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变贵的Lucid,也在琢磨「讨好」中国?

Lucid渴望扮演“特斯拉杀手”的角色,而能否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将决定Lucid是枯木逢春,还是昙花一现。

美国造车新势力Lucid,又有了新动作。

据多家主流媒体报道,2022年6月1日Lucid将调整旗下新能源汽车Lucid Air全系列售价,其中入门车型售价从7.74万美元涨至8.74万美元,涨幅高达12.92%。

然而,资本市场似乎对此并不感冒,Lucid依然处于下跌通道中。

2021年Lucid还是资本市场的“香饽饽”,怎么转年就不吃香了?被誉为“特斯拉杀手”,到底竞争力几何?2023年欲杀入中国市场,能否占据一席之地?

01 市值损失660亿美元

在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涨价已不是新鲜事物了。

2021年至今,特斯拉非但在中国市场屡屡提价,也在起家的美国市场频频提价,虽然招致海内外消费者的非议,但并没有什么用。

对此,马斯克如此解释:“我们的目标是让汽车的价格尽可能便宜。但是我们的供应链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所以我们不得不暂时提高汽车价格。不过,这只是暂时的,我们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汽车的价格,让它们更便宜。”

据公开资料显示,当下全球芯片紧缺的趋势虽然有所缓解,但远未恢复到往年的常态,而动力电池、轮胎、钢铁、橡胶、铝合金等材料都在上涨,主机厂确实有扛不住的趋势。

譬如,据轮胎世界网的消息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起,全球轮胎业迎来“涨价潮”,固特异、普利司通、德国马牌、韩泰轮胎、锦湖轮胎、耐克森、正新轮胎、风神轮胎等国内外企业纷纷宣布涨价。

以上可见,Lucid涨价或也是迫不得已。

某国际投行工作人士彭少新告诉锌刻度:“特斯拉的价格敏感性用户较多,采取了小碎步式的提价策略,而Lucid定位高端豪华,多数用户对价格并不敏感,所以一次提价上万美元也有所底气。”

尽管如此,也未扭转Lucid在资本市场的颓势。

2021年7月26日,Lucid通过SPAC方式登陆纳斯达克,开盘价为25.24美元,开盘市值为421亿美元,之后一路上扬,于11月17日创下了57.75美元高点,市值高达963.27亿美元,力压通用汽车与福特汽车这两大老牌汽车巨头。

却不想,两极反转来得这么快。

Lucid的市值不断滑坡,特别是进入2022年之后呈现一边倒的行情,截至5月23日市值为306.75亿美元,相比之前的高点缩水幅度高达68.16%。

需要注意的是,其经营状况反而有所好转。

Lucid慢慢走上正轨

据最新财报显示,2022年*季度营业收入为5768万美元,去年同期为31.30万美元;净利润为-8129万美元,去年同期为-7.48亿美元。

02 与特斯拉必有一战?

市值向下,业绩向上,这背后是资本对Lucid能否颠覆特斯拉仍有疑虑。

Lucid的前身为Atieva,2007年由特斯拉前副总裁兼董事谢家鹏与甲骨文前高管温世铭携手创立,起初专注于电池、电控与电驱的技术研发,致力于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博世”。

然而,这条路并不好走。

三电领域的玩家众多竞争激烈,特别是中国玩家的崛起令世界瞩目,美国企业的优势并不大,因而Lucid一直不温不火。

彻底看清形势之后,Lucid于2016年宣布造车,才起了新势。

这些年来,Lucid荟聚了特斯拉的多位前高管以及一批出走的工程师,其身上的“特斯拉”标签,肉眼可见。

譬如,Lucid的CEO、总工程师、全球质量副总、供应链副总等至少八位高管有特斯拉的工作经历。

更为重要的是,打法趋同、成长路径相似。

这么一来,外界认为Lucid与特斯拉必有一战,尽管前者认为“特斯拉创新但不豪华,并非直接竞争对手”。

客观来看,Lucid Air系列与 Model S系列的定价有一定的重叠、重要性能存在对标,却有短兵相接之势。

三电是Lucid的底色,因而在时速、功率、马力等参数上盖了特斯拉一头,特别是在永磁同步电机上,Lucid的革新设计带来了较大的竞争优势。

据Lucid官网的信息显示,其永磁同步电机为一体式开发,高度集成了电动机、逆变器与减速器,重量为74kg,可以输出670匹马力;而传统做法为多个团队协同开发,集成度千差万别,即使是特斯拉的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重量高达134kg,输出429匹马力。

Lucid的劣势也较为突出,那就是自动驾驶能力偏弱。

据公开资料显示,Lucid Air目前支持的是L2级别自动驾驶,涉及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刹车辅助、自动泊车、驾驶员疲劳监测等较为常见的场景;而特斯拉的目前支持L3级别的自动驾驶,允许驾驶员的视线离开道路,只有当车辆提示需要接管时,驾驶员再进行接管。

由此可见,在技术层面,Lucid与特斯拉的竞争并非一边倒。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锌刻度:“Lucid当下*的挑战是产能跟不上订单,这个问题以前也困扰了特斯拉很久,后来借助中国的力量才迎刃而解。Lucid无论是想颠覆特斯拉,还是纯粹想自我证明,都无法绕开中国。”

据Lucid官方数据显示,预订量已达3万辆,但2022年的产量预期为1.2万~1.4万辆。

03 入华才是破局胜负手

事实上,中国作为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市场,Lucid向往已久。

据外媒的报道显示,Lucid原计划2025年进入中国,如今这个计划变更为2023年,这意味着提前两年入局。

不过,Lucid想在中国扎根,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能否推出走量车型。

Lucid入门版起步价为8.74万美元,相当于58.23万人民币,这个价位并非中国家用汽车市场的销量主力。

如若无法走量,则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从而扭转亏损的局面。

以特斯拉为例,2017年销量为103181辆,拳头产品为Model S与Model X,而Model 3的销量仅有1764辆,这一年亏损高达22.41亿美元。

这之后,Model 3在中国量产,成为特斯拉翻盘的关键。

到了2021年,特斯拉的销量为93.6万辆,离百万辆目标仅一步之遥,其中Model 3与Model Y的销量超过91万辆,而Model S与Model X合计接近2.5万辆,这一年特斯拉净利润为55.24亿美元。

其次,提升品牌认知度。

Lucid定位高端豪华,但中国消费者对高端豪华的认知较为固化,更为认可同价位的BBA,更不用遑论保时捷Taycan了,这也是高合等国产高端豪华品牌面临的共同问题。

据爱企查的数据显示,高合汽车为华人运通控股有限公司注册品牌,旗下拥有品牌“高合HiPhi”,搭载双冗余L3自动驾驶、360度环抱式全景行车环境感知系统等技术。

图源:爱企查

换而言之,高端豪华的品牌认知度并非一朝一夕可成,而是时间的沉淀。

更为关键的是,Lucid频频与特斯拉对标,又卖得比特斯拉更贵,或难以占领中国消费者的心智,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挂来的。

再次,陷入本土品牌合围。

眼下,本土品牌并非陪玩,俨然成为新能源汽车赛道的主力玩家,既有五菱宏光这样的黑马玩家,又有蔚来、理想、小鹏、零跑、哪咤等造车新势力的你追我赶,还有比亚迪的异军突起剑指高端,Lucid如何面临合围之势。

譬如,2022年4月,比亚迪销量为10.5万辆,同比增长136%,*“一哥”宝座。

总而言之,Lucid渴望扮演“特斯拉杀手”的角色,而能否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将决定Lucid是枯木逢春,还是昙花一现。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锌刻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新能源汽车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