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结束封控,我出门看了场日落

12月的第一天,出门走走、上街逛逛,去做每一件我们朝思暮想的小事,这都是弥足珍贵的人生大事。

11月30日下午,广州市天河区、番禺区、从化区、荔湾区等多个区陆续发布通告,优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之后不久,广州宣布,各区落实20条,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全市解除临时管控区,按低风险区管理。

红水马退场,各色车辆驶上马路,“出来走走”成了广州街坊居民眼下最重要的正经事儿。

我们采访了9位曾经位于广州不同封控区的小伙伴,“当幸福来敲门”后,推门而出,他们最想做的*件事究竟是什么?

“*时间去拿了快递”

小宇|新媒体编辑,23岁

曾在海珠桂田片区封控37天

10月23号那天,房东通知封村。我在天河体育中心收到消息,急忙打开穗康码,发现自己黄了。

做完核酸,我马上赶回来,在村口买了一堆零食,踉跄着提进村。

封控的第三天,我和女朋友吃光了冰箱里的菜,开始在某书软件上刷各种买菜攻略。

这37天来,我接过的电话,比之前人生二十多年累计接过的还要多。

封控的前五天,我努力做到了心平气和,但作息已经完全错乱。我总是亮着灯写稿写到凌晨两点。

第六天,我翻出螺丝刀,把衣柜的门拆了下来,横在床上并盖上毯子,练起了乒乓球。房间里跟我们待在一起的猫猫一直捣乱,把我的乒乓球叼走。

封控一个月整那天,刚好是我女朋友生日。

我抱着她,说:“咱们先存着这个生日,等解除隔离了再补过,好不好?”她揉揉眼睛,点了点头。

11月30号下午,我被窗外的人声吵醒。

得知我们这里解除封控后,我马上起床开门,一个箭步跑到了菜鸟驿站,把我可怜的快递们,全都取了出来。我很理解它的心情。

这段时间,一直有一个念头,钩住我,不让我掉进水里——“我要出去拿快递”。

当喊出我名字的人,不再是家门口的核酸检测人员,而是菜鸟驿站的工作人员,意味着我的社会身份被重新激活。

写完稿子,我穿上久未谋面的袜子,和女朋友走出了这片待了37天的地方。一路上,行李箱的轱辘声不绝于耳。

走了10分钟,看见路边有人在卖鸡蛋煎饼,我才想起来:“哦,咱们今天还没吃东西!”

拿快递的路上看到两位伯伯正在下棋,这或许就是他们解封后做的*件事。

“这次搬家一定成功”

陈葡萄| 内容策划,27岁

曾在白云区封控12天

满打满算,实际上我的11月居家时间超过了20天。因为月初我做了场手术,所以11月的*周,我是在家中养病中度过的。

没想到身体刚恢复到可以外出时,我家对面的楼栋出现了状况,直接导致我开始了长达12天的居家隔离。

在封控前我正在准备一件人生大事:搬家。这将是我*次独立在外租房。

收到封控通知时是周六上午,我已经打包好4个大纸箱,正打算拉小推车搬货。我一刚下楼,就被保安大叔拦截了,“C区已经封了,出行要等等通知哦”。

一夜过后,我家楼下出现了“水马”。

虽然搬家计划不得不延后,但我的心理压力反而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了,很大原因是由于家人就在身边,任何事情都有照应,家人的陪伴成了我撑过20多天居家的强心针。

居家期间也没闲着,看看我的网购记录。/ 受访者供图

解除封控后的*件事,我把4个纸箱立刻搬上了车,随时准备向新家出发——不过,在家待了这么久,我反而觉得现在自己开始有了分离焦虑症。

等新家安顿好后,我觉得更重要的,是陪家人喝个早茶、爬爬山、做做运动。

还记得封控前期的某天,我爸开始举起小哑铃,提醒大家“别忘了运动,提高免疫力”,我突发奇想,把往常的一个人运动,变成拉上全家人,“运动时间到了,赶紧来做30分钟暖身操”。

于是,爸爸妈妈、姐姐和我的小侄女,加上我自己,4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就这样在挤在电视机前,手脚不停、嘴巴也不停,很像小时候看过的“TVB合家欢”剧情。

就像那个我从小听到大的老掉牙广告语,“希望在明天嘛”。

“急,哪家烧鹅铺开门了?!”

颖宝 | 码字人,27岁

曾在海珠区封控33天

11月某天,我刷到了明火烧鹅的短视频。

那只鹅通体金黄,被铁钩吊在火堆上烧着,偶有油脂渗出掉入火中,激起“劈里啪啦”的声音——厨师把刚烧好的鹅放在砧板上砍时,也响起了类似的声响,这次是焦脆的鹅皮断裂产生的。

短视频里的食客每说一句“鲜嫩多汁”,我就咽一次口水、嘴都干了,心里想,大数据真懂我,想吃啥就推啥。

我住在广州市海珠区赤岗街道,紧挨客村地铁站,与最近的高风险区仅隔5个街铺,骑自行车去城中村“康乐村”只要15分钟。

10月28日、广州本轮疫情爆发后不久,我的小区就进入临时管控状态了;11月30日,我的小区成为海珠区最后一批解除临时管控的区域。

封控33天里,我有20天都在想烧鹅,因为我自己做饭的水平,属于“根本不解馋”。

即便家里有许多火锅底料、可以让我吃到正宗的冒菜,但天天吃同一种味道总会腻的,加之我只懂用沸水煮熟一切,然后拌着老干妈、五柳料、牛肉酱或拌饭酱,胡乱地吃。

在我这里,“烧鹅”就是美食的代名词,它囊括了烤串、艇仔粥、麻辣烫、四川火锅、寿喜锅、韩式烤肉、干炒牛河、叉烧双蛋饭所有一切滋味。

“烧鹅”也代表着希望。某个晚上,家楼下寂静了多天的街道上,出现了一位烤红薯的老伯。袅袅炊烟,从窗户飘进我的房间,闻着香味,我只想到三个字:

“快熟了。”

近一个月开关冰箱的次数,是过去两年的总和(以前我基本不做饭),以至于我家猫猫觉得冰箱里藏了新玩具,坚持要探头看看。

如今,我终于能够出门寻找烧鹅了。看到海珠区解除临时管控区域通告的那一刻,我打开衣柜,开始挑出门的衣服,我要大声问一句:

“广州哪家烧鹅铺有备货,可以立刻营业的?!”

“给工作中的太太一个惊喜”

老马 | 自由职业者,52岁

曾在番禺区封控10天

收到解封消息后,我立即打车去见工作中的太太。我俩有20天没见面了。太太在高风险区的抗疫一线工作,我在家日夜牵挂着她。

平日20分钟的车程,缩短至15分钟,沿途我亲眼见证了洛溪大桥上的水马被拆除。

见面时,我和太太隔着5米多的距离。看见她憔悴的面容,我的心快碎了,忍不住落泪。她当时正在派发物资,挥动着右手让我回去,左手还不住地往空气中喷酒精。

我去看她前,没有告诉她,想着要给她一个惊喜。为了不打扰她工作,我在路边站了5分钟就离开了。太太回家的时间还不确定,但我相信坚强的她能打赢这场仗。

这次见面,一共花了5分钟。

“去海珠桥看日落—未遂”

奥斯卡 | 媒体人,28岁

曾在海珠区封控26天

昨晚半夜惊醒,窗外的狂风呼啸,广州降温了。困倦中的我翻出了棉睡衣,寒潮来了。

一个月的时间,我足不出户,等来了季节的轮替。

我很喜欢夏天的末尾。夏末让我感到*的安全,没有热与冷的挑衅。而广州11月的天气,彻底告别了大张旗鼓的燥热,在20摄氏度到30摄氏度之间游走,舒服得让人想要在太阳下撒泼打滚。

只可惜,因为封控,我不能在大地上贪婪无度地行走,每天只能拉开一扇小窗,借力于流动的空气与外面的世界相互交流。

因为家住高层,我在窗边可以眺望到广州的城市景观,少了人的街道不再可爱,大楼不语,只有明明灭灭的窗户才能让它们变得生动。有一次,我看到楼下的绿化草坪上,有一个孤独的野餐帐篷,我想下楼加入到帐篷里去,但不知道他们是否欢迎疫情中莫名热切的陌生人。

我的邻居,家门口堆了小山丘一样的快递,他们应该很久没有回家了,他们在哪儿呢?本楼层的直播声也不见了,以前常常会传来“XX大甩卖”的吆喝,希望解封以后,他们的小生意还能东山再起。

这几天睡得不好,前天深夜,朋友打来电话,哭了很久,我想冬天真的来了。

解封以后,我想去看夕阳,海珠桥也许是广州最适合看日落的地方。太阳在珠江的尽头缓缓退场,视野极好。这座拥有大半个世纪历史的钢桥,常让我想起《情深深雨蒙蒙》里依萍跳桥的地方,那一天她很心碎,她失去了爱情。

今日阴,没有太阳也没有夕阳,我想,明天一定会有阳光。

“回家进行时”

笑笑 | 广州某高校研究生,22岁

曾在天河区封控40天

前些天,广州疫情未平,万幸学校所在的天河区不是重灾区。为了保护学生和教职工的安全,从10月下旬起,学校一直实行非必要不出校的政策,出校必须由辅导员审批。

11月28日晚22:34,辅导员在年级群里,发起返乡摸排调查。23:27,我们收到其他院辅导员的通知,他们迫切地“催促”同学们“应返尽返”。11月29日,外省同学纷纷购买高铁票与机票,之后,在宿舍楼群和年级大群里约拼车,一起去火车站或机场。

11月29日晚上开始,天河区的大学生开始有些焦虑。走廊里是沉重的行李箱拖拉的声音,还有此起彼伏打电话的声音、收拾行李的声音。

我没有加入*波冲锋队伍。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我没有办法在深夜里买到合适的车票或机票。

那一夜,听说不少同学在火车站外,等待售票处清晨开门。

其实我也没睡好,断断续续地睡了3个小时。我躺在床上,告诉自己要保持清醒的判断,一边接收着网络上的各类消息,再二次传播给室友。

29日这天,我终于买到了12月3号从广州飞宁波的机票。但禁不住朋友和父母的劝说,两小时后,我又下单了11月30日晚的高铁票,历时17时25分——此时,广州飞杭州或宁波的票已售罄,单价均超过了3500元。

11月30日下午15:30,天河区宣布解除封控时,我正在与网约车司机讲电话。远在家乡的妈妈看到新闻后,迅速转发给我,连说“真好真好,不用着急了”!我却丝毫没有松口气的感觉,悬着的心依旧摇摆着。11月30日16:30,我踏上了去火车站的路。

所以,从大学校园里出来的我,*件事就是:回家!

“你也来买‘荷花清瘟胶囊’吗?”

Brotherkai | 媒体人,20+岁

曾在海珠区封控30天

前有康乐、后有鹭江,我所在的“海珠高危地带”,已经被封控了将近一个月。我在家啥也干不成的时候,损友甚至跟我开玩笑:“不知道囤什么的话,就囤点安眠药吧,醒来就吃一片。”

没想到,这一刻来得如此突然——得知这个消息后,我马上走出了小区大门,想看看大家都在干嘛。因为我所在的片区,疫情形势一向严峻,不少居民都处于观望状态,大街上人还并不多。

*人多的地方是药店。

在家对面的下渡路,每家药店的门口都大排长龙。大爷大妈们居安思危,准备囤一些备用药。一位老奶奶战战巍巍地走上前来,向我打听:

“你也是来买‘荷花’清瘟胶囊的吗?还有货不?”

经过一番思索,我才确定她所说的是“连花清瘟胶囊”。老奶奶掏出手机给我看一则最新的新闻,告诉我广州正在逐步放开疫情管控,所以她才出了门,“我们得赶紧囤点药啦”。

很多像老奶奶一样的居民,都是这样想的:囤药,以防万一。我所在的小区群里,有人发微信说:“我还不太敢出门,等几天再说吧。”

但更多的人已经迈出了*步。沿着下渡路再往前走,便是热闹的江边:红薯小贩、跑步小哥和钓鱼佬已重出江湖,跑步、遛狗的声音此起彼伏,这里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连小狗都显得精神奕奕。

我溜达了一圈,往回走的时候,另一家药店门口也围了不少人,门口的滚动屏幕上贴心地滚动着字幕:连花清瘟胶囊已到货。对于大部分终于松弛下来的广州人来说,这或许是一次“非必要囤药”,

不过话说回来,又有什么事情,是*“非必要”的呢?

“终于坐到新工位”

王山 | 银行员工,40+岁

曾在海珠区封控29天

我公司在珠江新城,一直都正常上班。“广州海珠发布”的解封通告在11月30日15:40发布,我在16:07就回到公司办公室。

我终于结束跟同事做网友的日子了。

见到我那一刻,同事们都非常惊讶,纷纷夸我“神速”。说起立即上班的原因,我开玩笑:“怕再被封控,今晚住公司不走了!”

我被封在海珠区的时候,部门搬了新办公室,当时幸好有同事帮我打包个人物品。今天提前到公司也正好能收拾一下新工位,准备明天正式上班。我要保住这份工,因为我爱工作。

没有比散步和看风景更重要的事

Feli | 媒体人,90后曾在海珠区封控26天

今天是没有出门的第26天。下午还在改稿时,原本躺在床上正要午睡的老母亲忽然蹦起来说“解封了”,然后打开“海珠发布”,拉着我和我爸一起看直播。

没有预想它就这样轻飘飘地来了。小店重开了,马路上有人了。广州大桥拆水马的图片,封控区的红色出行凭证,会不会成为私人的历史呢?

朋友问我出门了没,我只能回答没有。前几天我的楼栋成了高风险,小区里有几栋楼的居民还不能出门,我就在其中。想散步想得发疯的我,只能在朋友圈看着别人逛大街。

高风险的经验,确实有一些“得着”:

这一轮过程中,我*次进楼栋的邻居群,发现我们邻居的一群老大妈老大爷,挺有人本和法律意识的。

确诊的一对母子,不仅没有被阴阳怪气地对待、没有被歧视,反而成了楼栋群里的宠儿。大家都会每天关心他们的粮食和健康。

而且,邻居们每天监督着核酸监测的程序、监测楼栋的消毒状况。

双十一那天,我在给家里面的蔬菜做木乃伊手术。

封控期间,我密集地许了好多愿望。除了散步,还有吃麻辣豆腐火锅、等海珠区解封那天要吃蛋糕庆祝(结果它比我的楼栋解封还快)、戴好口罩踩单车环江边一周、去国家公园看大熊猫。

我甚至已经在物色新的折叠单车了——希望它可以陪着我,不受阻碍地到达很多地方。

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居家封控,整整大半个秋天,我的计划会是散步、郊游、爬山、踩单车。我还想过要去学滑板。我在前二十多年里,都对运动毫无热情,但在这两年,我越发觉出了它的可贵。

因为,多巴胺和内啡肽,是为数不多的成本低、人人可享有的愉悦,就像阳光一样。

同样的,风景和大自然,也是公民共有的。

麻烦各位,先替我多看两眼风景吧(记得做好防护)。等我出门得狠狠散步!/Feli 摄

写在结尾

解除隔离后,你必须要做的*件事,是什么?

我们和上述9位老友记的总结如下——回归日常,认真生活,享受每天的小确幸。

我们确实是幸运的,相对于被感染者、被隔离者,居家封控已经相对“幸福”。回归正常生活的同时,我们也希望他们早日康复、回到热气腾腾的生活中来。

12月的*天,出门走走、上街逛逛,去做每一件我们朝思暮想的小事,这都是弥足珍贵的人生大事。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新周刊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旅游户外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