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4月3日,纽约曼哈顿的摩托罗拉实验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马丁·库帕成功研发出世界上*部手机,人们惊奇的盯着他手上那个没有线的电话。
虽然和今天的手机相比,这部“大哥大”显得十分笨重——内部挤下了30个电路板,充电10小时,通话35分钟,仅有拨打和接听两种功能。
但在当时,手机的诞生意味着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启了。随后的将近50年间,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1G到5G,再到6G的前瞻性布局。从连接人与人,到万物智联,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迸发出巨大的经济效应。
▲我国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节点
50年蕴含了全球通信格局的重塑,也是整个通信产业发展的蝶变。
01、拓荒时代,争抢红利
在无线通信的发轫期,时代属于敢闯敢冲的企业。
上世纪70年代至2009年,是无线通信产业的拓荒期,谁拥有技术专利,谁就能占领产业制高点。在1G-2G时代,全球通信产业分别由美欧垄断,摩托罗拉以及爱立信和诺基亚轮流称霸。
这个时期,中国在全球无限通信领域基本没有什么参与感,我国直到1987才出现*款大哥大。中国移动也只能采用欧洲的GSM技术。
庞大的人口,就像一片亟待开垦的处女地,尤其是中国农村市场,更是一片巨大的宝藏。
凭借广阔的人口红利,“谁先占坑谁获利”。但当2005年计划进军农村市场时,已在港股上市的中国移动却遭到了国际投行的一致反对。
他们认为:农村市场购买力低,基础薄弱,建设和运维成本都要高不少,城市才是主战场。国际投行直接向时任中国移动董事王建宙表达了不满:“坚决反对,你们这是无视投资者的利益。”
然而农村市场却是生机无限,在华为的助力下,中国移动降低了农村通信铺网的成本。无线网络接通后,农村迎来了手机热,“农村战略”成为中国移动主要业绩驱动力,收入和净利润快速增长。
▲数据来源:Wind
对比来看,2005年-2007年,中国移动业绩笑傲全球电信行业,归母净利润从535亿元上升至871亿元,2年的复合增速高达28%,行业人士感叹中国移动就是一架“合法的印钞机”。
另一边,电信巨头沃达丰在2005年巨亏219亿英镑,成为当年欧洲企业的“亏损王”。其他电信企业基本陷入增长的泥潭,业绩不佳或是持续负增长。
敢于向农村拓荒,助推中国移动在2007年10月29日市值飙升至4100亿美金,不仅成为全球市值*的电信企业,还超过了微软等一众科技公司。
时至今日,4100亿美金的电信企业市值纪录,仍没有被打破。
02、技术迭代,价值重塑
走过圈地为王的“人口红利”期,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都迎来了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出现,打破了旧的历史格局。
以苹果、三星、华为为代表的手机厂商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摩托罗拉、索爱、诺基亚走下神坛,逐渐被人们遗忘。
移动互联网黄金十年由此开启。
2009年,我国无线通信产业走进了3G-4G时代,运营商的定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要属资费结构的倒转,语音、短信费大幅降低,流量业务暴涨。
2020年,中国移动总营收7680.7亿元,通信服务实现6957亿元。其中,流量数据业务已成为*大头,占比高达85.8%,营收5970亿元,同比增长5.7%;而语音业务持续萎缩,收入仅788亿元,同比缩减11.1%。
运营商本靠着流量红利还可以“躺赚”,但在4G逐步兴起的2015年,流量红利遭遇“提速降费”,三大运营商均遭遇业绩增长压力,中国移动甚至出现几年的利润负增长。
如果说“提速降费”是运营商业绩增长乏力的政策外因,那么互联网企业的崛起,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迫使运营商逐渐“管道化”,才是运营商必须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不再沦为一个简单的为互联网公司提供数据服务的管道,成为4G+时代运营商面临的共同难题。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口红利基本被“吃干榨尽”。2021年上半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6.14亿户,4G渗透率达到82%的高位,靠ToC业务获取业绩高增长已不现实。
全球来看,世界通信巨头选择向内容转型,AT&T收购了时代华纳、DirecTV;Verizon收购了美国在线和雅虎。但由于国情和市场环境不同,我国电信企业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双重压力下,中国移动制定了新的战略方向——从通信服务向信息服务拓展延伸;市场结构要从ToC(个人)向CHBN(C移动、家庭、政企、新兴市场)多轮驱动转变。同时,启动“三化”转型——线上化、智能化、云化。
这意味着,全球网络规模*的电信企业,开启了“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战略过渡。
移动通信产业有着著名的“十年定律”:即技术的跃迁以10年为一个周期,从1G到目前的5G,基本每隔10年就要升级一代。
在上一个十年,中国移动面临业绩放缓以及产业变革的双重重压,但也是韬光养晦、蓄力转型的关键十年。而已经正式步入商用的5G时代,才是运营商们面临的真正考验。
03、万物智联,重拾成长
2019年10月31日,三大运营商正式宣布,5G商用正式启动。这也标志着,中国无线通信终于和世界同步。
和4G不同,5G拥有大宽带、低延迟、广连接的优势。正如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所言:“1G到4G基本是服务于人的链接,而5G将服务于产业,赋能经济社会和数字化转型。”
5G的技术特性,决定了曾经的通信基建者必须要改变其在产业链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免被彻底边缘化和工具化。运营商在万物智联的时代,必须重塑商业增长模式,才能重拾增长。
如果说2G靠语音,3G靠传统增值服务,4G靠流量,5G时代电信企业的第四增长曲线应该是“平台+应用”。
基于1G-4G时代的疯狂“基建”,中国移动的移动用户数量、网络规模均登顶全球首位;5G基站达到56万个,亦是全球*。对于看重规模效应的运营商来说,这些优势都为其转型奠定了基础。
2022年1月5日,中国移动正式回归A股。当前全球科技产业风云变幻,运营商不仅面临同行竞争,也要遭遇互联网巨头们的挑战,发掘新动能迫在眉睫。
业务结构方面,摆脱对C端的过度依赖,形成CHBN多轮驱动。自2016年起,中国移动个人业务占比逐年降低,2021上半年降至65%;HBN业务占比上升至35%。国金证券预计到2025年,HBN收入将占据半壁江山。
个人业务收入占比虽然在减少,但含金量却在提升。2021年中报显示,5G用户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88.9元,DOU(平均每户每月上网流量)20.7G,迁转前后分别提升10%和29.4%。
但对于电信企业来说,不应该只盯着个人业务,而更应该全力投入数字经济的浩瀚星河。据预测,我国数字经济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升至65万亿,比2020年增长65%。这是一片巨大的商业宝藏,运营商不应该缺席。
在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方面,中国移动在思考如何成为“管道的主导者,平台的提供者、应用的参与者”。
目前来看,改革成效已现。2021上半年中国移动政企市场收入730亿元,同比增长32.4%。其中,新兴业务动力十足,IDC业务118亿元,同比增长27%;移动云最为强劲,收入97亿元,同比增长118.1%;ICT 收入80亿元,同比增长57.3%。
由于对信息安全的考虑,作为电信央企,中国移动云业务在政企市场拥有独特优势。拿下冬奥会*5G合作伙伴就是一个印证。
2021年三季度的市场份额上升至3.22%,排名从此前的10上升至第7,增速为全行业*。此外,IDC作为数字经济的基座,也将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极,国金证券预计,2025年中国移动IDC收入将达到600亿级别,占公司总收入的6%。
受益于新兴业务的快速增长,2021年中国移动重拾增长势头,公司预计年度营业约8448.77亿元至8525.58亿元,同比增10%至11%;归母净利润1143.07亿元至1164.64亿元,同比增约6%至8%,登顶2021年A股“盈利王”。
横向对比来看,2021年中国移动创造了十年来最快的业绩增速,向资本市场证实了其正在扭转低迷的业绩。
过去多年,中国移动PE估值持续走低,主要就源于成长预期下降,随着新型业务的发力,有望扭转估值中枢下移的窘境。
▲中国移动(0941.HK)历年PE及股价走势
数据来源:亿牛网
5G时代,中国移动的历史角色正从“基础服务商”转变为“行业赋能者”,这是运营商的历史性转身,也是整个通信产业从人口红利到信息红利的转型,大象再一次起舞。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26426起
融资事件
1.56万亿元
融资总金额
13722家
企业
1712家
涉及机构
1890起
上市事件
13.60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