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要视情况多备货!”义乌跨境商家方唯刚把十几大箱秋裤从仓库发往海关,从一个月前开始,他几乎天天催工厂抓紧备货。
据外媒报道,欧洲各国预计最早将于12月迎来极寒天气,能源危机下,供暖成本飙升。在这个“最贵冬天”,欧洲民众纷纷将目光投向保暖衣物和保暖用品。
万里之外的中国跨境商家圈应声泛起涟漪。在浙江义乌等轻工轻纺产业带,商家接到了不少万件级别的海外大单。速卖通上,保暖内衣和秋衣秋裤在欧洲市场消费者主动搜索量达到去年同期的近2倍;10月换季前后,该品类在欧洲市场销售额同比大涨246%。
不止秋裤,热水袋、高领毛衣、热水袋等中国产“过冬八大件”也悄然走红。
20元的中国秋裤,成欧洲“女性之友”
很多商家没想到,中国年轻人不太爱穿的秋裤,今年能在欧洲实现大卖,甚至卖到脱销。
“之前几年国产内衣在欧洲销量一般,按照惯例我们是下个月才开售,但是这个月就已经陆续接到很多订单了。”一家专做保暖内衣的跨境商家告诉《天下网商》。今年,欧洲寒冬提前到来,叠加能源危机,中国“保暖神器”秋裤进入欧洲消费者视野。
“我这边的消费者,99.9%都是女性。”方唯主要做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市场的跨境电商服装生意,平时主卖女性瑜伽裤,每年10月到次年3月则卖保暖秋裤。
“我们调整了产品,加大了秋裤的尺码选择。”根据欧洲女性的身材特征,方唯所卖秋裤的尺码*可达XXXL。大码秋裤带来的舒适性,解决了许多消费者的困扰,也让他拥有了不少回头客。
为了保证将货品及时送到欧洲消费者的手上,方唯对海外仓的备货情况也格外关注。最近,每次走海运发货他都会向欧洲市场寄送两三千条秋裤,每月得发4~5次,才能满足来自欧亚大陆另一端的市场需求。
中国产秋裤在欧洲颇受欢迎。《天下网商》发现,中国秋裤在跨境电商平台上的售价从2欧元到7欧元不等(约合人民币14-50元),不少单品月销可达数千件,甚至过万件。
据速卖通,10月换季前后,中国秋衣秋裤和保暖内衣在全欧洲销售额环比上月增长了246%。其中,法国、英国、德国、荷兰、波兰等国销售增长尤为迅速,不少国家近30天的销量同比增长都超过100%。
中国传统“保暖八大件”走红海外
在空调、取暖设备还未普及的年代,中国人过冬讲究“物理保暖”,秋冬家用和穿着上常备“八大件”:内穿的秋裤、中层的高领毛衣、外穿的羽绒服、睡觉时的法兰绒睡衣,以及家里摆着的取暖器、电热毯,冬天上课捂手、晚上上床捂脚的暖手宝和热水袋。
如今,除了秋裤,中国人保暖的其他七大件在今年的欧洲市场上同样热销。
前不久,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一段视频中,一改往日“在西装里搭衬衣”的习惯,穿上了与西装同色系的高领毛衣,被许多网友解读为呼吁法国民众加强物理保暖。
在法国总统的“带货”下,高领毛衣很快成为2022年欧洲的保暖“新时尚”。据媒体报道,有外贸公司的高领毛衣近30天的海外搜索量涨了13倍。
不止高领毛衣,能源价格上涨后,欧洲消费者只能靠“多穿衣”挺过寒冬。
《天下网商》了解到,在一跨境电商平台上,法兰绒睡衣在全欧洲10月至今销售额环比上月增长了95%;国产羽绒服在全欧洲销售额环比上月增长了174%,在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家环比增长超200%。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型的随身保暖商品也在走俏欧洲,中国人用惯的热水袋、“汤婆子”今年成了欧洲老百姓的“过冬神器”。10月至今,一跨境电商平台上,国产暖水袋在全欧洲销售额环比上月增长了300%。
记忆里的暖水袋也受到欧洲人欢迎
服装品牌Gasman接触欧美市场较久,早早预测到了这波市场趋势。Gasman相关负责人李贵彬向《天下网商》表示:“我们从6、7月份就启动了备货,国庆节之前又新增了很多订单。这几批货物会在双11前陆续入仓,迎接双11大促。”
随着大促将近,许多出海的中国保暖衣物、保暖用品商家都已完成海外仓、优选仓的备货工作。“我们(仓)库里边现在大概备了数万件棉服。”李贵彬并不担心存货问题,“目前包括日销在内的各项数据都不错,我们预估(同比)有两倍左右的销售增长,甚至更高。”
“我们更想推品牌,而不只是卖货”
中国制造的秋裤、高领毛衣等畅销欧洲,既是偶然,也是必然——长尾需求激增,只有产能充足且反应迅速的中国工厂能接住。
这是个好机会。
嗅觉敏锐的跨境商家们,正努力挖掘这波增长中隐藏的新商机——来自深圳的商家Savior Heat,主营电加热手套和袜子,9月在欧洲市场的销售额环比大涨50%,今年专门针对欧洲市场重点研发了户外电热毯、电热水袋、电热鞋。在Savior Heat的带动下,深圳已有六七家品牌开始销售电加热手套。
但是,这一轮需求暴涨可能只是一时,销量飙升的“过冬八大件”,基本都来自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壁垒不高。这也引发了不少产业型城市的思考。比如,义乌市的一位政府领导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建议商家保持清醒,不能因短期市场需求暴增盲目扩大产能。
毕竟,下一个冬天的产品能否畅销欧洲,决定了部分中国商家的生意是否可持续。
《天下网商》了解到,确实有一部分商家,借着出海的机会,输出更多的“中国特色”。
“此前欧洲那边对防寒衣物的诉求,就是薄、短;不过,随着消费热点、保暖需求发生变化,现在国内这些更厚、更长的棉服款式,他们更喜欢。现在我们中国服装品牌的款式进入欧洲之后,也成了大街上普遍的衣服款式。”李贵彬说。
Gasman也在谋求成长。“我们更想推品牌,而不只是简单的卖货。”李贵彬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方唯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