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智能手机:是科技的产物,还是餐桌上的陪食客

按照自然界的规律来与其它万物和谐共生,而智能手机给我们出了一道如何抵御诱惑的考题。面对手机,我们应该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由我们牵着手机,而不是由手机牵着我们的鼻子走!

“在过去的 7 天里,我使用手机的时间长达 62 个小时 20 分钟,平均每天 8 小时 54 分钟,抬起次数 1849 次,平均每天 264 次。”

我们都很清楚自己每天的用机时长,但看到具体数值后还是被吓了一跳。

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0.75分钟。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11.44分钟,2020年人均每天接触平板电脑的时长为9.73分钟。

这个数据包括了很大一部分不会使用手机的老年人,若撇去他们的使用时间,时间可能会增加一倍。

无法摆脱“手机瘾”是新时代人们的*痛点,但是生活离不开电子产品,必要时他们开始“努力”逃避手机带来的弊端......

01、“锁”不住的危机感?

“真正让我有决心要戒掉手机瘾的是因为我的眼睛开始难受,我的颈

和手开始难受,”一位博主写道,“但是我又怕自己忍不住玩手机,就在网上买了款‘手机自律器’。”

而这款自律器其实就是一个纯透明的盒,外面挂个时间锁而已,毫无商业价值,却卖到100元高价,且看得见摸不着让人饱受煎熬。

在图书馆和各大自习室经常能看到一些备考学子在使用仅具备打电话和发短信功能的“老人机”。

“自从决定考研后,我就买了部非智能手机,用得挺舒心。”23岁的金希表示这种手机不能联网,也不能玩游戏,是公认的“学习神器”,身边不少备考的朋友都在用。

在使用“老人机”之前,金希尝试过很多让自己不碰手机的App,比如forest、番茄时钟等。“其中印象最深的是forest,只要在设定的时间里不使用手机,就可以在软件里种一棵树,但万一忍不住动了手机,树就会死掉。”金希认为,这样的软件不太适合他这样的“强迫症”,他往往坚持不到最后一刻,就会去看树有没有长好。

与其说是戒手机,不如说是戒瘾,断“游戏”的后路,让手机回归基础的通讯功能。

身为戒网机的代表,黑莓一度以高颜值拔得头筹,这个曾经与苹果销量不相上下的手机大厂,如今却面临着破产,逐渐演变成“老年机”,沦落为备考人专用。

在美国加州最近流行一种叫“叠叠乐”游戏, 规则很简单, 吃饭聚会时全部人交出手机,叠在一起,谁先受不了去碰手机就要买单。

还有人发现,人就是动物,容易被鲜艳的颜色吸引。因此为了戒掉手机瘾,可以把手机屏幕调成灰色。这种做法最初是由技术道德专家特里斯坦 · 哈里斯 (Tristan Harris) 推广的,最初目的是让绚丽的屏幕变得不那么诱人。

这表明,戒手机瘾的一个方法可能是:让它看上去很没意思。

换句话说,就是找比玩手机更有意思的事。譬如你闲暇的下班时间完全可以将你用来刷视频的2个小时用来和朋友们打球运动。

从心理学的角度,手机依赖的本质是对信息的依赖,通过看手机提高提高安全感。

《英国医疗杂志》中一项研究发现:1/3的人走路时会发短信、听音乐、打电话,他们忽略红绿灯的几率比不发信息的人高4倍;八成人开车会打电话或发短信,这一行为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高出4倍。

英国《每日邮报》援引屏幕解锁应用程序(Locket)对15万手机用户的监测统计数据称,普通用户平均每天查看手机大约110次,据测算,这相当于高峰时段每6秒或者7秒钟就看一次;

大多数手机依赖者是由于形成了习惯化的行为,掏手机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有的人是因工作所限,需要随时接电话,否则就有被职场“边缘化”的危险。

全球十大市场调查公司之一思纬市场研究发现:有3/4的人会随身携带手机,1/4的人认为手机比钱包更重要,2/3的受访者在睡觉时不会关机,超过1/3的人表示“离开手机无法生活”。

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很高,其中好奇出于一大半。我们始终会被一个充满诱惑的全新世界吸引,在这其中不排除老年人的存在。

02、“网瘾老年”也倔强!

前有少年自断后路,后有年迈者无法自拔。

前段时间,一则“60岁女粉丝称和靳东谈恋爱”的新闻登上热搜。这名女粉丝表示,视频中的“靳东”不仅向她示爱,还说要给她五六十万去买房子。为了和“靳东”结婚,这名近60岁的女粉丝放弃了家庭,选择离家出走,一时舆论哗然。

年轻人对于网络骗局的辨别能力远大于老年人,但老年人接受网络信息的速度几乎与我们持平,在新媒体时代,老年人的思维难以跟上高速发展的网络世界,同时也缺乏对信息真伪的分析辨别能力,这造成了时间和认知的差异。

不过也有将短视频玩的出色的网红奶奶们。

罗姑婆,现已年近古稀,她时常用视频给女生以霸气的恋爱箴言,年轻的粉丝们都等着姑婆的渣男鉴别课和老年乡村爱情剧。她为阿芙睡眠喷雾制作的这支种草视频荣登卡思数据红人带货视频榜9的位置。

神仙奶奶团,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优雅的气质,即使年事已高,依旧风华月貌。

但是别忘了,短视频客户的主要年龄段集中在30岁以下,而这些网红奶奶们的粉丝也多数集中在这个年龄段,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背后的MCN(孵化机构)打造的内容,都只针对年轻人。

不仅有奶奶教你鉴别渣男,还有穿高跟鞋的奶奶展现不一样的女性美。在商业逻辑下,很难改变老年网红迎合年轻人的现状。但在社会层面,老年人也有自我展示的欲望,也希望活出自我。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3.2%。这其中,能够独立完成出示健康码/行程卡、购买生活用品和查找信息等网络活动的老年网民占比,已分别达到69.7%、52.1%和46.2%。

为了关怀老年人群体,各大互联网也在做出相应努力:淘宝曾高薪聘请60岁以上的“淘宝资深用研专员”,从中老年人的角度出发体验“亲情版”的手淘产品;腾讯应用宝增加“长辈关怀”功能;华为、小米等也相继推出手机的简易模式、老年模式、亲情守护模式等等。

在过去那个年代,思念一个人,都喜欢用鸿雁传书,给家里人写信,远隔千里,有时候一封信要走几个月才能收到。看到熟悉的笔迹,有感动,有安心,也有思绪的变化。

而智能手机的存在,即使孩子与自己远在千里,也可以随时联系,手机成为了能随时见到孩子的工具,他们也开始习惯用手机来打发时间。

短视频是互联网衍生的产物,智能机是连接互联网的必要载体,本着便捷科技生活出现的智能机,却意外成为了老年人的精神依赖,反倒被一群群年轻的小主人们“锁”在小黑屋。

反观之,身为子女看到年迈的父母们深陷网络,不该感到自责与愧疚吗?而深陷手机的你自己,又何尝没有丢失生活中的某一种陪伴呢?

手机虽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如果一味沉溺其中不加节制,必然会造成人际关系的淡漠,甚至引发情感危机。

按照自然界的规律来与其它万物和谐共生,而智能手机给我们出了一道如何抵御诱惑的考题。面对手机,我们应该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由我们牵着手机,而不是由手机牵着我们的鼻子走!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第一理财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3C电子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