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百万年薪系列001:审计合伙人

无论是投资还是个人职业,都要看准一个有红利的机会点,重仓进去成长——永远不要吝啬于投资自我。

虽然百万年薪如今已成为无数公众号在标题中拿来调侃的标签,但须承认并不容易做到。每个百万年薪故事的背后,都有大量的红利在助推。地区、行业、导师、职业、个人天赋……我们认为这些维度决定了一个人职业发展的胜算。

年薪多少不代表衡量成功与幸福的*标准,我们既不想教大家“厚黑学”,也不想写“幸存者偏差”的故事。这个系列,将会带你挖掘每位年薪百万的受访者在关键之时所做出的选择,愿我们能从中看见,红利潮水的方向。

宁浩,山东菏泽人。大学在青岛。儿时在乡下。

十年前,他对财会行业一无所知,最穷的时候每月底薪1500。

2022年,他已经是一家头部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带50人团队,年薪百万。

以团队规模看,他已经和一个阿里的P8+的管理带宽近似。在这家名字耳熟能详的会计师事务所里,他6年内连升十级。这样的速度在身边同行里快得几乎另类。

快速升迁的秘诀何在?

宁浩听到我们的问题,不苟言笑——其实是把不爱循规蹈矩的棱角藏于冷静的面孔下。

回想童年,他从初中就开始住校,高中去了城里上学,一个月只回家一次。从那时起,他对未来的判断和决策权,就不再听由父母,而是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01、年龄:22~25|月薪:1万~4万

最初,让宁浩尝到财富滋味的选择,是3C跟风创业

宁浩本科专业是化学。2010年,宁浩毕业后先是选择留在青岛。

这一年,王兴上线了美团网,引爆了千团大战。虽距离“国内第五次创业浪潮开端”还差4年,中国经济增势已显强劲,GDP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大环境使然,宁浩还记得当时自己的人生标杆,是马云和刘强东。互联网创业前辈们的故事,助推了他和大学同学合伙做起了3C数码的创业。

同学主技术,他主市场,线下店铺和线上网店很快支棱了起来。

虽然生意没有做大,但他初尝了财富的滋味,不仅手里能调用的资金量有几十万,收益好的月份里自己腰包也能进账好几万元。

“刚毕业那阵子真是心比天高,”宁浩笑道,“考虑的从来不是生计问题,而是什么时候能进胡润百富榜。”

红利点评:虽然是只有两个人的小本创业,但踩中了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红利,3C销量随互联网用户增加而年年剧增,怕是想失败都难。宁浩正是在这个时期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日后才能比普通人更“任性”地转行。

02、年龄:25~26|月薪:1500~3500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宁浩突然放下过万月薪,选择“硬转”财会行业

随着生意规模的增大,宁浩越发感受到商科知识的匮乏。

“但那时候别说融资,我连基本的账都算不清楚。”虽然数学是高中学得*的科目,但宁浩预感,未来想要有更大的发展,用金融知识来武装自己是非常有必要的。

也巧,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一位私募投资人。

在这位商界前辈看来,以宁浩的性格,其实更适合去做会计。

有趣的是,宁浩在2006年高考的时候,还压根不信报纸上说注册会计师能是“未来十大黄金职业”,以为就是个记账做凭证的活儿。

“那时候一心想搞科研,还跟同学说这辈子*不会做会计。”

贵人的耐心点拨最终改变了人生的航向。

宁浩打算动身去北京了。他停下了手中做了将近三年的生意,先是考上了北京一所211院校,攻读金融学硕士,打算用学历给自己裹上*层金箔。

2013年,他到北京后的*件事是先给自己找一份能糊口的工作。秋天学校开学后,他已经把自己“送进”了一家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学业事业两不误。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刚到北京的时候,他和未婚妻住在北京五环外的史各庄村。这间村民自建公寓里,两人一穷二白,并没有各自家人的经济支持。最初的几个月里,宁浩只找到了底薪1500元的销售工作,糊口都不够。

宁浩后来才知道,他在前辈建议下转行的时候,正遇上会计和审计行业的顶峰期,有大量小的事务所因为业务需求增长,在释放岗位。他是幸运的。

红利点评:在“人才高地”北京,能完全没有金融学背景的情况下,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这样的事情,大概也只能多见于2016年以前。2016年之后,受监管开始日趋严厉、应届生起薪水准线上浮等因素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准入门槛水涨船高。假如你打心底看好一个行业,千万别花太多时间纠结何时入局。

03、年龄:26~28|月薪:3500~10000

为了尽快脱离小白身份,他选择成为考证狂魔

虽然成功入行,但当时的起步月薪只有3000多。

即使在入行前做过心理准备,*次发工资时,宁浩心里依然不是滋味。

毕竟,当初和投资人前辈聊完决定入行,他的目标和野心,是成为事务所合伙人。这个收入让他感觉自己离目标很远。

研究生还没毕业,宁浩就开始为自己的职业发展速度犯愁。

他想给自己履历做第二波“镀金”,通过考证的方式。

考证这件事,有人会觉得是笨办法。宁浩之所以选了笨办法,一是因为部分证书的确具有含金量,其考取难度往往等同于筛选从业者的壁垒;二是觉得知识能武装半路出家的自己,让他在新同行面前抬得起头。

从2015到2016年,宁浩一口气拿到了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律师执业资格、保荐代表人等证书。其中注册会计师的证书花费的精力*,从2013年就开始准备。

这一年他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研究生毕业、婚礼、漫长而难考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为了每天能保证3小时学习,他在地铁通勤、午休、晚上回家之后都得看书。有应酬的晚上,他会定闹钟提前早起补回学习时间。

他逐渐发现,养成仪式感和规律后,自律也并非是件困难事儿。

2015年秋,宁浩成功面试进入一家国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月薪终于再次迈过1万。

而几乎是在他考下所有证书的同时,宁浩的职级实现了3连跳,事务所决定提拔他进入中层,开始赋予他管理的职责。

红利点评:和许多犹豫考证的年轻人不同,宁浩果断选择在加入大公司前的入行早期,就咬牙考到一堆证书——这是他在新人期最关键的一个选择。虽然,其中有些证书至今尚未发挥明显用场,但对非商科背景的行业新人来说,无疑已快速完成了商学基础认知与技能的积累。此阶段过后,他将比更多人有时间学习管理,职场升迁上也不会因为专业知识需要补课而分心。当别人和你说“考这么多证没用”的时候,千万别忘了,考证的本质理应也是知识技能的集中式学习!

04、年龄:28~30|年薪:20万~50万

在领导与客户之间,宁浩选择了客户*

初做管理的宁浩经常被同事和客户投诉。

一开始,领导接到客户投诉会非常不满,甚至为此而恼火;他和搭档也不合拍,协作不顺,常起冲突。

当时的宁浩喜欢争对错,并因此不在乎别人说他“态度恶劣”。

幸好,他有一个包容的领导。

“渐渐地,领导发现我所坚持的对措是非,总是是站在‘客户*’价值观和专业性之上,于是开始不遗余力地支持我。”

“还是要坚持对的事情,但沟通要更有技巧。”宁浩回想时如此总结道,“一切对错的标准围绕‘客户*’展开,但要让客户明白,你不是在批评他,而是站在统一战线上,帮他根据监管条约做出规范优化与解决方案。”

而那位凡事坚持“领导*”的搭档,反而早早离开了。

红利点评:现实职场中,人们很少会意识到“价值观”对于个人升迁速度的红利有多大,更多人以为只有眼前业绩才事关重要。公司高层,往往视角不会局限于基层员工个人之间的争斗,而是更在乎公司是否能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给客户。选择“客户*”的原则,而不是唯上主义,会让你直接站在领导层的视野与格局里去看问题,提前为晋升铺路。而只会唯上,不对公司生意本质有深度思考的人,最成功也不过是一枚用得顺手的棋子。

05、年龄:30~34|年薪:50万~100万

面对跳槽加薪的诱惑,宁浩选择长期待在同一家公司,加速进入职业深水区

2016年后,会计与审计行业开始面临逐年递增的监管压力。这种压力沿着风控、项目经理等职能角色往事务所内部层层传导,限制着项目进程,也让不少原先的同事开始关注互联网、房地产等行业的甲方机会。

“的确,当时这些行业开出了翻倍的薪资来挖人。”宁浩有自己的坚持,“做审计,会有很多关于钱的诱惑,这只是其中的一种。”

在他看来,如果只是追寻风口,弱化了对个人底层能力的关注,即使在风口行业里大赚一笔,其个人也还是没有实质的能力成长。

如今,那些“赚到了实力之外的钱”的前同事们,正面临被裁员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事务所从助理到合伙人之间隔着13个层级。从2016年到2019年,宁浩保持着每年2-4级的连续晋升速度,6年之间跨越了“十层天”,根本停不下来。

他开始带领更大的团队,增加了维护客户和开发市场的工作。疫情之后的两年间,他日常思考的维度已经不仅仅是团队业绩,还要涉及更多大团队管理上的考量。

对宁浩来说,职业成就感往往存在于将审计结果交到客户手中的那一刻;或者客户公司取得成就时,自己能增加一份参与其中的荣誉感。

“哪怕是有时候去偏远的地方出差,能和自己团队在工作间隙出去爬个山,散散步,也会让我更珍惜在此坚守所收获的学识和同事情谊。”

他当真从没想过要通过跳槽来谈涨薪

年薪破100万、顺利成为合伙人,不过是宁浩在巩固实力、推进公司营收过程中自然发生的事情。

红利点评:“不要让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个人实力)。”——这是瑞·达利欧在《经济机器是怎样运行》的科普视频里,基于“杠杆”的波动模型曾给出的建议。简单来说,个人实力是你收入的支点,收入增长如果远高于实力的增强,我们就相当于给自己加了过多杠杆,支点却不牢靠。其实是否跳槽,并非是决定性因素,宁浩隔绝诱惑噪音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专注投资自我能力的方式快速爬升。假使一个新机会能让你迈向自我实力扩容的学习新阶段,也毋需吝啬迈出步伐。

06、回望总结

我问宁浩有没有自己的榜样,他沉思片刻,给出了两个名字:高瓴资本的张磊、港湾投资的但斌。

投资人启发了他对金融圈的关注,也成了他的价值风向标。

“无论是投资还是个人职业,都要看准一个有红利的机会点,重仓进去成长——永远不要吝啬于投资自我。”

独立思考。认清天赋。选择对自己有长远红利的事情。

我们常说,薪资增长与职业发展,其实是非线性的。

当所有人都觉得行业不景气的时候,你的认知与选择,便将决定你实现跃迁的概率。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氪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