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刚毕业或者初入新公司的职场人而言,他们要面临的*个问题是:要不要和同事一起用餐。
在职场文化中,和同事一起用餐被认为是一条快速拉近自己和新同事关系的捷径,不仅如此,新人还能通过饭间交谈快速了解公司内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快速融入小集体。
但这同时也意味着,新人已选定阵营。在职场阵营的影响下,有些人选择自带餐食远离八卦中心。
月薪5000元,吃饭2000元
中午11点35分,佳佳背后的微波炉准时传出食物的香气,加热食物的是坐在她左边第三个位置的一位已婚女性,周围的人都亲切地称呼她为静姐,静姐和佳佳属同一部门的不同小组。虽没有和静姐直接交流过,但佳佳对她却并不陌生。
入职的*个星期,她便通过其他同事的形容,得知了许多有关静姐的信息。那是在入职宴上,和佳佳同一个小组的成员眉飞色舞地讲解了静姐的升职路:“当时和她一起竞争升职机会的,是一位在公司干了多年的老员工,当时很多人都觉得静姐会落选,毕竟她到公司也不过两年时间,结果……”坐在一旁聆听的佳佳看着对方不断开合的双唇,不觉陷入了沉思。
类似的场景,她在毕业*年经历了无数次,也曾无数次想要逃离,但都在逃离之际打了退堂鼓。家里有多年职场经验的长辈曾谆谆教导她:“上班后别怕花钱,要多和同事一起吃饭,多和同事交流,这样才不会在职场上被人孤立。”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佳佳大学毕业的*年便一直跟着同事堂食。当时,她所在的写字楼旁就是一座大型商场,商场地下第2层和地上第4层、第5层都是餐饮店,这些餐饮店几乎包括了大江南北各个地方的美食。
一直在北方小县城生活的佳佳*次看到鳞次栉比的餐馆时,只觉眼花缭乱,一向以“美食探秘家”自称的她,当时就决定要将整个商场内的美食尝个遍。最开始,佳佳跟着同事漫无目的地在商场内就餐,同事吃火锅,她就跟着吃火锅;同事吃炒菜,她便跟着吃炒菜;同事吃面食,她便跟着吃面食。有时候,同事会问佳佳喜欢吃什么,而她的回答几乎是千篇一律的“什么都可以”。
在她看来,这一回答能引起其他同事交流的欲望,引导同事说出他们喜欢的食物,而自己也可以给别人留下好相处的印象。“但作为一名北方女生,我最喜欢的还是面食,*是味道麻辣的面食。”佳佳称,当时和她一起就餐的同事中有不能吃辣的,有爱吃米饭的,还有胃口特别小的,中午就餐路上,单是统一菜单就要花费近20分钟。
除了时间上的浪费,高额的餐饮支出也让佳佳入不敷出。当时她刚毕业,月薪只有5000元,是所有就餐同事中薪资最少的,为了融入小集体,她每月在餐饮上的支出已经超过2000元。为了节省开支,佳佳的生活被分割成了完全不同的两面。
中午,她是衣着光鲜亮丽、出入各个餐厅的都市白领,而在早上和晚上,她是只吃两个包子的普通打工人。长期高消费下,佳佳手上的资金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房租、餐费、衣服、化妆品等多项开销就像悬在她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只等她超额消费后落下来。
在职场拼搏,勿忘“努力加餐饭”。
自己做饭,好好吃
佳佳决定自带饭食源于她的*次离职,那时公司决定将所有业务外迁至其他省份,当时公司规定,如果员工不愿同公司一起外迁,便只能主动离职。那时的佳佳工作已有1年时间,却只攒下了8000多元。
这意味着,如果她在离职后没能找到心仪的工作,便只能接受家人的接济。而在此前,她一直和家人声称,自己每月的工资都有盈余,自己在外衣食无忧。佳佳决定在离职前带饭到公司吃。在她的认知里,带饭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带饭人只需要提前将饭菜准备好、装进餐盒,再将餐盒带到公司即可。
但她没有想到,带不同的食物到公司要做不同的准备。*次带饭,佳佳特意在上班前一晚做了自己最喜欢的炒面,为使炒面水平更接近母亲的,她还特意和母亲打了视频电话。炒面出锅,和母亲所做炒面的味道相差无几,她当晚就吃了一些,余下的炒面便一股脑塞进餐盒,然后将餐盒直接塞进了保温袋。
也许是即将离职卸下了佳佳的心理包袱,她在带饭*天就轻松拒绝了同事约饭的邀请,没有过多的尴尬,也没有所谓的“带饭到公司吃的都是穷人”的不适感,佳佳在午餐时间大大方方地将自己做的炒面拿了出来。
有同事看到她自带的炒面,惊叹着夸赞她:“呀,佳佳,你今天自己带饭了呀,看上去味道很好的样子。”“但其实味道并不好。”回忆起*次带饭的经历,佳佳禁不住笑出了声。因为装盒时没有散热,炒面到午餐时间已经不再筋道,变得湿漉漉的,她强忍着舌尖的黏腻感,才将那顿炒面吞入腹中。
这不是佳佳*一次带饭失手,她后来还做过番茄炒蛋,也在装盒前特意将炒蛋放凉了,但番茄炒蛋从微波炉里拿出来时,还是有了很奇怪的味道。佳佳猜测,那是别人加热食物的味道混进了番茄炒蛋里。她还做过黄焖鸡米饭,并在做好后将黄焖鸡浇在了米饭上。
饭菜刚做好时,黄焖鸡浓郁的香味和土豆绵密的口感混合在一起,使舌尖体会到了*的美味。但在第二天,佳佳带到公司的黄焖鸡米饭却成了水汪汪的一摊,原本弹牙的米饭碎成了细小的颗粒。佳佳尝试过度加热米饭挽救午餐,但却无果而终,她在后来和朋友聊天时得知,米饭如果过夜,就不能和带汤的蔬菜混在一起。
在反复摸索中,佳佳逐渐熟知了不同食物的特性,也开始明白哪些食物可以提前做好,哪些食物只能在上班当天烹饪。“叶片类的青菜*当天烹饪,这类食材可以提前处理干净、切好,一般5分钟就能做好。
肉类、根茎类的食物可以提前做好,但要注意不要和米饭混在一起,有些肉类和米饭混在一起,一晚上就会有霉味。”佳佳带饭不到一周,她身边陆陆续续开始有其他人带饭。渐渐地,不少人将工位发展成了餐桌。
午餐时间,大家会围坐在一起,讨论最近的热播剧和娱乐八卦,或是第二天要带什么饭、饭菜要怎么做才能更合口等,原本外出就餐时经常听到的对同事的诟病彻底消失不见。“在公司这个大环境里,每个人都会因为有所顾忌而收敛话题和降低讲话的音调,这就使得那些尖锐的讨论无法说出口。
无论是否真心,办公室的气氛看上去确实比之前好了很多。”佳佳称,开始带饭之后,她不仅节省了开销,还避免了办公室的“内斗”。此外,她的皮肤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好。“也说不清是饮食健康的原因,还是不再焦虑工资的原因,皮肤突然就变好了。”佳佳说。
办公室带饭也有礼仪
毫无疑问,独享美食让不少人脱离了办公室“内斗”,但过于独享的态度也可能让人心生恐慌。刚开始带饭时,佳佳一度陷入害怕被孤立的恐慌之中,当她看到同事在午餐时间结伴而行,一起前往商场内就餐时,一种被抛弃的感觉慢慢爬上心头。
她一度心生放弃带饭的想法,但考虑到自己紧张的资金状况,这种想法只能被扼杀。因为没有在办公室内用餐的经历,佳佳和其他点外卖、带饭的同事就像两个世界的人,她能听到其他人欢快地讨论电视剧的声音,却不知该如何迈出*步融入他们。
直到一位来自四川的女生向佳佳抛出橄榄枝,佳佳才拥有了*个可以在办公室内聊天的同事。此后,佳佳和这名同事开启了互相投喂的模式,佳佳会给她做北方特有的面食,对方会给她带四川腊肠、冷吃兔等。
当了解到女生带到公司的食物有很多都是对方父母邮寄的时,佳佳还托母亲邮寄了家乡的特产。不久,佳佳从*家公司离职,并在一个多月后顺利进入静姐所在的公司。她和那位来自四川的同事,在此后也一直保持着联系。
进入新公司后,佳佳并未拒绝和新同事一起外出就餐,但也未再将“与同事一起就餐”看成是融入集体的手段,她会在不想做饭时和同事一起就餐,也会做些自己喜欢的美食带到公司与人分享。当一起外出就餐的人都外出“觅食”时,佳佳便会等静姐加热好饭菜后再加热自己的食物。
她和静姐是部门里为数不多的长期“带饭族”,她们仍没有交流,但静姐饭盒里多彩的时蔬让佳佳坚信,静姐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而非如别人形容的那样,是一个“冷血的工作狂”。慢慢地,节省资金不再是佳佳做饭的动力,她将做饭看成了一种自己消磨时间的途径。
每天傍晚,当置身厨房内,被锅碗瓢盆的声音包围时,佳佳便会有一种置身人间烟火气中的饱满感。“但网上流传的带饭越来越应付也是真的。”佳佳称,她刚开始带饭的前两个月还在讲究荤素搭配、两菜一主食,但逐渐就变成了一素一主食或者一荤一主食,有时候甚至不需要特别准备主食,一份拍黄瓜、一个馒头就是她的午餐。
但和公司其他长期带饭的人相比,佳佳的午餐仍不是最应付的,一些刚毕业入职的年轻人甚至会带一口小型电煮锅和热门的速食食品上班,然后在午饭时间加工这些食物。佳佳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同事在午餐时间煮螺蛳粉,螺蛳粉独特的臭味弥漫了办公室的各个角落。
酸笋入锅的一瞬间,整个办公室如临大敌,靠窗的同事忙不迭地开窗,临近电煮锅的同事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往外走。佳佳虽然也是螺蛳粉的忠实爱好者,却无法接受这种在办公室内煮螺蛳粉的行为。
在她看来,午餐吃什么是个人选择,但就餐人仍有义务避免食用味道大的食物,像螺蛳粉、臭豆腐、榴梿等可能引起他人反感的食物,应尽量避免在人员密集的环境里食用。“当然,最重要的礼仪是不要将吃饭这件事看成是拉帮结派的手段,我们在就餐时,*要做的,就是全身心享受美食。如果别人愿意,也可以和别人分享。”采访最后,佳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