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无锡:一座在夹缝中逆袭的城市

无锡不是国家门户城市,也不是国家中心城市,无锡打造成全球城市,只能在专业领域,也就是在制造业领域发挥国际影响力,方能成为全球城市。

《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划定的第三层次城市是专业性全球城市,包括了无锡、南通、常州、嘉兴、湖州、舟山六个城市,苏浙各半。

无锡市区经济总量虽然与苏州市区、宁波市区经济总量差别不大,但人为分类,拉开了无锡与第二层次苏州、宁波的差距。《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定义的专业性全球城市,就是在专业领域发挥国际影响力的城市。通过建设更具竞争力的实业创新名城、更具吸引力的山水人文名城、更具持续力的生态宜居名城,无锡成为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真正成为专业性全球城市,但无锡应该在什么领域发挥国际影响力?还需要从无锡交通区位、发展历史、产业基础说起。

01、一座在夹缝中逆袭的城市

无锡历史悠久,商朝后期,泰伯奔吴,定居梅里,筑城立国,无锡始入文明开化阶段;春秋时期,无锡曾是范蠡、西施的归隐地,因而留下了众多范蠡、西施传说,无锡的许多地名也是与范蠡、西施有关,如蠡湖、蠡园。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无锡县,始有无锡地名;尽管“无锡”地名曾被其他地名替代,但多数时间,“无锡”地名一直沿用,是太湖平原使用历史最为悠久的地名之一。

古时,舟车为代步工具,昼夜行程16小时、80公里为限,官文才能在府城之间当日达到,故太湖平原相邻府城均按直线距离80公里设立,江宁府-镇江府、镇江府-常州府、常州府-苏州府、苏州府-松江府、松江府-嘉兴府、苏州府-嘉兴府、嘉兴府-湖州府、苏州府-湖州府之间距离均为80公里(误差<5公里)。

在行政上,无锡介于两个经济发达府城苏州、常州中间,历史上大部分时间均为常州管辖,行政地位一直低于苏州、常州。但就交通区位而言,无锡又处于内河航运枢纽*位置:一是无锡处于京杭运河苏南段中间,东达苏州,西至常州均为40公里,是苏州、常州漕运的歇脚点和物资补充点;二是无锡处于杭州北上通道必经之地,不管沿京杭运河,还是走太湖捷径通道,经湖州,穿太湖,过无锡,到江阴,进长江,无锡均为必经通道;三是无锡经太湖,到宜兴,走吴楚运河(申芜运河),可达长江重要港口城市芜湖、九江、汉口。无锡处于府城管辖末端,但又处于水运枢纽位置,在水运鼎盛的明清时期,无锡就以“米码头”、“布码头”、“丝码头”、“窑码头”、“钱码头”闻名天下,发达的工商业造就了不是府城胜是府城的无锡。

随着铁路、公路兴起,陆上交通地位超过水运地位,城市之间时间距离缩短、空间距离延长,“120公里”成为城市*拍档选择,在行政中心或经济中心附近120公里为半径,由“120公里”自然法则选择的工商业城市应运而生。

近代中国,天津对应于北京、香港对应于广州,直线距离均为120公里,且不约而同均以工商业城市面貌出现;当代“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的出现,也是遵循了义乌到杭州“120公里”自然法则。在奉行“规划先行”的时代,雄安新区先行区(容城片区)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天津站直线距离均为120公里,广东深汕合作区到深圳罗湖站直线距离120公里,也自觉或不自觉遵循了“120公里”自然法则。两城之间120公里距离,既保留了两城各自独立性,但又保持了两城之间的经济联系紧密性。

1906年沪宁铁路开通,无锡到上海时间距离缩短为半天时间,“120公里”自然法则显现,无锡交通地位陡然上升,无锡城区成为了周边农村联系外部世界的中转站,周边农村闲置资本、人才向无锡城区集中,同时无锡城区又保持与上海信息沟通,无锡城区不经意间在苏南农村有了“小上海”别称。于是乎,在20世纪前20-30年,家族原本在无锡农村的地主富商,不约而同选择了在无锡城郊的水陆交通要道兴办实业,薛家(薛南溟)、荣家(荣宗敬/荣德生)、杨家(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唐家(唐骧庭/唐君远)等无锡名门望族成功进入了实业领域(主要为纺织、面粉行业),实业兴城成了无锡城市主要标签。到了1937年,在中国关内城市中,无锡工业产值仅次于上海、广州,居全国第三,成为了中国工业发展头部城市。

在上海大都市圈中,因民族工业崛起,1927年无锡从曾经的常州、苏州行政管辖范围退出,最终成为江苏省直管市(县),无锡在法律上成为了与苏州、常州并列城市。1983年实行“地改市”行政体制后,包括下辖江阴、宜兴在内的无锡,大力发展乡村工业企业,*个“亿元乡”、“亿元村”均出自无锡,由此,无锡影响力一度超过了苏州、常州,居苏锡常之首。与苏州相比,无锡车牌“苏B”和电话区号“0510”,说明无锡城市地位仅次省会南京,排名第二,地位曾经高于苏州;2021年无锡人均GDP排名全国大中城市*,超越苏州,说明无锡经济发展质量高于苏州。与常州比,经济总量(GDP)、城区人口、机场旅客/货物吞吐量、银行存贷款、货物进出口总额等众多指标,1983年以来常州一直在追赶,但从来没超越无锡。这也充分说明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无锡在夹缝中实现了逆袭。

02、一座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城市

在夹缝中逆袭,并不主要是运气使然,更大程度上在于包括江阴、宜兴在内的整个无锡的创新发展。无锡不同于国家中心城市、门户城市、省会城市,没有太多资源,且近代无锡工业化也是从纺织、面粉等民生产业开始,科技含量低,但无锡城市文化蕴含创新基因,抓住了一次又一次机会。

20世纪初,面对国外工业品大量涌入,中国家庭作坊生产的手工产品在市场上节节败退,无锡工商业者积极应对,到国外考察、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从“米码头”、“布码头”、“丝码头”经营的原料(谷物、棉花、生丝)入手,变手工产品为机器产品,由此,无锡的工商业者获得了两份利润(商业利润+工业利润),无锡“布码头”、“米码头”也成为了中国*棉花市场和粮食市场。

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无锡民族工业起步时,一个显著特征是民族工业企业创始人大多是父子关系(如薛南溟/薛寿萱父子、唐保谦/唐星海父子、唐骧庭/唐君远父子)或兄弟关系(如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杨宗濂/杨宗瀚兄弟),父或兄负责工厂开办,子或弟负责外出考察学习、留洋取经,思想开放与学习进取保证了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由于起步就注重家族力量,加上名门望族之间建立的复杂联姻关系,使得无锡工商业崛起自成一派,主要依赖本土工商业者,既不像上海、天津主要依赖外国资本、买办资本和官僚资本,又不像武汉主要为官僚资本。除了无锡市区外,当时不属于无锡管辖的江阴、宜兴工商界和政界也是由几大家族控制,其中,陈、章、祝、沙等家族为江阴名门望族,周、蒋、潘、徐、吴、钱、储等家族为宜兴名门望族。

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叶,中国开始恢复市场经济体制,无锡城乡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的市场经济基因开始“激活”,无锡成为“苏南模式”重要发源地,以乡村工业为核心的乡村经济一度占据了苏锡常经济2/3,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之说。无锡下辖县市江阴,至今仍是中国工业经济最强县市,2021年有56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境外上市20家,境内上市36家,其中,境内上海主板16家、深圳主板13家、创业板7家)。

20世纪90年代中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无锡经济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即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发展阶段。一方面,传统产业(纺织服装、冶金、通用设备)转型升级,朝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高端化发展,另一方面,新兴产业(芯片、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物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了无锡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芯片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不仅代表了无锡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而且也代表了无锡新兴产业的两种不同路径。芯片产业,无锡先是创办地方企业(1960年创办江南无线电器材厂)起步,然后被国家部委收编成为*企业(1963年收编为742厂)专业生产军用配套产品,再到1977年引进电视机芯片生产线生产民品,再到与国家专业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24研究所)联合成立新公司(1989年成立华晶电子集团),再到出现困境被中央企业(华润集团)收购并成为中央企业微电子企业(华润微电子集团);2000年后,无锡开始了芯片产业链(芯片产业集群)打造,引进和培育了若干芯片企业(长电科技、海力士、英飞凌、华虹等),无锡芯片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了中国芯片产业排名前三的头部城市,2021年无锡芯片产业营业收入1783.05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无锡走的是引进全球*人才创新创业和直接引进全球行业*企业两条路径,前者以李革、赵宁夫妇创办的药明康德为代表,后者以引进总部在英国伦敦的阿斯利康为代表;2021年无锡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1409.01亿元。

总之,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与科技接轨,近现代无锡顺利完成了“三级跳”:20世纪前30年,由封建商业城市发展成为以纺织、食品(面粉)为主的工业城市;20世纪70-90年代,由轻纺工业为主的城市发展成为重化工业为主的城市,冶金、电缆、化纤等为主要产业;20世纪90年代至今,由传统产业为主的城市发展成为新兴产业(芯片、生物医药、工业设计)为主的城市。

回顾百年发展,无锡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一般城市的道路,成为中国最富有创新活力、实力最强的地市之一。

03、一座“拼装”起来的城市

苏南无锡崛起,“单车变摩托”,由县成为一座省辖市,这就使得1983年江苏省推进的“地改市”体制改革,打破了明清时期府城管县的原有方案。历史上大部分时间,常州管辖无锡,现不仅无锡脱离常州管辖,而且还要从历史上常州管辖的地盘再划出一些区域给无锡“做嫁衣”,这考验着决策者智慧。

1983年苏南“地改市”方案被认为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地市“肥瘦不匀”,苏南五市面积不一,相差悬殊,镇江面积仅相当于苏州面积的45%;二是市域边界犬牙交错,无锡江阴边界直抵常州主城区和苏州张家港主城区,离常州和张家港两市政府大楼直线距离五公里;三是除镇江外,均为南北长、东西短,导致城市发展难以东西拓展;四是常州错位、无锡碎片,严重影响两市全面发展;五是割裂文化、断裂历史,尤其常州、镇江,由多种区域文化组合,但不融合。

时至如今,当民间谈起1983年无锡宁要隔湖相望的宜兴县,不要经济强而且可以连片的沙洲县(张家港市),依然有疑问:一是无锡市区与宜兴之间陆地隔了常州,规划两地之间陆上交通线路均要经过常州;二是宜兴历史上大部分时间为常州管辖,且两地陆地相连,区域文化与常州一致;三是张家港与江阴陆地相连,张家港1/3面积来自江阴,与江阴区域文化一致,张家港归属无锡管辖,没有违和感;四是张家港归属无锡,宜兴归属常州,苏锡常三市形状方正,经济总量差距没有过分悬殊;五是无锡向长江发展,拥有张家港,更有空间和岸线优势。

图1:无锡市行政地图

由于无锡是“拼装”起来的地市,真正的锡澄宜一体化依然任重道远。一是无锡在形状上是“碎片化”的城市,在中国*可以比对的城市就是河北省廊坊市,导致在交通规划建设上加强无锡市区与宜兴联系,必须征得常州方同意才行之;二是明清时期,无锡、宜兴、江阴均属常州府管辖,无锡、宜兴、江阴均为并列关系,区域文化归属三大板块,其中,江阴还是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设立的江苏学政衙署驻地(八府三州考秀才之地),也就是说,无锡在文化上难以对江阴、宜兴产生归属感;三是在对外经济联系上,随着轨道交通网的完善,无锡市区对外联系紧密的是上海、南京,宜兴对外联系紧密的是南京、杭州,江阴对外联系紧密的是上海、南京、常州,宜兴、江阴对外交通联系均不需要通过无锡;四是无锡“拼装”城市还体现在产业结构方面,无锡芯片产业只是强在封装测试和制造环节,在设计、制备、材料方面还很薄弱,物联网产业还没有具有全球影响力企业,江阴新兴产业比重较低、头部企业少,宜兴还处于传统产业为主阶段;五是无锡经济发展虽有亮点,但还没有遏制经济地位相对下降趋势,自2007年5、6月爆发太湖蓝藻事件后,原本经济总量高于南京、宁波的无锡,2013年经济总量被南京超越,2019年经济总量被宁波超越。

图2:无锡三大板块(无锡市区、江阴、宜兴)对外交通

04、一座应在制造业领域发挥国际影响力的城市

无锡不是国家门户城市,也不是国家中心城市,无锡打造成全球城市,只能在专业领域,也就是在制造业领域发挥国际影响力,方能成为全球城市。

(一)以山水生态和历史人文为依托,吸引全球制造业创新人才

无锡在制造业方面发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实业(制造业)创新名城,更能真正发展成为太湖明珠、江南盛地。为此,无锡要成为全球制造业创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的城市。无锡主城区、江阴、宜兴都是山水兼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之城,通过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山水人文名城、更具持续力的生态宜居名城,使之真正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城市,自然就会吸引全球制造业创新人才奔赴无锡。

近年,无锡在基础教育、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走在江苏、上海大都市圈乃至全国前列,无锡天一中学、拈花湾、梁溪湿地公园以及鼋头渚的樱花等已成为全国性品牌,但还没有转化为人才等高等级要素吸引方面,目前只是业内有了较高知名度,还需要有跨界知名度,还需要成为大众知晓的品牌;宜兴,作为苏南少有的宜居宜游宜养城市,只是宣传了宜兴的游,对居和养还缺乏宣传;江阴,工业强县,但需要补城市建设短板尤其公共服务建设短板。

(二)围绕芯片等产业,完善产业链、做强产业链

中高端芯片和大飞机发动机是中国制造业领域两个*短板。芯片产业发展犹如团体接力比赛,现在已到中场,无锡暂时*源于起跑早,但能否赢得最终胜利,还是要打个问号。无锡芯片产业发展,一方面,要在芯片产业设计、材料、制备方面加强力量,尤其在设计、材料方面要加大补短板力度,另一方面,无锡芯片产业不能仅仅局限于代工环节,要利用无锡产业多样有利条件,尤其要加强与物联网、智能装备等产业联系,拓展应用场景,真正做强芯片产业。

(三)加强锡澄宜一体化,打通交通、产业一体化通道

无锡南北长、东西短,为此,要加强锡澄宜交通一体化,强化无锡主城区与江阴、宜兴联系,联通“断点”、疏通“堵点”,最终以无锡主城区为依托形成“十”字形交通大走廊,使无锡硕放国际机场成为上海大都市圈西部枢纽机场。在产业上,加强无锡主城区、江阴、宜兴三地之间技术经济联系,形成紧密配套合作关系。

(四)围绕主导产业,引进和建设产业型研究机构

制造业发展除了上下游合作外,还有产业共性技术研发问题,这就要求有产业型研究机构提供支持,包括原创性技术研发、技术成果交易、检验检测等。无锡作为介于上海、南京、杭州三大科教中心城市之间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最适宜引进和建设产业型研究机构,从事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通过产业型研究机构小试、中试和本地制造企业批量化生产,最终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

(作者为河海大学区域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智库首席专家)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