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入蓉,筑梦未来。2023年2月16日,由成都高新策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支持,清科创业协办的“2023中国(成都)产业基金生态大会”在成都举办。
本场《电子信息产业链的突破与创新》圆桌对话由创新工场合伙人、华南区总经理熊昊主持,对话嘉宾为:
胡可 长石资本,管理合伙人
唐鹏飞 赛富高鹏,主管合伙人
王家恒 芯动能投资,董事长、创始合伙人
杨 镭 华山资本,共同创始人及主管合伙人
以下为演讲实录,
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整理:
熊昊:谢谢大家,今天下午的第一个论坛是电子信息话题。在座的几位都是行业里面非常资深的投资人,并且是产业里有多年实操经验转型做投资的投资人,今天他们会给大家分享电子信息话题的方方面面。第一个话题请在座各位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我也介绍一下我自己,创新工场是天使投资机构,在国内算第一批机构化做天使投资的天使基金,我们也是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方向最早做系统化布局的机构。过去几年我们管理的规模逐渐增大,从天使、VC/PE企业发展阶段都有覆盖,从原来的纯移动互联网到现在的医药、人工智能、硬科技、半导体、工业自动化、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这几年也做了布局,这是我对我们机构的简单介绍。
胡可:大家好,长石资本是比较专注智能汽车赛道市场化的小而美的机构,过往我们布局芯片、新材料和关键零部件,投资了30几个项目,布局了半导体、服装、测试设备等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去年我们有9个公司已经成功IPO,像中微半导体这些企业,另外有1家企业去年12月份在过会。我们的团队来自两部分,第一部分来自产业界的人士,过去都是从事产业实际创业和经营的,另外一部分来自一二级市场的专业投资,我们希望长石资本能够打造一个专注于细分赛道的市场化的机构。谢谢。
唐鹏飞:大家好,我叫唐鹏飞。我们机构叫赛富高鹏,是半导体投资平台。赛富是国内老牌的机构,现在在管的资产差不多100亿美金左右,我们半导体投资基金到现在已经投出去了100亿左右人民币,我们基本的投资策略是比智路小一号的PE或者是中后期成长型的融资,也做控股型的投资,所以基本上在国内的VC/PE机构我们和建广两家是比较偏向于PE策略的投资机构。我们这次到成都来也是有一些合作的基金,获取投资人的项目,准备在成都落地,谢谢。
王家恒:大家好,我是王家恒。我是北京芯动能投资的王家恒,很高兴有机会向各位学习。芯动能投资是在2015年成立的,聚焦于半导体以及显示这两个相关的赛道,到目前为止我们累计投出的在120亿的水平。伴随着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这几年投资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后希望有机会跟在座的各位多多沟通,多多合作,谢谢。
杨镭:大家好,我是华山资本的杨镭。华山资本是中国最早做硬科技基金的,2010年成立,专注半导体、先进制造,但是我们还有一个特殊的视角,我们也是在做跨境,在中 美两边做投资。在投资项目中有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像兆易创新半导体,我们基金特别强调取得特别好的投资回报。我们的团队也是来自于产业工程师背景和CEO DNA,这些年我们专注于硬科技赛道,继续在这方面布局。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见面和交流,相信在座各位在很好的平台上做出更辉煌的成绩。
熊昊:第二个问题我们不抛给所有的人,我们请王总给我们做一个分享。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家如何看待自主可控和产业创新带来的投资机遇,在这个行业里面投资的挑战,这两个方面能给大家做一些分享吗。
王家恒:我首先回答投资创新的机会,我想从几个方面跟大家分享。
首先,我们目前以集成电路板块为例,中国2021年需求的金额差不多在1900亿美金,应该是一个历史新高,因为2021年市场都比较好。在2021年这些芯片和集成电路来自于中国自产或者有自主可控的来源,大概有320亿的水平。通过这个对比,我觉得国产替代是一个比较实实在在也比较中短期的,或者说也比较急迫的一些投资机会和创新的机会。
第二个,在这个基础上,还有一些隐形的增长,比如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智能化、云计算越来越多,方便了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技术的实现,有很多这样的机会。
第三个,以政府现在为主牵头,核心关键领域的突破,比如说航空航天、深水深潜、核电,甚至在智能汽车、电动汽车这些领域可以滋生出来非常多的机会,也都是我们投资和创新创造的机会。
总的来讲,随着我们国家以及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潜力机会是无限的。
第二个方面,我再谈谈挑战。
首先,希望大家要多鼓励、多帮助、多支持整机类的企业,系统类的企业。华为这几年的过程表明,整机类和系统类的企业对于我们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需求的来源,创新的来源,技术进步的推动都是靠这些整机系统类的企业,包括华南地区国内龙头的整机类企业,以及我们对新生的整机类企业都特别重视,不仅是政府会重视,还有投资的机构,还有社会的机构。这是第一个挑战吧。
第二个挑战,核心的人才。中国发展战略新兴行业,发展电子信息行业,其中归根到底是需要有核心的人才,有真正的对电子信息行业,比如说以集成电路为例,要上升到物理、化学、数学这些层面的高端人才,我们能够给他一些比较好的成长土壤,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逐步实现可控。
第三个挑战,观念的挑战。我个人做了25年的实业产业,可能做产业也好,做投资也好,实际上他是有一些波动的,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深刻的演变,产业的周期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变化,这个时候需要我们更深入的去挖掘一些机会,我们需要对电子产业更有耐心。
叫挑战也好,叫建议也好,反正就这么个意思,请大家多批评指正。
熊昊:谢谢两位的分享。总结下来,在自主可控和创新的层面,听起来机会也是有很多的,因为产业环节链条很长,创新的机会、投资的机会应该还是会有很多的。比如说美国、欧洲难一点,但是日韩、中国台湾、新加坡半导体比较发达的地区,细分的环节我们做一些也能够促进并购的机会,但是挑战就是资本泡沫比较大,产学研的环节是非常长的,可能需要一些耐心把线理起来。周期可能会比较长,政府的支持,创业者的投资圈,产业的收获,这些都是需要的。
下一个话题比较有趣,我希望在座的每位大佬都花点时间来展开一下,讲一些干货,讲一些你们在内部做2023年投资的一些策略,我希望大家抛出来给大家做一些分享。在电子信息产业涵盖很多领域,你最关注的细分领域是哪些,在新的一年做哪些新的布局。我们请杨总开始。
杨镭:谢谢主持人。刚刚提到了华山一直是做硬科技出身,现在在强手如林的地方还是要术业有专攻,我们专攻的领域有三块:第一,半导体。第二,先进制造。第三,人工智能企业软件、大数据、云的市场。从数据来讲,半导体产业有很多板块,包括设计、封装、制造等,不是每个行业都适合做像这种风险投资,我们还是比较关注相对轻资产的投资项目。我们投了兆易创新,现在也逐渐进到了MCU,我们也投资了芯原微电子,这些还将继续是我们未来投资的板块。
从机会来讲,我们有时候做简单的比喻,美国的半导体行业从1947年开始,时间一晃过了这么多年。美国著名的半导体公司叫德州仪器公司,你把半导体公司的产品目录打开,你一数有几万SKU,每一个SKU在中国潜在的是一个创业公司,你这么去想象这个事情,有很多创业机会。回到上一个主题来讲,投资机会就比较多,还可以淘金。
从投资来讲,两三年前大家看到中国半导体投资泥沙俱下,都冲进来了,10年前买房的只赚不赔钱的感觉。随着这两年中国市场的变化,我们自己群里有个人说你们还投半导体啊,我说特高兴有人问这个问题。我就希望不懂的人、不会的人、不清楚的人真的别投半导体,你们投点你们喜欢的。因为市场规模在这儿,一点都没有少,这个时段来讲是真正懂半导体的基金投资人的好时机。我们最近投了一家公司,我们做领投的公司,是原来国内很著名的企业出来的,名校毕业,也是经过行业很多年的打磨。我们认为计算机芯片半导体存储是半导体很大的一块,我们往上游再布局一些,再往上游布局,还是被海外几大家垄断,但是我们的打法慢慢地吃上去,从成熟制程到先进制程,我们看到做精做透做好机会还很大,在半导体是这样的。
在先进制造方面,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如果把零部件拆开大概几千个,你看这里头的上下游有多少机会。前不久投了一家公司是做毫米波雷达的。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几乎是每个车都可以用到的,甚至一辆车上有很多个,这家公司是非常优秀的一家公司,甚至在德国名厂里工作过很多年,通过一些技术创业,他们对行业非常了解。
这代表我们投资的方向和思路,我们认为这方面是最大的机会。我们以前投过一家公司叫九号机器人,也叫赛格微,九号机器人也在往电动摩托车行业发展。我们结合这个点来做,把产业和投资结合起来,发挥投资的优势,看到一些机会或者做一些项目的评估。
在软件上,我们早期在海外投了Unity,Unity在中国也发展非常好。在软件方面,美国的软件比中国还领先1-2个阶段,我们投软件公司云智慧,中国的SAAS为什么一直没起来,或者起来比较慢,中国的软件是什么形态,我们因为看过更先进的公司,回过头来看我们国家的公司后,相对来说就会有一些清晰的路线,对我们投资和找项目、帮助企业家成长有利。
这几个从大的逻辑来讲都有进口替代,或者信创的机会,这给投资人带来天赐良机。为什么?在科技投资领域,其实科技公司要把所有林林总总的东西都撇开,一个就是你做的东西有没有市场要,别做的东西没人要,一个就是有人要,你做不做得出来。进口替代或者说信创,或者叫国产替代,起码市场需求这块的风险没有了,你在投资里一大块风险没有,你就堵团队把这个东西做出来,这从投资来讲是多好的一件事,所以说你冲在前面没错。谷歌眼镜花多少钱,出不出来还不知道,你投这个东西就有点难。
总而言之,在这样的投资逻辑下我们布局这几块,利用过去的投资基础、产业的背景,利用我们积累的经验,是我们现在做的一件事情。
王家恒:按照主持人给的题目,我们做自己熟悉的行业。对于芯动能来讲,熟悉的行业就是显示和新能源赛道,这两个赛道有很多的关联,基本上就是以半导体为基础的,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点。
第二个点,我们还有一个市场导向,或者产业发展的导向,在显示和半导体的基础上,我们围绕一些发展前景比较好的,比如说在光伏里的应用,在新型显示里的应用,在电动汽车里的应用,这两个维度进行的嫁接。
第三个点,2015年成立的时候,围绕集成电路的设计,我们也有一些基金,30%要投到设计里去,所以过去几年投了family这种公司。随着行业的发展,我们从二期基金开始有意识的在装备以及装备的零部件,材料这些方面会看得更多一点。
这是比较直接的分享我们的想法。
我还有一个心得,投装备和材料跟投轻资产的公司有非常多的不一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给他赋能,你要支持他,或者说你要发现他有这个潜力,有确定的市场,或者是确定的验证。很多family都是一些比较标准的厂房,一旦到了材料或装备以及零部件,基本上都是一些比较To B的市场,尤其是起步的阶段。我们在2022年投了一个特气阀门,投完以后我们给他做一些公司治理,甚至给他找了一些关键的人才,给他嫁接一些可能不是马上就能做进去的高端客户,可能有一些低端需求的客户。我们通过投入材料和装备这样的方法,我觉得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我们现在稍微的投早期、中早期,二级市场跟一级市场现在都比较高,再往前看,也跟我们做装备和显示的想法是相一致的。投早期可能需要更加对产业的洞察,可能需要更累一点,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研究产业,去发现一些真正的项目。
唐鹏飞:我简单分享一下赛富高鹏的投资策略。我们是一个PE机构,不太投早期的项目,对于收购兼并资产,快速的在二级市场上完成变现退出是我们比较独特的打法,所以我们典型的从收购一个项目,快速把它注入到上市公司,短的话可以在24-36个月内完成一个周期。同时,典型的操作资金量是比较大的。我们主要做三类投资,一类是Pre IPO,现在二级市场没有倒挂,价差不大,赚的钱并不多,一般两三倍三四倍,真正赚钱赚得多还是控股型的收购。我们收购的时候在印度他只有50个人的公司,收购完之后我们在中国帮他招了150多个人,建成了管理团队,同时把他带进了大客户的订单,类似于这种创造价值的过程是我们这种PE机构比较擅长的。我们最近跟成都市合作的有一些大型的并购,并购完了之后能够快速的装入到上市公司里面。这是我们简单的策略。
我们还有一类投资是跟海外的国际一流公司在中国建一些合资公司。头部的资产要做收购非常困难,我们就绕开收购这一关来做合资公司,过去也有不少跟国际大厂合作的成功经验,希望将来这些经验能够在成都引进一些新的科技企业。
胡可:关注新能源、智能汽车,长石以往投了半导体,我们也跟比亚迪智能汽车做国产替代。2021年的时候比亚迪半导体国产化替代率最高,终极目标是全替代,去年比亚迪国产化替代率达到两位数,未来国产化替代率从10%到30%到60%,对国产的厂家提供了巨大的机会,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继续关注的。在新能源是一个很大的赛道,我们寻求细分市场的领导者,比如说前面投了一个企业就是用锂电池模组代替高尔夫球车的模组,在过往三年他的销售业绩从2个亿、5个亿到去年接近10个亿,细分赛道大公司不容易关注,但是细分赛道中利用中国在锂电池技术的领先性能够跟国际合作是我们比较关注的。
熊昊:谢谢大咖们的分享,总结起来就是很多国产替代的机会,很多的增量市场的机会,因为现在是硬核科技,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都是黄金时代,国内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应用都是在中国。杨总提到的把产品组合,逐一的去取代,可能就是无数的创业公司的机会。包括现在新的增长,比如说胡总提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用量是原来的无数倍,而且很多新型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有一系列的机会,包括AR/VR,新型的材料,再包括效率提高用到的半导体材料,薄薄的几个微米可能有几十层的材料,可见里面的技术含量需要花的时间比较多,里面创业的机会还是无穷多的。
第四个问题我们就请杨总和唐总回答一下。社会资本在推进产业创新和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方面,如何来发挥这种重要的作用,我们请唐总先。
唐鹏飞:中国的半导体要做起来,我们可以看看过去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经历。这么大的产业做起来,最好都是政府主导,但是社会资本在中间是比政府资金更有效率的有机的补充。一些系统风险只有国家资本才能承担,社会资本就需要极大面的覆盖。刚才杨总提到模拟半导体TI加起来有12万个产品,把12万个产品都要覆盖就需要向很多小的,但是量很大的社会资本一个一个来积累,一个一个来覆盖,同时它具有灵活性,最后做一个模拟芯片可能三五个人就够了。我总的感觉就是社会资本跟国家资本有机的结合,各做各的事情,各自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风险,过去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们希望往前走的时候,大基金也能够承担他应该承担的风险,我们承担我们应该承担的风险,最后大家齐心协力把中国的半导体做起来。
杨镭:这个题目另外的说法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感觉简单描述应该分成横和纵,横就是今天这个论坛基本上都是硬科技领域,成都市政府搭的舞台搭得非常好,还有其他做软件的,可以通过社会资本把各个不同行业的企业、专家、标的都拢到这个地方来,所以说成都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毕竟靠着政府做起来是有很大挑战的,如果把社会资本动员起来,这个力量是不可描述的。纵是什么意思呢?今天这个论坛就是纵,有人是做早期的,有人是做成长性的,有人做并购的,有人做海外的,这一条产业链又是社会资本和地方政府平台之间强大的合作,我们之间未来好像是同行,但是其实大家也有合作的机会,特别是唐总和各位老总都有不同产业的背景,所以这个力量加起来我觉得特别的强大,所以说社会资本和地方政府的资源、平台已经打造了,要双赢的未来的前景铺垫好了,我觉得这个意义非常大。
熊昊:我们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发力深耕电子信息产业,我们请胡总分享在建圈强链的背景下看到哪些投资机遇。
胡可: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建圈强链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是很亲切的,因为我本人也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我来自深圳,深圳一个副市长说了一句话,电子科技大学支撑了两个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的城市,一个是深圳,一个是成都,深圳已经超过2万亿了。以电子科大为例,有很好的资源,电子科大的校友一共毕业生23万人,大多数都在这两个城市,电子科大的校友在创业方面绝大部分都在电子信息领域,特别是科创板开了以后,对电子科大的校友企业是很有益的,2020年、2021年、2022年电子科大校友企业有10家校友企业上市,包括成都一半科创板的企业都是电子科大的校友企业,所以说对于一个基金来说,我们要寻求成都机会,来到成都是我们多挖掘校友企业资源都是很重要的方面。我们在投资的同时,能够为建圈强链做贡献,能多招引一些企业来落户成都高新区。深圳的很多校友企业实质上绝大部分在成都都有动作,哪怕开一个子公司、分公司,甚至是研发中心。我们希望能做一个工作,能够为我们被投的企业,跟成都高新区落地做一些赋能。我们明天会跟电子科技大学合作打造一个产学平台,目的是为我们被投的企业与电子科大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资源打造互动,企业能够拿到人才的培训。产学研的项目,对学校来说他需要产业界来支撑集成电路的发展,我们希望在这方面多做贡献,为高新区建圈强链,在我们淘到优质标的的同时也能做出贡献,谢谢。
熊昊:我们有点超时,感谢各位专家的分享,感谢成都市高新区主办方,也感谢各位,大家可以多认识一下台上的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