业中,腾讯探索越多,思考越多。

腾讯智慧交通副总裁袁希林告诉雷锋网,在郑州水灾事件后,腾讯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当城市面临百年难遇的情况时:

*点,所有基于现有标准等级的设计都是无效的,除非愿意为百年难遇的标准去设立一个极高的门槛,由此牵扯到效率的问题。

第二点,腾讯看来,核心不在于洪水进不进地铁,而在于,能否用数字化手段提高最后10分钟决策效率,将各种决策的指挥体系、平台体系、线上司机、应急人员、广播体系在10分钟时间里实现“少死人,快逃生”,希望通过技术来解决问题。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交通成为未来之星已经是不争之事。

虽然在那之前,要把一个庞大的理论变成真实运转的体系,还需要解决现实中看不见的细碎难缠的千百个具体问题。

没有路径可以依赖,没有意见可以听从,在这条崭新的赛道上,参赛者们既有探索未知领域的迷茫和惶恐,也有开拓新世界的奋进与喜悦。

而我们,期待入局者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在某个时刻,找到智慧交通那条引线,然后,点火,爆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雷锋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汽车出行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