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鹤岗,多了很多传说。
2019年,一篇《流浪到鹤岗,我五万块买了套房》横空出世,东北小城鹤岗一夜爆火,购房者趋之若鹜。
2021年,这座老工业城市再次走红,流量的一面是曾经慕名而来的年轻人逃离鹤岗,另一面是鹤岗小伙经营小串年入百万。
热闹和凋敝在鹤岗这片土地上并行、交织,学者们关心着鹤岗逆城市化、产业坍塌的困局,网友们审视着“躺平一族”对鹤岗的想象。
而留在鹤岗当地的人们,却不在聚光灯下。
什么才是鹤岗生活本来的样子?小城抓住流量的神话谷底翻身,普通人的生活魔幻又真实。
鹤岗式幸福
35岁的田丹丹没离开过东北这片黑土。
出生在吉林,婚后与丈夫二人在萝北务农,贷款几十万种水稻,无奈遇天灾,地里收成惨淡。
为了还债,夫妻俩卖掉了婚房,每天早上5点多到各个农场赶大集摆地摊,丈夫卖廉价的老人衫,田丹丹就在旁边卖现烤的桃酥和无水蛋糕。大女儿扔家里,车里载着2岁的儿子,连年操劳没顾得上孩子,但“起早贪黑,去掉油钱,挣的不是很多。”
变化发生在2019年的11月,田丹丹和丈夫回到鹤岗,应聘成为美团*对夫妻骑手,“一个月赚上5000块就行”。
令田丹丹开心的是,她*个月赚了四千多,丈夫赚了五千多,后来两人一个月能赚到一万三四。
2020年六七月份,田丹丹夫妇花3个月工资,在鹤岗全款买了套毛坯房,55平方米的两室一厅,距离市中心6公里,附近有大超市、公交站,还有孩子可就读的公立学校。
现在,丈夫在每天五点定时出门接单,田丹丹则会多睡一会儿,等把孩子们送到学校之后再跑外卖,晚上接孩子们回家,一家四口在新房子里吃晚饭,给孩子们辅导功课。
“靠自己的双手买房子,照顾孩子,很安稳,很踏实,很幸福,以后的路慢慢走。”对田丹丹来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夫妻俩共同奋斗,以后再买个更大的房子。”
患有脑瘫的赵文轩,也看见了幸福的样子。
1994年出生的赵文轩,高高瘦瘦,语言能力和听力都有一些障碍,但干活麻利,曾干过农活,也在鹤岗的煤窑当过矿工,还去青岛当过装卸工,每吨赚五块三毛钱。
回到老家鹤岗成为骑手后,赵文轩异常珍惜这份工作,一度成为站里最能跑单的人,收入随之增多,陪伴父母的时间也多了。今年,他终于追到了心仪已久的姑娘。
同为90后的小伙郑前,从千里之外的广东湛江而来,飞机换火车,将家置在了鹤岗。
郑前干的是东北“轻工业”,玩起了自媒体卖房,帮网友代购房子。今年7月2日,他还成立了房产中介公司,截至目前仅今年便卖了100多套房子,上半年用来工作的微信号,每个5000好友,加满了4个。
在此之前,郑前辗转厦门和广州,做过汽车配件销售等工作,每个月的收入扣除房租所剩无几,也卖力地经营着自己的服装网店,但月收入鲜有超过2000元的时候。
位于东北边陲的小城鹤岗走红互联网,“低房价”是其关键词,吸引着数不清的目光,成为低欲望人群向往的渊薮。
但真正让这座小城出圈的不是“低房价”,而是能够在这座小城靠双手创造生活的幸福感。
80后夫妻在鹤岗用三个月工资全款买房、脑瘫外卖小哥赵文轩自力更生、广东小伙卖房百套……许许多多的人,或回到或来到鹤岗,努力奋斗改变了人生,找寻自己的归属感。
没有高房价带来的居无定所,没有高物价带来的生活焦虑,选择留在这里的人踏实、勤劳、豁达,用琐碎而美好的生活片段回答着大时代的提问,最终所有的答案都与这片土地有关。
踏实安稳的生活方式成就了不一样的鹤岗式幸福,关于东北落寞小城的故事也有了新的版本。
“在小地方不一定赚不到钱,关键是要看选择和眼光。”27岁的鹤岗本地人袁全意识到,新经济下沉正在给当地带来发展新机遇。
袁全毕业于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播音主持专业,曾在大庆的一家客服销售公司工作,三年间升至主管,团队近百人。
去年疫情后,袁全的事业遇到瓶颈,犹豫着是去北上广打拼还是回鹤岗创业。最终,鹤岗当地的低创业成本、低市场覆盖率,促使他在老家开设了一家客服公司,与中国电信、京东等公司合作,“收入不错,月收入最高可达10万,不用焦虑生活和担忧未来,也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迸发的互联网流量给这座小城带来了蓬勃生机。
据鹤岗市政府介绍,客服、运营、仓管、打包、售后以及带货主播成为新业态下沉的就业新选择,多数收入也高于本地平均工资。
其中,最为耀眼的不过“鹤岗小串”,搭载着这股春风,成为鹤岗的新城市名片。
据粗略统计,目前鹤岗当地烧烤类商户有几百家。对于常住人口不足100万的鹤岗来说,这意味着每1000多人中,就有1个人是烧烤店老板;每300个家庭中,就有1个家庭以烧烤为主要经济来源。
“鹤岗人特别爱吃小串,路上每隔几十米就有一家店,每到饭点基本都是满的。”2019年,鹤岗火了,打卡人众多,“串二代”王季顺势把线下门店搬上了互联网平台。
他意想不到的是,“王记烧烤在特殊时期竟成了奢侈品。”
去年疫情期间,全市关闭堂食,“馋坏了”的鹤岗人开始通过外卖解馋。据王季透露,疫情期间,其通过美团外卖每天卖出几百单,客单价比疫情前翻了1倍,利润比疫情前还要好。
如今在鹤岗搜索烧烤排行榜单,“王记烧烤”依然*,每月3000-4000单的外卖销量让这家小店线上线下客流不断。谁能想到,几年前,王季尚因结婚缺钱发愁。
在土生土长的鹤岗人张学枫看来,鹤岗小串是比“低房价”更能令人感到幸福的鹤岗标签。
每天早上五点半开始采购、穿串、烤串、招呼顾客,直到晚上十点关店,辞去医院护士工作的张学枫靠着经营小串实现年入百万的梦想,也打开了“鹤岗小串”的走红之路。
商家之外,烧烤师傅、餐厅服务员、外卖骑手以及上游的畜牧养殖业农民,小串生意还养活了一大批靠烧烤谋生的人。
据了解,鹤岗本地的烤串师傅每月收入能达到6000-8000元,服务人员在旺季的月收入也有4000元以上,接近二线城市同行业的水平。
作为对比,当地屈臣氏店长的收入为4000-6000元。而根据黑龙江省统计年鉴,鹤岗市2019年非私营单位工作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平均工资为4000多元。
如果是外卖骑手的话,工资则要高不少。在鹤岗的美团骑手中,在配送旺季的冬季,部分骑手收入能够超过一万元,而大部分骑手全年平均下来,每月的收入也能达到六七千左右。
作为鹤岗人生活一部分的鹤岗小串,逐渐成为这座城市无数家庭的经济“新支柱”。
“鹤岗不是只有煤,我们的烧烤也有名。”这句话成为诸多鹤岗人对外介绍自己城市的标准话术。
共同富裕之样本
在鹤岗,以小串为代表的餐饮业正在慢慢成为具备一定产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第三产业代表。
市政府组织多次“鹤岗小串大比拼”活动,成立“鹤岗市小串烧烤餐饮商会”,自上而下的牵引下,小串不仅仅是自主经营单打独斗,逐渐形成产业同盟、产业集群的趋势。
如王季、张学枫所盼望,鹤岗小串正在积极拥抱互联网新经济,扎根本土以外卖拓宽销路的同时,借助美团等数字化平台走向全国。
“这两年吃小串的人越来越多,鹤岗的烤串店也明显多了,很多本地人还把店开到了北京、上海,也有不少外地人过来学烧烤技术,回去开加盟店。”鹤岗市商务局副局长岳子军说。
美团数据显示,鹤岗当地接入美团平台的烧烤商户接近600家,2021年1月-9月,“鹤岗小串”的相关搜索量相比2019年同期上涨了335%。
“美团可以用好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共同促进鹤岗第三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活力。”11月4日,副市长李万军曾在参观美团上海总部时表示。
据报道,未来,双方将开展产销对接、品牌合作等活动,助力鹤岗完善产销地对接的供应链体系,拓宽优质农产品及区域特色产业销售渠道,推动鹤岗区域特色品牌向全国知名品牌升级。
走出去、借力互联网平台,鹤岗做大做强本地产业的理念和决心一览无遗。
褪去“资源枯竭城市”标签,从物价低廉的网红城市到转型升级的传奇小城,2年间,鹤岗上演着剧烈变化。
外卖配送、短视频电商、直播带货、新媒体创作等新就业形态,在鹤岗悄然崛起;本地生活服务、电商、内容产业这些新经济业态下沉,创造出丰富的就业、致富机会。
以互联网资源为突破口,鹤岗探索新的转型道路,拥抱新环境和新时代,以全新生活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据李万军表示,近几年鹤岗发展转型迅速,2021年上半年电子商务交易额15.9亿元,同比增长15.4%。
借助互联网、电商发展小城特色产业,引进、扶持新经济新业态,激发小城经济活力,一旦鹤岗完成转型,它或许会为许多处于转型期的中小城市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模板。
将此前的网红资源转化成发展红利,牵手美团等合作伙伴,激发互联网平台连接一个人一座城、连接生意与生活的巨大潜力——鹤岗创新性地在壮大经济力量、共同富裕等方面摸索出实践的样本。
事实上,像鹤岗这样房价崩盘的城市有很多,每一个都极其相似:资源枯竭、城市衰落、被时代遗忘。
但互联网正在使鹤岗完成超车,直接从资源型工业城市向信息化现代城市转型。
而类似鹤岗这样亟待转型的城市,恰好给年轻人腾挪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东北的大片土地,广阔的中西部,甚至东南沿海,都能够从新业态中,寻找到新的发展机会,从而变成一个新型都市,一如山东曹县、浙江诸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