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垄断的知网,会遇到搅局者吗

知网垄断问题的症结,在于平台与创作者之间没有做好利益分配,平台以内容所有权人自居,却忘了自己只是中间商。

导语

知网在供给端的垄断实现了其在需求端的不断溢价,由此也引来不少高校抵抗、学者讨论。从“翟天临不知知网是何物”,到“赵德馨诉知网”;从几年前北大因其频繁涨价抵制知网,到近期的“中科院打算更换合作伙伴”,无不暴露出知网的垄断问题。我们认为,知网垄断问题的症结,在于平台与创作者之间没有做好利益分配,平台以内容所有权人自居,却忘了自己只是中间商。

1知网盈利背后的垄断

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近12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保持在50%以上的知网,最近又遇到新闻。

近日,中科院称,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正考虑通过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对CNKI(注:系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英文简称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数据库形成替代保障。

这不是*家高校科研院所向知网发出的“艰难的决定”。2016年,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分别对外发声,“由于续订价格涨价离谱”“数据库商涨价过高”等原因,宣布停用知网。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曾表示,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评价道,“知识无价,收费有据,但一种商业模式屡屡冲撞公共利益,频频敲打世道人心,乃至不时打法律擦边球,确有反思必要。如何平衡商业逐利与公共利益关系,该有个说法了!”

去年12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发现知网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收录其论文100余篇。更令老教授愤怒的是,他没有从知网获得一分钱稿费且自己下载还要付费。老教授一怒之下将知网诉诸法院,法院判决老教授一方胜诉并获赔70余万元,同时知网下架其所有文章。

中科院的发文中道出了知网涨价的底气,“多年来,CNKI数据库凭借其在中文期刊数据库市场上*影响力的市场地位,对续订价格始终维持着较高涨幅。”“在多轮艰苦谈判后,CNKI数据库依然坚持接近千万的续订费用,其给出的集团组团方案在成员数量、单家价格方面条件相当苛刻。”

什么是*影响力的市场地位?从其收录的期刊数能够一窥究竟。

据孙晋、袁野文章《学术数据库经营者不公平高价行为的规制困局及其破解》中可知,2019年三大知识数据库“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维普资讯”收录的期刊分别为11000余种、7600余种、1200余种。从期刊数量上看,知网几乎囊括绝大部分期刊数量,并且遥遥*其他两个竞争对手。

文中还指出,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收录了*与*授权期刊3964种,占我国期刊总量的43%;其中,核心期刊778种,约占全部核心期刊的42%;包含各学科排行前3名的期刊194种,占前3名期刊总数的64%。

除了期刊以外,毕业论文也是知网数据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期刊想要使用知网,先要交出学生和作者的论文授权。硕士、博士在提交毕业论文,学者想要在期刊上发表文章,都会被要求授权。

供给端完成垄断之后,知网还在需求端建立起壁垒。大而全的供给覆盖,催生出了“查全率”和“查准率”,由此派生出了论文的“查重率”。

写过论文的朋友都知道,学位论文必须经过学校官方使用知网查重,费用由学校支付。鲸媒体查阅中国政府采购网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知网(AMLC)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TMLC)采购成交公告》发现,北京师范大学向知网支付30万元用于论文检测,即查重。2020年教育年鉴中,我国共有本科院校1270所,光论文检测一项就需3亿元以上。这还不包括研究生院校和科研机构。

如果学校查重不过,意味着学生需要延迟毕业重写论文。为了降低机会成本,学生会在学校查重前自行付费查重,每篇收费50-300元不等。有意思的是,知网并未向个人开放论文查重功能,因此学生只能在淘宝上寻找商家。这类商家声称,所用数据库与知网一致。我们截取了淘宝上提供的论文查重服务页面,每家的付款人数,都不少。其间,商家如何能够进入数据库,最终是否与上游分成,均不得而知。

2学术刚需之下,知网会遇搅局者吗?

知网在2020年初曾公布数据:中国知网用户覆盖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3.3万家机构,个人读者2亿人,日访问量1600万人次,全文年下载量23.3亿篇。

如今能够比知网日访问量多的门户网站还有多少?在网站式微,APP盛行的时代,能够保持千万日活访问的垂直类网站,知网所反映的学术刚需,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可怕。

去年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起诉知网后,知网下调了硕博士学位论文下载价格。硕士学位论文每本下载价格从15元下调至7.5元;博士学位论文每本下载价格从25元下调至9.5元。这部分论文下载费用,由学校单独支出。我们查阅中国政府采购网,发现绝大部分学校每年都会采购这项服务,少至几十万,多至百万。

学者朱剑曾在《清华大学学报》发文《中国知网与入编期刊及其作者关系十论——从赵德馨教授诉中国知网侵权案说起》。文中说到,包库方式购买本单位需要的知网相关数据库是学校主要向知网付费的形式。学校统一购买后,学生、老师可以通过统一账号或者IP免费下载知网论文。下载次数的多少,影响续费价格高低。

总体来看,知网的商业模式是一种所有权式的收费,而非中间商的收费。国内很多图片商也采用类似模式,但仍然会支付给摄影师少部分分成。

朱剑从其立场角度出发也给出了相同看法,他认为知网与入编期刊作者之间并不公平。这集中反映在低价收编论文、高价卖出论文但不与作者分成。

如果在2008年及以后的硕士、博士向知网提交非毕业论文的学术论文,知网会一次性支付面值300元、400元的知网阅读卡以及100元现金。此后该论文产生的任何收益,尽数归入知网。

因此,我们认为,商业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将是撕开知网垄断的一条重要口子。所谓转变,即与作者共享红利。这种方式,我们在B站 、抖音中视频计划里都能看到,平台通过UGC内容吸引流量进而争夺用户时间,反过来,平台向优质创作者按播放量支付酬劳。

论文之所以优质,主要在于它的逻辑严谨、观点新颖、洞察深刻,给其他学习者指引和启发。引用是衡量论文优质的重要指标,但下载是衡量论文是否能产生经济价值的指南针。因此,根据论文的下载量向作者支付报酬具有实操价值。

如果把视野放得更大点,做外文论文知识库会也有市场。当前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有不少亟需解决的卡脖子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与理科、工科相关。而在国内,理科、工科论文数量、质量都与国外有差距,所以很多高校师生都更愿意看国外期刊杂志、学术论文。中科院在为接近千万元的中文期刊采购费用感到艰难时,2019年底,中科院发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外文期刊、非刊文献采购代理服务项目公开招标公告》,采购外文期刊的预算就高达7300万元。

目前万方、维普在对知网形成挑战,但整个行业的商业逻辑是一致的,商业模式不变更,换了新人也只是新瓶装旧酒。有人称,万方、维普可能在操作上更加流畅。实际上,在*的资源垄断情况下,用户体验的局部优化对头部不构成任何威胁。

今年两会期间,有委员提议市场监管部门须对知网涉嫌市场垄断的情况进行调查。这双有形的手能否改变现状,我们打一个问号。相反,鲸媒体更期待用市场竞争的手段实现行业生态治理。

所以,会有新商业模式的搅局者吗?

应该会有吧。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鲸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教育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