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华为汽车到了独立融资的时刻

如果华为走到拆分业务这一步,它秉持的一个原则可能就是“把能够赚钱的握在手中,然后把那些未来才能赚钱的给放出去,推向资本市场。

任正非的一封内部文件,不仅把寒气传递给了每个华为人,连A股都一片冰冷。

8月22日,华为内网上出现题为《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件,基于未来十年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的预测,任正非要求缩减或关闭那些不能产生价值和利润的业务,并将奖金升职升级与经营结果挂钩,喊出“让寒气传递到每个人”的口号。消息传出后,国内股指全线下跌,周三收盘,沪指跌1.86%,深成指跌2.88%,科创50指数大跌3.46%,创业板跌3.64%。

对经济形势抱有悲观预期的企业家不只任正非一个。早在今年6月初,马斯克就在宣布特斯拉裁员约10%的内部邮件中指出,自己“对经济有一种超级糟糕的感觉”。

至于为何任正非选在此时发布这样一份文件,华为前人力资源副总吴建国分析称,这并非是华为本身又遭遇了新的打压,更多是基于国内外今年上半年环境的重大变化,全球消费端的弱化,势必导致华为起死回生的周期延长,这也意味着华为需要有比应对美国打压之外更大的动作调整,“(2022年前)还不是那么明确,现在终于笃定了(经济衰退的趋势),任正非才敢明确站出来调整战略。”

*感受到这股寒气的人中,少不了余承东。作为华为终端和车BU的双料CEO,余承东负责的手机业务在芯片断供和谷歌GMS服务中止打击下,销量直接从全球第二滑落至Other阵营,整个终端BG营收在2021年近乎腰斩;汽车业务更是被其在7月份的对外演讲中称之为“华为当前*的亏损业务”。

尽管车BU仍被任正非视为可以暂时不计亏损、保持战略投入的核心项目,但在告别规模增长,转向创造利润的最高方针统领下,华为汽车业务显然不能再单纯以亏损换规模,余承东需要在增长和赚钱之间寻找平衡点。

两难之下,华为的另一种选择浮出水面——分拆汽车业务,向外部寻求独立融资机会。

这并非没有可能。在去年4月份签发的一封题为《用干部队伍激活的确定性,应对环境与商业变化的不确定性——任总在干部管理工作思路沟通会上的讲话》的文件中,任正非首次提到将来让一部分业务慢慢走上资本市场的可能性。

接近华为终端业务的知情人士李鹏当时就认为,华为寻求独立上市的分拆业务将会从终端业务中剥离,其中,云衍生业务、造车增量部件都是潜在标的。

现在,就看余承东能不能从任正非手中要来令箭了。

今年7月初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余承东演讲中特意强调,当前的汽车行业还是一项烧钱、难干的生意。具体到华为汽车业务上,光是研发投入,今年就达到了15亿美元。根据余承东介绍,汽车业务是华为当前*的亏损业务,其人员规模上直接投入有7000人,间接投入超过1万人。

按照任正非在最新文件中的指示精神,华为汽车业务将不能再追求完整战线,减少科研预算的同时,还要加强商业闭环,聚焦在几个关键部件作出竞争力。

显然,在如何保持汽车业务增长同时,进一步降低亏损,这是任正非给余承东布置的又一道难题。

“从华为汽车业务当下的布局来看,加强商业闭环的路径,要么多卖产品,要么自己下场造车”,国信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唐策指出,这两项选择都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

在唐策看来,多卖产品无外乎两条路,华为要么通过降价手段扩大合作车企名单,但这又不利于利润的增长;要么提高产品零部件售价,而这又会将部分潜在车企客户推向竞争对手。

如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领域,继百度Apollo、Mobileye、大疆、毫末智行等竞争对手外,“一些定位全无人驾驶的公司也开始降维加入战局”,印证唐策这一观点的最近例子是,原本聚焦在Robobus领域的轻舟智航,和以Robotaxi起家的文远知行等两家L4自动驾驶公司,6月份先后推出面向主机厂的L2-L3前装量产解决方案。

亲自下场造车更是一场投资豪赌。从现实情况来看,除特斯拉外,全球尚未诞生第二家能够实现年度盈利的新能源汽车公司。

刚刚披露二季度财报的理想和小鹏汽车,都仍处在以亏损换规模的阶段,都是增收不增利。其中,理想汽车第二季度营收87.3亿元,同比增长73.3%,但净亏损6.4亿元,同比扩大 172.4%,单季度亏损创近两年新高;小鹏汽车第二季度营收74.4亿元,同比增长97.7%,但净亏损也达到27.1亿元,同比扩大126.7%。

就连去年3月新加入造车阵营的雷军,都制定了未来十年投资100亿美元的资金计划。

准备过冬的华为,还能否愿意投入这么多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面对亲自下场造成所带来的短期内高额亏损,也与任正非倡导的追求利润相悖。

以上种种困境,伴随着任正非新文件的颁布施行,将会使得余承东所率领的汽车业务陷入两难境地。

这封文件还意味着,华为2023年很可能也不会独立造车了。

2020年11月,任正非签发《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文件,明确“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并给出了3年禁言期限。

在任正非将未来三年视为艰难时期,并将2023年和2024年视为生命喘息期后,即便届时禁言期满,抬头望着要利润不要规模的公司最高宗旨,估计内部也没多少人再敢建言造车故事了。

车BU成立之初,华为内部一度做好了长期亏损的打算。

2020年,时任华为轮值董事长的徐直军对外介绍,华为车BU年度投资规划在5亿美元,且已经做好了短期内不考虑收入和盈利的打算。这个周期,华为预计是8年左右。

按此计算,在撑到盈利之前,华为至少要在汽车业务上投入40亿美元。但徐直军显然还是保守了。2021年报显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年度投资达到10亿美元,而根据余承东的介绍,2022年这一金额将超过10亿美元,后来在余承东的公开演讲中,投入数额还在不断扩大。

车BU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弥补手机业务下滑所造成的亏空。2021年4月20日的上海南京东路华为旗舰店内,余承东首次对外宣布门店卖车计划,说道“智能电动汽车销量虽然没有手机那么大,但是单价高,能够弥补手机的销量缺失”,甚至一度定下2022年销售30万台汽车的目标。

截至目前,*进入华为渠道销售的汽车品牌只有赛力斯一家。问界M5去年12月发布后,余承东曾豪称,问界M5要冲击30万年销量。到今年5月份接受媒体访谈时,余承东改口称,30万是一个不可能的目标,“*年能完成10-20万辆已经是奇迹了。”

销量难达预期之外,华为所能获得的直接财务回报也相对有限。

毕竟合作车企自身还深陷亏损之中。根据赛力斯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财报,报告期内营收124.16亿元,同比增幅68.14%,但净亏损却高达23.16亿元,同比扩大226.29%。

对于赛力斯业绩承压的原因,外界给出的一种分析是问界系列定价过低,导致赛力斯盈利水平不佳,也间接使得华为从中分成的收益被限制。

就在8月24日问界M7交付仪式上,余承东以调侃的方式回应了这一问题,称有人告诉他问界M7*的缺点就是价格太便宜了,“因为他过去都是买一两百万元以上的车,贵一点能体现到他的身份。”

华为合作造车的模式也在引发车企警惕。作为当下与华为深度合作的赛力斯、北汽、长安、广汽中的一家,财新23日报道称,接近华为的知情人士透露,华为与广汽埃安深度合作项目已经中止,现在双方是零部件供应和采购关系。

随后,广汽埃安相关负责人回应媒体称,该消息“不属实,我们和华为的合作项目还在正常推进。”

但广汽埃安对华为的不满却有迹可循。8月份的第十九届中国汽车营销首脑风暴·杭州峰会上,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曾吐槽道:“可能不仅仅是电池,华为也是大牌的供应商,它的价格比较高,也不受控,我们想跟华为合作,会发觉基本上没有议价能力。”

肖勇称,在同华为保持合作的同时,广汽内部正在进行电池技术自研以及电池工厂建设,在三电核心技术、域控制器、智能座舱等方面努力建起自研体系,“两条腿走路……未来埃安30%自研,70%选择市场采购和合作”。

这也意味着在基本告别“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订单后,华为车BU已经开始面临丢失传统车企订单的风险。留给华为汽车业务可供拓展的客户名单或将越来越少。

任正非在最新文件中提及,2023年到2025年,一定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面对未来这三年的艰难时期,华为一切业务的出发点都要调整到以现金流和真实利润上来。

但如果华为还想继续在战局未定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一席之地,持续不断地投入又是必需的,“就像‘蔚小理’一样,以亏损换增长是一条不得不走下去的路”,唐策认为。

基于此,或许将华为汽车业务从集团中分拆出来,寻求单独融资,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既保证了华为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不会缺席,又不会受限于任正非缩减支出、追求利润的文件宗旨。

更何况,任正非还曾在去年4月亲自说过将来让一部分业务慢慢走上资本市场的话。当时正值华为云业务震荡期,徐直军、余承东又先后接任云业务董事长和CEO,外界将更多关注度都放在了云业务的拆分可能性上。

在恒业资本创始人江一看来,华为所有的举措,都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允许内部业务什么赚钱干什么;二是赚取更多自由现金流,不排除允许部分业务体系走向资本市场。

这也贴合任正非在最新文件中提出的要求,即当下华为的理想就是活下来,哪里有钱就在哪里赚一点。

对于上市公司MBO(即管理层收购)而言,拆分出来的一般都是优质资产。但华为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家100%由员工持有的民营企业,通过工会委员会实行员工持股计划。

再加上任正非将自由现金流看得比其他公司更重,在江一看来,如果华为走到拆分业务这一步,它秉持的一个原则可能就是“把能够赚钱的握在手中,然后把那些未来才能赚钱的给放出去,推向资本市场”,像对眼下创收利润帮助不大的汽车零部件业务,就是一个很好的拆分目标。

事实上,拆分业务对于科技巨头来说并不鲜见,给华为做过战略咨询的IBM就曾经数度拆分业务,国内巨头中京东将拆分玩得炉火纯青,拆分之后业务发展的成绩也不错。总而言之,将车BU拆分出去独立融资,未来不排除单独上市的可能,已经成为华为的一个现实选项,现在就看任正非能不能下这个决心了。

参考资料:

1、《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任正非

2、《31.98万元起,问界M7开启交付 余承东:自己家的宝马、保时捷都不开了》,每日经济新闻

3、《埃安回应与华为造车项目仍在正常推进,此前曾公开表示与其合作没有议价能力》,界面新闻

4、《当华为遇到“最倔强”的合作对象》汽车产经

5、华为2021年报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字母榜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汽车出行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