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朋友雷军、何小鹏一样,原本过着安逸生活的刘芹,也有着人生顿悟的时刻。
1993年,从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后的刘芹回到家乡武汉工作。他跟随父亲的脚步,进入武钢成为了一名建设和维护自动化生产系统的工程师。
用刘芹的话来说,当时的武钢就相当于今天的BAT,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单位。
而刘芹也确实在武钢安安稳稳呆了5年,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打破了这个平静。
刘芹当时参与了整个机房的抢险工作。在一个暗无天日的电缆沟,他像老鼠一样奋战了一个多月。
那种弥漫着烧焦有毒气体的记忆,深深地刺痛着刘芹的神经,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生规划。最后,刘芹决定唤醒自己,出去看看不同的世界。
于是,他才有了后来入读中欧商学院MBA,加入晨兴创投,发起晨兴资本(现改名为五源资本)的经历。
刘芹热爱风险投资这份职业。2001年,当互联网泡沫破裂,大部分人都离开晨兴创投时,刘芹依然拿着“可怜”的薪水,默默坚持。
在投资风格方面,刘芹出手谨慎,堪称创投圈的狙击手,一直致力于寻找正确的“非共识”。在他看来,只有非共识,才能带来非对称的收益。
刘芹还经常提到想像力。他认为优秀的创业者都是稀缺的具有想象力的异类,作为一名有“野心”的投资人,他愿意为此买单,并陪伴创业者共同成长。
而支撑这种投资理念的,或许正是刘芹内心深处的信念与执着:“当别人眼中疯狂的你,开始被相信。”
过去二十多年,在刘芹的带领下,五源资本在不同时期分别投出了搜狐、携程、欢聚时代(YY)、UC、拉卡拉、迅雷、小米、金山办公、虎牙、小鹏汽车、地平线机器人、快手、商汤科技、爱回收、keep、微医、小猪短租、脉脉等知名企业。
其中投资小米,更是刘芹封神的一战。仅此一役,他就为当时的晨兴资本赚取了百亿美金的账面回报。
今天,处机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位牛人关于创业、投资和人生的一些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01、天道不一定酬勤,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现在互联网富豪榜的几个老一代成功创业者,几乎都在1970年左右出生。
像李彦宏是1968年11月出生,雷军1969年12月出生,周鸿祎1970年10月份出生,丁磊1971年10月出生,马化腾1971年10月出生。稍微不一样的马云,是1964年10月出生。
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中欧商学院98级的毕业生。
我回中欧的时候,听到这样一个笑话。很多同学和老师说,你们98级的毕业生,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基因。
你看你们班上做风险投资的特别多,比如五源资本的刘芹和石建明,比如红杉资本的计越,鼎晖创投的陈文江,还有在中国文化创业基金的陈杭。比我们再高一级的97级,也有几位。
为什么都是97或者98级的呢?是我们的基因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对此,我想和大家分享最重要的一点是:其实有时候,光有勤奋是不行的,机遇很重要。
为什么PC互联网的创业者在1969年、1970年、1971年这几个年龄群最多,是因为刚好互联网热潮,发生在他们参加工作2年到3年的时候。
你太早毕业的话,像雷军是软件的这一代,他已经被“金山软件”给缠住了。你太晚出生的话,还在大学里面,根本没有机会去思考创业的机遇。
而我1998年从中欧毕业,紧接着1999年互联网浪潮爆出。所以不是因为我多么聪明,不是因为我多么勤奋,是机遇占更重要的因素。
但是机遇不是运气,机遇是你对创业环境趋势的深度思考。换句话说,深度思考要比你的勤奋更重要!
不过绝大部分的机遇只是被动地被利用起来,只有少部分创业者是主动地去判断和捕捉机会。
那要如何锻炼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呢?
首先,你需要激发自己内心的意愿,明白深度思考是自己的事,保持主动学习的习惯。
其次,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你需要甄别接触的信息有无价值。无价值的可以不看,重点是看有价值的。
真正聪明的人都是肯下苦功夫的。曾国藩读书的原则就是一本不读完,决不读下一本。真正的好书不能求快,快即是慢,快即是无,理解最重要。
李小龙也曾经说过,不怕一个人会100种功夫,只怕一个人把一个招式练100遍。
另外,我们还要学会关注细节。
《笑傲江湖》第二季有个表演者叫沈小龙,他把打喷嚏分解开来演,我觉得很好玩。
有时候我们对问题认识不深,一定程度上是对细节不掌握,仅仅了解个笼统的概念不往深里追求。你追得越深,认识就越深刻。事事不求细节,很难想象他能优秀到哪儿去。
我们当年投资UC浏览器时,很多人不太理解。其实就是因为我们发现中国网民不怎么用拼音,不知道怎么用键盘,甚至不知道怎么用搜索引擎的细节,才会选择以网址导航作为突破口的UC。
最后,写东西是整理思路*的方法。
你把所思所想写出来与他人分享,才能变成自己的。写东西是深度思考的过程,它会把存储在大脑中不同区域的零散知识点调取出来,组合成有深度的思想体系。
02、你跟什么人交往决定了你的优秀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想大家都知道。
但实际上,“三人行,必有我师”里面最关键的是:你跟谁在一起往前走。
因为在早期投资的时候,我们一般都跟创业者说,我们多看看你的团队,你团队的执行力,团队的搭配。
那到底怎么来判断一个团队呢?
有很多人都在问我,我曾经和一些朋友谈过:“我看你娶什么样的老婆,我看你找什么样的女朋友。”
其实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你跟什么人交往,决定了你的优秀程度。
什么样的人是你创业的合作伙伴,决定了你的创业团队质量。“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要学会跟身边的人,去学习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那我是如何判断与何人在一起的呢?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是否在创造真正的长期价值。
现在有很多年轻的创业者,你们都非常有创造力,但是怎么能够把你们的创造力放在一个更抢眼的位置。
我的建议是做产品,而不要做生意。
不要只做流量的转换收入,而不做核心用户价值,好的公司都是能够创造真正的长期价值。
很多人说,小米手机就是一个会炒作的公司,会做营销的公司。但有几个人真正理解,小米是这么具有极客精神的公司?
它把市场上所有资源,想办法提供给用户,*的价值,*的性价比,*的体验。它创造的粉丝,和它的产品密不可分。
重要的一个点。
03、*的管理是没有管理,小公司要尽量做减法
我有时候跟很多创业公司CEO在聊,他们就说今年的商业目标有好几个。
我说:“如果只允许你干一件事,你会选择哪一件事?”他说:“没有那么想过。”
没有那么想过,这其实就是*的问题。
相比大公司,小公司破局一定要做减法,专注是小公司抵抗大公司最有效的方法。
小公司的战略就是要把自己做成一根钉子,面越窄,越容易穿透,事情越少,就越容易成功。
所以创业公司CEO最重要的职责,不是纯粹身先士卒地去做业务,而是让公司的业务通过尽快试错稳定下来。这样才能让所有员工执行的心血,形成复利效应。
没有通过快速试错,找到自己的方向,这是很多创业公司失败的核心原因。
另外,一个创业公司刚开始就花很多精力做管理是不对的。
因为从管理学上看,一个人的有效沟通是不能超过6个人的,超过这个数字,沟通效率会变得非常低下。
所以我觉得小公司,不光要在战略方向、路径上做减法,组织上也要做减法。
那组织上如何做减法呢?我给大家四点建议。
*, 找尽可能少的人。
如果一个小公司连自己的战略都没验证清楚,就开始用一个大公司的视角做人才培养,这会浪费很多管理精力。
所以小公司要找尽可能少的人,能雇一个人,*不能雇两个人。
第二,找战略对口的人。
创业公司首先要聚焦业务,想清楚自己的战略是什么。
确定了战略之后,要去寻找战略对口的人才。跟战略对口的人共事,做事效率才高。
第三,找能力最强的人。
很多创业者跟我说,说服一个有能力的人为自己工作特别难,所以他们就偷懒去找一些信任的人,其实这是对执行力的稀释。
有一次雷军很郁闷地跟我说,为了说服一个人来公司工作,他花了一个星期,最终还是没搞定。
我就开玩笑讲,不能因为你叫雷军,创业就能偷懒的。其实我的意思是说,哪怕有成功经历的人创业,说服一个有能力的人来为他工作,也不容易。
但尽管很难,你也一定要尽量找能力最强的人。你看刘备的手下,诸葛亮、张飞、关羽都比他强,这就是做减法的思维。
最后一点,找能够自我驱动的人。
我觉得*的管理就是不用管理,小公司一定要找能自我驱动的人。
你为什么要管他呢?如果他自己上杆子要干这件事,你*干的事情就是梳理业务。
小公司跟大公司比,优势就是快。管理对小公司太奢侈了,中大型公司才搞管理。所以,小公司的团队一定要找能自我驱动的人才。
04、小公司要做“眼高手低”的事情
除了做减法,我们认为小公司,一定要做"眼高手低"的事情。
什么叫“眼高”?就是公司做战略,一定要看到20年之后。
那什么叫“手低”?就是要设置六个月内能实现的目标。
好公司首先都是对未来有畅想,之后倒推回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一步一步走到那里。
关于这个远期目标和近期规划的关系,我推荐大家去读一读我们的《党史》和《军史》,那是*的创业案例。
你们想一想,这样一群人早早就建立了要创造新社会的愿景。但是做的事情呢?都是建立根据地、打游击、万里长征,这种看起来很接地气的事情。
虽然每一步离这个愿景都好像很远,但是都有关联,没有偏离。这样坚持地做下去,就会有复利效应的体现。
我记得我们当时投完小米没多久,就去找雷军聊天。
那个时候小米刚起步,手机还没开始做。雷军就和我们说,现在中国大概有一亿多部的手机销量,小米这样的公司如果想在行业里面做到*地位,应该把目标设在多少?
因为当时诺基亚差不多能有6000万部的销量,按我自己的理解,超过20%的市场份额就有机会成为市场里面的大玩家,如果能做到40%以上,就有所谓的支配市场的能力。
我们就问雷军的目标是多少?他说,6000万部是我们起始的目标量。
坦率来说,我当时怀疑他是不是在吹牛。
在我心目中,可能*年卖到100万部就很好了。不过我觉得雷军当时在说这个话的时候,不是在开玩笑,他在认真思考。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到底什么叫目标?
目标其实不代表今年一定要做到。但是如果真的把这个目标定下来,后面所有的产品、运营、营销、供应链管理的规划,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在运转的。
后来,小米在三年左右,就做到了6000万的销量。这个速度和那个时候雷军自己定的出发点,是有很大关系的。
当你真的想做一个市场,首先必须心怀远大。创始人不敢想的话,就会禁锢了公司的战略思维。
其实作为投资人,我特别喜欢找那种非常霸气的创业者。
当他真的有这种出发点的时候,哪怕这个公司特别小,都会有不一样的力量在里面。
05、只有非共识才会带来非对称的收益
商业,是一场严肃而活泼的游戏。
这场游戏的参与者,是各种各样的人。创业者,也是各种各样的人。
所以我们认为,投资最重要的,就是投人、投人、投人。而且像我们这样比较早期的投资,更是投人。
但是,知道要投谁之前,更重要的是先知道,我们肯定不投谁。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上的人,总体是钟形曲线,正态分布的。大部分人,都在3-sigma以内,而我们则不投3-sigma以内的人。
换句话说,99.73%的创业者,我们都不会投资,因为他们没有什么新意了。99.73%,相当于1000个人中,可能只有2、3个人我们会考虑。
我们经常问创业者,你有什么非共识?就是你有什么想法,是大家觉得有点奇怪的,甚至是大胆的、疯狂的、荒谬的。
因为只有疯狂的背后,才可能是巨大的创新。
如果你的想法,是大家的共识,那肯定早就有人做过了。你能想到的,别人也早就想到了,说不定比你想得还好。
而非共识、边缘性的想法,才有可能去冲击现有的秩序。
五源资本在北京的会议室,都是用探险家的名字来命名。因为他们不被理解,而正是这种不被理解,拓宽了人类的边界,突破了人类想象力的极限。
我们希望这个时代的创业者,就是一群疯狂的探险家。这种疯狂,其实就是一种非共识。而只有非共识,才会带来非对称的收益。
我们经常会说一句话,当别人眼中疯狂的你,开始被相信。
你有非共识的话,我们愿意识别和投资你的非共识。
06、真正好的项目,符合逻辑,满足人性
做投资,还有两件底层的事情:逻辑和人性。
你的创业项目,是不是符合基本的商业逻辑。你的创业想法,有没有洞察和满足人性的需求。
做我们这样比较早期的投资,由于巨大的信息不对称,无法完全依赖定量分析,而更多的是依赖定性分析做出投资决定。
所以,很多人会对我们有好奇,也许还会有一些误读:比如投资决策完全就是玄学和艺术。或者说,投资有个公式,套进去就能做出一个决定。
其实都不是。
我们做投资,不是夜观天象,掐指一算,就知道坐在对面的创业者好不好。也没有一套特别成熟的SOP(标准化操作流程),只要做到了这个,就一定能得到那个。
五源资本的投资方法,有点类似一个企业家的创业决策。
优秀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一定是个愿景家,是一个预言家。他的战略视野,对行业趋势判断的敏感度,都是建立愿景的根本。而这些思考,是需要逻辑的。
然后,还要对人性有深刻理解,对人有判断。如果对人没有思考,创业也很难成功。
我们当初为什么会投资快手呢?
首先是我们对移动互联网有一个基本的逻辑判断。
我们2011年投资小米后得出一个结论:手机是PC,但PC不是手机。
手机除了拥有PC的功能以外,还具有三个很重要的,但PC没有的功能:位置定位,通讯录,摄像。
这让我们得到了一个当时的非共识:手机未来一定会成为人们最重要的智能电子设备,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即将到来。因此,我们投了包括快手在内的一系列移动互联网app。
其次是快手满足了许多人性的需求。
人性,永远都是爱恨情仇。
过去,大家可能看两个小时的电影,才能了解一个故事,体会人性的复杂。可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变得没有耐心,时间也被切割成更小的碎片。
这时,1分钟的短视频,恰好能满足大家快餐式的情感消费。
除此之外,快手还满足了另一个方面的人性,可能还是更重要的人性。那就是把内容生产的权力和个人表达的欲望,还给了普通人。
在过去,大家认为内容产业是高大上的,是很多明星,是昂贵的设备,是精美的摄像,是PGC(专业生产内容)。
这一套流程发展成了自己的闭环,形成自己的产业,让我们以为内容就应该是这样的。
但是因为快手,因为短视频,更多普通人有了机会打开自己,表达自己。
这就是人性,而且是更底层、更宽广的人性。
07、每个创业者都要找到自己的非对称优势
逻辑和人性,是判断投资项目的基础。除此之外,你还要看一个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这个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你的“非对称优势”,就是什么事情,只有你才能干的。
为什么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我们会投资小鹏汽车,就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非对称优势。
新能源汽车这个品类,更加具体来说,应该是“智能电动汽车”。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智能电动汽车,你是更看重“智能”?还是“电动”?还是“汽车”呢?
显然,应该不是“汽车”,否则,你应该去投资BBA(奔驰、宝马、奥迪);那应该是“电动”吗?也不是,如果是“电动”,你应该去投资做电池的公司,做能源的公司。
在我们看来,核心应该是“智能”。
智能电动汽车,难的也是“智能”的部分。这不仅是一个汽车产业,更是一个科技产业。
所以,2017年我决定投资小鹏汽车时,就知道这其实是一个自动驾驶的赛道,是人工智能的赛道。
因此,在这个赛道上,懂汽车不够,懂电池也不够,最重要的可能是要懂智能。
而何小鹏是一个工程师出身的产品经理,他懂技术,也会做产品。
小鹏的*款样车虽然很粗糙,但是当时的G3,已经能够躲避前方的障碍物,也能够自己停下来,已经有了自动驾驶的功能。
这就是他们的非对称优势。
另外,当下科技创新的时代对创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希望找到像何小鹏这样稀缺的“双核”创业者。
他们不但要有非常强的技术能力、对技术趋势的判断和技术布道者素养,同时也要有非常强的商业化能力和协作能力,就像当年的爱迪生和现在的马斯克一样。
一个双核的人才,他关注的事情都是跨界的,这种跨界其实非常难,但把这两种稀缺特质结合起来,将展现无限的可能。
08、提高投资成功率,锚定创业者,连投3把
即使有时候你能找到一些稀缺优秀的创业者,投资失败也是件太正常不过的事情。
从本质上讲,创业是量子的、随机的、不确定的,所以失败,也是大概率的。
而投资是从宏观看微观,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试验的次数,提高成功率。
所以我们对创业者犯错、甚至失败,有着高度的免疫能力,甚至我们还会耐心等待创业者经历错误和失败。
因为我们坚定地相信,只要一个创业者有反思能力,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希望自己be great,而不是be good,那错误就是他们的财富,也是他们快速成长的推动力。
一般而言,一个优秀创业者如果*次创业失败,那第二次成功的概率是这次的10倍;如果第二次还失败了,第三次成功概率则是第二次的10倍。
每一次失败,都会让他的能力模型更加强大,我们愿意陪伴这样的创业者失败和成长。
但是,一个创业者能有几次“失败再来”的机会呢?
在我们这边是2次,也就是我们最多会对一个创业者连投3次。
你想想,3次也差不多了。一次创业周期如果失败了,大概是3年。3次的话,10年就过去了。一个人创业的黄金时间,可能也就那么10年。
所以如果我们连投3次都不成功,那就只能“烧烧香,看看祖坟”,乖乖认账吧。
09、领导力就是两件事,“断物”和“识人”
我一直觉得,每一个公司成长*的瓶颈不是别人,而是领导人。
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猛将如云,为什么还会兵败长坂坡呢?
因为刘备是赋能型的领导,他执行能力很强,能发挥手下人的长处,但是他战略不行,因此失败。
所以执行力和战略一定要结合起来,而领导力正是战略与执行的原动力。
那什么是领导力呢?简单来说,就是两件事:断物和识人。“断物”代表战略思考,“识人”代表执行能力。
1、首先说说断物。
因为一个公司的战略来自于领导对事物的判断,所以作为领导,最重要的事是“断物”。
就“断物”而言,下面这两种能力很重要。
*种能力就是洞察力。
洞察力的意思是,你要能够看清时代的趋势,对未来事情的必然性有一个自己的信仰。
像沃尔玛、亚马逊这样的公司,它的核心竞争要素是低价。
但对于像小米这样的公司来讲,它是一个复杂性很高的业务,它就需要有很全面的能力:必须得有硬件的经验,供应链的能力,营销的人才,还得有互联网的基因等等。
再比如,京东的核心战略就是做B2C,它的稀缺价值是保证商品的质量以及配送体验。
第二种能力就是“决断力”。
当公司业务不顺,面临非常看不清的情况时,创始人要勇于做决断。
我每次做投资的时候,有一百个理由告诉我这个投资肯定会输掉,但是有另外一百个理由告诉我,这个投资一定会大赢。那到底投还是不投呢?
这时候我一定要做出决断。
做决定的时候,我经常跟自己说,我又不是非常牛逼的人,我为什么就不能投资失败呢?
创业失败是很正常的事,投资失败也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把自己放下之后,我就放松很多了。
2、其次说说识人。
战略确定下来后,肯定要有人来执行。而创始人在识人的时候,一定要扮演两种角色:
一个角色是“传教士”,另一个角色是“杀手”。
首先,领导人要扮演的角色是“传教士”。
在中国,你会发现那些能做大事的*都是具有传教士能力的,他们有很强的价值观输出能力,能够团结一批人在他们身边,为那份事业不懈奋斗。
在意大利的时候,我对宗教比较好奇,就去翻基督教的历史。我发现罗马帝国当年其实是打压基督教的,但是基督教后来却变成了国教。
宗教到底是怎么兴起的呢?其实宗教跟创业公司一样,也有很多起伏转折,都是一群有强大愿景的人在背后推动它发展。
传教士有一种非常强的愿景和感召力,告诉你这就是未来的必然。
当然10个里面,其实9个都可能是错的。但你不能说他是虚伪的,他是真心对未来有自己的愿景,只是他不幸失败了。
再反过来思考,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一个创业者如果没有这样的信仰,一个团队如果对自己做的事情没有信心,其实是很难成功的。
其次,领导人要扮演的角色是“杀手”。
杀手是什么?杀手就是以身作则。
因为创业公司什么都稀缺,所以需要“杀手”不断地去补短板。
一个*的创业者,不但要有愿景,懂得管理,而且还能以身作则,带兵打仗。
10、聪明人往往干不成大事,不是能力,而是态度问题
创业公司董事会上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是:战略问题被执行化,执行问题被战略化。
战略问题被执行化的意思是,明明是老大的战略想得不清楚,还抱怨说团队的执行力太差了。
执行问题被战略化的意思是,明明是公司的执行力不行,却以为是公司战略出现了问题。
有时候,很多聪明人之所以没有做成大事,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创业也是这样,最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态度。
一个好的董事会,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认认真真、诚诚实实地面对问题。
如果是战略问题,我们就认认真真地讨论战略。如果是执行问题,我们就换人,不要把两个问题混合起来。
雷军一直说,创业不是人干的,是阿猫阿狗干的。他其实是想讲,创始人的工作真的不是一个人干的活:
又要有战略高度的思考,又要弯下腰来干活;
又要分钱,又要吃苦;
又要融资,又要说服别人,别人不喜欢还不能生气。
你没法任性,因为你一旦任性就要被市场惩罚。所以我觉得创始人真的不是人干的,而是特殊材料构成的。
在我看来,创业其实就是一个修炼自己的过程,你每天都要让自己不停地得到提升。
如何提升呢?我给大家最重要的一个忠告,就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客观。
当你客观,你就会打开内心。当你打开内心,你就有机会接收不一样的观点。当你接收到不一样的观点,你就能充分发挥你的归纳和演绎。
如果你不客观,你就接收不到外在的信息。如果你接收不到外在的信息,再聪明也无法进化。
所以,创始人一定要有不偏不倚的态度和自我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