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校招内卷第一棒,是名校生的应届生身份危机

只要是参加过国考、省考、银行、国企的各类招聘考试的人,一定会发现一点,省考和国考中,大量职位只有应届生可以报考。而银行、国企校园招聘中,最重要的一项要求就是应届生报考。

不知不觉,2021年已经来到12月,秋招结束,国考已过。

对于许多人来说,一场毕业生求职的大战似乎已经结束:朋友圈里,人们开始花式晒各种大厂offer、XX企业录用书……

但与此同时,还有一群人失落与迷茫着——那些顶着“2022年应届毕业生”身份,却在求职、考公道路上至今一无所获的人。

在知乎上,问题“应届生身份到底有多重要”下有超过320万的浏览量;豆瓣小组“应届生找工作”自从2008年创建以来,已经有10万多人聚集,甚至,因为组员过多,还诞生了“应届生找工作2组”……

到底怎样才算应届生?应届生身份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无论是在企业招聘还是考公中,应届生常常备受关注?

01、就业难,失去应届身份更难

在狭义上,应届生指的是在应该毕业的年份毕业的学生,比如专科的大三,本科的大四,研究生的研三。

但在各类公职考试中,应届生的范围变得更大。

比如在公务员考试中,只要在毕业后的择业期内没有落实工作单位,就可以保留应届毕业生身份。择业期的时长一般为2年,部分地区3年。而是否落实工作单位一般以社保缴纳记录为标准。

教育部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22年,应届生毕业人数每一年都在增长。

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这个数字比2021年增加了167万,是2004年的4.5倍。这意味着应届生们承担着很高的就业压力。

02、应届生求职

一方面,应届生人数每年都在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应届生们也享有各种“就业福利”。

如果你检索各大平台和社交网络,就会发现无数“过来人”正在用他们的血泪教训告诉你如何将“应届生身份”的优势发挥到*。

首先是抓住校招的机会。

无论国企还是其他500强企业、互联网大厂,基本上都会开展校招——这些岗位仅向应届生开放。面对一张白纸的应届生,校招一般无需经验门槛,很多单位对于校招的要求相对社招也会放低。

《2021大学生雇主招聘观察报告》显示,近五年企业尤其是国企的校招人数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21年国企平均社招人数是2017年的2倍,校招人数则是 2017 年的 3.3倍。

微博话题#应届生的身份到底有多重要#下有一条高赞评论这样写道:这是“*一次你啥也不会,还能进大企业的机会”。

今年6月Boss直聘发布的《2021应届生就业趋势报告》则显示,2021年校招岗位的平均招聘薪资为6112元,同比增长4.7%,继续保持连年小幅增长的趋势,超过2021年应届生6030元的平均期望薪资。

而对于985、211等名校毕业应届生来说,应届生也并不意味着便宜、廉价。就在过去的几个月,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公司陆续公布了 2022 年校招大厂薪资,技术岗位的白菜总包年薪甚至比部分已经工作两三年的老员工还要高。

另外,近几年各大城市的“抢人大战”,抢的主要也是应届生。“应届生可以直接落户”、“买房打折”等政策已经屡见不鲜。

国家和各地也出台了不少应届毕业生补贴政策。无论你是创业、就业、还是租房,大部分应届生在毕业2年内都能领到大大小小的补贴。

03、应届生考公

宇宙的尽头是铁岭,年轻人的尽头是考公。

近几年,互联网带来的造富热潮已经过去,大厂神话逐渐褪色。相比较996式的“拿命换钱”,许多人开始考虑另一条更安稳的道路——考公。

2021年,国考的报名资格审查通过人数为212万人,招录人数为3.12万人,平均竞争比为68:1。

许多应届生们也决定去考公——基于65所国内知名大学问卷调查的《2021中国重点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状况报告》显示,79%的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意向中包含“国有企业”。从总票数看,国企占39%,高居*,其次是政府部门,占18%。

除了名校生,留学生的择业观念,也早已不再是10年前的向往外企、跨国公司。

益普索《2020海外留学趋势报告》显示,在调查样本中,有近一半的留学生回国后进入体制内工作,21%进入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

而只要是参加过国考、省考、银行、国企的各类招聘考试的人,一定会发现一点,省考和国考中,大量职位只有应届生可以报考。而银行、国企校园招聘中,最重要的一项要求就是应届生报考。

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名额向应届生倾斜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

2022年国考的招考简章显示,计划招录3.12万人,其中2.1万个名额计划专门招录应届毕业生,占比67.3%。2021年的招考公告上明确写道: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高校应届毕业生。

华图教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2022年度,国考仅面向应届生的岗位占比,从39.71%提升至58.15%;仅面向应届生的人数占比,则从42.02%提升至67.3%。

除了国考中的岗位倾斜,应届生还有专属的选调生名额——每年都会有专门的名额,从高等院校选调应届生到基层工作。

一位在清华大学的研究生选择这条路的理由是:“在我眼里,高薪、理想什么的都比不上安稳。主要是现在什么都太不确定了,一家公司、一个行业,好像随时都有可能凉……”

整体来看,应届生也更易在国考中上岸。

谷雨数据分析了2021年国考中“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省级以下直属机构”的10892个职位的*面试分数,发现仅限应届生报考的岗位分数整体低于不限制应届身份的岗位。

蒋方舟曾在《圆桌派》上表达,从前觉得,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很乏味无趣,但现在突然发现,现在可能连这种一眼能望到头的生活都是一种奢侈。

在如今这个似乎一切都不稳定的时代,一份工作能带给人的安全感比例正在降低。而凭借应届生身份,年轻人可以更轻松地考公、收获一份安稳。这样看来,毕业后就求取编制,或许是一项“平衡利弊”之后不错的选择。

04、应届生身份,是优待也是枷锁

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应届生身份的确在求职和考公上的确有许多优势。

但同时,在如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一位才22岁/25岁的年轻人,因为担心“一不小心就失去应届生身份这个优势”,常常需要迅速做出判断和选择。

而各位过来人、各种方法论似乎都在告诉ta一件事:“谨慎,谨慎,再谨慎,机会错过了就再也不会重来,选择一旦出错就可能万劫不复。”

在这种情况下,应届生身份到底是优待还是枷锁?似乎成了一个两面性的问题。

我们爬取了微博话题#应届生的身份到底有多重要#中一条微博下有近1.7万条评论。在这些网友评论里,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企业来说,应届生*的价值在于:“便宜”、“听话”、“好培养”,还能给企业“减税”。

理想主义、个人价值、热爱……则无人问津。成功的标准仍旧高度统一——有钱,「财富自由」几乎承包了这个时代年轻人关于幸福的一切想象。

也因此,成功学总是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因此要做对每一个选择。但这句话成立的前提是——每一种选择,都可以用统一的、可量化的标准去评判。

现实显然不是如此。

即便“应届生优势”被不断放大和强调,即便人们精密计算做对了一次选择,也不意味着可以一劳永逸。

今年1月,一份《程序员考公指南》在GitHub上,一份《程序员考公指南》冲上热榜,三位年轻人在互联网公司*时期去做程序员,高薪、体面、机会无限。这显然是人人羡慕的正确选择。

但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没过几年就后悔转头去考公;再之后,还有人考公成功,在做了一年警察之后,重返大厂追寻“代码之美”。

在豆瓣“逆社会时钟”小组,更多人在“不合适的年龄重新做选择”。有人休学两年后决定重读本科,有人28岁换个城市,从实习医生开始做起,还有人35岁辞去体制内的工作……

从这个角度看,应届生身份也只是高度统一价值体系下一块小小的优势垒石。善于利用它,谨慎选择当然没错,但回头看看,被“应届身份”焦虑感吞噬,或许我们正在丧失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谷雨数据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其它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