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防护服里的人间:护士的工作更多了,收入更少了

无论是经济增长的奇迹,还是超级工程的落成,或是抗击疫情的胜利,往往都是因为有一些人牺牲了自己的权利,换取了整个群体的福祉。

2003年非典期间,小汤山医院被称为是“7天建起来的中国奇迹”。这个医院*的特点就是内部严格的分区,防止病人和医护人员发生交叉感染。

每一次的大流行,冲锋在*线的,永远都是默默奉献的医护人员,但在非典结束后,却出现了媒体报道广州某医院医护人员感染非典后,治疗期间,医院扣发了这些医务人员的工资和奖金。

那么在这次疫情中医护人员又如何呢?

而在这两年的疫情里,许多护士的工资并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01、护士的结构性问题

这次疫情中,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常态化防疫的第三年,依旧有新闻反映各个地方防疫人员不足需要高薪聘请。

北京街头有一则核酸信息录入人员招聘启事显示,如果包吃包住,一天工资为200元,不管吃住一天工资为250元,上海某医疗投资管理公司招募“核酸检测采样护士”更是高达1000元一天的水平。

虽说核酸检测员一般要求的有检验师、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人员上岗证或职业护士证三证中最少一种,核酸采样员一般也需要护士证或者中级护士职称,但防疫主力军护士群体缺口真的有这么大吗?

为什么在检测效率如此之高、防疫政策如此完善的今天,仍然需要“一地爆发,全国支援”。

实际上,这背后是我国护士人员数量与分布的问题

首先,国内的“医疗体系”,其实分为“医疗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两部分。前者主要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管的是“治”,后者主要是各地的疾控中心,管的是“防”。

而以护士为代表的医护人员,大多数分布在以三甲医院为代表的“医疗体系”。

《2021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我国注册护士人数为470.87万人,但72%都分布在“医疗体系”下面的医院,分布在“公共卫生体系”(卫生院、疾控中心)下的只有27%。

那么,疫情之下,让医院的护士临时转到“公共卫生体系”下,支援防疫行不行?当然可以,但即便在“医疗体系”里面,护士也有分布不均的问题。

我国的医院分为三级,其中一级数量占比47.53%,二级40.87%,三级11.6%。但三级医院凭借着11.6%的数量,吸纳了49%的注册护士。也就是说,将近一般的护士,都在数量很少的三甲医院工作。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还是在于薪资待遇。

根据信璞投资的数据显示,11.6%的三甲医院承接了全国54%的接诊量,而这些接诊量就是各个科室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科室收入来源又直接影响护士工资,从而三甲医院护士收入远超其他医院,这也是所有护士对三甲医院趋之若鹜的原因。

2021年武汉市护士平均工资4219元

所以,我们国家的护士分布面临这样一个局面:由于薪资待遇产生的虹吸效应,专业护士大部分集中于三甲医院,而三甲医院是主要集中于大城市,覆盖面远没有卫生院以及乡镇诊所广阔。

但社区乡镇的医院,又是广大“基本盘”就医的主要地点,这些地方护士人手又不足,而抗疫就是靠基层机构,基层护士数量不足,就不得不高薪招聘。

而且,指望将来护士数量增加来解决我国基层护士不足的问题,也比较困难。

护士是我国卫生体系的基石,但这个说法就跟老师是灵魂工程师差不多,属于名誉头衔,并不跟收入挂钩。另外,在医院里,由于护士职责较为模糊,实际上成了医生不干的活都由护士干。

所以,护士普遍存在着工作压力大,风险高,心理压抑等一系列问题,社会上也对护士充满了偏见,被称为“三不娶人员”,反映到数据上,就是注册护士数量增速一直在放缓

我国护士数量增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1984年后,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让护士人数持续上升,1988年下发《关于提高护士工资标准的实施办法》,护士薪酬待遇提高,同年护士人数剧增。

2.非典之后,医护人员需求激增,叠加2004年卫生部与教育部的“大力发展”政策,所以自2002年到2010年,护士数量又走了一波“牛市”行情。

3.2010年后,护士工作强度越来越大,但收入增长却没跟上工作压力,注册护士数量增长一直在下滑。

所以,下次再有明星说自己是“高危群体”,可以建议他马上去公立医院转一圈。

02、新冠下的护理缺口

新冠疫情最显著的特点是并发症较多,而且有着严重的后遗症,传染力还很强,并且还在继续变异中。

这些特点决定了护士照顾新冠病人不仅要时时刻刻关注病人的各种突发状况,还需要注意自身防护,还得防止病人传染给其他人,典型的既要又要还要。

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新冠初期,武汉90%-100%的患者都需要补充氧气,20%-25%的患者都需要密集护理,5%-10%的患者需要一定程度的机械通气,这些工作都需要护士进行完成。

这还仅限于治病救人,其他诸如核酸检测,来往人员行程核查,数据统计与上报等等,很多时候都需要护士完成。

新冠肆虐的期间,护士的本就沉重的工作职责出现了扩大化,一方面要照顾病人,另一方面又要协助地方抗疫,比如给小区做核酸等等,约等于护士+服务员+警察合一了。

图片来源: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

而且,护士是技术工种,培养周期非常长,仅一个规培就需要花费三年左右的时间,短时间增加护士数量更不可能往往只能继续提高原有护士工作强度。

门知教育的数据显示,疫情后护士的工作量普遍上升了不少,基本每周工作六天左右,极端一点的每天工作9个小时,几乎可以说是天天加班。

那么如此辛苦,护士们的收入增加了吗?很遗憾,并没有。

03、护理人员薪资并不可观

在新冠疫情之下,护士的收入也许并没有提高,反而还降低了。

一般来说,护士的工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五险一金。其中基本工资与工龄,绩效工资和所在的科室收入相关,奖金则是年终奖与各种各样的补助为主,五险一金也有。

但在新冠影响之下,医院里很多科室是无法接诊病人的,加上部分医生与护士外出支援抗疫活动,很可能导致科室停摆,这会直接影响护士的绩效工资,而绩效工资,又恰恰是护士收入的*来源。

门知教育收集的调研数据显示,疫情爆发之后医院收入降低,各个医护人员工资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8000元以上的收入人群占比在下降,而4000元以下收入人群在剧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工资提高了。

而且,即使站在管理层角度,给予医护人员工资补助也并不是*的办法。

解决人手不足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直接一点就是加大现有的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另一个办法就是引进新的人力,即招募核酸检测相关人员,缓解现有的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目前,大多数地方采取的办法是第二种,因为护士的工作任务,的确是不能再增加了。所以,绝大多数医护人员再这两年的工作任务大幅度增加,但收入反而减少了。

不过,一些实验室检测人员不在此列,毕竟许多核酸检测机构都是“突击成立”,依然有足够多的合格检测员可供调用,真正苦的还是一线医护人员。

04、尾声

2018年,高盛曾经发布了一篇研报,标题非常资本主义:能让病人治愈的商业模式不具备可持续性。

电影《无问西东》中也有一句话: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很难说疫情中的医护人员里,有多少依然回答愿意。

无论是经济增长的奇迹,还是超级工程的落成,或是抗击疫情的胜利,往往都是因为有一些人牺牲了自己的权利,换取了整个群体的福祉。

她们并不是圣人,她们也是孩子、也是妻子、也是母亲。

参考资料:

[1] 2021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国家统计局

[2] 医疗服务专题报告——重构与回溯 天风证券

[3] 中日医疗报告 信璞投资

[4] 2020年医护人员现状:月入不到8000元,睡眠不足6小时 门知教育

[5] 纪录片 《山河无恙——影响中国的疫情档案》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有数DataVision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医疗服务数据总览

Midi Health Midi Health, Inc.
B轮 6000万美元
2024-04-24
投资方: Emerson Collective Google Ventures SemperVirens Felicis Ventures Icon Ventures Black Angel Group Gingerbread Capital Able Partners G9 Operator Collective 个人投资者
Diagonal Therapeutics Diagonal Therapeutics LLC
A轮 1.28亿美元
2024-04-04
投资方: BVF Atlas Venture Lightspeed Capital RA Capital Management Frazier Life Sciences Viking Global Investors Velosity Capital Checkpoint Capital
心弘生命 上海心弘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Pre-A轮 数千万人民币
2024-04-02
投资方: 元禾原点 瑞宏投资
尚至医疗 尚至医疗有限公司
A轮 未披露
2024-03-15
投资方: 上海生物医药基金 三井物产 镁信健康
千丘智能 上海千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天使轮 千万级人民币
2024-03-06
投资方: 睿资创投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