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手机不好赚钱了,去造车?

手机厂商为什么如此热衷于造车?张翔分析称,手机厂商拥有语音识别、地图、钱包等生态系统,这恰恰是很多车企所需要的,可以赋能车企。

近日,关于魅族的传闻有些多。

比如,魅族在储备和招募汽车相关领域的人才;魅族科技大楼换上“all in auto”的新海报;魅族科技助理副总裁万志强晒出全新魅族旗舰店的两种风格,均有展车露出。

虽然吉利汽车高级副总裁杨学良明确回应,魅族只为车企提供服务,但在业界看来,这些信息都在说明一件事,就是魅族正试图进入汽车领域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对极派Daily表示,魅族参与汽车制造的形式和华为相似,也是将自己手机产品和应用的边界拓宽到汽车领域,吸引更多用户和车企购买产品和服务。

实际上,手机厂商参与造车已不是新话题。

早在2014年,苹果就开启了造车计划,不过由于内部出现了造车路线之争等原因,计划暂时搁浅,不过近期有爆料人称,苹果大概率在今年年底前重建Apple Car团队。

小米是较晚宣布造车的手机厂商。2021年3月30日,雷军称,“愿意押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华为更不用说,虽然不造车,但几乎每辆车都有华为的影子。

手机厂商为什么如此热衷于造车?张翔分析称,手机厂商拥有语音识别、地图、钱包等生态系统,这恰恰是很多车企所需要的,可以赋能车企。另外,随着智能手机行业持续低迷,手机企业也必须开辟新的业务,以保障公司股价和市值。

不过,风口上的新能源汽车,并不是每一辆都能“飞”起来。远在美国的贾跃亭还继续着造车梦,而“下周回国”看似简单,实则成为他很难完成的Flag。

相比较其它手机厂商的蠢蠢欲动,全球手机出货率稳居*的三星明确表示不会造车,因为经过评估,造车投入巨大,并且无法保证有持续的利润来源,也被网友称为“人间清醒”。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遭遇连续三季度下跌,手机厂商急切需要寻找下一个增长点,一路高歌猛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自然备受关注。大浪淘沙,总有去留,谁会笑到最后,尚未知。

那些参与造车的手机厂商

毋容置疑,在手机行业,华为是我国国产高端手机的“课代表”,而在汽车行业,它是一些车企的灵魂。

和华为牵手前,小康股份和塞力斯并不被大众所熟知。2021年4月,经过数百名华为技术人员大改、小康股份无条件配合的“华为定制版”SF5上市,全年销售8000辆,而2020年的数字是800辆。

接下来的问界M5更是被华为视为“亲儿子”,华为从前期规划、设计、营销,再到售卖环节,亲力亲为,交出了首日订单365辆、两日超千辆的成绩单。也正是因为华为的深度参与,以致于有车友将车后的“AITO 问界M5”换成了“华为”。

华为在造车领域的牛刀小试也让更多车企向华为取经,据极派Daily不完全统计,和华为合作的车企共有哪吒汽车、北汽、阿维塔等13家。

据了解,华为和车企的合作模式分为供应商模式、华为Inside模式(HI)和华为智选模式三类。

供应商模式即华为给车企客户提供智能化的零部件,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版块;华为Inside模式(HI)即华为与车企共同定义、联合开发,并使用华为的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华为智选模式即华为深入参与的模式,包括产品定义、整车设计、零部件供应、整车销售等。

与华为的“不造车”不同,小米则高调入局造车领域。

雷军亲自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前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以下未标则同),预计未来10年将投入100亿美元,为了展示实力,雷军的PPT特意强调了“小米集团2020年底现金余额1080亿元”。

对于小米造车这件事,在小米工作多年的刘磊告诉极派Daily,他们都非常支持,也认为小米造车是必须要做的,而且是能做成的,“我理解的小米是踏踏实实做事的企业,所以我们这次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不和别人合作,也不会被资本绑架,而且2024年才会生产出*辆车,有一个打磨的过程。”

另外,刘磊还分享了几个小细节,比如内部要转岗到小米汽车部门很难,必须在本部门非常优秀,还要能够满足汽车部门的需求。另外,他注意到,只和汽车部门的同事谈到小米汽车,不管是高层管理者还是基层员工,他们的眼里都会冒光。“我相信小米能做出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汽车产品,*代小米汽车应该会很不错。”刘磊如是说。

而魅族、OPPO、vivo和黑莓也是参与造车的手机厂商之一。

vivo通过提供vivo Jovi InCar 2.0版本,和超过80家汽车品牌建立合作关系,并为4000多万车主提供服务。日前,vivo还斥资1亿美元入股国内排名第三的动力电池生产商中创新航,业界人士解读称,不局限于布局新能源汽车,也有可能会涉足储能领域。

而作为国内2021年智能手机销售量*的OPPO,不仅申请了OCAR商标,进行汽车专利的布局,还从小鹏汽车等车企挖来技术专家,成立汽车事业部,有业内专家称,OPPO造车只等官宣

手机厂商变得“不务正业”

为何手机厂商会争先恐后地杀入造车?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手机市场的持续低迷,是诱因之一

近日,第三方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遭遇连跌,同比下降9%。而IDC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的销量在2016年达到*,之后呈逐年下滑趋势。2022上半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减少21.7%,降至1.34亿部,或将跌至10年以来*水平。

由于过快的扩张速度,魅族自2017开始就面临着严重的经营压力,市场份额也逐步萎缩。据IT之家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12月31日,魅族手机的市场份额仅0.1%。在被吉利收购之前,魅族之所以转型汽车行业,更多的是迫不得已。而从魅族官方的表达上看,魅族在2022年不会有新机发布了。

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统计显示,9月中国大陆市场智能手机销量约为1960万台,较8月销量环比下降4%,同比下降18%,环比、同比双降。小米排名第五,同比下降36.3%、环比下降18.5%,Top5品牌环比降幅*。

而智能手机市场的低迷似乎没有不会很快扭转。业内分析师表示,到今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上半年,市场需求仍没有改善的迹象。

手机厂商正在积极自救。

今年7月,市场份额暴跌的魅族和吉利旗下湖北星纪时代联姻,魅族需要强有力的外援支撑对抗老对手,而吉利也需要强有力的外援提升极氪整车OTA和智能座舱等。

李书福曾表示,未来智能汽车、智能手机两个行业是面向共同用户的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体验的一体融合关系,通过布局手机业务,消费电子产业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可以实现超级协同。

在业界资深专家张顺军看来,受消费电子波动周期影响,新能源政策发力,尤其是双碳战略下,小米和华为开启“造车”之旅

其实另一方面,造车对于小米来说是不得不为之事,因为“小米不做的话就会落伍。”

雷军表示,根据整个汽车行业和投融资领域走势,市场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即新能源汽车是发展反向,随着智能化和电动化的不断迭代,汽车行业越来越接近消费电子。

“如果有一天小米成为全球消费电子的*,而没有做新能源汽车的话,就变成了传统公司,存在落伍风险。”雷军如是说。

接近华为的人士告诉极派Daily,华为在“造车”这件事上并不能当成手机厂商看,华为只是用ICT(信息通信技术)优势赋能汽车厂商,帮它们造好车。车作为一种主要的终端形态,是智能世界的其中一个部分,而且未来的无人驾驶也是要基于移动通信网络予以支撑和实现的。

所以在他看来,华为涉足此领域,是顺势而为。“至于其它手机厂商为什么造车,我觉得可能和之前互联网公司扎堆造手机的逻辑一样。”

黑莓的成功似乎是手机厂商纷纷入局造车领域的一个原因。

曾经手机安全领域的代表,黑莓手机虽然在智能手机领域消失已久,但在汽车操作软件的开发上风生水起。

BlackBerry QNX软件延续了安全的基因,又兼具包容性,受到宝马、本田、大众等多家车企欢迎,而在国内,哪吒S、小鹏P7也都搭载了QNX操作系统模块。

据统计,目前全球已有超过2.15亿辆汽车搭载BlackBerry QNX软件,较2021年增加了2000万辆。与此同时,BlackBerry QNX待实现的版税收入从去年4.9亿美元增长至5.6亿美元,增幅达14%。

谁能笑到最后?

但造车是不是未来的好生意?这很难说。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极派Daily表示,手机厂商扎堆造车是一个集体化的产业错觉,在新能源车的风口感召下,手机厂商误以为可以延续自身制造手机的经验而跨界进入造车领域,结果至今没有成功案例。

“许多手机厂商错误的认为电动汽车就是移动的手机。但实际上,全球手机最强者苹果,研究造车多年,也迟迟无法量产。国内手机厂商认为自己优势是软件设计,但受限于安卓操作系统的弊端,根本无法构建适用于汽车的软件系统。”张孝荣如是说。

即便是专注造车的新势力们,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

财报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蔚来净亏损为25.57亿元,同比增长369.6%,交付量为2.51万辆,即卖一辆车亏损10.2万元。

小鹏汽车净亏损27.09亿元,同比增加126.1%,小鹏汽车交付3.44万辆,即卖一辆车亏损7.87万元。

理想汽车净亏损为6.41亿元,同比增长172.2%,理想汽车为2.87万辆,即卖一辆亏损2.23万元。

股价方面,截止10月28日港股收盘,小鹏汽车(09868.HK)报收26.00港元/股,年初至今跌了86.04%,总市值仅448.2亿港元;蔚来(09866.HK)报收73.55港元/股,年初至今跌了54.03%,总市值仅1245亿港元;理想(09866.HK)报收53.70港元/股,年初至今跌了56.23%,总市值仅1119亿港元。

而根据乘联会的《2022年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榜》数据,前11名中,比亚迪占了6席,特斯拉2席,埃安2席和五菱宏光MINIEV,哪吒V引领造车新势力位居12名,小鹏P7销量为4634台,掉到30名以外。

时间回到十年前,雷军、罗永浩、黄章、刘作虎、贾跃亭等人在手机赛道上意气风发,用新兴的品牌手机赶跑山寨机。

时过境迁,雷军在手机上积累了上千亿现金转身造车;罗永浩成为好物推荐官,还完了数亿元外债,给粉丝们书写了一部“真还传”。

黄章找到了吉利这棵大树,与星纪时代紧密协作,“魅族科技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刘作虎和他的一加手机依旧是中国智能手机路上的*之一;而巨额债务还不了的贾跃亭依旧在用PPT造车,不管发布什么“好”消息,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如今,手机厂商纷纷转到造车赛道,谁能造好车,谁又能笑到最后,一切还都是未知数。

在张顺军看来,尽管手机厂商依靠科技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有着先发优势,它们缺少的是在造车行业的沉淀,和对消费者的洞察等,不一定都会成功。

张顺军以华为“造车”为例,华为在赋能塞力斯汽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8月和9月接连销售破万辆,但这离不开华为强大的销售端优势。据了解,截至2021年底,华为已在全球建立了超过56000家门店和专柜,其中包含5500多家体验店。

另一方面,华为合作的汽车厂商越来越多,北汽极狐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等,除了问界M5,其它车型的销量也比较惨淡,尤其是华为、宁德时代和长安汽车联袂打造的阿维塔11,在订单破2万的情况下,9月份上险量仅为95辆,让人浮想联翩。

而虽然小米在扎扎实实做汽车,但从宣布之日距今已过去近600天,从雷军分享的信息来看,小米工程样车已基本完成,自动驾驶团队规模已经超过500人,拥有140辆测试车。

值得关注的是,小米汽车明年6-7月份才能拿到造车资质。

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在2021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评价小米公司造车时说,“50亿对雷总不算啥,1000亿也不是事,关键是浪费你三年时间,这三年时间值多少钱?”

不过在刘磊看来,小米为什么在去年宣布做小米汽车,是因为从资金、人才、架构等方面,完全准备好了。

对于极派Daily关注的“手机厂商中,谁能造好新能源汽车”问题,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认为,资金雄厚、用户多、品牌知名度高、投入大、创新性比较强的企业,成功的几率比较大

参考资料:

《魅族只卖车?吉利称服务车企,魅族说要打造华为式旗舰店》,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手机往事:因为雷军、罗永浩们,中国才告别山寨机》,来源:腾讯深网。

*文中刘磊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燃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汽车制造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