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暴利牙科背后的保险市场,究竟是薅羊毛还是割韭菜?

齿科保险,未来仍可能具备无限潜力。近几年来不少保险公司推出齿科保险相关项目,被判定为实现看牙自由的“薅羊毛”。

动辄一两万,看牙已然成为“老大难”。

全国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口腔疾病患病率高达97%,而就诊率却不到 10%。多数人因价格昂贵、医保报销有限、可以忍受疼痛等原因拒绝就诊,即使前往就诊,也存在疼痛缓解就中断治疗的现象。

正所谓刚需就是商机,针对这一问题,近几年来不少保险公司推出齿科保险相关项目,被判定为实现看牙自由的“薅羊毛”。

但被看好的齿科保险,真的能实现看牙自由吗?

01、中国牙科现状:看牙贵报销难

先看一个数据:

在美国2~19岁的人群中仅43%有蛀牙,这其中2~5岁发生蛀牙和未治疗蛀牙的概率*;而在中国,仅5岁儿童患龋率就达到70.9%,且在不断上升。

但美国人患龋率并非一开始就这么低,相反,在上世纪40年代以前,绝大多数美国人存在严重的牙齿问题。

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在进行征兵口腔标准检查中发现,有10%的应征青年在“上下颌须有6对相对颌的牙”这一标准上不达标,绝大部分存在口腔问题。此后,美国当局开始重视口腔保健,除了在饮水里加氟预防龋齿外,还陆续推出涵盖牙齿常规保护和治疗的医疗保险等措施。

目前,拥有牙科保险的美国人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65%左右,且超过1000家公司提供牙科保险业务,市场估值接近千元,已然成为牙科大国。反观中国,口腔疾病患病率高达97%,就诊率却不到 10%,拥有牙科保险的更是微乎其微。

这和国内的牙科现状有关。与美国牙科诊所遍布不同,国内牙科诊所仅6000家,且拥有牙医资质的医生较少,这导致国内牙科就诊费用高昂。多家媒体曾报道,国内看牙贵主要源于医生等成本花销,而被视作暴利的正畸牙套等耗材成本实则并不高。

另一方面则在于国内社保对看牙费用的报销有限。通常,在社保定点医院进行拔牙、牙周病等基础治疗,社保可以报销一部分花销,但如果是烤瓷牙、种植牙、洗牙等基础治疗之外的项目,社保则基本不会提供报销。

看牙贵和报销难之间的冲突,造成国内牙科长期出现普及率低的现象。

但这并非无解,当社会保险效用有限时,商业保险可能是出路。以美国牙科保险为例,超半数的齿科保险属于商业保险。而在国内,这一趋势也正显露出来。最近十余年,国内商业保险陆续推出了齿科保险相关项目。

例如,2010年中国人保推出国内*主险形态的牙科管理式医疗保险产品—守护专家牙科医疗保险,该产品适用对象为16~65岁的投保人,保险期为一年。在该产品中涵盖洗牙、抛光、喷砂三项常规牙科护理,牙科预防诊断治疗优惠,以及医疗事故保险金三项保险责任。

此后,国内大地财险、阳光财险、泰康在线等公司也开始发布专门的齿科保险。目前,国内涵盖齿科保险的商业保险达24家。

和其它保险类别不同,齿科保险具有逆选择性,即消费者可以在自己身体状况不好或是已经发生保险事故的情况下,再去投保相关保险,从而获取保险赔偿金的行为。因此,购买齿科保险的客户一般是已经发现牙齿有问题,有就医打算的人群,这就意味着在购买保险后大概率能得到赔付。

看似大好,但齿科保险真的能薅羊毛吗?

02、齿科保险:薅羊毛还是割韭菜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尽管以薅羊毛为宣传亮点,但事实上,在知乎等社交平台上不乏有消费者对齿科保险进行控诉。他们认为,看似薅羊毛的齿科保险,实则是割韭菜。

正如上文所说,齿科保险的逆选择性容易导致保险公司赔付率增加,甚至面临亏损的问题。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齿科保险的盈利能力有限,更关键的作用在于引流和宣传

但回到医院来,一切又有了不同。

*,使用齿科保险后的价格与团购折扣后的价格相差不大,甚至更贵。

界面新闻曾报道,有消费者在前往所购齿科保险指定诊所做治疗时,被告知根管治疗原价为2000元,诊所可以提供6折优惠,仅需1200元,但由于齿科保险是在原价的基础上进行折扣,因此需自费600元,加上购买齿险的费用,一共花费1188元,与诊所直接折扣价格1200元仅相差12元,差别并不大。

第二,部分牙科诊所为牟利故意抬高价格。

在知乎上就有网友爆料,去某诊所治疗前提前购买了齿科保险,本以为可以省下巨额费用,但就诊过程中发现,原本只需自费800多元便可完成的治疗,后又被诊所不同医生告知口腔内根管复杂,牙尖炎症需清除,根管较细需显微镜辅助等问题,费用是4800元,保险报销后自己需要支付2千多,价格整整翻了一倍多。

然而事实是,在去另一个医院问诊时,发现所述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虽然的确存在牙根弯曲,尖端有炎症问题,但无需显微镜辅助,售价也仅仅需要1600元。

而在该条评论下面有网友同样表示,自己在购买齿科保险后,做牙周刮治花费了4000元,而另一个公立医院仅需2800元。

当然,这仅是部分对齿科保险参透了的消费者,而因为没能了解清楚保险涵盖项目被割韭菜的消费者更是比比皆是。

事实上,齿科保险细分为正畸、综合意外险等多种不同险种,其实际可赔付金额也大多依据购买险种类别决定。

以较普遍的综合意外险为例,这类保险主要是保障因车祸等意外导致的牙齿损坏所涉及的医疗费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根据牙齿脱落颗数判断伤残标准,从而进行赔付。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意外险是将牙齿修复列为免责条款规定的。

早前就有媒体报道,在遭受意外车祸导致门牙掉落后,有消费者去购买了齿科保险试图修复,却被告知其牙齿掉落颗数较少,不在赔付范围内,只得让交出去的钱打水漂。

03、写在最后

看起来是个坑的齿科保险,背后却有巨大潜力。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目前国内齿科保险尚处初级阶段,但我国人口众多,未来对齿科医疗服务服务需求的扩大,势必带动齿科保险市场份额扩大,尤其是正畸和种植牙的发展,或将成为齿科保险增长核心。

目前,国内种植牙和正畸市场规模分别为347亿元和271亿元,渗透率仅0.15%和0.68%。如果种植牙渗透率提升至1%,其市场规模可以达到2000亿元;正畸渗透率达到5%~10%,其市场规模可超过3000亿元。

但事实真的如预期吗?

以牙科大国美国为例,尽管其居民齿科保险普及率达到66%,但这其中有2/3的用户属于企业提供,而非个人购买。而在近几年牙科保险市场增长迅速的德国,同样存在牙科保险具有企业福利性质这一现象。

纵观国内外,我们发现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齿科保险团险属性较强,主要基于企业福利,个人采购往往有限。

基于这一方向,国内齿科保险的发展也无非难逃团险和个人购买两个维度。但事实是,要让企业在企补之外再为员工支付牙科保险,这一难度较大,整体规模相对有限。

而对于个人市场,目前个人需求和保险保障范围以及期限之间仍存在冲突。

尽管目前国内齿科保险已划分多个类别标准,但大多数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障范围有所限制,很难覆盖高风险的高额治疗。其次,齿科保险存在的逆选择性,也导致保险公司刻意延长等待期时间,7天、3月甚至更长,难以满足用户即买即用需求。

此外,牙科保险的坑更是让不少有意识的用户望而止步,这些都是亟待规范和解决的问题。

不可否认,齿科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存在的必要性,但这一定得在国民重视口腔健康基础上实现。换句话说,如果只是简单的拔智齿等牙科就诊,相信多数国民是可以一次性完成支付的,但一旦有了长期性需求,日常保健意识,势必会加快这一齿科保险发展。

齿科保险,未来仍可能具备无限潜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深氪新消费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其它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