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投你有三个原因,其中之一就因为你是女的。”
罗伊(化名)唰地一下脸红了。这是她创业第二年,首次出来融资,却因性别被投资人奚落。
这位投资人继续“坦诚”地解释:“你知道为什么不投女的,你自己看看,有哪个女的做到了独角兽公司?”
当时,资历尚浅的罗伊争辩道,现在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社会。今天再度回忆起多年前的自己,罗伊直言“挺傻的”,一来她不该为自己的性别脸红,二来她就该生气地当场离开,何必跟这种不尊重女性的投资人浪费时间。
据《全球创业观察—女性创业报告2018/2019》,全球约2.3亿女性正在创办或经营企业。据《中国女性创业报告(2018)》,在中国,截至2018年,女性注册的公司所占比重已达到30%以上。
尽管女性创业者正越来越多地涌现与活跃,但她们相较于男性创业者,往往面临更严峻的融资挑战。
Candida Brush等学者在2014年发布的研究指出,在美国,2011-2013年,6517家获得风险投资的公司中,仅有183家是女性CEO,约占整体的2.8%。同期,在总额为508亿美元的风险资本中,女性CEO主导的公司仅获得15亿美元,只占总额的3%。
那么,这是否证明创投圈存在女性偏见?关于这个议题,虎嗅对话了三位创业者和两位投资人,试图客观探寻现状。她们之中,有人指出偏见有时是无意识的,被埋藏在那些不经意的话语和细节里。但是,也有受访者表示,在技术、经验为导向的科技领域,性别偏见并不盛行,而创始人的技术、阅历、个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打破偏见。此外,相较于女性独立创始人,投资人更愿意投拥有女性成员的创始团队。
01、她背后一定有人?
通常,女性创业者融资更难。来自M&A、私募股权投资、风险资本数据库PitchBook的数据显示,美国女性创业公司2018年筹集到的风险资本只占整体的2.2%,与2017年所占比例相比毫无增长。
2019年,《科技与金融》杂志在国内也发起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管理能力不足(26%), 随后依次是资金不足(24%)、市场分析能力不足(23%)、性别偏见(21%),还有6%的公众认为女性创业没有突出的困难。性别因素虽然不是女性创业的*障碍,但刻板印象仍然普遍存在。
罗伊创业八年,她的公司已完成B轮融资,在此期间,她遇过的性别歧视就并不只开头那一桩。
早年罗伊和FA去融资,由于两位FA是男生,大多数投资人都以为他们是创始人,她是FA。有一次,他们去见一个有名的基金,先来会议室的是参会级别*的一位女分析师,当时罗伊站在两位FA中间,这位分析师手里只有两张名片,她发给了*位,然后对罗伊视而不见直接越过她,又发给了第三位,她以为那两位才是创始人。
罗伊表示:“她给我留下了非常势利的印象,虽然我没有当场讽刺她,但的确非常鄙夷。同为女性,没有尊重。就算我是FA、资历浅,也不该公然歧视,应该按照先后顺序来,而不是选人来,没有涵养。”
见微知著,女性CEO除了在商务场合遭遇这类偏见,更多时候,外界对女性创业者的质疑是——她背后是否有别人支持,而这种怀疑往往会被引向男女关系之上。
罗伊有个男同学,也是公司创始人,见面时,他经常打趣她:“你穿个卫衣,看着就像大学生的样子,却要管理一家不小的公司,你背后一定有高人。” 刚开始罗伊还没理解这背后的潜台词,后来才咂摸出一些味道。原来他怀疑她只是面对外界,真正操盘公司的另有其人。这让罗伊想起最早创业时,同行派人反复打听她背后有没有人。因为她没有结婚,他们就探听她有没有可能是某个实权人物的情妇。
相似情况也在杨柯(化名)口中得到了反映。杨柯从事金融行业多年,是业内资深投资人,目前供职于一家知名PE。她曾见过同事负责一个项目,那个项目的女性创始人融资不顺,她做服务业,不是那种有核心技术或个人专利的创业者,因此外界就觉得她的很多客户关系都是善于利用人际交往而来。杨柯说:“女性难免会额外承担这样的一些质疑。”
此外,杨柯指出,投资人在看团队时,确实更容易针对女性创始人,会问她:你在这个团队里是怎么成功的。遇见女性创始人时,投资人倾向于认为她一定有合伙人或团队来进行分工,而她只是恰好负责对外融资。但看到男性创始人时,大家想当然他可以独当一面,什么事情都可以覆盖。
“如果女性作为联合创始人,我们倒不排斥,甚至比较喜欢一个创始团队中有女性的角色,这更能在团队中起到平衡作用。”杨柯有过一个投资标的,整个公司都是技术咖,对人际关系很不敏感,但有一个女性高管专门面对市场,这样的搭配就能有效地扬长避短。
Candida Brush等学者的研究也印证了杨柯所说的投资人偏好。从2011年到2013年,在美国所有获得风险投资的公司中,高管团队里拥有女性成员的比例由9%升至18%,同期,这些公司筹集到的风险资本占到了总额的21%,而女性作为CEO的公司所获得的风险资本仅占总额的3%。
当投资人的隐形偏见——难免对独立的女性创业者产生怀疑——仍旧客观存在时,杨柯认为,如果一个掌握核心技术的女性创业者对外融资时,找个能够出来面对投资人的男性合作者,也不失为一种策略。比如先请一个男性高管来对外沟通解释,创始人在更成熟的阶段再露面,双方打配合,更能互补。
从事消费领域创业的叶楠(化名)认为,既然创投圈就是有些既定的偏见存在,那么一个成熟的创业者应该思考怎么去应对它。初期融资是一个特殊场景,在数小时之内,投资人见到创始人要做出投还是不投的决定。这个模式导致了它有时像个“表演”,创业者应该思考如何在这一小时内让投资人觉得你是个优点突出、值得信赖、能把生意做大的人。
叶楠补充道:“融资时,我有一些女性朋友故意不化妆,把自己打扮得丑一点。这有点像演戏的过程,我没有说它一定是虚假的。但在这个过程里,你要去营造一个让投资人愿意去投钱、你的公司能做大能增长的一个人设。”
02、打破偏见的可能性
尽管创投圈的性别偏见不免存在,但创始人的技术、阅历、个性往往可以打破偏见。
杨柯指出,近年来热门的医疗、科技行业看重核心技术。技术是比较容易衡量的指标,男女创业者在这些领域拥有较为平等的身份。
根据山行资本的数据,其所投项目中,女性创始人占比近20%,她们的公司分布在出行、消费及医疗健康等领域。这些女性创始人以40-50岁为主,全球*名校硕士及以上学历过半。目前她们的公司融资轮次情况以B轮、C轮居多,也有上市公司。
山行资本创始合伙人徐诗认为,在科技行业,女性创始人并不亚于男性。“一个*的CEO可以兼具人文精神和科学思维。以往大家会觉得女性的结构化思维或者科学逻辑思维会相对弱一些,但我们看到非常多优秀的理工科女性,在这些方面都非常强,当然她们在同龄人中本身也是佼佼者。”
此外,创投圈流传着35岁是个女性创业分水岭的说法,投资人倾向于将35岁前女性创业者的性别特征放大,但较为忽视35岁后创业者的性别差异。徐诗观察到,30-40岁相对是比较集中而黄金的创业年龄,比如山行投资的镁佳科技CEO庄莉确实是35岁以后创业。但徐诗认为,这个年龄不一定是分水岭,实际上她们认为自己这时候在资源准备、战略思考上才更加完善清楚。
女性创业者尽管大多不如男性激进,但她们普遍更能坚持。在徐诗看来,本身女性的韧性就比男性强,能创业的人韧劲就更强。在组织战略和管理上相对有同理心,也能有利他的一些视角。杨柯同样发现,前几年互联网创业浪潮下,不少男性在不停转换赛道,女性相对于会坚持一件事很久,在前期艰苦的时候比较能熬得住。
车规半导体公司芯驰科技的创始人及CEO仇雨菁,就是一位典型的科技领域女性创业者。在芯片行业打拼了20余年之后,她决定在44岁创业。由于既具备完善的学科、技术背景,又足够有阅历,因此在她的经验中,并未遇见以往创投圈存在的性别偏见。
仇雨菁表示,半导体行业有特殊性。在技术积累上,她所在的车规芯片行业研发周期比较长,通常5年以上才能完整积累一次车规芯片从研发到成功前装量产的经验。因此在这个行业经验越丰富,成功概率越高。她解释:“芯片研发周期长,需要长期大量的投入,是一个磨练人心性的行业,需要经历大大小小的波峰和波谷,才能掌握周期性的发展规律。”
此外,她认为创业不光需要技术上的积累,作为管理者更需要人生经历的积累。仇雨菁说:“人生阅历到了一定阶段,你看问题的高度会不一样,遇到困难时会更加坚定从容。” 在她看来,科技行业的创业女性通常集合了理工科的逻辑性思维和天生的感性,相对于男性有更好的直觉和共情,而女性往往沟通能力也比较好,在管理团队时更能换位思考。
另外,女性创始人在融资以后将企业规模化的能力也会被外界怀疑。不过,以仇雨菁的例子来看,她对于公司的短期、长期目标都展现了清晰的规划。芯驰科技在2021年完成了近10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估值超过100亿。最近仇雨菁期待控制芯片E3的发布,这是一系列MCU芯片。长期来讲,公司则强调布局的前瞻性,她会通过预估10年后汽车行业的改变,去做产品和公司的规划。
罗伊认为,自己的魄力比很多男性都大,情绪化这种对女性群体的固有印象也与她不沾边。在公司规模化的决策之中,个性差异更大于性别差异。
因此,从投资人和创业者双方观点来看,掌握核心技术、有阅历、个性上有韧劲、有魄力的女性创业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消弭性别偏见。
03、“房间里的大象”
尽管越来越多女性创始人能够打破偏见,但她们不少人仍会面对一个绕不过的问题——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而这个问题鲜少会问任何男性。
仇雨菁表示:“在平衡家庭和事业上,我非常敬佩的一位女性*Lisa(AMD现任CEO苏姿丰)说过,there is no balance,我现在也觉得既然选择了做这样一件事,那肯定要全力投入和付出,所以家庭方面你确实需要做出取舍。”
在仇雨菁决定创业前,全家开了一个严肃的家庭会议,当时她的儿子正值高一,如果她创业的话,肯定要缺席儿子整个高中生涯的学习和成长。但在获得了全家的支持以后,仇雨菁发现这段放手的时间恰好让孩子更独立更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杨柯曾和同事去考察一个项目的创始人,她刚生完孩子,同行的男同事就问那位CEO:“我问个问题你别介意,你刚做妈妈,孩子又那么小,这会不会牵扯你一些时间和精力?你能付出多少身心投入在事业上?” 话一出口,杨柯就想,怎么可能不介意。她发现,很多年轻创始人的太太刚生了小孩,他也刚做爸爸,却从来不会有人问这种问题。
有时甚至不是这样婉转的提问,而是更为直白的条款。据罗伊透露,她有个朋友创业,投资人的协议里居然要求她多少年内不能谈恋爱、结婚或生孩子,如果她这样做了,股份就会转让给投资人。
那么,同样作为打拼事业的女性,女投资人是否会更加共情女创业者,这也众说纷纭。
罗伊碰到过那种特别鼓励女创始人的女投资人,愿意给予她们特别的关注。但也有女投资人深知女性成功有多难,因此根据概率不一定会投女创始人。
叶楠提出,多年前一个FA告诉她,从大数据结果来看,女性投资人投女性创业者的比例远远低于男性投资人投女性创业者的比例。
杨柯表示,同性相对能理解对方的视角或出发点,但她也能理解为何女投资人反而更少投女创业者。作为同性,女投资人的视角比男投资人更丰富,她的选择标准或评判维度会更多,因此有时会显得更苛刻。她说:“如果女性作为创业团队核心或主心骨的话,这对人的要求真的特别高。她不止要很坚定,有时相较于男性,她抗挫折的能力也要更强。”
针对创投圈的性别偏见,国内研究《性别视角下的创业企业融资绩效研究回顾与展望》分别为创业者和投资者提供了些许意见。这篇论文指出,女性创业者应该针对不同的融资情境采取相宜的融资策略,更大程度上释放能力信号、勇于进入高增长型行业。组建一个多样化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业团队十分必要,并要合理化团队内部基于性别的角色配置。同时,它也建议,投资人须转变单一基于性别来进行投资判断的观点。
当性别平权的呼声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高涨时,所有基金都会对外宣称女性友好。在这种氛围下,创投圈的性别偏见有时成为了“房间里的大象”,一种大家显而易见却彼此心照不宣的现象。
自然,今日大约不会有投资人不知趣地说出:“我不投你,因为你是女的。” 只是,又有多少人还在心里嘀咕这句话呢?
注:罗伊、杨柯、叶楠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