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国云,往哪飘?

立足于自研,并发展于战略;始于“内需”并通向“外需”,中国云的下一步棋,要往上走。

4月16日,行业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了2021年全球云计算IaaS市场份额数据,中国云厂商再次登榜前三。

数据显示,2021年,阿里云以9.55%的市场份额排名世界第3,而在亚太地区,阿里云更是以25.53%的市场份额稳居第1,与第2名亚马逊云15.8%的市场份额拉开差距。

从全球云市场的增速来看,2021年全球云计算IaaS市场规模达到908.9亿美元,较2020年的642.9亿美元实现41.37%的增幅。其中,排名第1的亚马逊云市场占有率38.92%,较去年的40.8%有所下滑,而排名第2、第3的微软云和阿里云市场占有率达21.07%和9.55%,较去年的19.7%和9.5%都略有上升。

其次,华为云和腾讯云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中排名第5和第6,并在亚太地区排名第4和第5。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云在全球云的市场份额都有持续的上升,以阿里云为例,阿里云已经6年保持全球云市场份额的增加,并且相较于2018年在全球市场占有率的7.7%,已经实现超过24%的增幅。

来源/Gartner 燃财经截图

中国云在全球地位的上升,也体现在今年多个互联网巨头的战略布局上。在2021自然年的财报会议上,阿里、腾讯、百度为首的传统互联网巨头纷纷宣布云业务将会是企业下一步的“重头戏”。

经过轰轰烈烈的“大厂争云”之战后,云产品再次被“寄予厚望”也是因为其突出的表现。以阿里云为例,根据阿里发布的2021自然年四个季度营收计算,阿里云去年实现723.51亿元(人民币,以下未标注则同)的收入,较2020年同比增长30%。

而中国的云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间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基础云服务行业数据报告》,2021年,中国整体云(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市场预计达到3245亿元的规模,较2020年预计增幅为43.8%,而且直到2024年,中国云市场规模有望突破9000亿元并保持40%以上的增速。

来源/ 艾瑞咨询 燃财经截图

不过,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中国三大云的营收和增长能力较海外云仍有差距。

根据全球六大云2021自然年财务数据,亚马逊云2021全年收入622亿美元(约人民币3956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幅37.3%;微软智能云总营收677.84亿美元(约人民币4311亿元),同比增长27%;谷歌云总营收192.06亿美元(约人民币1221.8亿元),同比增长47%。

相比之下,据阿里和华为财报数据显示,阿里云和华为云去年分别实现营收723.51亿元和201亿元,而长桥海豚估算数据显示,腾讯云去年实现营收307亿元左右。国内三大云的同比2020年涨幅都在30%左右。

这样的差距也是因为中 美云市场需求差异所造成,目前国内传统行业数字化水平偏低,并且对云产品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AfterShip的联合创始人兼CEO Teddy就曾在接受36氪采访谈及国内SaaS与国际SaaS核心差异的时候表示,“海外的SaaS讲究的是小而美,国内SaaS很多是大而全。”

差异化的需求虽然短期内放缓了中国云市场的增速,却也给云厂商打开了下一步的竞争新格局。从长远来看,产研结合、对下沉和海外市场的探索以及提升云产品的交付与服务的核心能力将是中国云下一阶段的重点布局。

01、自研为“里"

中国云的自研之路是从阿里云决定摆脱“IOE”开始的

2008-2009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热潮崛起的时候,但当时国内的信息技术是依托于美国三家公司提供的基础设备发展起来的:IBM的服务器、Oracle(甲骨文)的数据库和EMC(易安信)的数据存储设备(以下称作“IOE”)。

方正证券曾经在其发布的报告《阿里云历史梳理:十年磨一剑,做数字经济时代的造风者》中解释过“IOE”构架面对上升的数据处理需求时所存在的问题。比如,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如促销活动期间,需要购买更多设备和软件来处理上升的数据量,并且招聘这些设备的维护和操作人员,这就会导致大量的成本增加,而即使如此,“IOE”也未必会满足算力需求。

除了这些“IOE”常见的问题之外,当时阿里面临一个更“特殊”的问题:对于“双11”这样的业务暴增点,无法准确预估交易量,从而无法判断要上多大的服务器才能既不浪费又满足算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阿里云提出“去‘IOE’化”,用PC Sever代替IBM小型机、用MySQL+自研数据库(OceanBase、PolarDB)替代Oracle,用中低端储蓄代替EMC。

来源/方正证券 燃财经截图

2008年10月,阿里云飞天团队正式成立。2009年2月4日,飞天团队写下*行代码,也开始了阿里云“每一行代码都要自己来写”的“长征”。

阿里云提出的自研之路在当年也受到了各方的质疑。在2010年的IT峰会上,自研云计算曾被互联网大佬们这样评价,“云计算就是新瓶装旧酒,没什么新鲜的。”“为时过早。可能得过几百年、几千年之后,到阿凡达的那种时候(才能实现)。”

但阿里云并没有停止对自研技术的探索。2012年的时候,飞天还只能满足1500台服务器的集群,而阿里当时的数据量已经需要5000台服务器集群才能满足。到了2013年,飞天突破了5K集群的技术比列,并在当年8月份同时上线了两个5K集群。可以说,阿里集团内部的数据需求,是“逼迫”阿里云坚持自研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3年5月,阿里巴巴最后一台IBM小型机下线,当年7月,淘宝最后一个Oracle数据库下线,自此阿里云“去IOE”已经完成*阶段,而中国云的自研之路也彻底被打开

“中国云走向自研是大势所趋,”云行业专家李浩告诉燃财经,“简单的举例,以前以IOE为框架的‘开源云’就像均码的衣服,各个云团队拿回去之后要按照自己的需求裁剪。而自研云更像是一件量身定制的衣服。”

在李洁看来,以前,云市场在国内刚开始尝试探索的阶段,大家穿穿“均码剪裁”的“衣服”就好了,而随着国内云市场的高速发展,云产品需要根据不同需求加深技术的研发,才能满足业务的特殊性和功能稳定性。

以阿里云为开拓者,中国各大云厂商开始慢慢走上自研之路。腾讯自研了AI推理芯片紫霄、视频编解码芯片沧海、智能网卡芯片玄灵;百度智能云也在主打“云智一体”,将人工智能与云服务结合。

而自研云的“领头者”阿里云,则在2021年的云栖大会上推出神龙4.0,将网络延迟整体降低80%,也将中国云计算首次推进“5微秒的延时”时代。

CIC灼识咨询总监汪海峰对燃财经表示,中国云的“下半场”要重点考验自研的“内功”,各家云厂商都在优化自身数据中心中的硬件、软件、架构等‘内功’:在硬件方面,如芯片,各云厂商在做异构的芯片平台。

“此外,服务器、交换机等硬件设备也都在不断迭代性能;针对数据中心大量的数据传输、存储功能进行优化。试图在性能上、成本上更早的*对手。这些‘内功’才是中国云‘下半场’之争的真正核心竞争力。”

02、战略为“表”

中国云最初是科技企业为解决集团自身的算力或者业务问题而开始研发的,不过经过将近十年的探索,中国云不再拘泥于解决集团内部问题,而是延伸到解决社会性需求,帮助更多大中小企业“上云”,解决他们的人员管理、财务管理、数据管理的需求。

不过,云产品从解决集团内部算力问题到解决社会性需求,需要一个漫长的市场化过程

根据亿欧智库发布的《2021中国企业上云指数洞察报告》,目前实体行业中,上云率最高的行业是零售业和制造业,上云渗透率分别达到31.6%和29%。而其他行业上云渗透率皆低于10%,其中交通运输业、能源行业和农牧业渗透率*,分别为7.1%、4.5%和1.9%。

来源/亿欧智库 燃财经截图

资深云销售人员肖肖对燃财经表示,“行业的上云渗透率出现差异有几点原因。*,国内较先布局云业务的阿里云最开始的云产品就是服务于他们的电商客户的,这些电商背后的企业是零售业和制造业,所以这两个产业是*被覆盖的;第二,零售业和制造业有很多民营企业,他们审核链条更短。相比之下,交通、能源行业有更多的国企和央企,合作难度确实更高一些;还有一点,就是传统行业的从业者对云产品能力的认知度更低,也会有很多信任问题,所以教育这些用户也需要更多时间。”

事实上,根据亿欧数据,民营企业上云渗透率已经达到49.2%,国资企业上云渗透率只有33.7%,而政企的上云渗透率则低于10%。

巨大的落差一方面意味着在零售和制造业逐渐加速的云产品竞争趋势,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云在下沉市场和政企市场的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亿欧就在报告中指出,35.3%的企业在一年内有云部署的计划或者正在云产品的测试阶段,这其中只有18.9%的企业已经完成上云,中间还有16.4%的市场空间。而比起云基础服务,超过60%的企业会选择SaaS层的云产品,其次为PaaS层和IaaS层产品。

来源/亿欧智库 燃财经截图

比起IaaS和PaaS层产品,SaaS产品上手更快,从业人员接受程度更高,可以缩短肖肖所指出的用户教育时间,因此近年来中国云也开始采用以SaaS为切入点让教育、工厂等大型B端或者政企企业开始上云的策略。

这样的市场环境下,2020年,阿里钉钉组织架构升级,成立钉钉大事业部,提出“云钉一体”,通过钉钉作为云计算的新界面,给乡村教师、工厂等下沉群体一个更容易的“上云”入口。

钉钉除了提供SaaS服务,也为企业提供PaaS层平台,传统企业可以低代码或无代码的方式在钉钉平台进行开发,来降低“上云”的成本和门槛。

不止阿里云,海外云在中国市场本土化的布局上也开始了*的“云钉一体”模式。也是2020年,微软宣布将Teams纳入Office 365,Teams是微软*的协作办公工具之一。而Office 365则是一个基于云计算提供多种服务的生产力平台,两者结合的产品更名为Microsoft 365。

国际云厂商在中国市场本土化布局的同时,中国云也在出海。

根据亿欧数据,国内云的头部厂商均有海外的节点。今年*季度,阿里云也对出海战略做出了内与外的调整。对内,4月份,阿里云发布公文,梳理对出海业务的内部权责分配问题,文件中规定了国际团队与国内团队对于云板块国内业务出海和海外业务来华的一号对接人,和分成比例。

对外,据韩联社3月30日报道,阿里云已在韩国开设*数据中心并开始运营。目前,阿里云在全球可用区数量增至27个。

来源/亿欧智库 燃财经截图

对于中国云的出海,李浩表示,“目前,中国云出海很多是依附于国内企业的出海业务,想要跟国际云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国云的本土化设计和技术能力还有提升空间。就像亚马逊和微软会迎合中国的云市场来做一个战略调整,中国云未来也要走这一步。”


03、中国云:始于“内需”,通向“外需”

云最初是解决企业内部的问题,但最终一定要解决社会性的算力需求,这也是云从企业战略升级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去十余年,是云发展的*章,云的发展与互联网企业的崛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十六年前,亚马逊云科技的成立,是全球云计算的起点。十六年间,云产品的发展也是互联网APP用户提升、算力需求提升的结果。可以说,长达十年的“上云之路”奠定了云发展的基础。

在海外,流媒体*奈飞、美国宇航局NASA、美国纳斯达克都是亚马逊云的服务对象,奈飞更是在成立之初就建立在亚马逊云之上,用数据分析出的用户需求来决定内容的产出,才会成就风靡全球的《纸牌屋》系列。

在国内,APP的“上云”行动也在上演,以游戏、娱乐等APP*开始,接着生活类、种草类APP也陆续“上云”。2015年,票务APP 12306就将车票查询业务部署在阿里云上,分流了春运高峰75%的流量,解决了大家一直以来吐槽的“卡顿”问题。

云的数据计算、存储与分析能力赋予APP更加全面、具体地了解用户的能力,反之,大量APP的“上云”也助力了云市场的增长。可以说,互联网与云是双生与共存的关系。

而近年来,“上云”已经从互联网行业覆盖到更多其他的行业,云从解决算力与数据问题,也晋升到了解决社会性需求的格局,“上云”变成了“数字化转型”。2018年开始,包括LV、资生堂、国泰航空等各个行业的巨头开始使用阿里云进行数字化转型。

“十四五”规划中,将“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这也将云计算从行业布局提升至了国家布局。

实际上,中国云已经在社会问题上做出了贡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阿里云宣布向全球公共科研机构开放AI算力,以加速新药和疫苗研发。

浙江大学医学院的一位教授聚焦于蛋白质相关研究,在新冠病毒表层附着一层名为“刺突蛋白”的蛋白质,研究这一蛋白进入人体的过程,可以用于预防刺突蛋白的形成,以预防新冠病毒的传染途径。而开展这项研究,需要计算水分子与蛋白质原子的相互作用力、原子间距离和位移,计算数十万个原子集合之间的数据,是一项海量计算工作。

过去,科研工作者可申请小型服务器资源进行计算,但由于算力较弱,整个计算过程可长达数年。与阿里云联系后,陈教授使用了神龙服务器为这项研究工作提供算力支持,很快,他们就模拟出了新冠病毒感染人体,也就是“刺突蛋激活”的全过程。2020年10月,陈伟完成这项研究,他表示,借助神龙服务器的算力支持,整个研究计算过程从4-5年压缩至仅7个月。

2022年,阿里云助力北京冬奥会实现“奥运上云”的里程碑,将此次奥运会中包括赛事日程,运动员报名、注册,以及运动员和工作人员日常交通、食宿等赛事类和生活管理类数据全部传于云端。

阿里云奥运项目负责人张大志向《中国科学报》介绍道,奥运核心系统是指对奥运会组织运行起到十分关键作用的数字化信息系统,这些核心系统全面上云“是奥运数字化的关键里程碑”。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则表示,北京冬奥被载入史册的不仅是运动员的表现,还有在数字化科技领域的成功迭代。

未来,在产业数字化的进一步推动下,云也会在更多重要的国家战略中成为必不可少的科技“健将”。

比如,在“碳中和”和“碳达峰”的背景下,企业在碳排放的数字管理上会需要强大的云计算能力。

以阿里云为首的中国云厂商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布局,根据2021自然年阿里的财报电话会议,碳中和作为国家未来15年大力推动的核心事业,必将创造新兴行业与企业。这些企业在数据管理中对于碳排放的指标的监督、数据管理等都可以通过云部署来实现高效运作。阿里云将持续在碳中和领域中可能性的探索,进一步扩大客户与行业的多元化。

除此之外,Web3.0概念下,涉及到的原生云部署、隐私计算以及芯片研发等都给中国云的未来持续注入想象空间。

来源/甲子光年 燃财经截图

立足于自研,并发展于战略;始于“内需”并通向“外需”,中国云的下一步棋,要往上走。

参考文献:

《SaaS迎来国际化黄金期,中国“学徒”们适合出击海外么?》,来源:36氪;

《一个“飞天”改变了时代……来看看2008年以来,阿里都做了什么?》,来源:极科客评;

《阿里云深耕自研技术 发布倚天、磐久、神龙4.0等重磅产品》,来源:央广网;

《“云钉一体”实施一年后,有多少企业买单了?》,来源:连线Insight;

《福特、资生堂首度公开与阿里云合作成果,中国数字技术获赞》,来源:速途网;

《百年奥运的历史性一笔:云上冬奥》,来源:光明网;

《Gartner发布2020全球云计算IaaS市场数据:亚马逊市场份额40.8%,阿里云排名全球前三》,来源:界面新闻;

《Gartner:2018年全球IaaS市场增长31.3%,公有云依旧高速增长》,来源:天极网;

《美国三大云巨头高增长真相》,来源:新浪科技。

*文中李浩、肖肖为化名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燃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云计算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