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大厂的PPT不香了?

所谓“敏捷职场”的核心,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关注组织里每个“人”的价值创造。

常松是在晋升时体验到“变化”的。

他加入阿里巴巴已有5年。2018年参与晋升时,他绞尽脑汁做了十多页PPT。2021年,晋升委员会给了他两个选择:3页PPT或1页word,只需讲好自己的工作成果和规划。

削减“形式大于内容”的PPT只是一个切口。在经历超高速发展的时代之后,互联网公司都在试图回归业务根本,向内探求更深层次的价值:杜绝内耗,返归简洁,激发“人”的活力,以更轻灵、更高效的方式组织团队工作。

另一方面,曾经以“扁平化管理、效率优先、量化业绩”等特点吸引年轻人的互联网公司,开始渐渐背上了 “内卷、内耗”的标签,光环转淡。据深燃报道,当下一些年轻人找工作的*课,是“反背调”公司,被年轻群体挂在嘴边的加班、职场传统等,甚至成为求职者们的“避坑”依据。

大厂们开始加速思考关于“人”的新命题:组织是否具备强吸引力?如何激活个体?如何重构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这一切落实起来当然并不容易,效率、业绩、成本、运作方式,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但大厂高层们似乎下定了决心:阿里坚定推行“简单文化”,腾讯作出人才管理体系大调整,字节跳动谈“10万人的组织如何保持活力”……

《天下网商》采访了阿里多条业务线的多名小二,其中既有一线员工,也有团队leader(主管),既有新项目开拓者,也有成熟项目的负责人。从他们的描述间,或可窥见阿里渐进式组织变革的切面。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变好”或“变坏”的故事,而是观察在当下,一个拥有超20万员工的大厂,如何调整步伐,以求更好地前进。

01

被取代的PPT

“以前做PPT还是挺卷的。”常松感叹。

他至今还记得,有一份PPT前后做了两个月时间,改了不下10遍。落地时,由于整体战略变化,又要再从头做起。

大厂员工苦PPT文化久矣。社交平台上,来自大厂员工对PPT的吐槽屡见不鲜:“技术做得好不如PPT做得好”,“PPT集成了所有务虚主义和形式主义”,“浪费时间又掩盖问题本身”……

近几年,越来越多互联网大厂开始警惕让员工备受困扰的PPT文化。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就要求员工“今后尽量不要再用PPT”,而是用“six pages”(六页以内的叙述性文档)阐述内容。

这股风潮也在国内互联网企业兴起:2020年,阿里巴巴启动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改革,包括取消层级显示、简化周报以及杜绝形式大于内容的PPT等。美团、字节跳动等企业也宣布禁用PPT,要求以word和飞书取而代之。理想汽车和元气森林甚至刻意把“不用写PPT”作为福利写进招聘启事中。

在《天下网商》的采访中,“语雀”是多位阿里小二提及的高频词汇,这是阿里内部开发的一款在线文档编辑和协调工具,能全面保留和公开多人编辑修改的痕迹。“简单明了全员可见,开周会用语雀,向上汇报也用语雀;大家用语雀文档把事情说清楚就行;也有管理层要求下属直接用word汇报,或者做个简单的PPT。”常松透露。

阿里CTO线的一名主管回忆,他今年只做过一次PPT,还是用在对外的技术分享会议上。“基本没有人再用PPT汇报。”该主管表示,他带领20人的团队,周会能在半小时内开完。

“PPT不那么卷了,一方面是公司从文化和制度上进行了引导,以减轻员工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与经营策略有关。”一名阿里员工表示,“全行业都在喊降本增效,管理者的关切点会从造概念搞规划,更本能的转向做产品、拉客户、拉高潜,自然没心思包装PPT了。不过,也听说,有些团队主管对ppt还有一些执念。”

他也坦陈,PPT作为沟通工具,本身并没有问题,方便大家用图形、表格等视觉化的功能辅助汇报,只不过有些人为了包装概念或者攀比谁的PPT做得精美,陷入了形式主义,而忽略了汇报的内容本身。“在某些场景下,PPT也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品牌部汇报活动策划方案肯定是用PPT更加直观。”

为了满足效率要求,小二们日常使用的沟通工具钉钉也做了一些产品优化。例如任务管理可以通过Teambition(一款团队协作工具)进行,并直接附上相关联的钉钉文档,不必在多平台之间跳转,轻快便捷。经过打磨优化后,钉钉文档呈现的效果已经和PPT接近,且制作相对简易得多。

02

回归到对“人”的关注

从2020年开始,一场渐近式的组织变革就已在阿里巴巴展开,延续至今。削减“形式大于内容”的PPT只是的一个小的反射面,除此之外还提出了简化周报、弱化层级、取消强制361、晋升优化等制度改革。用阿里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的话来说,“先做一些简单决定,让大家感受到(我们)要改变的决心。”而这一系列制度的调整都指向了“简单文化”。

这一年,低绩效不能转岗的限制也被取消了,开放了晋升后一年内转岗的通道,在一个岗位上要干满两年才能转岗的限制调整到了一年。

林倩正好赶上了这波政策顺利转岗。“前主管擅长做一些‘大而全’的收口汇报,却不善于深入真正的基础业务。”务实的林倩无法适用这种管理风格,最终决定转岗去做一个全新的初创业务。

转岗后,林倩的工作量反而增加了。“业务在快速增长期,工作就是有这么多。新主管给的方向很清晰,在业务推进受阻的节点,也会帮忙协调资源。即使有时候会加班,但因为有了产出和回报,焦虑感没那么重了。”

对于基层主管管理能力不一的现状,阿里开始尝试新的办法。去年起,一些条线开始推行P序列(技术岗)和M序列(管理岗)分离制度,技术决策权和管理权分立;绩效考核制度也相应发生变化,从以往重点看业务增长,转向关注员工的代码质量和技术素养。这意味着,阿里鼓励管理者关注业务数字指标之外,把目光聚焦在团队凝聚力以及员工个人成长上。

2020年底,阿里内网上线了一款内部沟通产品Booking,所有管理者都可以在Booking上向员工开放自己的空闲时间,最常见的话题是工作困惑以及个人规划,目的同样是希望管理者与团队成员通过交流加深彼此的理解,以达到“上下同欲、左右对齐”的组织成效。据透露,目前,已有数千位管理者发布了近万条Booking,其中有数百场是来自P11或M6(VP级)及以上的管理层。

取消内部系统的P序列职级显示,同样是希望磨平职级带来的层级分野。

尽管适应需要过程。在业务合作时,一些小二依然会偷偷打听对方的级别,希望更好地拿捏和对方沟通的尺度。“我理解公司取消层级的目的是消除沟通障碍,但遇到大合作,有时候自己会有顾虑,怕说得不好,丢了合作机会,人性使然吧。”

如果说隐藏层级的本意是让组织沟通更为顺畅,那缩减层级成为降低信息传递成本更为直接的方式。“有一些试行部门的汇报层级由8级压缩到5级,原有团队Leader岗位相应也被大幅削减。好处是组织更为扁平,试图用信息差进行团队管理的方式就很难再行得通。”一位小二透露。

今天,大家谈论的“敏捷职场”“反内卷”“抵制无效加班”,实质上都是一种对简单和高效的追求——剥离那些天花乱坠的无用功,只做最核心、最有效的动作。

简单也意味着更犀利直接的自我正视。吐槽自家业务一直是阿里内网的长青话题,一旦被“点名”,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都要逐个出来回应并解决问题。2021年6月,一个叫“张榜”栏目上线,业务部门可以在此主动抛出话题,邀请来自不同部门和岗位同学共建参与,一起解决实际问题。线上公开张榜,“大家一起找bug”,可以获得来自组织内部有价值的声音和反馈,也有助找到灵感和创新火花。当然,汲取集体“智慧”后,必须及时通报改进的进展。

周丹还记得,最多时,她曾写过数千字的周报。“自己其实也不清楚写了些什么,但又觉得多写点没错。”现在,主管会提醒大家的周报尽量精简。她还发现,今年部门不再实行“赛马机制”,这让她把精力更集中在工作上,而不是时刻关注着主管的想法、同事的动向。

林倩*的感触是,初创业务虽然有很多困难,但她能够一点点建立起确定性,好像为金字塔垒砌庞大的基石,“实实在在,做多少(工作)拿多少(成果)。”她更有时间来陪伴家人,上周末,林倩带女儿去了避暑胜地紫来洞,下周计划去浙江科技馆。

人和时代一样需要确定性,需要坚实的、本真的价值回馈。治好职场精神内耗的也许不止是“取消周报”“减少PPT”,而是扎实深耕带来的安全感和获得感,这或者也是任何一个大而复杂的组织,推动简单哲学,以简破繁的*指向。

所谓“敏捷职场”的核心,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关注组织里每个“人”的价值创造。

*常松、周丹、赵凌、林倩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天下网商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互联网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