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没有一家游戏公司是稳定的

腾讯从2021年2月市值最高点7.3万亿掉到了现在的3.5万亿,缩水超过65%,今年财报会议上CEO马化腾首次抛出了降本增效的概念。哔哩哔哩的市值相比近两年来最高点则缩水了将近80%,3月中旬全年财报披露的时候,CEO陈睿也公开表示今年会「把不该花的钱都控制住」。

裁员过去或多或少都有些征兆,现在则很难预判。全球从业者也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没有一家游戏公司是稳定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会落下

国内从业者曾经寄希冀于版号发放能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结果令人失望,企业并没有停止裁员的脚步。

互联网大厂Z入局游戏以来一直备受关注,从去年开始裁员的动作就一直没有停下来。

今天在上海的游戏研发工作室被爆裁员,并得到了证实。大厂数款已被曝光的游戏均由该工作室负责,其中上线的一款女性向游戏在体系内尚属不错,但于整个市场而言竞争力并不明显。与此同时该大厂其他城市的研发工作室也开始锁招聘。针对研发业务的裁员,还会继续蔓延。

5月份则对广州发行线进行了一轮裁员。这是从广州营销业务板块中分化出来的一条发行线,团队也有200人之多。该发行线一度拿下了昆仑万维和王牌互娱的重要产品的发行权。今年1月发行了一款末日题材的策略游戏,或因团队经验不足,游戏发布一周就颓势难挡;而另一款原定于今年Q1上线的产品,至今未拿到版号。

多重原因叠加,公司放弃了其作为独立的发行品牌出道,将其并入了原有的发行品牌之下。到了5月,这条在内部竞争中落败的发行线没能躲过裁员潮,如今仅留下约40人跟进项目。

另一家广州公司S在初创团队中属于发展得比较好的,拿到了大厂的投资,旗下一款游戏还在限量测试期,单在TapTap上就获得了接近100万玩家的关注。游戏品质也获得了从业者的好评,认为是一款即使不会大爆也*不会拉胯的产品。但该公司最近仍进行了一次裁员,原因是旗下其他游戏项目的进展并没有那么顺利。

因项目解散或进展不如预期而裁员的公司不止这一家。5月份就有一家广州二次元游戏公司因为项目需要回炉重造而导致了裁员;上海公司因为游戏版本被版署打回三次,预期上线无望而被发行商终止合作而导致了停工。6月份,一位美术相关从业者表示,一夜之间飘满了游戏画师的求职帖和作品帖。

而杀伤力*的还数「降本增效」的目的驱动下而进行裁员的公司。

弹幕视频公司今年5月出现大规模裁员情况,涉及游戏、直播等部门,裁员原因的统一话术为「内部结构调整」,许多员工突然收到来自HR的毕业通知。而昨天正是他们办理离职手续的日子。一位被裁员工告诉游戏新知,被裁不是因为能力问题,自己虽然接受但感觉到蛮难过的。而他后面去找工作的时候也不顺利,一下子流出的失业人口太多,也让求职变得非常难。何况很多游戏公司都已经不再提供新的岗位。

上海公司H则在疫情封控管理期间裁掉了小部分员工,其中包括即将上线项目的人员。这家公司在玩家群中积累有相当不错的口碑,居家隔离时对员工的关怀也是可圈可点的。据了解公司H希望在今年年底为来年实现盈亏平衡甚至盈利做好准备。而在2021年年底时他们也进行过一轮较大规模的裁员。

游戏巨头T从3月中旬就开始裁员,主要原因也是降本增效,如今裁到了一个人数较少的边缘部门。该部门与公司的核心游戏业务归属同一事业群,负责的工作比较庞杂,多为游戏社区运营之类的辅助岗位。公司T在今年两次版号发放中都是零收获,导致了许多负责游戏运营的员工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据员工爆料该边缘部门裁员比例在50%左右,涉及数十人。

公司N本身就没有什么游戏基因,他们主要做工具类App起身。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组建了600多人的游戏部门,在研游戏项目一度超10个。从去年年底开始大规模在游戏行业冒头,大有成为下一个游戏巨头的势头。他们颇为重视的一款二次元游戏在2021年11月上线之后却表现不尽人意,而今该公司时不时传出裁员和砍项目的消息。

还有一家2015年出了爆款,之后在资本市场也收获颇丰的游戏公司也在6月13日发出了全体裁员的通知。在游戏行业起起伏伏七年之后,以这样的方式陨落在版号重发之际。

在大环境并不乐观的情况下,游戏公司通过解散项目以及裁员来控制风险和降低成本无可厚非。只是在这种无可厚非后面,身在游戏行业中的无论是被裁者还是「幸存者」都很难有稳定感。被裁之后下一份工作会在哪里,这次没有被裁又会哪一天收到毕业通知?

外面的月亮并没有很圆

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局势已经无法逆转,不受版号限制的海外游戏公司愈发频繁地强调「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也是在借此向从业者打起预防针,许多公司开始想方设法缩减成本。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裁员。

裁员潮从2021年蔓延至今,近三个月以来发生过裁员的游戏公司涵盖大中小团队。

以色列游戏公司Playtika自2021年上市以来资本动作频频,首次公开募股筹集了18.8亿美元,之后花了6亿美元收购开发商Reworks,又在瑞士开了新工作室。这一年创下将近26亿美元的营收,净利润更是增长了234.96%来到3亿美元。

而它在业绩不错的情况下依然计划裁掉250人,占总员工数的6%,波及加拿大蒙特利尔、英国伦敦和美国洛杉矶三个工作室。前两个工作室直接关闭,洛杉矶工作室的项目将被移交给波兰和以色列的团队,之后还打算关闭赫尔辛基工作室。

印度游戏公司Mobile Premier League在全球拥有9000万用户,估值一度达到23亿美元,近年来完成了累计上亿美元的融资,就在今年2月份还收购了一家做F2P游戏的德国公司,最近却传出了裁员信息。受印度经济低迷的影响,该公司计划裁掉100多名员工(裁员比例为10%)并退出印尼市场,工作重心转向美国、欧洲和印度。被裁员工将获得一笔遣散费,并有权持有员工股票期权(ESOPs)10年。

索尼PlayStation裁掉了北美办事处近90名员工,据外媒报道,被裁岗位集中在销售部门和市场营销部门,原因是高层决定对公司的销售和业务运营模式进行「全球化转型」。一位被裁员工表示,公司并没有提前通知他们所属部门,完全没有给他们缓冲时间去找工作,他对这种处理方式感到非常失望。

EA在与FIFA终止合作后,裁掉了美国奥斯汀办事处的100多位客服人员,其中多名员工是负责《FIFA 22》的运营工作。据外媒报道,EA一高层在内部邮件中称裁员是为了降本增效,他还提议裁掉EA在欧洲戈尔韦办事处的相关人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则表示,裁员的原因是两个办事处的员工多次抱怨「年薪涨得太慢」(每小时涨0.1美元)。裁掉这批员工后,这些岗位也将转为外包岗。

资金实力远远不及的小公司只会更难熬。

《黑手党3》开发商Hangar 13(2K旗下公司),在砍掉了两个项目之后也不得不宣布裁员,其中一个项目是与Take-Two合作的科幻类游戏《Volt》,研发费用至少在5300万美元以上。裁员集中在Hangar 13的加州工作室,人数达到50名,而该工作室的总员工数不过87人左右。

做桌游的初创公司Hunt A Killer在疫情初期营收翻了一番,「宅经济」消退后至少进行了三轮大规模裁员,最近一次发生在3月中旬,原因是2022年营收不及预期,据员工爆料至少裁掉了40%的员工。现在项目之间有优先级,一些负责非核心项目的团队几乎全员被解散。

此外受到俄乌冲突波及的游戏公司也做出不同反应。一些公司承诺不会裁掉乌克兰或白俄罗斯工作室的员工,一些公司则不想继续负担战争带来的经济损失而选择裁员。《坦克世界》开发商Wargaming关停了白俄罗斯工作室,据员工透露,只有30%的人员可获得重新安置的机会,这些人必须是能为公司提供价值的*开发人员和「特殊」专家,其余人员则将被解雇。

科技巨头(拥有游戏业务)遭遇不同程度的市值缩水,也纷纷放缓招聘需求。

推特正处于一个不稳定时期,既要迎战变幻莫测的主流市场,还要应对来自马斯克的收购意向。据彭博社报道,推特已经停止招聘新员工,并且可能撤消部分已经发出的聘用通知,而公司内部已有多名高管离职。

Meta去年还在疯狂扩招,在今年股价暴跌、一季度营收创下上市以来*增速后,口风也发生改变。CEO扎克伯格向员工保证,公司至少目前不会裁员。而综合多方信息来看Meta今年也很有可能停招了。其内部邮件多次强调将减少招聘额度,之后更是传出冻结招聘的消息,给出的理由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俄乌冲突、经济衰退和苹果加强隐私政策等。

微软今年5月份才宣布给员工加薪以应对通胀影响,6月份就被曝出正在放缓部分招聘计划。与此同时,多名海外从业者在职场社交平台Blind中谈到,他们之前拿到的微软offer被撤回了。

在Blind平台,不少从业者在互相传递着对失业潮的焦虑和对全球经济形势的担忧:「我们正处在一场大萧条边缘,大规模裁员、粮食危机、通货膨胀、股市和加密货币崩溃以及局部战争……你们是否准备好迎接新的世界秩序呢?」也有从业者不以为意:「对经济衰退的恐惧将导致我们陷入经济衰退。」

「把不该花的钱都控制住」

近两年多以来,由于外部大环境不太乐观,许多游戏公司的市值在不断缩水。以A股和港股公司为例,即使是2021年营收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也未能幸免。腾讯、三七互娱、中手游、IGG、*世界、世纪华通等大型游戏公司的市值缩水比例均超过了50%。

腾讯从2021年2月市值最高点7.3万亿掉到了现在的3.5万亿,缩水超过65%,今年财报会议上CEO马化腾首次抛出了降本增效的概念。哔哩哔哩的市值相比近两年来最高点则缩水了将近80%,3月中旬全年财报披露的时候,CEO陈睿也公开表示今年会「把不该花的钱都控制住」。

心动的市值从2021年2月的最高点503亿缩水了76%来到118亿,CEO黄一孟在接受B站UP主@导演BK采访时无限感慨:一年多以前整个游戏处于高歌猛进的状态,诸位老板意气风发准备第二年大干一场,而一年之后,或许是因为版号、外部环境、产品进展不顺等原因,又觉得对未来的预期不可知,要谨慎一点准备过冬了。

对未来形势的担忧蔓延到资本市场,巨头变得既大方又抠门,一方面迫不及待地想要吞并那些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且具有较强实力的公司,以达成更垄断的市场地位来增加自己过冬的底气,另一方面对初创团队的投资会更加谨慎,不像以前那样急切地想花掉手上的钱。这无疑也加剧了市场震荡——资金短缺的初创公司因为找不到投资人而倒闭,财力雄厚的大公司在试图以低价「淘」到好货。

通货膨胀和疫情则导致了企业用工成本居高不下,影响较大的是海外游戏公司。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都通过调高薪酬,帮助员工应对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飞涨,其中微软的加薪预算增加近一倍。另一方面办公室交叉感染也导致停工损失,亚马逊就出现了员工反复感染奥密克戎请病假的情况,不得不招募更多员工完成工作。

政策的不确定性(如版号、封禁)也让很多公司在立项时更加谨慎,与此同时纷纷砍掉了那些太烧钱的、利润低的或前途未卜的项目。

也有一些游戏公司或是因为始终保持相对冷静的扩张步伐,或是因为寻觅到新的市场红利点,得以在裁员潮中全身而退。而由于近两个月裁员达到了上万人,市场上流出了大量的人才,这些发展比较稳定的公司也在短时间内收到了大量来自前员工的咨询,希望能回流。

公司对给出headcount(招聘名额)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对求职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希望求职者有较强的意愿留在公司,同时也要求他们有更匹配岗位的能力。

还有的公司则直接在内部实现「降本增效」。一位广州从业者表示,公司打算给他升职级并要求他带几个新人,但不会加薪,在他表示出有离职意愿的时候,部门几位负责人轮番上阵对他进行「洗脑」,统一口径是外面就业形势严峻,到处在裁员,不如留下来好好干。

结语

犹记得今年4月中旬采访一位上海从业者时,他笑着告诉游戏新知,大家原本因为疫情心情特别差,在获知版号恢复下发的消息后「又觉得自己可以了」。而就在结束采访的两个月内,游戏行业便发生了一连串裁员事件。

裁员未可知的趋势,让从业者很难再从游戏公司获得安全感。即使个人在产品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也有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一旦项目被砍掉了,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不少从业者向游戏新知透露了想转行的意愿,但他们却不知道应该转向何方,身边从事其他行业的朋友比自己更早经历了裁员,甚至有的朋友已经被裁过几次。寻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似乎成了一种奢求。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游戏新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游戏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