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胡歌、张颂文都是优秀的创业者

大低潮一般发生在结尾的开始处,小说里会在倒数第三第四章的位置出现,电影中会在第八十分钟左右出现,而张颂文拿的剧本,好像一直处在“低潮”中。

张颂文和胡歌的故事都在讲述同一个主题——求索与磨难。

如果以张颂文和胡歌为原型,拍成影视作品,应该是一部励志的创业奋斗剧。

投资圈里有句老话:早期投资就是投人。但投什么样的创业者,就有各自的标准了:有人看中胆识和学识;有人看中履历和能力;还有人看中初心和领导力。但终究,创业这件事,还是要看韧性。

经典的励志故事有很多,比如讲述求索与磨难、罪孽和救赎、认同和自我牺牲的;比如讲述追逐、神怪、三角恋爱、正邪斗法的;还有讲述避祸、逃亡、悲剧的。而张颂文和胡歌这两个人,似乎在用不同故事线,讲述同一个主题——求索与磨难:一个,在底层摸爬滚打,尝遍冷暖酸苦,不改初心,累积进阶,终大器晚成;一个,年少成名,却半途惨遭车祸,*毁容,跌到谷底再度爬起,完成重塑和涅槃。

如果有一本名叫《创业者的自我修养》的书,书中*页就应该用大写加粗字体写满一整页关于失败和坚韧的名言警句——“失败是坚韧的最后考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自坚韧如梅盛,苦寒过后梅遍香”等。

俞敏洪、张朝阳、褚时健、张文中等企业家,也都经历过人生低谷,最后靠着自己的咬牙坚持,一点点在绝望中拼凑着信念,度过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再度出发,重新崛起。这种感觉,埃隆·马斯克将其描述为:嚼着玻璃,凝视深渊。

张颂文的故事线,是一条漂亮的增长曲线:低开,逐渐线性攀高,完成初始累积后,在某个节点突然几何增长。而胡歌则是一条“v”形的曲线:高开暴走,突然跌入谷底,然后再重塑开始攀爬。在经历打破、重塑的不断循环后,继续带着目标和初心前行,这无疑是合格创业者的基本素质。

不同轨迹,同样跌入谷底

大低潮一般发生在结尾的开始处,小说里会在倒数第三第四章的位置出现,电影中会在第八十分钟左右出现,而张颂文拿的剧本,好像一直处在“低潮”中。

1976年5月10日,身为客家人的张颂文出生在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回龙镇唐村。11岁时,父亲转业,全家住进了城里。过了两年安稳日子,张颂文13岁那年,母亲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初中他的母亲去世。而后的多年,张颂文都在打工、换工作中度过。

据《人物》报道:母亲去世两年后,16岁的张颂文开始了打工生涯,在各个工厂之间流转,一个接着一个工种地换。他干过安装空调的活儿,去日历厂糊过日历,在“亚洲汽水厂”洗汽水瓶。在当演员之前的9年里,他干过的不止这些,酒店的实习服务员、饭店经理,还有导游。

而此时的胡歌,已经小有成就。

胡歌比张颂文小6岁,出生在上海市徐汇区,1996年,上海教育电视台面向上海滩招聘中学生主持人,14岁的胡歌成功突围而出,当选该台《阳光少年》栏目主持人,并且在这个小主持人的行业里做了几年。胡歌的童年经历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当主持人、记者外,他还做过杂志的学生编辑,出演过区里少年宫的话剧演出,还在电影中露过脸,也参与了动画片电影《宝莲灯》的配音。

胡歌如同天之骄子。据公开报道:胡歌在上幼儿园的时候,被上海广播电视台小荧星艺术团选中,那年上海有3万多名儿童去考,最后录取了60名,胡歌是其中之一。

电影成了改变两人轨迹的契机。

因为喜欢电影,2000年,张颂文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高职班,成了班上年龄*的学生。2001年,19岁的胡歌,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导演系,后来又去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面试,考了第三名,因上戏老师的劝说和家庭原因他选择留在了上海。

而在2005年这一年,张颂文凭着出演《乘龙怪婿》男一号贾发正式出道,成为珠三角地区不少80后、90后共同的回忆;而胡歌,也通过仙侠剧《仙剑奇侠传》中“李逍遥”一角,从上海走向全国。

但张颂文的演员之路并不平坦。

毕业后,张颂文进入了找工作环节,而演员的流程便是不断见组——背个包,包里面装满了他的照片,照片后面写上他的名字、年龄、身高、体重、毕业院校、作品等信息,然后去敲开各个剧组的门,把资料放下。

见面的时间,也就在10秒左右,对话也往往只有简短的3句:

“老师,我过来见组。”

“你把资料放下。”

“可以了。”

结束这三句对话之后,便可以离开了。在演员行业初出茅庐的张颂文见了五六个剧组后,都没有被录用。于是,他的老师告诉他——数量不够、时间不够,这才有了后来3年被拒七八百次的记录。

北京的见组,很多都集中在几个宾馆里,张颂文曾回忆过这段往事,“一进去那个宾馆,大大小小的剧组可能将近有五六十个。你可以在同一天见完,也可以分批去。”

在*年,张颂文见了360多个剧组,被拒绝了360多次。第二年,他的自尊心有点受不了,稍微缩减了一下,280多个剧组,但结果还是全军覆没。第三年,他见了200个左右的剧组。“3年之间,我大概见了七八百个剧组,被七八百个剧组否定。”张颂文总结道。

演员行业中,胡歌是偶然事件,走红前的张颂文则是常态。

在项目融资阶段,创业者也需要不断去敲开投资人的门,让他们给自己时间和投入。但投资人们需要对创业者进行综合评估:比如经验上,投资人会参考创业者是否在成熟的互联网公司干过,对操作项目是否有稳定的经验;比如关于资源,对互联网创业来说,需要的不是你理解的“认识某某”的类似资源,这里的资源主要针对的是能否让初始团队更好地节省时间和金钱成本,类似好的推广渠道资源,一些好的合作资源;比如团队,成熟互联网公司的中高层出来创业,有的能带领一帮兄弟出来一起拼,因之前的经历,更能减少现实中的磨合成本。试想一个大厂的高层带几个战略、产品、运营、市场都能独当一面的人一起创业成功率高,还是就一个毫无经验的创业者带几个新手创业成功率高?

创业本是一件高风险的事,对投资人尤其是早期投资人来说,在“概率事件”中找到可控的方法,去节省筛选成本、降低风险,是他们的基本技能。

张颂文在小“火”之后,也开始为演员这个行业发声,他提到:中国的演员群体有将近30万人,而他是这30万人当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个演员,“中国99.5%的演员就是我,99.5%的演员跟我一模一样,一个人工作4个月,就拿几千块钱。顶多只有0.5%的演员他们真的衣食无忧。”

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创业者最终要拼的还是在低谷后,触底反弹的能力。

熬得住,也能爬得出

胡歌的大低谷有两个:一个是车祸;一个是《琅琊榜》大火之后。

2006年8月29日,胡歌在沪杭高速嘉兴路段遭受车祸。一场车祸让刚走上事业高峰的胡歌,瞬间从悬崖跌入谷底。虽然死里逃生,但面部被缝100多针,右眼落下了无法修复的疤痕。

车祸发生不到一年,胡歌复出。2007年6月22日,胡歌在北京举办复出仪式,正式宣布复出。但这并不代表他的状态已经恢复,也没有代表他已经和自己和解——走出毁容和助理在车祸中丧生的阴影。

在采访中,胡歌曾透露疤痕一度让他感到自卑,因此他在那几年的电视剧中几乎都是左脸面向镜头,而且会用刘海来遮住眼皮。据《环球人物》报道:一度,所有关于胡歌的合同,经纪人规定造型上必须带刘海。

正式复出后,胡歌参演了不少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仙剑奇侠传三》《神话》《苦咖啡》《香格里拉》《摩登新人类》《无懈可击之高手如林》《刷新3+7》《轩辕剑之天之痕》《风中奇缘》等等。《神话》杀青之后,胡歌不断地接现代戏,想从“古装美男”的形象中挣脱出来。同时,他也“退居男二号”,开始向制片人的方向转型。

但,转型之路何其艰难。

在后来的采访中,胡歌回忆道:“我开始反思我的经历对演员这个职业来说,是不是一种财富?如果多年后人们提到我,还是车祸,那说明我一直都没有其他成就来转移注意力。”

这种尝试、调整继续尝试的状态,持续到了2015年,《伪装者》大火,《琅琊榜》更是让胡歌成为全国知名度和身价最高的男演员之一。

2015年年底,胡歌获第30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提名;2016年,因为《琅琊榜》,胡歌获第22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男主角奖,第11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人气男演员奖,以及第2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

财富方面,他更是在2019年直接冲到了《2019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第3名,而在此之前,胡歌曾是《2017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第18名、《2015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第63名。

胡歌曾在采访中表示,这段时间才是他的低谷。“事实上,那个阶段是我的低谷。我已经很久没有接戏了,甚至对演员这个职业能不能继续都有了一些怀疑。”那个阶段,胡歌不确定所谓的成绩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除了鲜花和掌声,财富和名气,演员这个职业还能为他带来什么?他通过这个职业还能创造什么,实现什么?所有问号后的答案,都是“不知道”。

英国哲学家赛亚·伯林出版了一本名叫《刺猬与狐狸》的书,借此描述历史人物思维的差异。狐狸追逐多个目标,其思维是零散的、离心式的;而刺猬目标单一、固执,其思维坚守一个单向、普遍的原则,并以此规范一切言行。

伯林提出理论的60年后,一个叫加迪斯的人,对此继续进行了完善。他认为人的思维往往处于刺猬式和狐狸式两种思维方式的对抗之中。前者重视目标的单一性和纯粹性,而忽视手段的配合;后者重视环境的变化和对自身能力的评估,但往往模糊了目标和焦点。加迪斯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把刺猬式思维理解为对战略目标和愿景的规划,把狐狸式思维理解为对自身能力的评估和调控,那么目标和能力的平衡即为战略。

胡歌和张颂文,都是具有降服内心“刺猬”和“狐狸”的两个人——胡歌没有迷失在外部的鲜花和掌声之中,在低谷时也能再度爬起,磨练演技;张颂文也在长期的逆境中没有放弃,坚持能力的提升,于最细微处去体验和感受——如同创业者经历困境时,他们抓住核心问题,摒除噪音,回到产品和能力本身。

归来还是少年

“人生就是有低谷、有高潮,有多大的高潮就会有多大的低谷。”2022年夏天,刚从低谷挣扎出来的俞敏洪和张朝阳进行了一场对话,对话中,俞敏洪提到对高潮和低谷的理解。

很幸运的是,张颂文和胡歌,都等待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2020年,凭借着网剧《隐秘的角落》中“吃馄饨”这场几分钟的戏,张颂文出圈,开始逐渐走入公众视野。

这次成功是偶然,也并非全是偶然。

为了演出一个刚失去女儿父亲的崩溃感,张颂文提前3天绝食,晚上尽量晚一点睡,“因为这样的话呢,它能出来一个质感,就是说这个男人整个人垮了。认认真真对待这份工作,希望自己对得起自己当年走的这条路吧。”

另一个火爆的片段,是张颂文参加《我就是演员3》。一个年轻的演员并没有演绎好试镜失败的“小测试”,于是临时让张颂文示范。对着镜头,张颂文演出了报喜不报忧的闯荡经历,一次次挫折、失败之后,面对家人的“欺骗”和爆发出的委屈。这些或许不是演技,是张颂文的经历。

而后,同为《我就是演员3》嘉宾的李诚儒总结到:自己找到了年轻演员没演好的原因,没饿着,明白吗?能耐是饿出来的。

苦难在此时,也成了一种财富。

不断被拒绝中,3年的北京生活,张颂文过得很苦很难,“我住的北影小区的菜市场,很多阿姨都认识我。到现在都认识我,她们说:你有个特点,你是晚上7点半买菜的人。为什么?晚上7点半她们要收摊了,所有的菜都要论堆卖的。”

美国著名风险投资家保罗·格雷厄姆画了个创业过程中创业者的情绪曲线,将创业者的心理活动状况大致分为亢奋期、低谷期、稳定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不断循环的,其中低谷期是最灰暗漫长的。

因为长期困在创业低谷期不断挣扎求生,因过于漫长和痛苦,75%的创业者没有熬过这个阶段。

“创业时,你必须坚信,任何问题都有一个解决办法。而你的任务就是找出解决办法,无论这一概率是十分之九,还是千分之一,你的任务始终不变。”霍洛维茨的这句话背后,便是走出黑暗的不二法门——相信和执行。

但在很多次采访中,张颂文不断强调,他不觉得自己苦和贫穷,也没有过的不好,不要给他贴上这些标签。

“热爱一件事情,可能别人看来你很苦,但本人是不觉得苦的,而且觉得乐在其中。”如果有人问张颂文,这么长的低谷是怎么扛下来的。他会告诉你——热爱,“当时有一句话,不停地鼓励我,如果你觉得很难的时候,你跟自己说一句:明天就会好的。”张颂文说。

波折、障碍、阻挠、复杂的纠纷,所有的麻烦只有一个目的——阻挠主角向目标前进,让主角每一步都要绕行,从旁边、上面、下面,甚至后退,然后再前进。但生活没有剧本,创业没有剧本,只有自己创造的一点点光亮,鼓励自己咬牙去坚持。

祝福当了父亲的胡歌,祝福被大家看见的张颂文。

参考资料:

《张颂文 一个名为「表演」的残酷游戏》,人物

《胡歌:先把刘海梳上去,再把⾃⼰变成惊⼸之⻦》,环球人物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中国企业家杂志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影视视频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