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峰瑞报告:未来,人类会怎么工作

生产关系持续优化。治理激励水平持续提升,结合志愿社区、DAO和公司等多种生产组织形式的优点,合理设计生产关系,使治理和分配更公平和有效率,个体工作满意度进一步改善。

这篇报告的研究对象有点特别,和每一个打工人或者创业者息息相关。

我们把放大镜聚焦于公司这种组织模式,探讨这个人类广泛使用百余年的工作方式,正在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中蕴藏着哪些创业投资机会,这些变化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工作选择以及我们对未来工作方式的思考。

有些变化已经成为新的共识。不一定在公司才能工作——2022年4月,全球民宿短租公寓预订平台爱彼迎(Airbnb)宣布,员工可不降薪*远程办公;不一定得全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掌握教育、律师、金融、咨询、摄影等专业技术,实现兼职变现;不一定要在传统行业——《2022全国青年人才就业趋势洞察》报告显示,健康管理师、网红博主达人成为应届生最想从事的两大新职业。

“我们与生俱来的群体行动天分与我们的新工具在此相遇。”克莱·舍基在2008年写就的著作《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为新的变化写下注脚。在他看来,电子网络正在催生各种新形式的集体行动,也可能催生出比从前更大更分散的协作性群体。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为你介绍远程雇佣平台、志愿协作社区、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它们或许可以成为你择业的选项之一,也或许在你创业思考组织模式时能提供参考。

报告探讨的话题包括但不限于:

有哪些新的工作形式正在涌现?每种新形式有哪些优势及劣势,适合哪类人群?

未来人们的工作方式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中蕴含了哪些创业和投资机会?

为什么说众包这种传统方式变成了“新物种”?

远程雇佣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志愿协作社区能够打败公司组织吗?

Web3和NFT如何革新创作者经济?

欢迎阅读,希望能带来新的思考角度。如果你对未来工作话题感兴趣,或者在相关方向创业,欢迎与本文作者陈石联系(chenshi@freesvc.com)。

/ 01 /

人类工作组织的进化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恩·莫里斯(Ian Morris)在《人类的演变:采集者、农夫和大工业时代》书中提出一个观点:在人类过去两万年的历史中,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大致经历了三个体系——采集者/觅食者、农夫/农耕者和化石燃料使用者(分别对应着采集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价值观。

在“采集者”阶段,人类主要通过采集野生植物和狩猎野生动物维持生存。这类工作由独立的个体就能完成,因此当时的人类社会以小规模群体(家庭、家族或小群居部落)为主,流动性大且相对平等。

在“农夫”阶段,人类需要通过驯化动物,种植植物来维持生存,这些工作比野外采集和狩猎复杂得多。在这个阶段,人类社会开始产生层级制度和分工习惯,从而进行复杂的生产活动,维持生存的稳定性。

在“化石燃料使用者”阶段,人类主要通过开采已转化为煤、气、油的植物化石能源,开展各类工业制造活动,因此产生了更多更复杂的分工合作需求,也带动社会组织和价值观的变化。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迁,会带来价值观和生产组织形式的演进和进化。

莫里斯教授的分析和观察偏重于价值观层面,本篇报告想顺着莫里斯教授的分析框架,着重探讨人类工作组织形式的进化。特别是今天我们已经来到“后工业时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引领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工作组织形式会有什么新的变化与趋势?

从组织方式的视角来看,人类社会由三种单元构成。

一种是层级组织,大多数机构、公司都是这种组织模式。它是人们工作的主战场。在层级组织中,层次结构通常由顶部的单个/一组权力组成,其下是随后的权力级别。这意味着,在层级组织中,每个实体具有不同级别的管理、权力或权限。

第二类是个体单元,以前就有个体户,现在衍生出了创作者经济这类新概念,越多越多的工具及平台逐渐赋能个体单元独立完成工作。

第三是松散型的组织,比如开源社区。惯常思维里,可能会认为松散型组织难以成事,效率低。但现在人们对松散型的组织有了不少有意思的新发现,我们会在下文详细展开。

本文主要探讨两个话题,一是层级组织的持续迭代进化,另一方面是新型组织形式的诞生,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创业和投资机会。先看一下概述:

1)众包(零工经济):传统外包是公司制的自我优化(以外部合作代替自己组织生产),但众包是更社会化更有效率的外包方式,因规模巨大从而演变成一场大型社会组织形式变革,是一个新物种。

2)远程雇佣:远程雇佣跟众包有些类似,起点也是公司制的自我优化(从人力成本较低的地区招聘员工以远程方式工作,属于地域套利)。疫情之下,远程雇佣变得愈发流行;未来,这种趋势可能会更加显著。

3)创作者经济:WEB2.0带来大量的个体创意内容需求,从而产生大规模的创作者经济。创作者经济的起点一般是个体户,因为创业内容的产生特别依赖个体的创意。

4)志愿协作社区:志愿协作社区产生跳出了公司管理成本的束缚,也是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在新的互联网协作技术加持下,社区也能够以较高的协调效率、极低的成本,聚拢大规模人群。社区能够进行分布式探索、自发创新,反复试错,因此在有些领域能取得此前层级组织未能达成的成果。

5)去中心化组织(DAO):DAO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创作者经济、志愿协作社区等新物种的偏生产关系层面的重大问题,包括信任和治理、分配和产权归属等。Web3中的NFT,对于创作者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重大意义。不过,合规是绕不过的前提。

接下来,我们来逐一展开。

/ 02 /

新型组织形式一:众包(零工经济)

众包是指公司把一些任务,用公开召集的形式,指派给非特定的数量庞大的人群。其本质上是灵活用工或者说自由就业,周期相对较短,潜在从业人群多。日常生活中,比如快递小哥、外卖骑手和网约车司机,大多是通过众包方式与相应的平台公司合作。

众包起源于传统的公司外包,以外部合作代替自己组织生产。外包面向的对象数量有限,有时是一对一,更强调专业化。众包是一对多的关系,企业可能要面对成千上万的接包方。

众包在成本、速度、质量、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多样性等方面有优势。其次,互联网平台、远程工作、线上协作工具等等,为众包提供了技术基础。

众包作为更社会化更有效率的外包方式,因规模巨大而演变成一场大型社会组织形式变革,是一个新物种。

许多企业、机构以及科研艺术机构,都在用众包机制共创。常见的众包类别包括集体投票(reddit)、*(Kickstarter)、有奖竞赛(TopCoder)、创意众包、众包运输(外卖快递)、众包解题、微任务(MTurk)、专业任务(Upwrok)等等。

接下来我们介绍三种代表案例。

微任务众包平台:Amazon Mechanical Turk

Amazon Mechanical Turk(机械土耳其人)是个微任务众包平台。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发布一些小任务,这些任务通常用几分钟就能完成。网站于2005年上线,2018年网站同时在线达到10万人。

这个微任务众包平台的名字来源很有意思。1857年《国际象棋月刊》(《The Chess Monthly》)曾提到,18世纪有一个欧洲贵族,制造了一个自动下国际象棋的机器。这位贵族周游列国,用这台机器打败了很多人,包括拿破仑和富兰克林。但其实,这个机器里面藏着一位土耳其的棋师,人们把他叫作“机械土耳其人”。

机械土耳其人这个网站背后,同样是一群人来领任务并提供服务。这些任务包括问卷调查、机器学习相关的图像识别、失踪人员搜索、联合创作艺术作品等等,完成任务后会获得相应的报酬。

专业任务众包平台:Upwork

和上面提到的微任务平台不同,专业任务众包平台里的任务对技能要求较高,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也更长,通常耗时数天到数月。

以Upwork为例。其前身是Elance-oDesk,是美国的一个自由职业平台,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联系,开展业务。2015年,Elance-oDesk更名为Upwork。中国也有类似的众包服务平台,比如猪八戒。

截止2021年,Upwork已有1800万的注册自由职业者,500万的注册客户。这个平台发布的工作内容涵盖网站与软件开发、数据科学和分析、工程和建筑、设计和创意、写作、翻译、法务、行政支持、会计与咨询等等。

《一万美分》版画的幕后故事:基于众包平台的科研与艺术探索

自2010年前后,有很多科研机构和公司在探索如何利用众包平台,完成较为复杂和需要创意的任务,比如写小说、从专利库寻找匹配需求的发明,制定规则章程,等等。

2008年,美国艺术家亚伦·科柏林与日本艺术家川岛高合作,以付费委托创作的方式完成《一万美分》这个艺术作品。他们通过机械土耳其人网站雇用了一万名用户,请他们各自独立制作一张百元美钞的一极小部分,每个人的报酬是一美分。两位艺术家把收集来的部分作品用计算机拼接成百元美钞版画,每张售价100美元,以此资助一家为儿童提供廉价笔记本电脑的慈善机构。

策展人杰弗瑞·史塔克以及曼努艾拉·纳弗评价《一万美分》时提到:“艺术家一方面透过专业人力市场网站派发任务,吻合陌生劳动力的创作主题,另一方面,完全透明化的创作过程,让艺术家提出相关议题,包括创作历程的改变、人力市场的状况等等。更重要的是,这种过程得以探讨新科技及媒体如何改变艺术创作。”

人类在众包方向还在进行更多尝试与探索。未来,众包有望在广度上,往更广更深的行业渗透,从深度上,往较为复杂、需要协作的任务方向发展。

/ 03 /

新型组织形式二:远程雇佣

远程雇佣的流行:“Zoom Town”和“跨国办公挣美元”

远程雇佣,顾名思义,员工不需要通勤到办公楼,可以在公司以外的其他地方远程完成工作。远程雇佣兴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中东战争、石油危机的背景下,减少通勤、远程办公作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被提出。

远程雇佣让公司能从人力成本较低的地区,招聘员工以远程方式工作,属于地域套利。比如,美国存在大量的科技人才缺口,而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则有大量的工程师资源。根据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2020年美国新增软件工程师岗位140万,但是2020年美国CS学位毕业生约为6.5万人。中国目前大约有700万熟练软件工程师存量,每年还有数百万应届高校理工科毕业生增量,而且“性价比”也好过美国当地工程师。

远程雇佣相当于公司这种层级组织在线上的一种延展。随着移动电信、互联网接入、远程会议、协作软件、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远程工作日趋常态化。疫情影响,也加速了远程雇佣的流行。对于雇员来说,这是一种更能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方法。

皮尤研究中心2022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60%的远程工作者表示,如果可以选择,他们希望在疫情结束后继续在家工作。大量的远程工作者涌入了一些风景优美、适合生活的小城镇,这些数字游民在线办公时通常需要zoom这样的网络会议工具,因此这些小镇被称为“Zoom Town”。在中国,也有不少人逃离北上广,回到老家,过上了挣美元的日子。

全球职场社交平台领英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平台内新发布的岗位中,“远程岗位”占约20%。而针对“远程岗位”的浏览和新工作申请数据,从疫情前的3%分别升至30%和27%。如果未来远程雇佣继续发展,可能也会诞生我们难以想象的新物种。

远程雇佣相关的创业机会

基于远程雇佣这种生态,有很多创业机会,比如雇佣平台、合规服务、远程HR、协作工具、工作平台托管等等。平常用于线下公司管理的工具,在远程雇佣的场景里,存在调整或重做一遍的机会。目前甚至出现了面向远程雇佣场景,为公司提供文化建设服务的商业模式。

远程雇佣能够让雇主高效地调动全球的人力资源。基于此,在远程雇佣平台这个细分领域,诞生了Turing.com、Gigster、Brix等平台。Turing成立于2018年3月,由两位印度裔斯坦福CS硕士Jonathan Siddharth和Vijay Krishnan在美国创立,定位为“人才云”平台,为美国企业提供远程评估、雇用、入职和工程师管理(包括人力资源和合规方面)。目前在Turing的注册开发者已经超过百万,开发者遍布140余个国家和地区。

2022年,峰瑞资本投资了远程雇佣平台Brix。Brix由杨戍纬(Alex)在美国创立,通过智能化的SaaS+Marketplace(交易平台),Brix为美国企业提供本土和跨境混合团队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并提供雇佣工程师、团队组建和远程管理等服务。

当前Brix平台里的工程师资源以中国人为主。Brix在为雇主匹配工程师时,除了必备技能之外,Brix还会重点关注候选人是否有美国公司比较关注的特质,比如解决问题、主动沟通、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招聘之外,Brix还通过全链路数据采集和AI自动化,帮助公司形成管理决策,比如团队架构、雇佣匹配、人员管理以及晋升考核等等。

/ 04 /

新型组织形式三:创作者经济

创作者经济,生于web2.0

如果说众包、远程雇佣是现有公司制度的一种延展,那么创作者经济则代表着个体的崛起。

根据美国投资机构SignalFire的统计,目前YouTube、Instagram、游戏直播平台Twitch等平台中,大约有5000万以上的创作者,其中约有200余万人选择全职创作内容,约4700万人兼职创作内容。巨量算数的数据显示,2022年6月,抖音上拥有1万粉丝以上的创作者数量达到320万,同比增长超过48%。同期,《2022快手创作者生态报告》显示,快手万粉创作者人数超过200万,同比增长40.8%。

创作者经济的起点通常是个体户。因为创意内容严重依赖个体的创造力,且不同人的创造力迥然不同。如果是多人联合创业,考虑到难以提前预测成果的数量、质量、受欢迎程度及商业化能力,容易导致分利不均,1+1的结果未必能大于2。

创作者经济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创作者;另一个是互联网平台工具。后者主要帮助创作者实现用户增长与商业化。

互联网平台工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互联网社交内容平台,比如抖音、快手、B站等等;还有一类是创作者服务软件工具,比如新闻订阅工具Substack、创作者经济平台Patreon、粉丝订阅平台OnlyFans、知识变现工具知识星球、连接创作者与粉丝的会员制平台爱发电等等。

通常情况下,创作者在社交内容平台走红,有了足够的粉丝之后,可以通过Substack、Patreon、爱发电这些工具,逐渐去平台化,直接向粉丝提供专属内容。

上面这张图汇总了各种服务创作者的工具,包含内容生产、去平台化化的订阅工具、财务工具、管理工具以及广告平台等等。

创作者商业化的收入来源有多种。Youtube较早开始向创作者提供广告分成,之后出现了品牌赞助、粉丝打赏、电商带货变现等。

创作者经济崛起最主要的驱动力是数字内容产业的巨大变化。尤其是是Web2.0兴起后,出现了大量个性化、多元化、碎片化的内容。Web2.0是相对Web 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通常对应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在web2.0时代,区别于传统由媒体等专业机构主导生成内容,广大用户开始主导内容的生产。Facebook、QQ、微博这些Web2.0平台上,每天都有海量用户在创造内容。

另外,创作者们的意识也在变化,他们会更多地关注工作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感,是否能灵活控制时间以及自己的主导性。粉丝们也希望看到自己喜欢的创作者做着他们热爱的工作,能够自给自足,不再需要在某个公司谋得一份职位。

创作者经济的4个小趋势

据统计,2021年,全球创作者经济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YouTube广告收入为288.4亿美元,抖音广告收入是1500亿元,这两个平台大部分内容是由创作者制作的。

目前,创作者经济呈现出四个趋势:

*,去大平台化。对海外创作者而言,去平台化意味着离开Youtube、TikTok这样的大平台,向私域(邮箱、网站、应用程序)和工具软件(订阅互动工具)转移。然而,脱离平台并非易事。在中国,也有部分创作者在私域发力,但整体而言还是与平台合作得更紧密。

第二,有一部分创作者开始选择企业化经营,他们组建了团队,但创作者本人仍专注于内容创作。

第三,Web2.0时代,平台和创作者在持续博弈。平台更希望看到生态体系里面遍布森林,而不是几棵参天大树吸走了所有的养分。所以,我们能看到在某些平台里面持续有人火,但未必有人能长红。

第四,在平台和创作者博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比如将Web3.0与创作者经济结合,通过NFT这种用去中心化的方式,介入创作者经济,帮助创作者获取更多收益。我们会在下一小节展开讨论。

总体而言,创作者经济大部分是用户生产内容(UGC),重塑了之前以机构生产内容(OGC)、专业生产内容(PGC)为主的内容产业,已经深刻影响了媒体、娱乐、广告、教育等行业的发展走向。从新浪搜狐新浪到微信公号,从爱优腾到抖音快手,我们能洞悉媒体和娱乐的变迁。广告则在随着媒体的变化而变化。在教育领域,知识大V也改变了刻板的老师形象。

但是,创作者经济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毕竟个体生产的内容规模有限、可复制性较低。此外,市场里存在着明显的头部效应,大部分“中部”及“腰部”的创作者在粉丝数、商务合作等层面与头部创作者差距较大。

Web3和NFT如何革新创作者经济?

Web3指融合了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和基于代币的经济学等概念的新型互联网,被视为web2.0的下一个时代。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是Web3体系里的一种代币,可代表一个独特的“数字资产”,作为虚拟商品(例如照片、视频和音频等)所有权的电子认证或证书。

Web2.0时代,Youtube、Instagram和抖音等平台公司掌握着将数字内容进行商业化的权力。与此同时,这些数字内容的所有权同样归属平台公司,并间接被转化为它们的估值或者市值。此外,数字内容产品难以像实体商品那样具备“稀缺性”,从而衍生出盗版、商业化变现难、作者无法对内容进行确权和管理等问题。

而Web3和NFT为数字内容产品引入“稀缺性”,形成独特的“数字资产”,其权益主要包括荣誉身份(例如成为超级粉丝)、特殊待遇(与创作者沟通、见面、进入小群体社区等特殊权益)、部分产权或收益权(通过智能合约等技术手段来锁定)等。

创作者可以通过直接向用户出售“数字资产”的一部分“股份”(即NFT代币)来获得资金,用于持续创作优秀内容、吸引更多粉丝,并取得更大的影响力。创作者获取的部分收益,也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分配给购买过这个数字资产的持有者。

如果未来这种权益分配的构想成为现实,我们在Web3上会看到一些新的互联网平台,在平台上也会存在大量的创作者和粉丝,在此之上,人们能够行使更加合理的治理权、分配权和金融资产拥有权。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Web3或NFT在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解决监管合规的问题,从而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两个创作者经济相关的创新案例

上文提到,创作者经济中,赋能创作者的主要是互联网平台和软件工具两类,平台的创业机会不多,大多数创业机会是从工具层面开始的。内容生产、财务工具、管理工具以及广告平台等细分领域,都有潜在的创业机会。

有一种说法是,在抖音、快手这类短视频平台,你要先想自己能生产什么内容,再考虑能卖什么商品。生产优质的视频内容,需要好的内容生产工具加持。峰瑞投资的Tabcut特看科技致力于通过视频SaaS,服务全球用视频做生意的企业。Tabcut主要面向海外电商企业(特别是跨境出海企业)在视频方面的需求,提供工具、内容、业务三个方面的服务。Tabcut不仅能用AI技术来帮主播换脸,还能帮主播分析营销数据,当生意参谋。

在创作者层面,除了内容领域,创作者经济也有向数字服务行业渗透的趋势。峰瑞投资的Bodypark型动公园就属于健身领域的创作者经济新模式。在BodyPark平台,教练们作为创作者和服务者,利用平台提供的AI技术和在线授课工具,能够为用户提供更方便高效的在线健身私教服务。具体而言,AI能实时识别学员的动作姿态关键点,评判训练的次数与质量,给予学员游戏化的即时反馈,增强训练的沉浸感。与此同时,AI的辅助加持,也极大解放了教练的注意力带宽,使教练可以同时服务更多的学员,从而提升了服务效率,创造了多的单位时间经济收入。

/ 05 /

新型组织形式四:志愿协作社区

“新技术让新式群体的形成,变为可能。”在《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作者克莱·舍基看来,电子网络正在催生各种新形式的集体行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大更分散的协作性群体也将因此诞生。这些非机构性群体所能完成的工作,将对传统以公司为主的协作方式,带来深刻的挑战。

志愿协作社区就是一种新式群体。它是指通过社会化工具自发组织的,进行信息共享、合作协同和集体行动的群体。维基百科、开源社区就是典型的志愿协作社区。

志愿协作社区特点鲜明:首先,成员边界完全开放,来去相对自由。第二,知识产权也是开放的,由成员与外界共享。这能避免重复造轮子。第三,成员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任务,不存在强制分配。第四,志愿协作社区通常没有现金激励,更多是心理激励,比如学习新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获得社区地位等等。

相较于公司这种层级组织,志愿协作社区跳出了管理成本的束缚,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聚拢大规模人群。志愿协作社区能够进行分布式探索,自发创新、反复试错,因此在有些领域,可能取得此前层级组织不可企及的成果,比如软件、硬件、食品饮料、数字内容等领域。未来,志愿者协作社区具备向多行业拓展的可能性。

白蚁造巢穴:一种自组织协调机制“行动痕迹”

我们能从生物领域,发现群体协作的奥秘。Stigmergy(行动痕迹,或译为“共识主动性”)是由生物学家皮埃尔·保罗·格拉塞提出的。Stigmergy的核心规则在于,个体通过在环境里释放信息影响伙伴,最终形成群体智能。这种协调机制比较适合大规模群体之间的协作交流,不需要中央控制,比口头交流、直接观察有效。

这位学者研究发现,看似弱小的白蚁们,之所以能够建造出几米高的巢穴,在于它们有一种自组织协调机制。一只白蚁衔一口土并分泌液体将其团成球状,将信息素注入其中,然后将其放置在地面上。其他白蚁感受到这个信息素,也将自己的泥球注入信息素扔到这个泥球上。泥球堆得越大就越有吸引力,白蚁们添加的泥浆就越多,从而完成巢穴的建造。它们靠着这种简单的规则,找到群体智能的*解,成功适应了地球各种生态环境。

下文中的案例维基百科、开源社区,则是大规模人群,以环境做媒介,进行大规模协作,从而产生群体智能的体现。

维基百科:人人皆可参与,但不怕有人“搞破坏”

维基百科是基于多语种的免费在线百科全书,由业余志愿者社区通过开放式协作,基于wiki编辑系统编写和维护。截至2020年11月,维基百科单月有20亿独立设备访问和1700+万次编辑(每秒 1.9次),月活跃编辑者约几十万。

维基百科因其内容可靠性受到赞誉。用户在浏览Facebook和Youtube时会发现,有时旁边会出现一个维基百科的链接,提醒你在看的信息可能存疑,建议你点击维基百科里的信息。新冠疫情期间,世界卫生组织与维基百科合作,辟谣与新冠疫情相关的错误信息。

维基百科希望任何人都能参与一个词条编辑,但这种自由会带来“创造性破坏”,还是“创造性构建”?实践证明,如果有人故意搞破坏,会有志愿者来纠正,用户也可以选择访问历史版本,规避恶意更改造成的信息混乱。

市场上很难有一家公司,能像维基百科一样,聚集几十万人,持续更新数千万词条,而且还不用付人工费。这也是维基百科生命力的体现。

开源社区:“集市”如何对抗“大教堂”?

开源模式是一种鼓励开放协作的,分散式的开发模式,把源代码、蓝图和文档等产品免费向公众开放。甚至还有一种开源可乐。与注重保密配方的传统可口可乐不同,开源可乐的配方是公开发布的,也鼓励人们复用这个配方。

开源模式里最为人知的是开源软件。上图列举了十个*经济价值的开源项目,Red Hat Linux位居榜首,市场价值大约为16亿美元。

埃里克·斯蒂芬·雷蒙在《大教堂与集市》中讨论了大教堂和集市这两种开发模式。商业软件采用大教堂模式,有更集中的管理和更严格的流程,在相对严肃和封闭的环境下,由专业人士精心打造出品,源代码在软件发行后不公开。开源软件则采用集市模式,源代码在开发过程中即在互联网上公开,早发布、常发布、多委托,十分开放。

为什么Linux(内核,下同)这种采用集市模式的社区,能够打败一些商业软件?

首先,开源软件社区能够免费聚拢大批人群,进行高速迭代。截止2010年,Linux有12.8万志愿程序员。接近13万人,共同搭建一个操作系统的内核。每个人都在做贡献,可以大量地自发创新和反复试错,进行分布式探索。商业公司是无法雇佣这么多员工来一起工作的。

其次,开源软件社区有一条“Linus定律”。Linus是Linux的创始人,他说如果有足够多的测试者和开发者,那么bug就很容易被发现和解决,并且,开源社区将信息公开、源代码开放,也有利于快速解决代码bug。

再次,开源软件社区有利于把握真实的用户需求。在Linux这样的开源社区里,大部分用户是该软件的爱好者或真实用户。社区可以持续从这些群体收集用户反馈,知道这个产品要往哪个方向发展。但商业软件大多数是闭门研发,开发者较难大规模地收集用户意见。

志愿协作社区的经济学解读:在科斯地板下做严肃复杂任务

从经济学的角度,我们也能看到志愿者协作社区的革新性意义。

经济学家科斯解释了企业的性质:通过企业组织生产交易的费用,低于所有人直接相互交易、相互提供服务的费用,企业才得以产生。简单来讲就是,松散的人群很难成事,因为相互之间协调成本比较高,而拥有层级组织的企业通过付出管理成本,降低了协调成本。

而克莱·舍基在《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提出了与之对应的,“科斯地板(Coasean floor)”的概念:多种社会化工具的出现,让人们能够以低成本实现大规模协调,严肃、复杂的工作可以不受机构指导而实施。松散协调的各类群体,如今可以取得此前组织机构难以企及的成果,原因在于他们藏在“科斯地板”底下,不受其理论制约。

如今,各种社会化协作工具日趋成熟,尤其在科技领域,在IT基础上进行迭代、开发、转化,循环升级时,数字化的协调工具提高效率,降低整体管理成本。所以,像Linux这样的开源社区,能够在“科斯地板”底下,以极低的管理成本,搭建了一个能够打败商业软件的操作系统内核。

3DR VS 大疆:社区组织能够打败层级组织吗?

一般认为,社区组织在意想不到的创新方面做得更好,更适合获取隐藏的知识。而当创新变得复杂即不确定时,社区的表现则往往不如公司。

我们能够在商业世界里找到印证上述结论的例子。3D Robotics(下文简称3DR)与大疆这两家企业都做无人机,前者是主要由社区组织主导,后者则是典型的层级组织。某种程度上,两者经历了相似的技术变革,但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上有所不同,最终的结局也大相径庭。

2007年,曾担任《连线》杂志主编的克里斯·安德森为无人机爱好者创建了一个在线社区——DIY无人机。为了应对社区内出现的对制造部件的需求,安德森于2008年在社区内创办了3DR。因此,3DR主要基于1000+用户组成的社区进行创新。2006年,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汪滔,决定创办公司,攻克消费级无人机的解决方案。

斯坦福的学者发表了一篇对比两者如何进行创新实践的论文《实验、瓶颈和组织形式:新兴无人机行业的创新和增长》,文中谈到两个机构的3个发展关键节点:

1,如何改进产品架构缺陷?

无人机这种产品刚出现时,它的易操控性和安全性不足。2009年,几位核心的3DR社区成员,在一个无人机赛车爱好者在线社区,发现了四旋翼这种新架构。之后,社区成员迅速完成了四旋翼版本飞控代码、四轴飞行器框架的设计和组装、DIY工具箱等。3DR公司改进设计,在2010年开始生产和销售DIY套件。

而在2010年,大疆团队仍致力于改进直升机架构的飞行控制器。2011年,经新西兰经销商提醒,大疆也开始研发并完成四旋翼版本飞行控制器,并于2012年推出DIY套件。

某种程度上,这一阶段,3DR胜利了,它通过社区发现了隐藏知识点,并快速应用到产品上。

2,如何找到杀手级应用

第二个瓶颈是发现杀手级应用。2011年开始,大疆团队在多个垂直市场平行实验,在国内外进行参展和深度访谈。他们发现高质量航拍是潜在市场机会,但无人机拍摄质量较差,需研发无人机万向节。然而,无人机万向节复杂度极高,需要用到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保证设计一体化,且部件之间需要紧密耦合,容易相互影响。2012年,大疆研发出了万向节,并快速迭代完成云台研发,从而打开了高质量航拍市场。

但是,3DR团队迟迟没有发现航拍市场,也没有意识到低质量的视频拍摄是一大瓶颈。2014年,3DR试图组织核心社区成员研发万向节,但由于社区成员想要开源,但3DR希望获得知识产权,研发一度陷入停滞。无奈之下,3DR团队决定外包,之后仍挫折不断。2016年,在社区成员协助之下,3DR才完成万向节的研发。

在这一场较量中,是大疆*发现了产品的瓶颈,并测试多种方案,叠加工程师团队目标与步调一致,快速推进了产品研发。而3DR过于依赖社区中涌现的创意,且因研发链条复杂,社区调动整合的能力较弱,错过发展机会。

3,怎么让用户更方便地组装无人机?

在RTF(Ready to fly)无人机研发出来之前,用户需要自己完成无人机的组装。这对新手来讲难度较大。市场上急需一款“开箱即用”的无人机。

2012年起,大疆采用“模块化但一体化”方法,采用并行竞争的团队“赛马”,逐步自研替换关键部件。2013年,大疆推出*款RTF无人机。直到2013年秋天,3DR才开始着手研发RTF无人机,整体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社区适合模块化研发,但整个系统集成的难度是摆在3DR面前的一道大槛。

2015年,3DR晚于大疆2年推出RTF无人机。但此时大疆又推出了新品,且老产品大幅降价,造成3DR库存严重积压。2016年,3DR退出无人机硬件行业。

总结来看,社区组织容易发现创新的解决思路,因为有广泛的探索和低成本的个人实验,社区的产出在新兴市场刚开始时,容易得到回报。但是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当创新变得复杂不确定时,社区的表现大抵就不如公司。

但这不是*的。有时候社区也能够解决复杂问题。模块化和日益丰富的数字沟通协调工具,让大型志愿协作社区能够更有效率地协作生产。

当然,大疆在无人机硬件市场胜出这个案例,除上述原因之外,也跟大疆公司位于深圳,离中国硬件设计制造供应链更近有一定关系。

志愿协作社区的问题和解法

志愿者协作社区有2个明显的挑战。一个是参与者激励,绝大多数参与者是用爱发电,持续动力存疑;另一个是主导权归属,如何在保证共享的前提下,处理好产权的问题。这两者都是涉及生产关系层面的问题。

理论上,Web3中的DAO这样的组织治理机制,有可能解决上述问题。比如,2022年3月,一个叫作tea的DAO成立,公司致力于解决基础开源软件项目贡献者的激励问题。通过tea,开源贡献者将根据软件总使用量和贡献程度,获得相应的代币奖励。

/ 06 /

新型组织形式五: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DAO),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型组织形态,它的重大组织规则由智能合约预先设定和自动执行,从而保证参与者的利益一致、共同实现组织目标。

相较于传统公司,前面提到的创作者经济、众包、志愿者社区这些新型组织,在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但是在生产关系层面,这些新型组织却面临不少难题,例如参与者激励、主导权归属、平台治理和分配制度设计等问题。如果这些新型组织照搬传统为公司组织而设计的生产关系制度,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一种看法是,类似DAO这种组织制度,可能是解决这类新型组织管理难题的新途径之一。

DAO: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新型人群组织方式

DAO是一种公开透明的,基于智能合约的组织,受控于所有利益相关者,不受中心化机构影响。DAO的金融交易记录和程序规则保存在区块链中,不可篡改。组织通过公开的管理规则和Token经济模型的激励,来实现自运转、自治理、自演化,进而实现组织的*效能和价值流转。

相对于传统公司范式,DAO拥有更平等更自由的组织结构。DAO基于社区共识而创立,成员立场比较一致,他们自愿劳动且进出自由。其次,DAO拥有更灵活的激励机制。社区成员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利益和价值的分配通过智能合约来保障,决策和运行完全透明。

上图从治理权和所有权角度,比较了DAO跟公司两种组织制度设计的区别。与公司制度相比,DAO的治理权和所有权更加分散,可以兼顾各种利益相关方。

这种组织制度设计,对习惯了公司制度的人来说,有些理想化,紧接着也会有不少疑问:这种设计会不会让做决策更复杂了?是否会降低运行效率?是否减少了对核心成员的激励?毕竟,传统公司管理模式更偏向精英治理,少数人在听取内部大多数人意见后,独立做出重要决策。

其次,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我们通常希望核心团队占据较大比例的公司股份,这样才更有动力排除万难,成就一番事业。但目前,创业DAO组织的核心团队股份集中度往往不如“传统”创业公司。

DAO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但其中的创新性和亮点也不应被忽视。在创业者和冒险家们不断的试错过程中,DAO这种制度设计也在迭代优化。

当前出现的各种类型的DAO

基于组织的目标,可以将DAO分成几大类,可以参考国盛证券研究所的这张图。

以服务型DAO为例,其目标是聚集各类人才、以小组形式为其他区块链项目提供咨询、研发、营销等服务。这有点类似前面提到的众包平台,但它在众包的基础上做了改良和迭代。

而媒体DAO看上去有点像维基百科,但更像是对创作者友好的内容创作平台。未来,区块链上会诞生像Youtube、Instagram、Tiktok这样的媒体内容平台吗?

跟工作和雇佣相关的DAO案例

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跟工作和雇佣相关的DAO组织。我们来介绍其中一家叫做Braintrust的DAO。

Braintrust是一个由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驱动的人才市场。相较于传统人才中介平台,Braintrust收费较低,且用户拥有治理权。Braintrust让用户灵活、高效、自由地选择工作。2020年6月,Braintrust的客户群体规模增加了两倍多。2021年,平台上的工作岗位增加了两倍多。Braintrust的商业模式有点像前面提到的专业任务众包平台Upwrok,但它是区块链上的一个DAO组织。

DAO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DAO作为一种新型组织,目前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首先,DAO组织基于区块链公链体系(主要是以太坊),存在政策合规、法律保护等问题。第二,社区需要做复杂综合的决策与执行,可能无法完全通过代码和智能合约来实现 。第三,大型社区的决策和执行速度可能较慢,有待进一步优化。

不过,要想发展出一种新型组织机制,总是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公司制度相关的理论和工具,也经历过漫长的迭代和进化。假以时日,与DAO相关的管理制度设计,也有机会随着人们的探索逐步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Web3或NFT在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解决监管合规的问题,从而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 07 /

总结

人类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1,工作形式将呈现多样性

突破各种界限。例如时空、语言、身份的界限。除人类外,非人类智能体也可以加入工作交互。

组织形式更多元。可能是公司、社区、个体,或三者组合,甚至其他新型组织,中心化或去中心化都可能共存。

尊重个人选择。个人选择工作时,更兴趣驱动、自愿加入和灵活退出,满足生活工作平衡的需求。

全球化深度合作。未来工作将有机会组织全球各类人才,从生产、科研、创意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度的合作。

2,核心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双螺旋升级

生产力不断提高。各类生产工具(含组织形式、协调方式,远程协作等)的升级,带来生产效率极大提升和个体工作体验的改善。

生产关系持续优化。治理激励水平持续提升,结合志愿社区、DAO和公司等多种生产组织形式的优点,合理设计生产关系,使治理和分配更公平和有效率,个体工作满意度进一步改善。

与未来工作相关的创业与投资机会

1,工作线上化:随着移动电信、互联网接入、远程会议、协作软件、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线上工作日趋常态化。平常用于线下公司管理的工具,在远程雇佣场景下存在重做一遍的机会,比如线上协作工具、异地合规服务、远程HR等。

2,志愿协作社区:志愿协作社区当前的应用场景还比较有限,未来存在深入到各行各业的机会,包括但不限于软件、硬件、食品饮料、数字内容等各个领域。这里头可能存在较多的创业机会。

3,灵活用工:未来灵活用工的发展趋势有两个,在广度上,往更广的行业渗透,从深度上,往较为复杂、需要协作的任务方向发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的创业机会,比如新赛道或新方向里的“Upwork”或“Uber”。

4,创作者经济:在内容生产、财务工具、管理工具以及广告平台等方向,都有潜在的创业机会。目前创作者经济已经出现了从内容生产向数字服务行业渗透的趋势,这其中同样有不少的创业和投资机会。

5,参考DAO思路做出合规划化产品:DAO这种新型组织形态有其创新价值,但在各国合规监管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参考其思路做一些合规的产品,也是个好的创业方向和投资机会。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峰瑞资本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职业教育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