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又一手术机器人抢滩港交所,超30家顶尖机构押注,能否续写市值神话?

创立5年来,精锋医疗从零开始做出一款多孔手术机器人和一款单孔手术机器人,两大产品都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2022年4月19日,港交所迎来第二家手术机器人企业。

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锋医疗”)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摩根士丹利、中金和花旗担任联席保荐人。

手术机器人一向是二级市场最受火热的赛道,此前在港交所上市的*家手术机器人企业微创机器人市值曾一度达到500亿。在海外,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母公司直观外科市值超千亿美元。

与背靠微创医疗集团的微创机器人不同,精锋医疗是一家2017年在深圳龙岗从零开始的创业公司,创始人王建辰和高元倩都是80后博士。

创立5年来,精锋医疗从零开始做出一款多孔手术机器人和一款单孔手术机器人,两大产品都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虽然目前精锋医疗还尚未实现盈利,也尚未有产品上市。招股书显示,在过去的2020年和2021年两个个财政年度,精锋医疗未有业务收入,相应的研发开支分别为0.59亿和2.22亿元人民币,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0.79亿和3.49亿元人民币。

但是这并不妨碍投资人对于精锋医疗的看好。在精锋医疗长长的投资人名单中,囊括了国内多家*的医疗投资机构,包括三正健康、LYFE Capital、联想之星、红杉中国、祥峰投资、成都明晟、雅惠投资、OrbiMed、康基医疗、Temasek淡马锡、博裕资本、中金浦成等数十家机构。精锋医疗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超过15亿美元。

有众多一线投资机构的押注,精锋医疗能否续写手术机器人的市值神话?随着精锋医疗上市,国内的手术机器人市场又将发生哪些变化?动脉网对此进行了解读。

01、两位80后博士携手创业,做出*手术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是一个高壁垒高增长的赛道。精锋医疗有实力研发手术机器人的引子很早就埋下。

动脉网此前采访精锋医疗时曾了解到精锋医疗两位创始人王建辰博士和高元倩博士早在天津大学读硕士开始就专注于研究手术机器人研究并师从中国著名的机器人专家,中国腔镜手术机器人研究的开拓者,天津大学王树新教授。

2016年,两人分别公派留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继续博士深造,麻省理工学院也正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发源地。

在在MIT做联培博士期间,王建辰博士一直致力于研究国际前沿的手术机器人技术,并最终独立完整的攻克了国际最前沿的单孔手术机器人开发技术。

决定回国创业,王建辰博士则是受到MIT导师的影响。他曾告诉动脉网,MIT导师Hunter教授指引他走上了创业的道路。Hunter教授是MIT非常著名的教授,也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企业家,他自己创立和联合创立了总计25家创业公司,而且崇尚技术改变世界,技术应该通过产品来影响社会,这个理念对王建辰影响很大,也直接激励他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2017年5月,王建辰全身上下只背一个书包,包里只有几件随身衣物,来到深圳龙岗创业。彼时国内的手术机器人还尚未在国内形成投资热潮,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国内装机量也才67台。

但在手术机器人领域研究数年的两人相信,中国的手术机器人市场乃至全球市场都是一片大蓝海,未来的市场还会更大,未来手术机器人会像工业机器人在工厂一样普及到手术室中。

幸运的是,国内的手术机器人市场的增长印证他们的判断。国内的手术机器人安装量和手术量增长都较快。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每年进行的多孔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数量由2016年的17,979例增加至2020年的47,379例,年复合增长率为27.4%,并预期自2020年至2030年进一步呈指数型增长,2030年将达到130万例,年复合增长率为39.0%。

中国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安装台数由2016年的58台增至2020年的189台,年复合增长率为34.4%,预计于2030年将达3,848台,2020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为35.2%,市场潜力巨大。

国内的手术机器人市场还未得到充分满足,长期以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国内四臂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的*供应商,中国仅有10%不到的三甲医院采用了达芬奇手术系统。购置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中国医院,平均每台手术机器人每年开展299台手术,这个数据比美国平均240例更高。说明了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在中国医院并没有被闲置,而是广泛使用。

未来精锋医疗、微创机器人的国产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将有机会进入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

02、产品线对标达芬奇,国内临床进度*

随着国内一波手术机器人的企业的IPO,国产手术机器人进入发展黄金时代。未来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将发生哪些变化?

我们认为随着精锋医疗单孔手术机器人产品的上市,国内的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竞争将进入单孔竞争时代。

腹腔镜手术机器人主要分为多孔手术机器人和单孔手术机器人两种。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具有多机械臂,手术通过多个孔口进行。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则是单一机械臂的综合手术机器人,专用于单孔腔镜手术。单孔微创伤手术进一步降低对患者的损伤,但对机器人的精准及灵活度有极高的要求。

1.png


直觉外科的达芬奇SP手术系统为全球*一款获FDA批准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该系统于2018年第三季度商业化。全球亦有其他公司现正开发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目前,中国尚无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单孔手术机器人。

国产单孔手术机器人正蓄势待发。精锋医疗、微创机器人、术锐三家企业的单孔手术机器人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未来国产企业将有望率先打开单孔手术机器人这一增量市场。

国内企业在单孔手术机器人上各有差异化的创新。

精锋医疗的单孔手术机器人SP1000亮点在灵活度。与SP1000兼容的内窥镜器械具有5个自由度,部分其他器械最高有七个自由度,使SP1000具备人手及手腕的高灵活性,能够提供给医生更灵活的控制。同时,精锋医疗的多孔手术机器人和单孔手术机器人相互兼容,可共享医生控制台及三维高清影像系统(3D电子内窥镜除外)。

在成像系统方面,精锋医疗强调了自己拥有低延时、沉浸式三维高清影像。成像技术能够产生显示延迟不超过40毫秒的高清患者解剖学图像。高分辨率立体内窥镜配合沉浸式三维高清影像系统,使得外科医生能在清晰的图像及可靠的精准度的环境下进行手术。

2.png

获美敦力投资的术锐其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也能同时兼容多孔和单孔这两大类手术术式,仅部分耗材和摆放不同。此外,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体外定位臂可在术中保持静止,靠体内蛇形手术工具完成手术动作,避免了多孔手术机器人固有的体外定位臂在手术中“打架”的风险。

另一大趋势是国内的手术机器人公司都朝着平台化方向发展。

精锋医疗的管线储备和直观外科高度相似,拥有多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单孔手术机器人和经自然腔道肺部介入手术机器人,以及微创高端医疗器械产品。

微创医疗手术机器人通过自研和并购布局了腹腔镜手术、骨科手术、心血管、肺部介入、经皮穿刺等多个手术机器人赛道。

多元化的产品线才能支撑起持续增长。直观外科在2021年出货了1347个达芬奇手术系统,与2020年的936个系统相比增长了44%。未来直观外科的增长动力一部分来自达芬奇手术系统手术量增长带来手术机器人耗材的销售,另一方面也来自未来单孔手术机器人更多适应症获批,以及肺部介入手术机器人的销量增长。

本次递交招股书的精锋医疗,也布局了高端微创手术器械,推出了智能吻合器。

高端微创手术器械在过去是强生、美敦力柯惠的主要市场。显然在新时代下,手术机器人与高端微创手术器械的业务边界渐渐模糊。直观外科在逐渐进入高端微创手术器械,而强生、美敦力同样推出了自己的腹腔镜手术机器人。2021年,美敦力的Hugo机器人辅助手术(RAS)系统获得了CE标志,该系统用于泌尿科和妇科手术。强生预计将于2022年下半年为其Ottava RAS系统启动首次人体试验,现已推迟到2024年下半年。

手术机器人市场的竞争格局中主要的参与者不止主要的手术机器人企业,一批微创手术器械制造商也将成为手术机器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这意味着未来的十年,国内的手术机器人梯队中决出头部,但即将进入更加激烈的竞争中。

成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挑战何在

手术机器人是全球增长最快而渗透率*的医疗器械细分市场,而达芬奇手术系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手术机器人。其实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缺乏手术机器人企业,全球五项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已获美国FDA批准或获欧洲CE标志,这其中包括Asensus的Senhance、AvateraMedical的Avatera、CMR Surgical的Versius、Meere Company的Revo-I及美敦力的Hugo,但是这些产品都未能复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成功。

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跨过了高壁垒的研发关,走到了临床试验前,接下来的挑战主要在市场教育和推广上。

多位手术机器人从业者都表示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能够在全球赢得成功,最厉害的不止是技术,直观外科的市场教育策略同样值得学习。在早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重视对于医学生的教育,而不只是把推广的重点放在高年资有影响力的医生身上。当青年医生开始成为手术主力时,自然带动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增长。

在国内,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市场教育同样成功。动脉网访谈过多位泌尿科、妇科临床医生,对于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都较高。外科医生更愿意采用熟悉的产品和经过广泛验证的产品。

在市场销售端,国产品牌也需要转变形象,通过专业的产品和过硬的产品表现获得医生认可,转变国产器械低质低价的形象。

目前对于单孔手术机器人、肺部介入手术机器人来说,直观外科的产品尚未进入中国市场。这意味着国内的企业需要完成早期的市场教育,需要说服医生接受新的手术工具。同时,手术机器人的生产是一个非常精密及复杂的过程,须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产品故障的后果严重且代价高昂。国内的手术机器人企业也需要说服医生相信国产的质量控制和产品稳定性。

稳定高品质的量产也是一大难点。腔镜手术主要针对肿瘤外科切除,因此开展腔镜手术的医院集中度更高、医院等级更高。医生在手术中使用的手术工具直接作用于组织的切割和缝合,一旦产品质量不好,极容易发生手术风险,因此医生对腔镜下手术工具的质量要求极高。和其他产业相比,医药产业对于瑕疵的容忍度极低,

手术机器人作为精密度极高的医疗器械,对于质量控制的要求也极高。国产手术机器人从研发到工厂,还需要过硬稳定的生产能力。而这其中又涉及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生产工艺优化等多方面的挑战。

知识产权的风险也有可能成为国产手术机器人上市的壁垒。据业内人士透露,直观外科在全球做了很深的专利布局,但是很多初创公司在早期都忽略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这或将为后续的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埋下隐患。

手术机器人在国内发展之迅猛、投入之多是许多医疗器械细分领域难以比拟的。但仅仅有资金的投入不能催生直观外科那样伟大的公司。在这个高壁垒高增长的赛道,只有不断跟随行业技术更新,才能在变化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动脉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医疗技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