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躺赚的日子一去不回了。
8月12日,“安防茅”海康威视发布了中报业绩。中报显示,海康威视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372.58亿元,同比增长9.90%;归母净利润为57.59亿元,同比下降11.14%。上半年增收不增利,首次出现净利润负增长。
根据多家调研机构发布的研报称,海康威视本次中报业绩,全面低于市场预期。主要是在上半年国内疫情的影响下,国内三大事业群表现低迷,尤其是以政府/单位采购为主的境内公共服务事业群(PBG)还出现了同比下滑。上半年政府部门的重心放在疫情防控,而对公司产品的采购有所放缓。而在疫情和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企业对费用开支也有一定的调整。
不过,此次中报也有亮眼的部分。公司海外业务与创新业务增速较快,期内境外主业实现营收96.86亿元,同比增长18.89%;创新业务上半年实现营收 70.08 亿元,同比增长 25.62%。
海康威视发布中报次日,374家机构周六加班调研,其中不乏*私募的核心人物,如高毅资产邓晓峰、冯柳,拾贝投资创始人胡建平等。此外,易方达基金张坤、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等在内的多位明星基金经理也现身调研名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二季度,公募大佬张坤与私募大佬冯柳动作频频,张坤选择“割肉”离场,冯柳选择加仓猛干。具体说来,二季度张坤清仓式卖出了1.26亿股;而冯柳则在二季度大幅加仓1.9亿股。
面对海康威视净利破防,投资大佬给出了截然相反的投资态度,安防赛道或出现新的走向。
截至发稿,海康威视股价报31.8元/股,较2021年7月高点68.48元/股,已经腰斩。目前市值2990.76亿元。
“安防茅”净利破防
2018年,海康威视总裁胡扬忠曾接受雷锋网专访时表示,“安防市场增长得快,但却是一个‘小’市场,一个碎片化的市场。”
受制于碎片化,海康威视的主营业务多而杂。
根据此次年中报披露,海康威视再次对公司业务定位进行调整,将业务领域明确定位为“智能物联AIoT”。随之各条业务线的营收也进行了重新划分,创新业务被单独拿出,公司营收按照产品不同主要分为三类:主业产品及服务、主业建造工程、创新业务。
此次净利润出现下滑,海康威视认为是抗疫防疫、逆全球化趋势等外部环境的各种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的确,作为安防行业*龙头企业,海康威视在海外设立了3个制造工厂和11个物流中心,以及66个销售分支和服务机构,在15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
除了外部环境导致的问题,如今安防行业商业化落地越来越清晰,曾经一家独大的海康威视也开始面临技术壁垒带来的忧患。
内部隐忧方面,海康威视三大业务的毛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主业产品及服务方面,营收实现293.66亿元,毛利率44.61%,同比减少2.88%;主业建造工程方面,营收为8.84亿元,毛利率为17.53%,同比减少11.50%;创新业务方面,营收实现70.08亿元,毛利率为40.25%,同比减少1.39%。
根据海豚研投发布的研报表示,海康威视的毛利率下滑,主要原因有两个。*,毛利率较高的软件业务本季度占比下滑,对毛利率有结构性影响;第二,海康威视在整体业绩上仍以硬件产品为主,在疫情、原材料涨价等因素下,成本端的上升拉低了公司的毛利率水平。
外部环境中,海康威视的对手玩家越来越密集且成熟。比如以阿里、腾讯、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从互联网优势进攻物联网领域;以华为、小米为代表同时布局“软硬件”的企业;以及以AI四小龙为代表的AI企业也正在从各个场景切入,瓜分安防市场的蛋糕。
内外交困下,海康威视也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根据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海康威视研发投入46.75亿元,同比增长20.56%。
研发方面的重点投入,也是影响利润表现的因素之一。
诸多因素下,业绩承压,也将海康威视推到了行业的下一个分水岭,如何破局迫在眉睫。
创新业务破局
在安防领域,巨头海康威视面对的境遇很尴尬。
而想要破局,海康威视需要折腾到更大的领域中——行动从2015年就已经开始。
那时海康威视建立了内部创新跟投制度,让员工“下海”搞创新创业,还下发了一份《核心员工跟投创新业务管理办法》“定军心”。随后,多达8个创新业务建立起来,包括萤石网络、海康机器人、海康微影、海康汽车电子、海康存储、海康消防、海康睿影、海康慧影等。
由创新业务,海康威视这一安防领域的巨头,将业务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
战线虽然拉长,但总的来说,海康威视的创新业务亦有开花结果。比如今年6月6日,海康威视旗下智能家居公司萤石网络科创板首发过会;随后,6月10日,其董事会审议通过了拟分拆子公司海康机器人至创业板上市的议案。
当下,创新业务被单独拎出,也可以看出海康威视对这块业务的重视。在财报中,海康威视也着重披露了各创新业务的进展情况——虽然目前海康近8成的收入仍来自于主业产品及服务,但重心在往创新业务上迁移。
不过行路难,安防巨头的转身还面对诸多阻力。
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创新业务虽然实现营收70亿元,同比增长 25.6%。但这一领域的“海康系”公司显然还没坐稳市场——有冲高也有回落。
增长迅速的业务中,机器人业务、热成像业务和汽车电子业务都极其抢眼,达到30%以上的同比高增。
而被寄予厚望的智能家居业务增速放缓至4.7%,存储业务增速下滑至7%——如果说储存业务受到疫情影响大,且业务量占比少,那智能家居面对的环境就甚为糟糕:一方面是与华为、小米、美的、海尔等巨头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还要面对房地产成交低迷对智能家居市场造成的冲击。
而这些迹象都在向外界传达,海康威视想依仗新业务破局,走进新格局,但目前还需要一段漫长且艰苦的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