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驱动发展,产业链接未来。9月17-18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指导,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西安市金融工作局、西安市科学技术局、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清科创业承办的“2022全球创投峰会”于西安举行。
本场圆桌对话主题为《硬科技时代的创新与变革》,由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联席CEO李浩主持,对话嘉宾为:
分享投资创始人 白文涛
启迪之星创投总经理、主管合伙人 刘博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 肖毅
中兴众投总经理 闫足
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 姚海波
西高投总经理 张念
以下为对话实录,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整理:
李浩:非常荣幸和高兴有这样的机会,来主持本场圆桌对话,在座的都是老朋友。硬科技真的是近几年投资界非常热的一个话题,各位所在的机构都是在硬科技领域有很多的项目和相应的投资,每个人用一点时间自我介绍一下,把自己的机构也做一个介绍。
白文涛:我来自深圳的分享投资,我本人是一个创业者,然后07年转型做投资人,在众多的创投企业里面,我个人的经历还是有一点特殊性,一直创业,最后做投资。
分享投资是07年成立,如今已经做了15年,我们其实一直都是在投硬科技,投得比较多。我们目前主要两个赛道,一个是生物制药,医疗健康这个领域,这个领域也是硬科技,只是单独分了一类。
另外还有一个赛道就是硬科技,主要聚焦四个硬科技行业,就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还有人工智能,以及芯片半导体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投早期的项目,目前管理了有天使基金,还有VC基金,投早、投小和投科技。
刘博:我来自启迪之星,我是2010年进入到风险投资行业,可能也是算比较早的,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在早期天使投资领域里面还是算从业时间比较长的。
我们的背景真是算做早期科技投资比较早的,启迪之星是源于科技清华园,99年开始通过直投各种方式来支持早期硬科技企业的投资和孵化,我是2013年到启迪,2014年发起设立的启迪之星创投,专注于早期科技的投资。我们管理了15支基金,通过自有资金的直投,做LP,同时受理管理了15支市场化的基金,投了200多个硬科技企业。90%的企业都是第 一和第二轮投资的,专注于天使。
第二,70%的企业都是高知人才,就是科研院所、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出来的早期创业企业。我们还有一个比较庞大的创新生态体系,在全国80个城市有200个孵化器,在全球有10个孵化的节点,给企业做强大的投后赋能。总体来说,我们是专注于硬科技投资的企业。
今天我们也在西安落地了一支早期的天使基金,后续希望在西安早期的生态和创投营造上,多做一些贡献。
肖毅:我来自英诺天使基金,英诺天使基金成立了整整十年了,我们就是干一件事,就是做天使投资。从我们自己认识的,跟我们一起有合作的基金,名字里面带有天使的,其实非常少,基本上我们看不见。
十年以来,我们干了一件事情,今天迎来了非常好的平台,有人冠名为硬科技。英诺所有的合伙人就是理工科出身,其实做科技对我们来说是发自内心的一个本能。我们也经历了最早做一些创业板,还有其他科技类型的投资。15、16年我们就转向了科技投资,到今天为止,我们管理了10多支基金,总共50多个亿,其实在基金的规模上,可能跟绝大部分的同行相比比较小,但是我们的数量还是比较多的,我们投了有500多个项目,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的确是在做相当早期的投资。
这些项目每年其实有90%,都是投在早期,这些早期我再分一个类,有90%都在第 一轮,真正的天使。有接近一半的比例是投在了(高校),也投在了一些连续创业者。
我是15年加入了英诺,募集和发起了上海华东的基金,最近我们也在西安,在一个月前正式设立了西安本地的基金,服务好西安本地的创业者。我们已经投了三个项目,估计会投相当多的比例,会放在这边。
闫足:大家下午好,我来自中兴众创(西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兴众投是中兴通讯的一级全资子公司,也是中兴通讯目前唯 一展业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我们重点关注通信产业链、汽车电子、双碳领城。希望发挥中兴的行业龙头带动作用,帮助投资的产业链企业尽快达到到行业一流水平。欢迎各位到中兴参观交流。谢谢!
姚海波:我来自昆仲资本,西安是我第 一次创业的起点,之后公司通过收购并购,做起了投资。昆仲是16年成立,我们管理的规模是30亿人民币,有三支人民币基金和两支美元基金,重点的投资方向是科技创新型早中期企业,我们创始人都是理工科的背景出身,现阶段投资的重点方向有三个:第 一是双碳领域和新能源领域,我们的代表案例有小鹏汽车,以及围绕它的新能源车供应链,第二是大的智能技术领域,包括智能传感器,智能设备,智能芯片等传感器;第三个是医疗科技领域。
张念:我来自西高投,西高投是一家本土的创投机构,从99年成立到现在23年,一直跟区域的产业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我们从成立以来,一直聚焦在科技领域这个投资赛道上,我们的使命也是投早投小投科技。
我们目前管理了有11支基金,总的规模有600亿,我们主要聚焦的领域和西安市目前的6561产业发展是紧密契合的。
李浩:大家都对机构和个人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我看到大家都是在这个行业内深耕多年,然后有着非常丰富的硬科技方面的投资经验。今天还有很多西安关于硬科技的创业者,大家非常关心各家机构在大家投硬科技的时候,大家的投资逻辑和投资的标准是什么?大家介绍每个机构选择项目的逻辑和标准。
白文涛:提到投资逻辑和标准,每家可能都不一样,我们在硬科技领域比较简单,因为我们是投早期的。我们投三点,第 一,我们要看这个团队如何,我们不投民科,都是从传承有序的科班出身的,我们归结为团队要强,真正有硬科技的背景,这是我们第 一个选项目的标准。
第二,我们要看它的科技含量是不是够硬,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真正地解决了某一个技术障碍,我们这里面又会细分。
第三,要看它的技术和产品,是否能够打穿某个应用场景,具有比较广泛的市场,甚至能够对行业带来改变。
所以简单来讲,团队要强,技术要硬,市场要大,从这三个方面来评估。
李浩:白总讲的是硬、强、大。
刘博:我们的投资理念,科技创新,以人为本,我们投早期,最核心还是人,风口在变,方向在变,市场也在变,在变的过程中,最 具有确定性不变的就是人和人的成长。我们做早期看到很多的机会,我们不会像PE和VC去做行研topdown,然后在赛道上选选手,我们是在种子期的时候,就会选这个选手会不会成为一个明星,我们从投资逻辑判断上,从技术上我们一定是选稀缺团队,还有关键技术,我们会顺着稀缺团队给我们带来对商业的洞察,对市场的洞察,对这个技术的洞察,去研究这个技术是不是有足够的壁垒?是不是适应市场进入的时机?它的产业链是不是够成熟?
另外一方面,现在很多交叉技术在市场上会带来一些新的价值,我们也会去关注新的市场和价值到底在哪里?这个新的技术怎么去适应市场,产生它的商业价值,这个过程我们非常关注。同时我们也会关注存量市场,现在中国很多行业有非常大的存量市场,很多需要进口替代或者是技术升级,在这些方面也会涌现出很多的价值。
回归本原,无论方向还是市场,和技术在哪里,核心就是这个创始人他的创业动机是不是真的要创业,为了什么而创业?如果他的创业动机充足,他才能抵御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各种门槛,才能坚持下去。所以我们在创业动机的考察,人能力的匹配,以及未来创业的过程各种各样的折腾,聚集资源,企业管理和市场管理,包括技术迭代的能力是不是综合和可持续?所以在这里面,我们还比较骄傲和自豪,尽管我们是天使轮,我们投了200多家企业,90%的存活率,70%的次轮融资率,30%细分龙头第 一。这是我们在早期硬科技里面的knowhow。
肖毅:既然讲到硬科技,第 一位要判断本身这个技术的创新性,这也是我们在关注这件事情的第 一个原点,我们希望最 好是一个颠覆性的技术。当然颠覆性的技术非常难得,搞不好提出一个想法,或者一个技术的路线,是我没有办法去验证的。循着当前技术路线,从我们学界和产业界大体可以判断下一代,下下一代的逻辑是什么,未来几年有机会成为一个新的技术路线,判断离真正的市场空间有多大,以此来决定我们是否投。如果只是说现有技术路线的一个持续性改进类似的技术,我们对他的兴趣就会减少很多。对技术还有后续的成长性和持续性,也是包含在我们对技术判断的方向上。
对于一个天使机构来说,要做这件事情,其实要花的精力不小,要有很多的投研团队,我们还没有这么大的能力去构建一个很大的投研团队。所以依靠过去十年来大家共同的努力,积淀下来的这些企业,各自的经验也好,做这一方面的一些工作。这是第 一。
第二,还是要看人,我们要投高校院所,还有原创的创新,人是很重要的,你能不能聚团队,你还是一个光杆司令,没有意识要找人去做CEO的补充,或者为我做一点互补方面的想法,他的领导力就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再就是分享,我需要这些人里面,以及现有的人里面,我的股权应该怎么分。第三个是执行,有了这个想法,有了这个理念,到底能不能执行下去。我们在投资的时候,如果还像五六年前一个PPT,见一两面就能拍一个板,今天到科技投资是不太可能,我们没有办法来判断一个人,希望还是能花足内部说的100个小时,全方位,多角度,多个人一起来判断,这是人的一个看法。基本上就是这两点。
闫足:刚几位嘉宾都提到投资对“人”评估的重要性,相较之下,我们在这方面欠缺天赋。依托中兴通讯在通信行业三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及方案实践,我们很清楚自身熟悉的、看的懂的领域。如果企业愿意,我们可以直接测试它的产品,用客观数据判断企业的硬科技能力。
姚海波:昆仲投资逻辑就是一个:只投第 一或者唯 一。首先什么叫第 一,做早期投资,我们要起得比别人早,你才能发现这个第 一。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在这个产业还没有形成生态之前,就去发掘它。
刚才也说到逻辑的问题,我们的投资逻辑就是产业一定能成为自我闭环的生态,这个产业才是我们投资的方向。什么叫自我闭环?举一个例子,我们在15年的时候,去湾区看自动驾驶汽车,那个时候国内还没有相关的企业诞生,乌镇第 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开始跑,我们就去看了,为什么自动驾驶车这么贵,其实“眼睛”最贵,所以我们就在中国找“眼睛”。也就是做雷达的公司速腾。投完了“眼睛”,接下来我们开始投自动驾驶的“大脑”,也就是做控制系统的文远知行;最后,我们投了自动驾驶的身体,也就是像小鹏汽车这样的整车厂商。
所以从15年开始,到18年,我们投资布局基本覆盖了自动驾驶和新能源车赛道。18年之后,我们发现我们的被投企业之间发生了非常好的化学反应,比如说我们投的小鹏,就采购了我们投的做激光雷达龙头公司(速腾),直接作为上游供应商;小鹏也参股了我们投资的文远知行。我们同时也给LP赋能,像昆仲早期LP宇通客车,也投资了以上两家企业。
所以,虽然我们不像CVC那样有很多的产业资源,但由于我们投的早,所以我们是伴随着产业一同发展,并且能够给后入者带来订单和协同。这些就是作为早期投资人该干的活——起的比别人早,投第 一和唯 一,同时能给LP足够的赋能。对于赋能方面,如果未来我们的基金能在西安落地(西安明年的新能源车能接近200万辆的产能),我相信我们在这里面能给LP贡献一份力量。
张念:我是在高新管委会工作了13年,今年刚刚加入了西高投,在座都是我的前辈,我的压力更大。
我觉得投早投小,除了作为西高投来讲,除了有国企的责任担当和情怀,这确实是一个技术活。西高投有两个角色,我们是高新区引导基金的管理人,我们把这个活交给了李总和闫总,未来还会交给刘总。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今年成立了一支天使基金,我们也会在这个领域向各位大佬学习,去发力。西高投成立了20多年,整个公司的成长历程也是跟高新区的成长历程,包括科技领域的这一块成长历程也是紧密相关的,我们陪伴了很多企业逐步走到了上市的新的里程,所以我们未来还会在这个领域不管是出于我们的责任,还是出于我们的情怀,还是我们努力学好我们的技术,我们会持续发力。
李浩:刚才大家动讲得非常好,确实大家都有着自己每个机构的标准,我补充一点,中科创星的标准跟大家差不多,但是我们有一个特点,我们愿意在不确定场景下出手。很多技术现在确实还没有找到确定的场景,如果我们相信或者我们认为这个技术是有用的,我们愿意和他一起去找场景。我们承担这一方面的风险,找到场景就是另外一个价格,也能获得相应的收益。我们投了中科海钠,投的时候是没有储能的场景,后来有了这个场景以后,看到企业估值涨了很多倍。我们空气压缩储能的项目,储能场景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以后,公司也有很大的发展。
这个过程中要在不确定下出手,可能才有更多的非共识的机会,或者非共识的价值创造。说到这一点,和接下来的问题有关了,大家都知道投资是投未来,是投前瞻性,从这一点上讲,大家会觉得未来的三年,您更看好在硬科技哪个细分赛道?准备在哪个赛道布局?是什么样的布局和想法?
白文涛:总的来说,我们现在重点看的这四个赛道,我们认为未来是很有发展前途的。说一个最看好的,还是新材料,我们现在要实现双碳、减排,实现新能源,都离不开新材料。我们所说的半导体升级换代,也是新材料构成的,所以新材料其实构建了整个硬科技层面,它是基础设施,所以我觉得新材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新材料领域的投资是重点中的重点。
李浩:如果你特别看好新材料,建议您多来西安,西安在材料方面是有非常好的项目,上市公司有一半的上市公司都是跟做材料有关。
白文涛:我们正在西安准备落地一支基金,应该很快会落地了。
刘博:因为我们做这个行业,经常会有人问未来哪是风口,但是我觉得风口是PE和VC去追逐的,我们做天使更早地发现苗子,发现未来哪些行业会成为风口。白总讲到,包括西安六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材料、装备和国防*,都是非常硬的。
中金的王总也讲到的,我们在产业链,其实在过去的几年,主要是以基建、人口红利和市场红利的基础下,更多是向产业链的下游来发力。现在实际上在产业链的上游,我们的缺乏关键技术和相关的资源,新材料作为一个基础的上游的关键材料,它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多应用,我觉得一定会是一个方向。同时,一些卡脖子的关键设备,关键装备,包括在国防*中的战争和国防,会促进很多关键技术的发展,的确是这样的。不管是材料装备,还有相关的一些技术在国防*,包括上天入地和下海,还有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我们都会比较关注。一方面是政策市场带来的新的机会,包括资本对这些方向的认可,和对这些方向在国内产业链的重塑,都会对这些方向有一些新的机会。在这个时候,我们来到西安,西安的科技人才,包括科技成果底蕴和基础非常好,非常优质,我们也希望能发掘更多这一类的项目,来去做早期的支持。
以前其实我们也在这个方向支持了很多,13年我们投资的半导体,到18、19年就火了,为什么又回归到新材料,大家知道电子信息也好,高端装备也好,还是新能源和生物医药,都成为了18-22年的风口,唯 一没有被提到的就是新材料,而且新材料有很多的空间,我们投的很多新材料企业其实都没有融资,但是利润都过亿了。所以这种没有被挖掘的地带,我觉得未来也是看好新材料。
肖毅:我觉得我的结论可能跟刚才两位差别不大,白总也好,刘总也好,是用第 一性原理的演绎法,来论证为什么要投新能源和新材料。我可以现身说法我们一年半时间完成了上海一支基金,以及一个月在西安投了三个项目,来说明对未来趋势的看法。
上海基金是3月30日开始投资,今年6月份投完了,投得非常快的。我们大约有接近40%的项目,是投资在了新能源。排名第二的行业,有新材料,有先进制造,有生命科技。西安这支基金有三个项目,有两个是新能源,一个是半导体,也算工业软件,做EDA的。在新能源领域,我们认为它最有爆发力,或者最有可能成长的,一个是在前端,一个在后端,作为天使基金来说我们还是比较看中材料的。今天有一些新的材料会出现,今天面临着无论是跟车相关的,发现车的行驶历程有一些瓶颈,还是未来去做储能,循环的次数要做很大的改善,都需要有新的材料的出现。在锂的基础上去做一些改进,眼下是来得及的。李浩他们投了钠电池,我们不仅关注钠电池,也关注其他的新兴材料。
对于新兴材料的出现,我们要给予它一定的时间,国内最 好的团队,也产业化的想法给予一定的支持。这里面有一个平衡,其实是很难的,就担心等三五年,没有后续的VC来接盘,发现我们非常孤独,具体操作有很多的考虑率。
第二,对新能源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平台,以前围绕着电子信息和手机产业做一些事,今天从芯片到材料,到器件,到整车,到先进制造,到工业软件,其实都可以搬到新能源上面,好好把这个行业做一遍,这也是我们非常为什么看好这个事,并且值得我们长期投资的一个原因。
闫足:光通信涉及的器件、芯片,以及汽车电子等领域是我们未来三五年关注的重点方向。各位如有兴趣可以关注波长可调激光器/可调谐激光器等细分领域。
姚海波:说一说我们的根据地,做基金不能抛弃自己的根据地。昆仲的根据地一直是车,并且一直围绕车相关的生态进行投资布局。我们内部定的KPI,就是这个行业里面如果有新的创业者出来,你可以没有投资它,但是你不能不知道。
第二个问题,值得展望一下,一个基金七年左右的周期,我想了想七年前我在干什么,15年的时候我在湾区看自动驾驶,所以我在想下一个七年投什么的时候,我的观点是:一切设备都值得通过智能化和移动化来再做一遍。
车是上一代移动的设备,下一代移动设备会是什么?今天大家可以看到大公司都在做机器狗和人行机器人,它是不是下一代移动的设备?我不知道,所以这是给大家提的一个展望。
所以我们现在又开始布局下一代的移动设备的传感器、大脑和本体。我们在上一个六年做得还可以,希望在下一个基金周期能找到更优秀的创业者和企业家。
张念:我觉得真的是不能免俗,我们之前梳理的要对应着陕西省的链长制,围绕着产业布局的链长制来看,更加在光子领域和集成电路半导体,这两个领域的一些企业,还是跟新材料、新材料,包括闫总说的光电领域,都是密切相关的。包括我们投的一些*的企业,其实主要看它的业务和行业细分,还是在这个领域,闫总说的医美行业,十年前我第 一次去聚光科技的时候,当时他们跟我说的一个应用场景,就是在医美领域。那是十几年前,我觉得国内的医美市场还没有像现在这么普及,和大家的认知和接受度这么多。
我觉得所有的都是英雄所见略同,我就说这些。
李浩:我在这里也说一些中科创星下一步看好的一个领域,今年我们在张总的支持下做了一支光子基金,知行合一,这是我们下一步很重要的方向。
我们基本上投光子的三个领域,第 一个领域叫激光通讯,或者可以叫更具体一点,我们现在叫光芯片,或者集成光学,简单说就是在半导体领域,二极管和三极管,但是我们想在下一代的半导体,在硅基上我们想把现在有源和无源的光器件做到一起,比如说光纤陀螺的芯片,我们做了一个先导技术研究院,投资了5多亿,做了一个光集成的平台,这是我们未来20年的方向,我们会投资一批企业。可能为了一个产品去搭一个技术团队,围绕这个公司来做,对它进行投资,可能一步一步来做。
第二,光可以带信息,也可以带能量,带能量的部分就是做超快,美容是小激光,大一点是做激光的切割,激光的焊接,激光的除锈,我们会看一些*的,涉及到*的武器,无人机的防护,大功率的激光器,有半导体和光纤的,这也会基金的一个方向。
第三个方向是光传感,有很多图象传感器,有一部分光的传感器,我们也在做。可能我们做一点点的生物光子,就是光技术在生物学的应用,总是围绕着通用技术来做。我今天特别有感触,早上听到马老师说政府在支持创新的时候,应该支持通用技术的发展。政府支持非要在这些企业30个里挑5个给钱,这是不公平的。你直接支持整个底层的建设,支持光的产业的发展,有的人发展生物光学,我觉得大家都是受益者。这是我的一个理解。
最后一个话题,今天大会是在西安举行,大家也都知道西安是硬科技之都。各位作为投资家,想给西安的政府也罢,给西安的创业者,给一点真知灼见和建议。
白文涛:每个人都努力营造自己的人设,西安也要打造这个城市的人设,西安其实最适合硬科技之都,打造成一个硬科技之都。这样在各个城市之间找到了自己的生态定位,也是要错位,也是要有差异化。所以我给西安政府的建议,就是全力打造西安新的硬科技之都的形象。
刘博:虽然刚开始在西安做基金,但是14年开始就一直来西安,西安的科技和人才还是非常有底蕴的。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为什么一直早期的投资,包括早期的明星企业跑出去之后如鱼得水,还是跟本土创投环境和创新的环境是极其相关的,所以第 一个建议,因为早期投资也好,企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过程中,都需要第 一步基金的支持,这需要有情怀,不管是天使投资机构,还是政府应该大力的去支持早期创投的生态和创业的生态。
第二,早期企业成长都有亮点,但是都有各种各样的短板,但是我们创投机构和政府也好,怎么帮他们补齐短板,横向的资源,产业、品牌,企业管理智力的,还有一些场景的导入和市场的订单,能够帮企业在很早的时候,去帮他做好,就像我们帮他去找场景,帮他在全国创新网络里推广,我觉得早期的企业一定是要带上孵化和加速,尤其是硬科技的企业,我建议政府在这个方向上大力加强孵化投资,和整个生态的营造。
第三,因为我来西安这么多年,每次接触下来,大家都喜欢投基建,投能源,投大,投Pre-IPO的项目,对早期的项目的关注非常少,我们作为一个外地的机构到西安来发展,也希望能发挥出我们在全球创新网络的差异化的优势,然后跟本地机构强强联手,更多为早期的企业做更多的服务。
肖毅:我们感觉到西安本地的投资机构还有一点少,从这两天参加的会明显感觉到西安在集聚更多的早期投资机构。早期投资机构其实是越多越好,我们这些早期机构不会打架,把上大学作为一个人的成才的标志,企业成才的标准就是能不能到A轮。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有多少年,大学才几年,所以早期可以细分得非常多。
我们的痛苦是什么,我们投完了一轮,担心没有人再投下一轮,所以希望更多的机构帮助企业,期待更多的同行们跟我们一起来投早期,甚至投同一个阶段。今天的企业所面临的压力是政府、市场,也不希望五年、十年来成才,也是希望两三年有结果出来,所以必须集聚更多的势能,就需要更多的帮助。
我们就全国排名第三的高校,有很多经过外企、国企技术人才训练的队伍,这些人才不能适应马上投入创业,当产品投入到市场,有可能到产业链优势更明显的区域,比如说长三角和珠三角,当你进一步深化产业链,把市场深化的时候,西安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西安本地的人才优势,政策优势和市场优势,大企业的优势都体现出来了。我们自己都在例行这样一个循环,我也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有这样一个意识,不光把人才和资金请进来,我们也希望他们出去以后赶快回来。
闫足:我更想从“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在做什么”来回答李总提出的这个问题。
非常感谢陕西、西安、西高新给予我们的巨大支持。截止今日,我们一期基金目前已基本投完,且80%投在西安、投向中早期企业。我们帮助投资企业开辟产品测试绿色通道、给予投资企业订单获取方面的支持,未来我们仍会坚持做这些事,希望从中兴众投层面,为西安科创事业的发展做些贡献。
从中兴通讯层面,已在各行各业探索、落地了5G行业应用场景,积累了不同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丰富经验。在这一点上,中兴希望有机会能够协助西安打造数字经济时代的新态势,为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姚海波:特别羡慕西安有丰富优质的高校人才资源。西安有40所本科院校,我来自深圳,深圳只有三所,西安每年有接近20万个毕业生在深圳。从我的观察来说,随着主流一线城市外溢效应的加大,西安正面临着很多机遇,并有能力抓住这些机会。什么是外溢效应?深圳今天已经有接近50%的土地被开发完毕了,这个数据已经超过了北京和上海,我相信接下来深圳会有非常多的产业向外流。
产业走出去首先要有人,那么西安是不是能在这个机会上抓住机遇?比如说西安不一定是企业的总部,但有那么多优秀的理工科院校毕业生在这里,西安就可以成为全球的研发中心。还有今天核心的一个关键词,就是生态,我希望在西安能建立全球的研发生态,我也相信我们将来在西安会建成更多的总部,把我们的研发中心,制造中心,生产中心,包括后续的服务中心,都拉到西安来,希望得到西安本地资源的支持,这些事情希望就在明年发生。
张念:非常同意之前白总说的,如果每个城市有人设,我觉得西安这个城市的人设,除了千年古都历史风韵之外,应该是硬科技之都。今年是第五次创投峰会,去年开始创投峰会就开始跟硬科技大会连接在一起,我觉得我刚来西安工作的时候,在高新区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叫西安的新世界和世界的新西安,硬科技这个事情做好,这就是西安的新世界,也是世界重新认识西安的一个标志。
西安的优势在于高校院所,如果说具体到某一个点,希望能够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技术经理人的队伍,能够把科学家的故事完整的呈现给资本方,让我们更加的去直观的了解、理解,因为我上周去了西科控股,我很佩服李总、曹总做的所有事情,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李浩:非常感谢各位嘉宾,从各自的投资逻辑,从投资的标准,到未来看好的方向,以及给西安的建议,提了这么多宝贵和真知灼见。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
25087起
融资事件
1.56万亿元
融资总金额
13052家
企业
3617家
涉及机构
1875起
上市事件
14.12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