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年底裁员,硬科技正在挤泡沫

资本加持、政策扶持、赛道热烈,如今硬科技的发展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为何也难逃年底裁员的命运?

“机器人赛道这么火也裁员,那什么行业才安全?”

一位网友针对服务机器人公司普渡科技裁员的新闻发出疑问。

“领导层错误决策,导致进人太快,又反悔了,裁员1000人左右,很多人都是对公司行业抱着信心来的,基本都刚来不久。”2021年12月31日,某职言平台上,一名认证为“普渡机器人员工”的网友,在“普渡机器人裁员”相关话题下留言。

然而,不仅仅是普渡传出团队精简的消息,企业服务商有赞集团刚刚在一周前被爆出大“瘦身”近30%。

据新浪科技报道,本月,有赞启动了*轮裁员,以产品和技术研发为主。预计,这一轮裁员会超过1500人,而其整体员工人数大约4500人。

一位有赞员工向光锥智能透露,裁员重灾区是在业务部门:“有的部门被全员拿掉了,有一个和微信相关的业务部门没有被拿,只走了4个人。主要是裁的新人,还有一部分下沉市场的业务员,2021年有赞铺了很多四五线城市。”

从有赞财报也可以嗅到一丝“危机感”:截止2020年12月30日,其现金流为17.5亿元,但截至2021年9月30日,其现金流为8.9亿元。仅仅三个季度,现金流缩水一半。而且2021年Q3,有赞亏损近3亿,为2020年同期的三倍。如此烧钱能力如果持续下去,账上的现金流恐怕难以支撑。

“互联网下行,硬科技上升。”几乎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热钱在过去一年依然涌向这里。

根据CVSource投 中数据显示,2021年,SaaS领域的整体融资规模为728.20亿元,2020年与2019年,分别为610.77亿元和386.04亿元。

机器人赛道也是2021年异军突起的香饽饽。据睿兽分析显示,2021年全年机器人公司发生投融资事件220起,总金额约226.05亿元。普渡科技也曾在2021年5月和9月分别完成共计近10亿元的C1、C2轮融资,并且其背后也不乏美团和红杉中国等明星资本阵容。

资本加持、政策扶持、赛道热烈,如今硬科技的发展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为何也难逃年底裁员的命运?

根据Gartner曲线,新技术市场发展都有一个最高点也就是“期望膨胀期“,但随之而来的则是陡然下降来到“泡沫破裂期”。潮水退去,总会筛选出裸泳的人,从过去来看,共享经济、AI等行业都经历了这个阶段。如今,爆火后,硬科技领域也开始挤泡沫。

而引起这个挤泡沫的直接导火索,则是从资本市场,自二级市场向一级市场的传递。

2022开年,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因素仍不明朗,美股、A股近日大幅回调,美元机构对中概股持谨慎态度......都让硬科技公司感觉到一丝深深的寒意。

谨慎保命,保住现金流是创业者的*反应。

实际上,据光锥智能了解,近期不止一家企业服务公司都采取了主动收缩的策略。“裁掉一大半销售人员,留下未来2~3年的现金流。”一位创业者向《光锥智能》透露,宁可慢着活,也不能快着死。

规模化陷阱

“一是CEO没大规模团队管理经验,二是竞争扭曲单位经济模型,三是对资本市场预期误判,以为总能融到钱,认识不到超额的融资是透支未来,需要用业绩增长去弥补。”一名投资人向光锥智能表示,这是多数热门创业公司的常犯错误。

盲目追求规模化是互联网流量时代留下来的弊病,虽然大家已经达成“此风不可长”的共识。但这种风格无形中还是影响了硬科技公司。

在服务机器人领域,一方面,疫情的影响加速了无接触配送需求的爆发,另一方面,我国机器人自主研发技术越来越热烈,逐渐做到自给自足。据睿兽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302.6 亿元,服务机器人在机器人行业的占比也保持上升趋势。

面对如此有诱惑力的市场价值变现,普渡科技在做好早期的基础技术、产品储备后,也试图快速进行市场推广。

先发制人,以量取胜,这往往是很多互联网企业的玩法。在B端,渠道能力更重要。

与消费市场重营销,一个朗朗上口的广告可以遍布全国的方式不同,B端产品需要一般需要直销+层层分销商的模式。这意味着每开发一个新地区,就需要企业花资源踩点,铺人力,形成巨大的销售成本。

2021年,普渡科技也在简单粗暴地实行人海战术。

“去年7月才300人,今年11月3000人。“不少普渡科技员工都在社交平台上讨论过普渡科技的快速扩张路径。“三个月前批量招人,年底批量裁人,今天谈话明天就走人,一天裁掉200多人,当时招人时一天招200多人。”

根据媒体报道,此次普渡裁员中,大部分都是新开城几个月的新员工,还有一部分老员工。更极端的情况是,有大区经理在开会时表示业绩不理想,就直接被裁了。

从某招聘平台上看,普渡机器人目前依旧存在大量对外招聘的岗位,不过销售岗位主要招聘城市集中在广东、上海、江苏、四川、湖北、安徽等,媒体爆料裁员的部分城市如:盐城、唐山、绍兴、芜湖、桂林等等城市已经从其销售岗工作城市清单中“销声匿迹”。

“招人进来后又不知道要让人干啥,让员工自己发挥想象力。如此混乱的团队真是活久见。”一名员工吐槽道。

如此大的人力成本却换不回成倍增长的销量,投入产出比确实不理想。

对于普渡科技来说,市场拓展的最终量化指标并不是业务遍布多少个城市,而是机器人到底卖出去多少台,有没有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相比于C端用户更追逐一些概念,B端客户更在意实用性与性价比。

“以前追求规模,现在感觉*的策略就是别瞎折腾。这不是佛系,而是审时度势。从前,讲个故事投资人的钱就源源不断,现在需要自负盈亏,自力更生。”连续创业者李卓澄也曾向光锥智能表示,To VC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成熟的创业者应该考虑盈利能力几何,而不是等人施以援手。

“创业有一千种死法,但只有一种活法,那就是——生存。”他说。

“十年后是星辰大海,问题是得先活到十年后,活着是*位的。”国科嘉和董事长、管理合伙人王戈曾提到,一旦企业做起来基本上无一例外认知也会扩大,但这个时候核心班子特别是一把手以及核心的创业团队一定要聚焦主业,警惕多元化、警惕非主营业务的多元化。

在创始人人均博士、科学家的硬科技创业领域,不乏从前沿学术转至商业战场的创始团队。相对之前的互联网“老炮儿”们,这些科学家尽管不擅长讲故事,但是也要警惕规模化陷阱。

大裁员,是普渡科技在盲目扩张道路上的一次悬崖勒马。

创业还得继续。就在1月13日,普渡科技创始人兼CEO张涛在朋友圈发文纪念公司成立6周年,“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的仪式,唯有朴实无华地长期艰苦奋斗!”

足够“硬核”吗

真格基金董事总经理刘元曾表示,对早期投资而言,一个项目的“验证周期”需要靠产品落地情况、后续轮融资、客户反馈等因素综合判断,而不是仅仅看资本侧的表现。而科技项目发展周期更长,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检验出项目的质量。

科技项目的周期很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来自哪里?玩家谨慎对待市场热潮可以“活着”,而“活下去”则需要大浪淘沙后剩下什么——核心壁垒足够硬核吗?

有赞一路走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发家致富之路离不开“抱的那些互联网大腿”。

作为一个开店工具SaaS,2018年,有赞与快手合作,为快手提供“短视频电商导购”解决方案。据浦银国际研报显示,快手成为有赞*的GMV来源,*时期贡献约40%的GMV。2020年,疫情刺激了线下转线上的需求,有赞迎来一波红利。

而更早以前,有赞则是依托微信生态的*波微商起家。

有赞和微信以及短视频平台的关系都是单向依赖性更严重,因为作为工具平台,有赞在商家最关心的流量上操作空间较小,这导致核心用户——商家的粘性并不深,有赞的可替代性较高。

如快手自身开始向商家提供工具包后,有赞再也难以抱“大腿”。有赞CFO俞韬曾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中国有赞2021上半年GMV不理想,主要是来自快手渠道的GMV下滑影响。

很多人期待中国也能跑出Shopify,但是因为国情不同,中国小微商家几乎没有独立站经验,主要依赖大平台的流量,这也导致有赞高度依赖流量平台。

SaaS企业,无法留住用户,一味拉新,无法提升粘性,再加上低客单价,就容易成为不可持续的“伪命题”。

一位自称是有赞前客户经理的网友发帖表示:“我在的时候,看到的就是有赞并不重视续费。”另一位网友留言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同:“客户成功美其名归帮助商家上线,实质上无法给小微商家提供流量引入,就写一堆高大上无法落地的开店方案,且该公司要求商家销售额达到X千元,美其名曰交付成功。客户成功经理的任务就完成了,哪里有什么续费啊……”

针对此次裁员风波,有赞官网宣布正式开启事业部化调整,将前台业务拆分成社交电商、新零售、美业、教育、Allvalue五大事业部。

有赞创始人白鸦表示,有赞当前有“基于横向能力提供通用价值”的业务,如微商城、旺小店等;也有“面向垂直行业,提供深度解决方案”的业务,比如新零售、美业等。

显然,有赞已经意识到“大腿”不牢固,自身硬核才是护城河。

据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其基于已公开的企业资料及行业专家访谈,通过”研发能力+技术实力+发展潜力”硬科技评价体系,展示了185家科创板企业的硬科技实力全景。整体来看,目前的科创板申报企业整体硬科技实力偏弱,近六成的企业处于”亚健康”状态。

硬科技是一场长跑,够硬的团队和核心实力才能支撑起时间、资本、市场预估的抨击。一名业内投资人认为,“泡沫化才只会是硬科技崛起的过程而不是终点。”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黄河在谈技术投资的时候曾表示:“当前太多泡沫掩盖了行业真实价值,带来的结果是投资人无法得到所盼望的回报,被投资行业的资本利用效率很低甚至无序。不过这就像一杯啤酒,即便倾倒的手法如何拙劣,在除去表面那厚厚的泡沫之后,仍然会沉淀出其下的佳酿。”

时过境迁,模式创新大潮以及PPT创业都已不是主流,硬科技创业总需要亮出真实的肌肉,拿出可以说服人的干货。

泡沫一戳就破,冬去春来,硬科技依旧未来可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光锥智能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先进制造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