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前,不如一起来做个选择题吧。请阅读以下对话,选择一个与患者自述最为相符的症状——
“我的眼睛总是看见一个东西,不管你看哪里,这东西都在。”
“(看到的东西)因人而异,有时是小黑点儿,有时像蝌蚪。”
A.飞蚊症 B.幽灵倒计时 C.钝角
看到这段对话,有没有熟悉的感觉?/《三体》
只要你不是《三体》里的汪淼,这显然是一道送分题。原因很简单,不少人都有过亲身经历——
2022年1月,“瑞珠”联合春雨医生发布的《2021眼健康及干眼科普报告》数据显示,眼干、视疲劳是当代人的高发眼科问题,我国每5人就有1~2人患干眼症,且发病比例有年轻化的趋势。
除了“飞蚊症”,“干眼症”“视网膜脱离”等相关的眼科词汇,也成为了当代年轻人时不时会挂在嘴边的话。近年来,人们为了保护眼睛付出了诸多努力,在不限时长的“护眼大作战”中,眼药水、护眼丸还只是最基本的常规操作——
不少爱眼心切的年轻人,最近又开始扎堆做一个新项目:眼科检查。
01、眼科检查,年轻人的体检新宠
眼科检查,正在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新型“打卡项目”。
在小红书上输入“眼科检查”,检索结果显示有超过4万篇相关的笔记。不少热衷护眼的年轻人,都晒出了自己去眼科医院的检查经历,并表示“强烈推荐”——
“在当地的三甲医院挂了个眼科检查,其实就相当于给自己的眼睛做一次体检。”
“本人情况:近视400度,经常熬夜,每天早上起床会觉得眼睛干涩,所以去做了个眼科检查,感觉还是很有必要的。”
不少做完眼科检查的年轻人,还整理出了一份详细的眼科检查全攻略——
从预约挂号到检查项目、从结果分析到缴费明细,所有流程和注意事项一应俱全,堪称“保姆级别”的教科书指南,哪怕是一个社恐人士,也能避免找人问路的尴尬,一个人快乐地完成眼科检查。“任何人不做眼科检查我都会伤心的ok?”
越来越多人,去做眼科检查。/小红书截图
如今走进一家眼科医院,年轻人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有人一走进医院,便熟练地向医生报出自己想做的检查项目;有人拿到结果之后,便*时间发到网上,与他人交流讨论: “OCT看着视神经还可以,视野检查也还行,我个人觉得可以考虑再测一个24h眼压,观察一天当中的眼压波动。”
眼科医生陶勇在半年前出版的《自造》中,曾经专门举过这么一个例子:
一位光彩照人的年轻女士走进诊室,手里拿着最新的苹果手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水味,而她此行的目的正是想给眼睛做个检查,因为觉得“眼睛干”。
在当时,年轻人主动走进眼科诊室,还是一件“稀罕事”,让他觉得有种“置身国际高端医院的错觉”。“但事实上,这是一家(普通)诊室、外面还积攒了很多病人的公立医院。”
一般情况下,来做眼科检查的往往是小学生和老年人。
不过,年轻人热衷做眼科检查,并不是盲目跟风:
《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13年)》的一项数据显示,亚洲人的干眼症发病率居全球前列,其中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21%-30%,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电子屏幕的依赖加深,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增长。
在当代年轻人看来,干眼症、飞蚊症等一系列眼部亚健康问题,并不罕见:
2021年,春雨医生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其平台的线上问诊人数远超50万,其中,15~25岁的问诊人数约占40%,多是咨询“眼干、眼疲劳”等问题,可见这一情况十分普遍。
出于理性的考虑,不少年轻人选择未雨绸缪,去医院做一次眼科检查——而在过去,眼科检查的主力军,曾是已经近视的小学生,或是具有明显不适症状的老人。“早发现、早治疗”,正如北京医院眼科首席专家戴虹所说:
“过去,人们是不到万不得已才去医院、才去进行手术。但现在,有更多的(眼部疾病)得以在早期阶段就开始介入,这是一个明显的变化。”
02、眼科检查,都查些啥?
在眼科检查被带火之前,很多人都对它存在着一定的认知误区:
有人认为,眼科检查并不是什么日常的体检项目,只有在自己“看不清东西、眼前一黑”的特殊情况下,才有必要去医院做一次检查;也有人认为,眼科检查一般伴随着外伤的发生,比如踢球时不小心被球撞到眼睛——
在过往的文学作品中,史铁生曾在《病隙碎笔》中详细写过,大夫隔三岔五推他去做眼科检查,但那也不是日常的体检,而是“(因疾病)坐上轮椅,大夫担心我的视神经会随之作乱”。
有人认为,眼科检查的项目,无非就是像高考体检那样测测视力;有人稍作了解后,又被眼科检查的高昂价格“劝退”:
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推出的体检项目套餐为例,一次全面的普通眼科和眼底病变筛查,需要花上1895元,涉及的项目包括普通视力、眼压检查、验光、裂隙灯照相、SLO(广域+后极)、眼表综合分析、IOL master及OCT。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推出的部分体检项目套餐。/医院公众号
不过,现实中的眼科检查,真的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复杂吗?
前段时间,新周刊记者前往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亲身体验了一次眼科检查,具体流程如下:
在医院的官方APP中,点开预约挂号的页面,会出现多个门诊选项,看不懂也没关系,有针对初来者的温馨提示:“如果感觉眼睛不舒服,又不清楚应该挂哪个科看诊,就可以挂综合门诊。”
在预约好就诊时间、准备好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之后,我们便顺利进入了医院。
进入医院后的*件事情,就是先按照门口的指引,去做一个普通视力检查——这一点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像高考体检一样,对着视力表判断“E”的方向。
做完普通视力检查,便可以拿着病历本到前台报到,随后等待医生叫号。进入诊室后,医生会询问你为什么来做检查,再安排对应的检查项目——
有上班族告诉医生,自己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都对着电脑工作,每天早上醒来都觉得眼睛很干涩;有大学生则告诉医生,自己在踢球的时候不小心被砸中了眼睛,现在看东西会感到视线模糊。
我告诉医生,自己最近觉得眼睛干涩,想做个基础的眼部检查。于是医生便为我安排了一个裂隙灯检查项目,同时给了我一支用于散瞳的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完半小时后再来验光——
裂隙灯检查,其实是通过观察我们的眼睑、结膜、瞳孔、晶状体等部位,确定眼部是否有发生病变,以及其位置、性质、大小及其深度;而散瞳是用于放松睫状肌、让瞳孔散大,获得更好的观察效果。
在散瞳后的5小时内,人们会出现畏光、眼痛、看近物模糊的反应,因此做眼科检查时*有人陪伴。一位家长正是因为对此有顾虑,一度拒绝给孩子做散瞳:“上次做完(散瞳),孩子写作业都看不清楚。现在离中考没几天了,考完试后再来可以吗?”
半小时后,医生告诉我没有什么大问题,平时要多注意放松双眼,最后给我开了两盒滴眼液——
不到半天的时间,我便做完了眼科检查:一套流程下来,“普通视力检查”花了2元,“裂隙灯检查”花了12元,加上滴眼液的费用,总共花了不到60元。
我查询了一下该院的眼科体检套餐,如果只是做一个最基础的视力异常筛查,日常价格也只要267元,项目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验光及眼底照相。事实证明,眼科检查既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麻烦,也没有大家想象中昂贵。
做一个基础的眼科检查,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贵。/记者摄
03、全民大作战,带火眼科行业
眼科检查,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专利,也在逐渐成为全民共识:
在刚过去的“6·6爱眼日”里,央视主持人朱广权就走进了眼科医院,亲身体验了一套眼科检查流程,向大家科普定期做眼科检查的重要性;
而在刚收官的综艺节目《眼科医生请就位》中,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眼科副主任郭文毅则建议,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每4~5年都应该做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
“我们所说的‘查眼睛’(眼科检查),可以做裂隙灯、眼底镜、OCT、视野检查、眼压检查。如果你只是做一个普通的视力检查,不可能查出任何(眼睛)问题。”
而人们对眼科的重视,也带火了眼科行业的发展:
智研瞻产业研究院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20年,我国眼科医院的数量呈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眼科医院数量达到1061家,同比增长12.28%;
另一方面,我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也从2015年的507.1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037.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6%,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医院就会迎来就诊高峰,经常还有“一号难求”的情况。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每5万人就配备了1.6名眼科医生,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但对于供不应求的市场来说,这个数字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眼科检查供不应求,好一点的医院都大排长龙。/记者摄
随着时代的发展,眼科检查也融入了不少科技创新:
据陶勇医生回忆,以前眼科医生给人看病,都是靠各种放大镜、裂隙灯,再凭自己的经验判断,而如今有不少医学团队,已经在着手研发AI眼底筛查技术,精确到可以识别 14 种常见眼底异常。
在当代人的护眼之路上,去正规医院做个眼科体检,已成为一个不失明智的选择——
毕竟滴眼药水,容易产生依赖性;吃护眼丸,往往花了智商税;去网红眼科医院,又可能遇到乱开项目、收高价的“爆雷”情况……热衷护眼的年轻人,早已将各种“护眼功课”的利弊稳稳拿捏了,“算盘”打得比谁都精准。
当然了,回过头来再看,这不免又是一个“朋克养生”式的命题——做完一个全面的眼科检查,医生叮嘱的“劳逸结合、放松双眼”,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18101起
融资事件
7393.84亿元
融资总金额
9011家
企业
3098家
涉及机构
764起
上市事件
6.88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