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折叠手机如何摆脱旧「脆弱」标签?

屏幕易碎、价格昂贵,无法支持所有的软件APP,屏幕中间存在折痕——折叠手机的通病遭人诟病。与此同时,惨淡的市占率也说明折叠手机离普及仍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

屏幕易碎、价格昂贵,无法支持所有的软件APP,屏幕中间存在折痕——折叠手机的通病遭人诟病。与此同时,惨淡的市占率也说明折叠手机离普及仍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据统计机构IDC数据,折叠手机2021年在智能手机行业的市场份额仅有0.5%。

但就关注度来看,折叠手机无疑是这几年智能手机*的“种子选手”。IDC数据显示,到2025年,折叠手机的市场份额将会增长至1.8%,并有极大可能占领高端安卓手机三分之一的市场。

在近年缓慢增长的智能手机市场,折叠屏手机艰难地杀出了一条血路。过去几年,三星、微软、华为等手机厂商纷纷推出了相关产品,但市面上的折叠手机价格普遍以万元起步,这拖住了折叠手机扩张的步伐。

决定折叠手机价格最直观因素就是产能。从物料成本看,显示模组、机械/机电结构是两块*的成本,这两部分中的柔性屏和铰链是折叠手机可折叠的关键技术,但铰链和柔性屏技术尚未成熟。

在二级市场上,折叠屏概念股也陷入了平淡甚至跌入较低的位置。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与近一年高点相比,超半数的折叠屏概念股回撤幅度超过30%。*ST丹邦、永太科技奥克股份蓝思科技、宝明科技、*ST星星、长江健康等股价出现腰斩,蓝思科技回撤幅度为55.37%。

折叠手机的表现仍是不温不火,折叠屏题材也被反复炒作,随着蓝思科技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去年净利润同比下滑59%至51%,市场不断浇下冷水,折叠屏概念迎来的究竟是抄底机会还是价值回归?

01、折叠屏“虚火”?

回顾折叠手机的商业化之路不难发现,*获得市场广泛关注的并不是行业巨头,而是一家后起之秀。

2018年10月,柔宇科技推出全球*折叠手机,近万元的价格与折叠屏的形式,一上市就吸引了各方关注。这也让试图寻找下一个爆款的手机厂商看到了新突破口。紧跟着的2019年,手机厂商三星、华为、摩托罗拉等国内外厂商都上市了至少一款折叠屏手机。

和其他手机厂商不同,柔宇科技和折叠屏“深度捆绑”,其当下风雨飘摇的境况更能体现出折叠手机市场的不确定性。

2018年,乘着折叠屏手机这阵风,柔宇科技迅速被外界熟知,公开信息显示,柔宇科技获得过多轮融资。2020年,柔宇科技对上市的渴望越发明显。先是被传赴美上市,而后被曝考虑在中国进行IPO,2020年年底,上交所受理柔宇科技的上市申请。

招股书显示,柔宇科技计划募集144亿人民币。按照发行方案中拟发行新股占比不超过25%计算,公司本次发行后估值高达到577亿元人民币。不过,两个月后,上交所终止了柔宇科技科创板上市审核。

就终止上市的原因,柔宇科技内部人士对证券时报表示,基于公司股东结构存在直接层面的“三类股东”等适格性的情况尚待进一步论证,考虑到公司发展战略,经研究后决定,暂缓此次科创板上市申请。暂缓科创板上市申请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构成重大影响。

实际上,在柔宇科技披露招股书后,有关这家“明星独角兽”企业的质疑就纷至沓来。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柔宇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6472.67万元、10904.58万元、22697.77万元和11607.37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931.28万元、-80217.97万元、-107319.28万元和-96053.72万元。

对于亏损,柔宇科技称是产品在市场拓展阶段销售规模较小,且新产品的研发需要大量资金。这也导致融来的钱烧的飞快。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5,800.52万元、-61,188.02万元、-81,052.13万元和-38,609.19万元。

尽管Strategy Analytics曾在2020年2月给出到2025年1亿部出货量的预测,但折叠屏手机的需求端表现却出现了波动。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现反弹,但仅止于上半年,IDC数据显示,2021Q3开始下滑,同比下降6.7%。此前,2017年-2020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下降。

智能手机出货量放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消费者端,随着智能手机硬件功能成熟、低价格产品质量提升,导致换机周期拉长。2020年疫情爆发,全球爆发“缺芯潮”。尽管手机厂商抓紧囤芯,供应链和零部件短缺问题还是对智能手机行业产生影响,各厂商也下调了生产目标。

与此同时,如何让折叠手机的价格更加“亲民”成为另一大关键。2021年底接连出现价格低于万元的新款折叠屏手机,其中,以OPPO Find N的7699元*。

从已知配置上看,OPPO这款手机成本并未压缩。该手机采用横向内折设,据中信证券,横向内折由于多配置一块外屏,屏幕面积更大,显示模组材料成本更高。铰链方面,首席产品官刘作虎透露,Find N手机上的转轴,成本达到100美元,而其他手机厂商的铰报价一般是200元。

对于这股降价潮,有观点认为此举是以价格试探消费者的接受度。长城证券预计,折叠屏手机的发展趋势将从高价应用于高端机型,然后向中端机型,再到低端机型发展,或将进一步扩大下游需求。

02、产业链公司发力

尽管市场炒得火热,但迄今为止苹果一直没有推出任何一款折叠屏手机,这或许证明了手机厂商在产品上有所顾虑。但在产业上游,迫切推动行业前进的心态则更加明显。

相较于5G手机需要5G基站配合发展,折叠屏手机需要关注的则完全是手机行业的事,折叠屏手机需要的柔性屏、铰链背后可带动产业链上的更多公司。

折叠手机分为三种折叠类型,横向内折、横向外折、竖向折。直观来看,折叠屏手机的横向折叠增大了显示面积,横向内折多配置一块外屏,屏幕面积更大,显示模组材料成本更高。

柔性OLED屏幕是当前*的屏幕方案。国金证券曾指出,折叠手机推出之后,*受益的供应商当属OLED面板厂商。

仅2018年国内厂商柔性OLED 屏幕出货量就已达上百万片。数据显示,2018年,京东方提供的OLED产品几乎全部是柔性OLED显示屏,数量近500万片;维信诺出货量超1000万片。

折叠屏手机效应也迅速在二级市场蔓延。2021年12月15日晚,OPPO*折叠手机发布,当天早些时候有消息传出,苹果将在2023年推出配备8英寸柔性OLED显示屏的可折叠iPhone;引得15、16日OLED概念涨停。

在折叠屏手机世界中,存在更多的想象空间似乎也是整条产业链为之疯狂的原因。前有柔宇科技讲述的用柔性电子技术构建“万物互联”,后有不同手机品牌书面发布的各种折叠手机屏幕、铰链、摄像头等等的专利。

以折叠手机新增的铰链为例,一个转轴铰链由多个零部件组合集成。如OPPO Find N的铰链里面包含136个元器件。铰链还需要用到MIM、冲压、液态金属等多种工艺成型。

就成本来看,折叠手机最贵的要数屏幕。据中信证券研报,以三星GalaxyFold1为例,其总成本较S9+非折叠手机增加260.9美元,提高约70%,其中,显示模组成本提升*,提高139.8美元。

以华为折叠屏手机屏幕备件为例,据华为官网,屏幕组件备件*的是华为P50 Pocket全网通版8GB+256GB,为3579元;最高的是华为Mate Xs全网通版8GB+512GB,为9496元。

尽管一块屏幕售价高,但在“吞金兽”面板行业,厂商收益并不稳定,有时候还可能赔钱。

国内柔性AMOLED面板厂商有京东方、TCL科技、深天马等企业。据已经上市的折叠手机信息,国内面板商中京东方、维信诺、华星光电三家企业为已进入柔性OLED屏幕供应链。

从手机厂商选择上,三星屏幕仍是主流,并且柔性OLED 屏幕技术尚未成熟,这意味着京东方等面板企业仍需投入大量资金生产。

和面板不同,铰链的国产化更为成熟。虽然从设计到生产铰链需要进行供应链整合等多道工序,造成其整体良品率低。但布局铰链业务的国内厂商则较为丰富,不少涉及铰链业务的厂商已进入苹果、华为等大客户供应链。

此外,为了撕掉折叠屏手机“脆弱”这最后一层标签,越来越多国内厂商投入UTG玻璃生产。

折叠手机与直板手机屏幕*的差别在于最外层的玻璃盖板。玻璃盖板位于手机屏幕最外层,起到保护手机内部结构的作用。

正因为舍弃了这层玻璃保护层,折叠屏手机才得以成为现实。早期折叠屏手机屏幕最外层是一种弯曲性好的工程塑料——CPI(透明聚酰亚胺),其也是目前市场上多数折叠屏手机的选择。不过折叠屏也与“脆弱”这一标签绑到了一起,频繁被吐槽屏幕开裂、有折痕。

在距离*款折叠屏手机诞生两年后,三星为屏幕带来了新解决方案。2020年2月,三星显示宣布,在业界首次实现折叠屏用超薄柔性玻璃UTG盖板的量产和商用,而后,使用了UTG玻璃的三星Galaxy Z Flip问世。UTG玻璃既能保证屏幕可折叠,同时有抗刮伤、抗老化、透明度高等功能。

UTG玻璃技术面临更严重的垄断。据天风科技研报,国内企业以后端减薄深加工能力为主,仍需购买国外原片,这也造成了材料供应受限,后端深加工企业所付出的成本偏高。UTG深加工产线的投资额也较大,以可生产UTG产品的凯盛科技为例,其UTG二期项目投资额超过10亿元,建设周期达20个月。

根据现有公司披露的UTG预计产能远高于当前折叠手机出货量。中信建投指出,目前国内UTG厂商的扩产计划较为激进,但目前各家的良率及量产能力差距较大,能否充分消化产能需重点关注。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氪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3C电子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