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互联网的2022:裁员到最后一天

2022年马上过去,互联网即将迎来崭新的2023年,但新的一年,互联网的压力或许并不会更小。

2022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字节跳动传出了裁员的消息。

12月30日晚间,多家媒体报道,字节跳动已开启裁员,据估算,整体优化规模约10%,今日头条、抖音、飞书、Tiktok、商业化、Data、懂车帝等业务线均有员工收到了裁员通知。

关于此消息,燃次元曾向字节跳动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但有字节跳动员工告诉燃次元,“确实在裁,情况跟新闻说的差不多。但主要是通过打低绩效的方式进行,而且也并非当下、直接进行,预计会明年开始慢慢减员。”

裁员的消息搅动着互联网,但对于这两年的互联网人来说,裁员并不是什么新鲜事。除了最后一个工作日还在裁员的字节,2022年最后一个月,B站、小米、知乎都传出了裁员的消息。

对此,互联网人早已见怪不怪。“有啥好关注的?就是裁员。”在问及裁员之事时,刚刚被裁的B站员工魏魏不置可否道。

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互联网企业纷纷裁员瘦身。同样是在年底,2021年12月1日,爱奇艺被曝大幅裁员,裁员比例在20-40%;相隔不久,12月7日左右,快手也被曝出正在进行新一轮裁员。此外,2021年全年,腾讯、京东、滴滴等众多互联网公司,都曾传出业务调整、人员优化的消息。

进入2022年,互联网企业裁员瘦身之态势未有改观,反而有加重之势

网传的一张“2022年裁员企业名单”显示,从2022年1-12月,快手、百度、滴滴、腾讯、京东、阿里、爱奇艺、知乎、字节跳动、小米等公司均有裁员举动。在裁员公司最多的3月和11月,当月有5家公司有裁员举动。虽然名单未经证实,但其中不少也并非空穴来风。

“现在还有不裁员的互联网公司吗?”这句话成为从业者一致的调侃,不裁员的公司成了稀罕物。

除了几乎无互联网企业“缺席”裁员之外,还有不少公司在2022年内进行了多轮裁员

“4月和5月B站已经裁过两次了。”魏魏表示。燃次元也看到,2022年4月,B站被曝对直播业务部门裁员,5月波及主站、游戏、OGV、电商等多个部门的裁员再袭。

知乎也不是2022年内首传裁员。2022年2月、4月、5月,知乎均有裁员消息传出,但都被知乎否认。

如果说2021年的裁员,很多是由于业务受到冲击,比如字节跳动的教育业务,以及滴滴、美团等公司的社区团购项目。但到了2022年,更多企业裁员的背后是降本增效、去肥增肌

2022年,互联网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在市值方面,阿里、腾讯、快手等很多企业的市值都跌了50%,甚至70%、80%。在收入方面,BAT已经停止增长几个季度了,阿里和腾讯为代表的企业已经开始负增长。”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向燃次元直言。

在此背景下,向内开刀、降本增效成为企业生存的必然之举。除了裁员,收缩员工福利、业务调整,也是企业降本增效的举动之一。比如2022年8月,就有消息传出,腾讯餐厅不再提供免费餐盒和随餐水果,对部分外包员工取消餐厅福利。

在业务调整方面,各互联网企业也开始砍掉一些业务,或者将业务进行调整整合。比如腾讯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2022年7月,CSIG成立政企业务线,整合几大行业业务线,业务线负责人同时负责区域业务线。

一系列降本增效举措下,互联网企业似乎取得了一些转机,比如2022年Q3,各互联网企业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财报。

12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发出全员邮件,将阿里2023年的关键字定为了“进”,表示,“随着社会进入到和疫情共处的新阶段,随着国家对平台经济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2023年即是由战略定力转向抓住发展时机的关键年份。

但2023年,互联网真的能焕发勃然生机吗?答案并不一定。

从年头裁到年尾

到2022年的年尾,互联网仍在裁员。

除了2022年最后一个工作日传出裁员消息的字节,12月初,多名B站员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B站开始了新一轮裁员,B端、漫画、直播、主站、Goods等部门均有涉及,整体裁员比例在30%左右。

12月19日,小米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又有曝出,裁员涉及手机部、互联网部、中国部等多部门,个别部门裁员比例高达75%。

12月20日,知乎又传裁员10%。

对于以上消息,B站回应媒体称,“近期部分业务有调整,因此伴随人员调整,无大规模裁员。”小米也表示,“裁员确有其事……但是裁员数量和规模没有媒体报道的这么大。”

知乎同样回应为,“属于正常的组织升级。”

魏魏告诉燃次元,他属B站直播部门,12月初接到通知,12月16日last day(最后一天),“大家的last day都差不多,这一轮应该已经裁完了。”

这两年的互联网,裁员已是常事。

2022年我所在的部门,减少了50%的员工,我自己也经历了两个部门。”腾讯某事业群员工李伟告诉燃次元,“但腾讯的人员调整不是单纯裁员,而是分流和减员相结合。分流就是把一部分业务和员工分到其他部门去。整体来说,减员的不多。”

“有个朋友,花两万多元报了个程序员速成班,好不容易体验了一把2万元/月的工资,但遇到寒气失业了。现在高工资的找不到,低工资的自己又接受不了,已经躺平五个月了。”有从业人士分享道。

裁员大势之下,互联网也人心惶惶。“互联网裁员大环境下,大家心里可能都更焦虑了。”字节跳动一位员工津津告诉燃次元。

更深的担忧在于个人职业的发展前景上,“听说晋升难度增加了,普调应该还在,薪资保密情况下整体情况不了解。招人HC显著变少且要求更高,通过跳槽实现涨薪难度显著变大。”津津表示。

处在求职阶段的互联网人焦虑更甚,“用人市场太冷。先活着,其他再想办法。”“我们数据分析更惨,没什么坑位了。”但也有从业人士直言,“互联网还好,工作还是找得到的,只是薪资不如从前。”

12月28日,当燃次元在一个近500人的互联网从业人士群中发出问题,“如果让你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2022年的互联网行业,你会如何描述?”,“降本增效”“裁员”“寒气”“持续低迷”成为大家抛出的答案

曾经的互联网处在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对于项目和人才,也几乎都是能上则上,持续扩张。

根据腾讯2011-2021年财报,在2020年之前,腾讯雇员队伍扩张并不激进,每年维持在1万人以内的增长,*的一年——2014年,雇员队伍仅增加198人。但近两年,腾讯雇员队伍规模扩张明显,2020年腾讯雇员增加22973人,2021年腾讯雇员增加26913人。

数据来源/腾讯2011年-2021年财报 燃次元制表

另一快速扩张的公司字节跳动,2016年员工人数仅为5000多人,但伴随着字节跳动快速膨胀,资料显示,到2021年字节跳动的员工人数已达到10万人。

在公司快速发展时,人员是公司发展的支撑,但当业务增长不及预期,尤其部分业务需要被舍弃时,不匹配的人员就成了过重的成本。于是在低迷的2021年、2022年,裁员、缩减成本成了互联网公司的集体选择。

降本先行,增效维艰

在裁员之外,互联网的2022年,另一被多番提及的关键词便是“降本增效”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裁员也是降本增效的举措之一,而且是员工和业内感触最多、最深的举措。但在裁员之外,互联网的降本增效还体现在福利、薪酬,以及业务的调等整多个方面。

“公司刚刚通知,从2023年1月开始,我们的年终绩效提高了,固定工资降了,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从某种程度上,也是降薪了。”某互联网公司员工表示。

关于福利的缩减,晚点LatePost在一篇报道中说得丰富且具体,“在腾讯,一些中层办公室和公共区域的绿植被搬走了”“(美团)今年6月后,员工出差只能选早上6点前或晚上9点后的航班——能省一晚住宿费”“在快手,员工日常的下午茶取消了,冰柜饮料区眼看着走向‘贫瘠’”。

但在裁员,薪酬和福利的缩减之外,业务的调整更值得关注。

为了降本增效,2022年各互联网公司也大刀阔斧地对业务进行调整,一些效益不明朗的项目被直接放弃,一些冗杂的项目也进行梳理和整合,比如京东关停了“京喜”,腾讯关停了“小鹅拼拼”。

除了一部分难见成效的项目被直接砍掉之外,幸存的项目也在面临调整。

“腾讯有六大块业务,这两年比较稳定的是WXG(微信事业群)和CDG(企业发展事业群),调整*的则是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和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李伟表示,“腾讯的CSIG是2018年‘930变革’合并成立的,里面糅杂了很多业务,业务与业务之间也没有理顺,所以今年进行了很多调整。”

对业务的要求也在变化。“以前CSIG注重做盘子,做市场占有率,做很大的集成项目,特别是做很多To G的项目,因为这种项目的金额很高。但其实这种项目,腾讯干的都是转售活儿,用的产品都不是腾讯自己的产品,毛利也很低,管理借款也很不理想。”李伟介绍。

“但从2021年12月份开始,腾讯CSIG对项目的考核,不再计收项目签单额、合同额,而是要看有多少是我们自己的产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腾讯从一个前面的集成商,变成了项目总包,回到了提供产品的本质。”李伟继续说道。

通过降本,各互联网公司交出了一份还算好看的Q3成绩单。比如2022年Q3,京东营收2435亿元,同比增长11.4%;Non-GAAP净利润100亿元,同比增长98%,环比增长54%,达到近几个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团2022年Q3财报显示,该季度营收626.2亿元,同比增长28.2%,净利润 12.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只是降本容易,增效却难立竿见影

在2022年Q3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京东CEO徐雷直言,今年京东的利润主要体现在“降本增效”中的“降本”,明后年将重点发力“增效”。根据财报,2022年Q3京东零售收入2119.23亿元,同比增长6.9%,经营利润109.26亿元,同比增长37.57%。

“你把没用的人、没用的业务干掉,只是能让公司活得久一点。而公司要发展,还是要找到第二曲线、第三曲线,找到增长点才行。”李伟直言,“现在腾讯做的增长点就是To B、短视频、游戏出海,但To B现在春天还没来,短视频在慢慢追赶,出海也不尽人意。”

互联网要彻底走出泥淖,仍需努力找到新的业务支撑点。

2023年何处去?

2022年的末尾,除了持续不断的裁员,还有各家一把手的喊话。

12月22日,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12月15日在内部员工大会上的讲话曝出,在讲话中,马化腾频放狠话,“你活都活不下去了,周末还休闲的打球”“很多业务该砍就砍掉,不要留恋”“以后大家不要跟我说什么买量的故事,我已经不信这个了”,以及内部的贪腐问题“真的是触目惊心”。

12月26日,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11月20日在管理培训会议上的内容流出,刘强东痛批,“拿PPT和假大空词汇忽悠自己的人就是骗子”“整个京东零售,只有1.5个人在会上说真话、提问题”。

12月29日,张勇向阿里全员发布邮件,对阿里云智能总裁、集团CTO、集团CPO等职位进行调整,并将阿里2023年关键词定位“进”。

各家一把手言辞激烈,似乎说明互联网仍高度承压。

明年上半年互联网应该还会继续裁员。因为互联网太膨胀了,泡沫是存在的,它根本养不起这么多人。”李伟直言。

也有求职者表示,“预感明年找工作还是要不上价,市场并没有什么好转的迹象。”以及,“疫情的影响还在继续,而且互联网公司应该没那么快好转。未来找工作还是要放平心态,接受平薪或者降一点。”

但也有乐观的声音,比如张勇表示,“社会进入到和疫情共处的新阶段”“国家对平台经济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2023年是阿里抓住发展时机的关键年份

疫情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丁道师告诉燃次元,“2022年12月开始,随着疫情相关防控措施放松,这段时间我也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走访。走访过程中,明显感觉到经济正在复苏,包括电商、物流等多个行业已经出现了复苏的势头。”

在平台经济的政策定调方面,12月15-16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市场分析认为,会议对平台企业给出了明确的支持信号。

但互联网的困境并未迎刃而解。当下正值电商年货节,消费者却意兴阑珊,“年货节好像没什么优惠,好不给力”“商家没货,物流也不行,勉力维持罢了。我这几星期有好几个快递到了本市,但一直没有快递员送。”

“虽然政策提到鼓励支持平台企业发展,但监管仍旧是在的。此外,在业务方面,现在大家的方向是做To B,但互联网公司做To B业务充满挑战。整体来看,互联网仍未找到新的增长点。”李伟直言。

另一个需要被认识到的,则是互联网如日中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正在走向普通行业的定位

“腾讯要回到以前那种状态,比如普通员工也能通过股票‘逆天改命’,人人都可能加入一家公司然后收获上千万元的财富,互联网这种指数级增长的状态已经不可能了。”李伟表示,“现在腾讯的组织文化、能力、管理的灵敏度,让我感觉它仍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但也只是一个比较好的打工的地方而已。”

丁道师也指出,“任何一个行业都会经历过一个有爆发性增长,到中高速增长,再到一个常态化发展的阶段。放缓恰恰说明体系已经初步构建完善了,如果还是爆发性增长,说明基础差、底子薄弱。”

“十几年、二十年前,互联网爆发性增长的那个时代,真的是已经彻底过去了,哪怕有To B、国际化等新的发展潜力,市场发展的速度也不可能像当年那么大了。”丁道师最后说道。

2022年马上过去,互联网即将迎来崭新的2023年,但新的一年,互联网的压力或许并不会更小。

参考资料:

《大公司省钱过日子:从卫生纸到盘中餐》,来源:晚点LatePost。

*文中津津、李伟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燃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互联网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