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圆桌讨论:科技加持,文化消费投资机遇在哪儿?

中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这是全球绝无仅有的,文化和消费领域是这个大市场里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2022年9月1日,由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指导、北京市文化产业促进中心主办、清科创业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大会在北京举办。大会力邀文化产业投资大咖与优秀企业家同台,直击行业焦点,透视产业趋势,碰撞文化创新活力,共探新时期文化金融融合发展的未来。

本场圆桌对话由绘程全球资本BVC创始人、董事长万两主持。对话嘉宾为:

时尚资本管理合伙人 林卫卫

星陀资本管理创始合伙人 刘泽辉

知春资本创始合伙人 王禹媚

以下为对话实录,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整理:

万两:大家好,很荣幸担任这一场圆桌论坛的主持人,也很开心和几位业界非常资深的投资人一起来做分享。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万两,是绘程全球资本BVC的创始人、董事长。过去十年先后担任华尔街美元基金Eternal Great创始合伙人;深创投文化产业基金管理合伙人、董事总经理;清科文创的创始合伙人、总裁。同时运营中国文化产业投资50人论坛C50,中国消费产业投资50人论坛S50,并担任秘书长,绘程BVC主要投资硬资产,硬科技,硬消费,人民币和美元投资的双驱。我过往投资过泰盛科技(维尔美、竹态)、雅澳供应链、携旅科技、大港股份、海能达等独角兽企业和上市公司。

下面请各位嘉宾做一下自我介绍,以及主要投资的领域和案例。

林卫卫:我们是时尚资本,原来是做跟文化领域相关的投资,为什么叫时尚资本?大家可能听说过一本杂志叫《时尚》,时尚先生,时尚芭莎,我们原来是在时尚集团里面做工作,后来做了一个独立的投资基金,所以起名叫时尚资本。前些年我们主要做一些文化方面的投资,包括投资了开心麻花影业,斗鱼直播,还有早期投资了直播带货领域。

这两年,因为大家也知道文化行业来说,有一些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做了一些相关的转型,这两年主要做一些跟消费相关的文化加持的一些项目。主要是在开发各地的主要的一些商品,把它从原有的形态,从配方到包装,到营销的理念,做一些重新的升级。然后从地方上把它推向全国,主要是做这些方面的一些相关孵化工作。

刘泽辉:大家好,我是星陀资本的刘泽辉,星陀是聚焦到新文化,还有包括新科技的一些投资。我们核心团队原来都是在行业当中有做了将近20年的投资,之前也投资过像B站,我们是B站比较早期的投资人,还有文化旅游方面的同程旅游,神州租车,还有摩登天空。

这两年,我们也更多地把文化和大文化的概念来聚焦,包括文旅的一些结合,包括文化和消费的一些结合,包括潮牌,我们也非常希望未来能够有机会和大家共更多的合作。

王禹媚:我是知春资本的创始人王禹媚,我们是一家新一点的基金,17年成立的,成立之初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寻找到一些能够用算力解放创造力,能够降低一些创作门槛的企业。到目前为止,我们投了一些案子可能相对新一点,比如像Oasis(绿洲),我们是它的天使投资人,像Vyou,是负责VR和AR软件的方向,已经被字节收购。还有Discord,在海外我们参与了他们的投资。

我们觉得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觉得技术的创新,不是机械的物理公式,而是更像有机的生态系统,所以演化和涌现是它的一个主原则。所以在整个这个过程中,人类的每一次进步可能是创造力的门槛变低。比如我们跟快手和五源他们一起投过ACE虚拟歌姬,是一个AI赋能的音乐创作平台。任何一个人心中有一段旋律,没有上过音乐学院,也没有编曲过,把这个歌就可以做出来。我们投的创始人,平均年龄大概是92年-93年左右,致力于通过AI的这些技术,来降低创作门槛。目前具备这样禀赋的创始人,我们已经形成了500多人的网络,定期沟通最新的趋势。

在元宇宙的世界中,中国是未来全球生产力进步的主力。因此,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刺激生产力和创造力的涌现,在生产关系上是更加适应虚拟世界的发展趋势。希望能有机会向各位前辈,和大家进行合作。

万两:2022年要做好投资,是非常练内功和看内功的,特别想请教一下各位资深的投资人的投资方法论,第二个问题先从刘总开始。为什么选择文化消费这一赛道,哪些特色吸引着您?看到了哪些潜在价值?

刘泽辉: 因为我们在这个赛道干得比较长,所以可能比较顺手。

我想还是看到一个基本的逻辑,就是中国作为14亿人的人口大国,我们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这是全球*的,因此我们从大的文化角度来讲,其实它是文化和消费领域里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我觉得从需求端其市场长期来看,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个赛道我觉得是值得大家长期去投入,去坚持的,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当然因为外部环境的一些变化,包括我觉得从C端消费人群的迭代,从内容、形式,包括表达形式,我相信都会发生非常大的一些变化。像最近这两年,大家谈到的WEB3.0,包括所谓的平行宇宙等这些新的一些理念和概念,我觉得这个其实有几个变化。

*,是技术的变化。刚才谈到了算力也好,芯片也好,人工智能、大数据,确实这些高通量的技术,为我们的渲染,为技术和内容的呈现,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我们过去可能看动画片,小时候看全世界*部水彩动画片就是蝌蚪找妈妈。今天也是很有技术含量。今天如果还是这样的一种呈现形式,今天的年轻人就不买单了,我们怎么样沉浸式,让更多更好的感受,我们有一些新的变化,我想*个讲的就是技术的驱动,就是我们对科技文化的一个贡献。

第二,是传统文化的复兴。我想大家这些年在谈所谓的国潮,中国元素,这个展厅我来过很多次了,我们看到这些成熟的变化。中国元素和中国国潮,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永远的主题,昨天五芳斋在A股上市,它是中国粽子*股,是1130家中国老字号新的一个代表品牌。五芳斋也是有很多年的历史,从浙江起步,后面的逐步发展,期间也是经过新一代的改制。此类的例子还有,浙江的张小泉和北京的王麻子。

其实把中国传统文化,或者是中式文化进行升级,我们在研究全球消费和文化的结合,在70、80年代,日本我们看到的711,还有无印良品,今天耳熟能详的一些日本消费品牌,大部分都诞生于70、80年代,今天和中国的环境非常相像,往前去推美国的星巴克,大概是50、60年代,所以中国到了现在这样一个时代。所以我觉得把文化的力量,或者是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或者是我们的自豪感,所谓的国潮,从食品、饮料,刚才说的服装,我们也投了好几家中国本土的潮牌,还有之前投的摩登天空。其实我觉得到了一个时点,关键不是没有市场,而是需要思考如何把创造力和从我们的创意和我们的生活怎么结合起来。

我在公司群里分享了一个信息,中国设计*,自己对这个还是非常喜欢,中国设计师,中国的设计理念的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把设计理念根植于生活和满足我们生活的具体需求,贴近我们的生活,既有庞大的建筑,也有我们生活当中的一些小的产品,包括我们居住的空间,生活的空间,包括所谓的一些消费品,因此我们看到从科技,还有文化,还有设计,特别是一些理念,让我们更加能够和中国的特色,和中国的消费者的特性能够结合起来。

因此我觉得这个赛道,没有任何的问题。当然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过程当中,起起伏伏,风风雨雨也是很正常的,因此只要坚持,同时找到消费者的一些痛点和真实的需求,能够不断的去迭代和精进,我相信这里面还是会有广阔的机会。

万两:文化消费的赛道,您看到哪些潜在的价值?

王禹媚:因为我们觉得做决策,现在跨界的东西特别多,有很多我们一开始把它定义为是一个文化项目的,比如说我们曾经投过一个52toys,做潮玩的,我们A轮投的,后来我们发现应该放在消费。我们觉得投资的原则和投资的分类比打标签更重要,如何去打标签,可能决定了你最后是否能胜出。

我们觉得文化消费这个领域*的特点是没有上限,尤其是人们的精神消费,,中国的制造业和生产力能力,人类进入了命运共同体,各种原材料运到中国,中国小伙伴生产,运到全世界来进行开心,分配是最重要的。

人类在物质世界,生产力到了这个状态,是没有上限的。未来不管是元宇宙,还是虚拟世界的精神消费和文化消费也好,总之它不是物质消费,是满足精神消费,是当下直接消费的空间的数十倍,甚至更大。所以我们比较相信刘慈欣的逻辑,人类的未来是无限向太空去探索,或者无限向内。

林卫卫:刚才两位都说到了元宇宙,WEB3,还有精神消费这些方面,实际上是很有前途的市场。中国有14亿人口,幅员辽阔,每个行业都有很大的空间,文化加上消费有很大的机会,这是一个宏观上的看法。

从微观上来说,两位是有点像左走,我们向右走,有点土味。我们想要去着重开发各个地方上的特产,这个特产可能包括农产品,也可能包括工业产品,包括一般消费品和日用品。这几年文化消费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提出来乡村振兴,消费升级,我们经过研究以后发现,我们原来没有关注的一部分的市场,其实是非常广阔的,这一部分市场就是在全国各地,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方不同,东西部不同,隔省就不同,我们在东北开发消费产品的时候,我们发现每个区和每个县特产都完全不同,而且每个产品其实在当地都是一个强产品。只不过说它没有走向全国,没有走出那个区,尤其是没有走出那个省。这样来说,我们发现了很大的机会,这个机会来说,可以说是似乎是无限的,因为好产品太多了,大家不知道的好产品也太多了。

我们就开始在研究怎么能够把它开发出来,其实在这个方面来说,在各地的一些特色产品来说,实际上是很大的一个价值洼地,也可以说是一个思想洼地,这个洼地我们不是说它是低端的,它的概念是说其实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它才是一个洼地。我们采取的策略是先在当地挖掘一些可能会有很大发展、能够在全国通行的一些商品。我们给当地的企业家,或者农场主,他们给他提供一些服务,当地的企业家和农场主,虽然在十几年、几十年的发展当中,已经在当地是很强的一个企业,或者说是一个消费的群体。但是随着大时代的变化,实际上他们是有很大的想法要做创新、做拓展、做突破的。只不过就一些想法来说,他可能会有一些犹豫,这个犹豫在哪里?一个是他习惯思维和习惯做法的问题,再一个就是对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来说,他有接触,但是没有实际的实践,或者说可能是怕被忽悠,怕被欺骗。我们的策略是,开始我们不去玩流量的打法,不去做很多的广告,不做很多的流量购买,我们就先提供服务,我们把我们原来在文化领域积淀的一些资源,一些想法,一些做法,包括IP,包括一些渠道,包括一些明星等资源,有针对性对接给他们,让他们用文化加持的方法,看能不能促进商品产品的突破,能不能加大增量,要有这个突破。用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以后,我们逐渐在各地结识和深交了一批投缘的企业家,挖掘我们认为有发展前景的商品和产品,逐渐把它推广出来。

所以我们认为这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现在虽然是秋天了,但是对我们在做这个产业的时机来说,现在还是在春耕,还是在播种,希望在明年某个时候,我们能够到秋收的季节。

万两:各个投资人的投资方法论各有千秋,刘总主要是关注科技驱动、国潮和设计。王总主要关注精神的需求,精神消费和Web3.0相结合。林总是文化消费和乡村振兴相结合。

第三个问题,根据您的行业观察,在当前背景下,文化消费处于什么阶段,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林卫卫:可能大家都有感觉,这两年文化消费方面,其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形势大家都知道。

但是后续会怎么发展,无论是宏观角度来看,还是微观角度来看,以中国这样的国情来说,其实文化消费后续肯定还是有巨大的发展,吃喝住行,吃喝玩乐,包罗万象,这个是刚需,中国又这么幅员辽阔,这么多的人口,只不过每个行业都会有一个周期。现在也许是文化行业在这个周期的低底部的阶段,U型也好,V型也好。

虽然很多机构在关注新能源,新技术,包括元宇宙,WEB3这个领域,这是一个新领域,会有发展。但是有很多的投资人,包括企业家会坚守在文化和消费这个领域,因为大家知道从长线来讲,这个行业是没有问题的,一定会持续存在的,持续发展的。这也是为什么刚才我说的,我们为什么现在向右走,我们关注消费产品方面的文化加持,去做这一方面的工作。因为我们觉得现在做好准备,也许在明年、后年,不管哪一天,市场会走出这个低谷,然后快速发展,这是我们坚定的一个想法。

刘泽辉:在新时代大家怎么去理解文化消费,在这里面找到机会,前面谈到了,*,可能要把文化这个内涵,把它理解得更宽泛一点,以前做文化基金的时候,大家谈到文化,好像就是影视和娱乐,其实文化博大精深。这里面把它从文化+的角度来讲,比如说衣食住行,就有中国饮食文化,中国古典服装文化、中国建筑家居文化,比如三联周刊写的中国营造学社西南之行提到的,我们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都是跟我们的文化息息相关的。因此我觉得把这个边界和范围可以设计得更宽泛一些。

另外我觉得一定还要跟经济生活,包括周边要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仅是阳春白雪,我们应该说是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比如说我们最近其实投了很多中式餐饮,包括健康食品,医养也好,康养也好,这里面有很多具有中医的理念,中国文化的理念,病从口入。大家也谈到了所谓的乡村振兴,其实我们的食品往上游跟农业种植都紧密相关,这里面包括加工等一些新的技术。最近比较火的预制菜也是跟中国八大菜系和各地的传统的小吃都结合起来的。

我上个月跟西安饮食交流,他们旗下有11个中国老字号,西安饭庄和羊肉泡馍,有很多好吃的,这些我们是不是要与时俱进?*,不仅仅是要完全把过去传统的优质这些配方和口味,还有非遗的东西保留下来,同时还要发扬光大,把我们的营销手法,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认知和理解,和了解我们中国传统的美食。第二,能不能通过一些科技的力量,将原来只能堂食的食品让它储存更好,甚至预制以后,在户外也能够去体验美味佳肴,这里面也有很多的机会。

刚才谈到了国潮,包括像北京的长城、故宫,西安的大唐不夜城中很多的唐装汉服,包括生活当中的一些用品。服装和国潮文化不仅仅只是一个京剧、脸谱等传统的东西,现在很多的旅游景点千篇一律,卖的产品也都差不多。我们惊喜的发现有一款产品各地都有了,就是文化雪糕,至少我们发现了一个契合点,未来还有很多不同的区域文化的特色的传承,像三星堆的文化,每个地方其实都有很多的历史渊源。

因此我觉得怎么能够把这些结合起来,以文化作为内涵来传承,然后和消费的场景、消费的人群结合,这样才能够更紧密。对于创业者来讲,怎么能够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怎么能在大家有真实需求的同时叠加科技的力量,包括文化设计、创意,利用现有新的营销渠道,使得消费者能够更好地在新时代体验到很多具有自己文化内核的消费产品。

王禹媚:新的文化消费趋势处于什么阶段,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们会观察这个文化的载体和文化传播的方式。比如同样是一个国潮,五芳斋为什么现在跟以前有什么变化。我们觉得在过去这五六年里面,主动推荐的算法,再加上所谓的回音壁效应和信息茧房,已经突显出比较重的文化精神消费属性。在虚拟世界,在匿名的状态下,人们可能把真正的喜好,真正的需求给释放出来。

主动推荐算法,就使得他们互相找到对方的爱好,这一类的需求也就开始出现了规模化的生产供给,比如像B站大UP主,还有抖音和快手的直播消费。由于一个技术的变化,然后再加上疫情使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大家的文化方面的需求越来越被挖掘出来。

但是就文化投资上而言,当下对我们投资机构而言*的挑战就是退出的问题。我刚才跟刘总在后台,我们还聊天,虽然一开始都是可能偏文化,偏精神类的一些基金,但是我们整个投资,尤其是人民币的投资,其实非常大的投资都放在消费上。还有就是可能更多是从文化角度挖掘能看得懂的那些,新的需求,或者需求连接被挖掘的消费,客观来讲退出是比较清晰的。整个资本市场在这一块中间有一个断档期,15年高潮之后没有继续,直到最近博纳上市。我们期待未来两三年这一块的资本市场的退出路径,能够更加的宽泛,机会也会更多。

过去文化的供给和需求都是大爆发的这个过程,中间拦着一道,基本上被流量收割了,流量都是属于中心化平台,这也是为什么中心化平台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因为撬起了如此之大的杠杆,对创业者和内容的生产者退出路径有了限制。比如在抖音有10万粉,你能过一个有尊严的生活;在B站需要有10-20万的粉;快手效率更高,只需要5万粉就可以;Youtube是1万粉就可以养活,因为谷歌的匹配效率最高。而现在很多做文化的人最近都关注新的数字娱乐经济模式,比如NFT最火的时候,100个粉丝就可以养活创作者。当然,NFT现在因为金融的介入出现了泡沫化,但这种模式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万两:科技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从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到AI人工智能时代,科技与文化产业都在不停地融合、优化和迭代。

第四个问题,科技和文化的融合不断加深,带来了哪些有趣的呈现,对文化消费投资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王禹媚:我们是科技论,就是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一定是科技的进步来推动的,在1700年之前,可能整个GDP的增长很难持续复合高速地增长,只有制度的变化,才能使得人口的增长。1700年之后,不管是战乱还是不战乱,科技和资本是快速融合在了一起,资本回报率一直大于经济的增长。这个事情也是当下可能*的一个问题,在过去这些年这个技术和资本相辅相成,双螺旋上升,使得它发展得确实非常快,所以大家都想停留在那个状态。

我们国家的共同富裕,还有海外兴起的这些去中心化的各种应用,我觉得都在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马太效应如何打破。现在*的状态就是马太效应在最初新的技术、科技出现的时候,是刺激消费的,但是到了今天,这些头部平台对整个资源的垄断,又是遏制创新的。之后整个进步的速度放慢了,也是当下创新面临*的问题。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现在的新生代们,到底在想些什么。我家的小儿子跟我讲了一句话,对我感触最深的,我们几个大人在谈以前有一个朋友身体不太好,快离开了,他说妈妈你们不要躲着我说,我知道死亡是什么意思,我不会害怕的,我说死亡是什么意思?他说死亡就是黑屏。这是一个6岁的小孩跟我讲的,所以这一代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生存方式,他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可能早就数字化了。新生的一代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快速来互相试探,会形成非常强的两极分化。

刘泽辉:文化和科技,文化是内涵,科技是驱动力。*,科技对于我们而言,无法永远想象它未来发展的边界在哪里,第二,它的作用实在是特别特别巨大。

当然两者结合起来便能够产生一些巨变效应。一个是说前面谈到的。二是,如果我们把文化具像化,或者是狭义化,比如说文化的内容,无论是从影视、游戏、动漫、音乐,狭义的一些文化,包括旅游,这些实际上是过去制作的方法和管理,都是偏传统。游戏有新的引擎以后,包括所谓的WEB3.0,让整个游戏的空间,或者文化的延展边界更加广阔了。

因此科技对于文化的助力是底层,还有算法和算力,我相信这个是非常巨大的。我们过去的动画都是靠人工去画,再把它动起来,所谓1.0,今天完全通过新的技术,AI的算法,包括模拟,完全通过技术去把它呈现出来,让我们有更好的感官体验,甚至有味觉、嗅觉,这种新一代科技驱动下的文化产品,我觉得应该有更好的一些消费属性,让大家能够去变现,让大家能够得到更好的一些消费体验。另外有新的平台,能够让全球的人去认知它。过去我们是文字,我们投了一家公司是读客文化,昨天暴涨了20%,我们推出了一款工业化制作内容,我不是在宣传股票,我是在讲这可能是科技和文化,尤其是读客是一个内容出版公司,我们看到很多爆款的一些内容,现在把过去的方法论,可能再加上工业化制造内容,加上流水线,资本市场感觉有了新的想象空间。

刚才谈到我们在虚拟和平行世界,我们跟国内的一些大的文化场景,或者说是街区去谈,把街区怎么能够搬到不是简单过去的线上化,可能要把它虚拟化,同时让消费者和这些品牌能够入驻进去,还能产生交易和流量。既能够把文化发挥得更加*,也要要让它产生商业化,这是很多文化创意公司*的困惑,内容很好也很有想法,做得很酷,但是没有人买单。把消费和文化的距离感拉近,有一些交易和居住的场景,可能让它更加商业化,产生的利润、收入,反哺文化创新,才能让这个产业不断持续健康的发展,这是特别有意思的事。怎么把两者结合起来,我们这边也一直在思考,无外乎是底层的算力,还有技术的这些公司。

在商业和文化运营过程当中,给你提供方案的过去是引擎公司,给大家做一些营销,包括运营、管控。另外,我觉得在上游端,在食品里面所谓的新的材料,新的应用,还有预制菜的冷冻技术,都是文化新消费的结合,技术本身有投资价值,技术反过来助力新的文化的运营,我相信这种结合会带来一些新的机会。

林卫卫:前面两位说得挺全面的,我们感觉到以往在家,前几年大家更多倾向于做营销方面的创新,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来说,还要做一些内容方面的创新,或者做底子方面的创新。

我们在山西当地开发他们的玉米,以往大家的观念只要这个农产品不添加化肥,是有机的,*的,就是好的东西,大家认为这样是健康的。现在不添加化肥这个事情是挺容易做的,大家都可以做,我们想怎么能够让它与众不同,它才能脱颖而出,走出地方,走向全国。这里面就需要有技术方面的加持。比如说我们在山西那边,我们在开发一个火山脚下种植地的玉米,去年就是*的,今年我们做了一些技术方面的加持。我们开发出了高寒花青素的玉米,花青素是舒缓血管,保护视力的元素。我们开发了花青素的玉米后,另外开发出了高含量叶酸的玉米,跟*是不同了,因为它含有对身体有益的产品。我们送给了合作朋友去品尝,全部都复购了,它的口味还是非常棒。另外由于含有了元素,无论从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感觉到不同之处。大家有很多的复购,给了我们很多的信心。

所以有科技加持,会使原有的东西与众不同,这是一个例子。另外一个例子,我们在东北大兴安岭开发一种蓝莓,本身是*的,从野生角度来讲是没有问题的。经过对国内国外的市场的研究了解,只有开发更丰富的产品,才能实现整体的露出效益。除了一些干果和草莓,我们还跟他们一起开发出了蓝莓饮料,并且开发出了原浆、咀嚼片,还有开发出了蓝莓的冰酒以及相关的保健液。在市场中露出的时候,这其实是一个全系列的产品,与其他的厂家不一样,其他的厂家只开发原果和果酱,我们是全系列的。因为开发这些产品是需要跟研究所、或者大学的研究室,一起来进行研发的,同时也要进行设备采购。有了这些技术加持以后,厂家产品的增量就出来了。

其实从存量角度来说,每一种产品的存量几乎都是红海了,就需要在营销上面去做花样。只有做增量,才有可能做出另外一片天地出来。刚才举了两个例子,科技的加持能够使消费和文化有一番新的天地。

万两:最后一个问题,2022年已经过半,文化消费还有哪些机会值得关注?如何投出心仪之“马”?

林卫卫:刚才从大方向上来讲,其实机会很多,只不过就是说有心去挖掘,以及用心去做。

新东方的东方甄选,就非常突出,这几个月的时间,通过直播,带动农产品的营销,两三个月大概是一百多亿的GMV,新东方的主播非常有文化,与众不同的主播,出口成章,大家都非常喜欢。开始有不同类型的厂家,像珠宝、汽车和手机开始找他做代言和广告,然后上这个平台去销售。但新东方跟俞敏洪老师一起研究过以后,就拒绝了,因为他的初心就是要做农产品一类的东西,要把农产品带动起来,现在还要保持初心。俞敏洪说了一句话,我挺有感触,他说将军远行不逮兔子,关注他们的主业,而不是什么地方赚钱,就去做,不过早的消费和消耗自己。

刘泽辉:前面也谈了很多,这是我们一直苦苦追求的话题,也是回避不了的难题。

*,消费和文化类的结合,其实更多的是从商业角度去找到更多变现的一些方式,文化+消费。

第二,科技里面去触动文化底层的一些技术,或者是算法也好,包括一些技术装备。

第三,我们最近花很多时间在看文化和健康,康养也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食品,这里面也希望有一些更多的机会。

王禹媚:刚才前两位都讲得比较多,我们觉得*个就是中国整个制造业是比较强的,整个出海现在*波大的热浪结束之后,然后有所回调,我们觉得后面还会源源不断地涌现机会。现在虽然有点逆全球化,但实际上中国的出口还在创新高,我们全国出口占到了全世界的15%以上,所以到了新的一波中国的品牌和制造业,持续国际化的机会,这是一个系统的机会。

第二,在后疫情之后,经济在逐步恢复的状态之中,能扛过这个周期的创业者,都是比较扛打的,我们到处找这种创始人,因为这种“打不死”的坚韧和意志,对创业非常重要,可能从一个小的点切入进去,最后才到一个大的赛道里。一个非常敏锐的创始人,只要在一个对的赛道上,应该最后能胜出。

万两:今天上午的圆桌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大消费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