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新形势下的新经济产业

人工智能AIGC行业在最近一个月饱受关注。这种新的、巨大的行业技术变革,或者新的话题性的技术出现,也给风投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今年应该是风投行业比较活跃的年份。

基金入蓉,筑梦未来。2023年2月16日,由成都高新策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支持,清科创业协办的“2023中国(成都)产业基金生态大会”在成都举办。

本场《新形势下的新经济产业》圆桌对话由高瓴投资创始合伙人李良主持,对话嘉宾为:

陈 弦 CMC 资本,管理合伙人

程 天 顺为资本,合伙人

索日娅 阿米巴资本,合伙人

朱拥华 美团龙珠,创始合伙人

以下为演讲实录,

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整理:

李良: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也谢谢主办方邀请。我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高瓴投资的李良,主办方之所以让我来做主持人的角色,我想可能因为我是四川人的原因吧,所以也是半个主人。

这一场的题目是在新经济下的投资机会。刚刚柴处做了一些对新经济的展望,这次我们很高兴这几位投资大咖在新年里面我们很希望听到更多的干货,我们先从陈弦开始,每个人先做一轮自我介绍。

陈弦:简单介绍一下CMC资本,CMC资本有12、13年历史,基金起初是投资在文娱行业,所以CMC资本的前身叫做“华人文化产业基金”。我们的创始管理合伙人黎瑞刚先生具有几十年的国内文化领域的从业经验,是行业的领军人物,所以最开始我们的基金有着“文化”的标签。但经过近13年的发展,跟随中国经济的底层行业变迁,今天的CMC资本是一个集合文化、消费、科技的综合性基金,投资占比是文化、消费50%,科技50%。

新经济包罗万象,可以说我们关注到的大部分产业都符合这个范畴,今天在坐的几位同行,大家的投资方向也一定会有重叠。说一下我们的特点:第一,专注。过去的12、13年我们总共投资了70余家企业,每年是5、6家,是相对聚焦的打法,我们希望在单个项目上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占相当的比例,与公司走得比较近。第二,中后期的打法,我们所投项目的退出概率就会相对高一些,在70家企业里,上市企业有20多家,未上市但是已经实现退出的企业有30余家,所以成功概率还是比较高的。第三,深入的产业思维,这点与我们的创始管理合伙人本身有着丰富的产业运营经验有紧密关联,我们希望能够深耕几个赛道,真正适配上产业的一部分,跟企业可以做直接的对话,实现投后赋能,从而创造价值,谢谢大家。

李良:顺为资本的合伙人程天讲讲你们更多在新的科技上的想法。

程天:很高兴再次来到成都,过去半年我们已经来了很多次了,也感受到成都的快速发展以及热情款待。这次非常感谢高新区领导以及策源资本的邀请,很高兴有机会再次过来,同大家一起交流。

顺为资本是一家成立于2011年的中国本土风险投资机构,团队成员主要base在北京。通过12年的奋斗,顺为已成为国内头部的风险创投机构之一。在创始人雷军雷总以及许达来许总的带领下,目前管理总计400多亿的人民币及美元双币基金,已累计投资五百余家企业。我们非常专注于做中早期的投资,本质上来讲,顺为的成立寄托了雷总个人很多情怀和梦想,初心是支持中国的原创科技和制造业的进步发展,以及支持中国的创业者的发展,尤其针对那些正处于最早期,缺乏资金、资源支持的创业者的发展。所以我们的投资数量确实非常多,覆盖领域也非常广泛。总体来看,顺为团队长期关注两条主线:第一条主线,围绕着新经济,围绕着新技术和新科技的探索,包括历史上投得非常好的互联网+等领域,也包括新消费等相关领域。第二条主线,围绕制造业的升级创新。雷总创业30多年,他的夙愿是提升各行各业的制造水平和技术水平。我们也投了制造业里非常多的细分领域,横跨手机、汽车、通用3C数码等制造业的方方面面,覆盖下游的终端产品以及上游的零部件配件、材料,甚至是软件、工艺各方面都有。所以这两条主线是顺为未来发展最重要的主旋律。包括今年,包括未来,围绕着新经济、科技以及制造业的升级,这两个板块是顺为团队坚定看好的,我们也在尝试探索一些新的方向,过去两年,我们开始非常大规模地进入新能源、医疗等领域。上述是我们顺为团队目前关注的方向。谢谢。

李良:下一位有请阿米巴资本的合伙人索总讲讲。

索日娅:首先感谢成都高新整体团队的邀请,也非常感谢策源资本给到我们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进行分享。

我来介绍一下阿米巴资本的情况。阿米巴资本是成立于2011年,我们是专注于在早期和早期成长期开展科技类型投资的一家风险投资机构。我们是一个全中国的团队,我们所关注的行业也是比较聚焦,一直是关注在数字化、信息化以及AI相关和数据驱动的软件和产品的领域,这条主线基本上贯穿了整个阿米巴的团队在这12年当中的投资。

我们在选择项目的时候有两个点是会非常在意的。第一个点,我们希望他会是以产品驱动的项目,也就是说我们希望不管是软件的产品,还是硬件的产品,我们希望这是一个足够好的产品,也就是说好的产品是为自己说话和进行表达的,这是我们非常在意的重点。第二个点,实际上我们对CEO或者说项目创始人最大的期待就是我们期望他是一个年轻的,有冲劲的中国CEO,我们相当于是把我们对中国的信心和对中国的科技业的重注可以一起交到年轻的中国CEO手中。这大概就是阿米巴资本整整贯穿的12年,也算是一个小周期,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坚持投资数字化、信息化相关的早期创业者们,也希望我们能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跟成都的创业者发生更多的链接,发生更多的关系。谢谢大家。

李良:最后一位有请美团龙珠的创始合伙人朱总。朱总是我们投资界里的帅哥,颜值担当。

朱拥华:大家好,我是美团龙珠朱拥华。首先非常感谢,因为我们其实这次来也是龙珠三期的基金注册在高新区,特别不容易,我依稀记得时间有一年半了,上次还是2021年的时候跟高新这边有很深的交流,度过了2022年特殊的年份,我们最终三期50亿规模的基金就落在高新区,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时刻。龙珠成立的时间不是特别久,我们只有5年多的时间,我们2017年成立的,到现在大约有三期人民币和一期美元,从第一期的20亿到第二期、第三期50亿,还有近6亿美金的基金,一步一步走过来。高新区这一次这么大力度的支持我们,我们会通过我们的努力让高新区看到我们是值得期待的,谢谢。

我要介绍一下龙珠整体的发展情况。在2016年的时候,当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美团的创始人王兴,还有美团的CFO少晖,那时候美团也没有上市,还在一个非常激烈的外卖、到店到家的竞争中。我们当时聊了一个很重要的初心,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在移动互联网这个时代支持一批非常伟大的有理想的有抱负的创业者,让他们可以站在世界的舞台,可以跟世界的顶级品牌去竞争。这个初心到现在都没有变,上周我们刚开完一个会,我还挺感动的。大家的初心尽管有这么多外界不同的情况,还有我们自己内部实际上也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还是能保持一个挺好的单纯的想法,这是我们走下来的内驱。

我们投资的方向不是很复杂,也是因为美团的背景,大家想起美团主要还是吃喝玩乐,所以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投资都是消费。我们的消费主要还是集中在成长性比较好的大的赛道,我们的投资风格是重仓、深度领投,所以我们在过去的五年投资了喜茶、蜜雪冰城、认养一头牛等等这些项目,我们基本上都是这些公司最大的外部股东,所以我们到现在感觉到还是挺不容易的。但是又觉得经历这些感觉也挺自豪的,好像在过去很重要的5-6年的消费升级的时代,我们应该是扮演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

我们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做了一些调整,因为基金的成长实际上还要看更多的赛道,所以我们在2021年的时候开始展开了科技赛道的捕捉,我们投资的理想汽车,我们在这两年投资的欣旺达电池,还有Ecoflow,还有新材料德尔基本上都是各个行业相对比较领先的公司。我们是希望能够消费和科技双轮驱动,在这个历史又是关键时刻能够发挥我们的价值。谢谢大家。

李良:谢谢朱总。听到各位的介绍,我也想起我们讨论的新经济的投资,我觉得各位都提到一点,我认为“新”是创新,来自于技术的驱动创新,最核心的还是人才把握新的技术、新的变化。因为是最后一场,我们得讲点干货,不然会浪费大家辛勤的等待。

经过了2022年不平凡的一年,到2023年年初,各位有什么更广阔的对新经济赛道的看法,大家的关注点是什么,要不然从你开始?

陈弦:讲这个问题我先回顾一下行业的演变。最初我们投资在文化行业,2013-2020年,在过去七7、8年大的周期里我们也享受了很多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所以最初我们投的企业在今天看起来应该算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包括快手、B站、爱奇艺、网易音乐、芒果TV、饿了么、满帮、叮咚买菜、美菜等等,这其实是数字化的第一波,把一个企业对外,无论是To C还是To B的链接,进行数字化,随后放上互联网,这样一来,一方面是造就了很多伟大的公司,同时也变成了消费行业非常好的先进数字化的技术设施。

回顾2022年,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在消费行业,我们投资的风格偏中后期,早期阶段的公司并没有投很多,我们的被投企业中,无论是最近在香港上市的水果批发企业洪九果品,还是十月稻田(线上大米销售),还是泰山啤酒(线下啤酒销售),首先他们是传统行业,具备非常好的端到端的能力,同时也利用了过去10年所打造的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来更新他们的经营模式,无论是营销还是销售,无论是后端供应链还是前端店面管理,又或者是供应链的自动化,都有非常好的呈现。依此类推,我们投科技方向,最开始投互联网类,也就是从企业对外的连接,变成向内部看,数字化如何提升企业内部的效率,今天我们也关注了企业服务软件等。我们是数字化长期坚定的相信者,数字化发展也是大势所趋,所以我们还是会持续关注这块。

李良:我非常同意陈弦讲的,看似是一个传统的行业,但在数字化的加持之下效率提升,找到新的创新点,做得更好更快,也是一个关键。2023年你还是对消费继续看好?

陈弦:是的。两个趋势:第一个趋势,疫情反弹受益的板块,尤其是旅游的板块,尤其是线下体验(零售、餐饮)的板块是比较看好的。第二个趋势,大家更关注基础类、刚需类下沉的频率,所以食品饮料是我们非常看好的品类。

李良:程天怎么看?

程天:对投资人来说,每一年春节刚过完时,是特别有意思、特别值得观察的时间节点。而今年2023年春节,和以往相比又是更特别的时间节点。从我和周围投资人朋友的观察来看,今年大家的节奏拉得比较快,整体上来讲进入状态特别快,从节后第一周到现在,我们的工作强度是拉满的。相较于过去几年的情况来看,肯定是有一个很大的反弹。投资人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在寻找变量,包括自己的变化、行业的变化、以及科技和经济的变化。2023年的开年,就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大家都在好好干活了,这个非常非常重要。过去几年比较下来,今年是很重要的时间节点。

从投资方向来讲,今年也是一个特别好的时间节点。因为很多企业经历过去几年外部环境考验,面临新的变量,当外部环境恢复到还不错的情况下,他的企业内部是不是有一些新的变化,尤其与去年增长放缓的情况相较,今年是不是会有新的变化,这也是所有投资人都在观察、关注的。从我们的被投企业来看,我们觉得还是很受鼓舞的,大家都看到了非常积极的变化。

具体落实到投资,今年除了外部环境变化以外,又有新的热点:人工智能AIGC行业在最近一个月饱受关注。这种新的、巨大的行业技术变革,或者新的话题性的技术出现,也给风投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今年应该是风投行业比较活跃的年份。

此外,从行业关注领域的角度来看,大家还是专注于科技和制造的板块。小米最近两年也在大规模地进军汽车、新能源行业,主业手机行业也一直保持领先。顺为团队也会持续在汽车、新能源以及3C数码、制造、科技等等板块继续加强投入。在过去这些年里,全行业都在往更硬核的方向转,思路也会逐渐提升,例如顺为投了很多科学家、教授创业项目;很多的院士指导下的创新技术;也投了横跨中国和海外技术,并将其相结合的创业项目,这些方向我们还将在今年继续深入挖掘。随着全行业VC大规模的思路转变和提升研究方面的投入,我觉得中国的硬核科技领域在过去几年外部环境较冷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因为创投行业的资金在往这个板块走,投资人的目光也都往更硬核的创新技术集中。我们在过去几年里,投了至少三、四十家集成电路半导体企业,其中很多企业是从0做起的,例如设计型半导体企业等。此外,机器人板块我们也投了至少二、三十家,各种零部件都是产业配套相关的方向。新材料、新能源行业水大鱼大,有着非常多的新技术、新机遇。总体上来看,对于各种垂直行业的创业项目,投资人都在往前端投,例如顺为投的很多项目都只有一个技术,甚至连厂房都还没开始搭建,产品也才初具雏形,而在创投机构进入后,大家群策群力,为创业者提供了很强的后续支持实力。现如今,我们国内的创投环境正在快速改善,产业化的速度也在迅猛加快,所以国内的科技进步水平将远超大家的想象。接下来的几年,科创行业将迎来蓬勃发展。

顺为团队之前在成都投的企业有在今年即将上市的,还有很多企业正处于拟上市阶段,发展得都非常好,因为这里对创业者有着很强的包容性和扶持力度。今年我们希望在成都再多投几个企业,也希望在高新区、在成都,有更多科技制造的种子在这儿播种下去,最终实现提升当地整体产业实力的目标,谢谢。

李良:响应一下程天想的。我非常同意,从能源转型的角度带动新能源、新材料大的转型,其实是从5年前、10年前大家觉得是远景市场,从去年新能源车已经有600万辆在中国销售,变成非常主流的,更不要说还有储能,所以这个行业中有更多的机会在出现。

刚才程天说到了最近AI非常热,索总主要投软件多,现在在这个行业中怎么看。首先,我觉得技术的创新是一直大家都在不断地摸索,量变引起的质变,甚至爆发,这一次的爆发还是非常难得的看到大家很期待很大的变化,你怎么评价?

索日娅:Chat GPT这个事情也让我们很兴奋,我们公司连夜开小会讨论这个事情对我们的业务,对我们投资的公司,包括对我们专注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以及软件升级的这条路到底会有什么影响。我们目前为止看下来,我们认为它是重新定义了人和人、人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说是重新定义了连接的形式。大家如果有印象可以往前推30年,大家如果还记得自己是怎么样获取信息,其实你很多时候是到网站上去,我不知道在座的有多少是80后,有多少是70后,我相信在那个时间点上大家获取信息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从90年代往后发展10年,那个时候大家获取信息的方式变成了搜索式,进一步进入到了谷歌,进入到了百度。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那之后又发展了10年,其实你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你与这个世界连接的一种方式又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变成了他开始懂你,抖音懂你,你看的头条也很懂你,我到美团点外卖美团也非常懂我,他知道我喜欢什么菜系,知道哪个离我远,知道骑手30分钟能到还是40分钟能到,他很懂我。当OPEN AI以这样成熟的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第一个想法一个新的10年开始了,这是一个新的定义连接状态的时刻,这个连接的状态从今往后开始会以一个更自然、更人性化的方式来创造你和信息、你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原来到一个搜索引擎上去搜索信息,大家都有经验,每个人都知道你会用一个什么样的句式,你会把你要搜索的东西拆成什么样的关键词,以一个什么样的组合嵌入到搜索框当中。现在可以变成一个人一样,变成一个智囊一样,就像你和你的老师甚至你和你的同事之间一样自然的对话。当然,它的成熟程度和它的智慧程度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开端,因为它重新定义了我们的连接方式。

我们的老本行就是投资大家连接的方式,每当有新的连接方式出现的时候,就是我们最活跃的时候。我们对这件事情的认知大概有以下这么几个点,从我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来看,我在中国投早期成长期阶段的定位来看,我们认为接下来大概1-2年之内会有一大堆泡沫,所有的人都说我是OPEN AI相关的,我是中国版的GPT,这没问题,这可以,因为创新和创造是本身有一个无序膨胀的过程,这是可以的,而且是常态。但是在经历过2年这样快速起飞,甚至没什么秩序、乱糟糟的状态之后,很快会出现被验证的或者被普遍看好的方向,当这个方向出现之后,我们认为像这样一个OPEN AI的能力会被国内这几家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大厂快速的带到类似于基建的能力,从而它会变成基建这样相关的标准的配置,向所有的企业,向所有的个人,甚至是向所有的C端最直接的消费者,也有可能是学生等等,向所有的人迅速的去开放。这件事情从根本性上是一个效率的不同量级的提升,非常简单,有这样一门新的连接方式,新的数据处理和智慧的搜寻,或者说检索的状态,会让以前去想很难的一件事情,接下来会以一个相对非常低的成本,非常低的门槛,快速的适用现在类似于大家用云,用一些云上的个人存储产品等等,类似于这样的方式快速的去改变我们很多的生活方式,改变企业的连接方式。这个就是我们能够看得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当中会发生的一些事情。

刚刚李总问了一个特别好的问题,我们干VC的怎么办。我的计划是这样的,这一两年的无序扩张周期我打算先观察一下,等一年半左右到了进入稳定的尾声,我们快速的去投资到这个行业当中优秀的年轻人,希望他们能快速的在我们资金和经验的支持下,把OPEN AI的能力带到每一个中国的消费,中国的企业当中。

这大概就是我的一些小的看法。

李良:谢谢索总,的确Chat GPT是热潮,网上讨论什么工种都会被替代的感觉,在座的都有这种焦虑感。我觉得索总讲得很好,与其忧虑这个工种被替代,不如首先充分把它用好。

索日娅:对,有点像汽车出来的时候很多的马车夫和修轮子、造马车的人可能失业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非常澎湃的造车、修车、加油等等,我觉得大家不用太焦虑,他们只是会成为我们更好的助手。

李良:朱总怎么看?

朱拥华:我想到下午跟程天碰到,聊了一会儿,因为老王是我们美团的二号人物(联合创始人),最近好多的风浪一下就被激起来了。我跟程天聊这个事的时候,因为我们周内也要开会探讨这个事情,我说还得观察两三个月,程天说两三个月结束了吧,我现在想它就是一个比较突发的事件,这时候大家各种的想法、思考,包括变化、场景方方面面。

我开年关注两个角度,首先还是消费,我觉得消费更重要的还是看需求,如果需求回来了,我觉得可能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但如果这个需求实际上是一个短暂的,它是因为过去两年、三年的时间疫情打开的状态,大家在静养的状态之后有一种发泄,有一种伸懒腰的状态,实际上今年是一个小阳春年,小阳春年之后会不会还有持续的问题,这是我们要长期去思考的。

刚才程天说最近开春了,大家都出差。成都是春节之后第四个城市了,看了几个城市的情况,坦率地说,确实比我预期要好很多,真的是好很多。但是我又会有一个感觉,我们观察到很多品牌不存在了,这是真实的,出现了一些新的小品牌,但是确实是之前看到一些品类的头部品牌还在做大,这确实也是李总我们一起投资的像蜜雪冰城这样的公司拓展都是超乎我们的预期,这是我们要关注的。你说有什么样的结论,我倒觉得现在都还在观察。我们有不少同行在消费赛道做了一些削减,其实有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风口来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勇于冲进去,实际上你并没有很多收益,这个时候准备是不足的,还是应该在低点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去找机会,这是非常重要的。我是从业十几年,消费的状态我应该是经历第三次了。消费是一个相对比较螺旋周期往上走,每一次再出现的时候整个量级增大1倍。我们在过去两年面临很大的问题就是一二级市场的倒挂,这种倒挂一定程度上让我们自己很难受,创业者他们到了这个阶段也偏难受,因为心里很难去想象到自己可能跟两年前布置的变化很大,怎么去接受,这个还是需要时间,这是我非常关注的。

另外,科技赛道。科技赛道在过去两年我们投入还是比较敢于参与吧,我们是通过最早理想汽车的项目,因为前后美团龙珠,包括兴哥个人持有了理想比较大的股份,我们通过理想汽车新能源板块有一定的延展,比如说投资欣旺达看到这个电池有宁德时代的存在,让整个中国在这个赛道成长性还是非常快的,我们在寻找后面的机会。最近刚上市的禾赛也是车载激光雷达,我们感觉这个变化也蛮大的。所以在这个产业链我们应该会花一些时间。刚刚说到AI我们也是关注的,确实也是关注的,基本上是这样的。

李良:谢谢朱总。过去的两三年的确是一个挺不太一样的一年,尤其是去年,我挺同意刚才朱总讲的,真正能够在一个非常困难的环境下,如果还能够展现出很好的业绩,或者很好的运营的能力的公司的企业家们是非常值得珍惜的,因为在高歌猛进的时候大家看不出来,但是在困难的时候他会做很多比较痛苦的决定,但是是为了公司长期的竞争优势。

看起来快到6点了,最后我再问一个问题吧,既然我们都是来成都的,各位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为成都,为四川建议,或者投资上的支持。

陈弦:我们已经做了一些贡献,基金虽然还在最终设立的过程中,但我们已经引入了2家被投企业在高新区落地,一家是消费,M Stand咖啡,把西南总部和全国电商运营中心和供应链中心都落在这里。另外一家是做科技的软件公司(弘玑),软件机器人自动化,设立了区域研发中心。

我的一个感受,因为我们跟高新区的结缘很巧合,去年疫情的时候,我在成都住了两个月。先前每次出差,来去都很仓促,但那两个月让我对成都,尤其是高新区整个产业发展,包括消费状态,居民的生活状态,以及产业基础和偏好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在这些感受和理解之下,我们做了一系列的连接,促成了项目落地。以这个为基础,我们开始了和高新区在基金方面的探讨,所以第一点是比较有机的结合。

我们再看自己的投资方向,消费、科技双轮驱动,因为我们认为经济增长底层的驱动力是科技,经济发展好了消费自然会落到这边,这与高新区的定位发展也非常一致,聚焦科技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但同时我们希望给成都给高新区的企业、居民都打造一个非常好的消费环境,所以这两点也是非常匹配的,接下来继续做我们最擅长的,投资好的科技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把更多的消费内容带给高新区的居民和企业。

程天:顺为团队投资的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所以过去几年我们跑了非常多的地方,接触了非常多的地方政府。包括今天中午吃饭讨论的话题,成都在政府产业以及产业基金的联动上,确实是走在全国前列的,这对科创环境的提升以及技术的创新有着非常有效的拉动,也是推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

刚才提到AI、科技、新能源领域有泡沫,但是从业这么多年,泡沫本质上来讲并不是完全不好的。举例来看,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的基金是远超我们想象的。所以资金的引导方向,包括政府的资金,社会的资金,以及产业的资金互动,以及它的引导方向和方式,对于推动中国整体科技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里面有很多角色,需要环环接力,包括高新区的政府,包括策源资本等等,而我们投资人是执行者,我们需要做好投资的本职工作,这是一整套分工协作的流程。创投机构现在也都在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顺为也在琢磨什么是真正长期对国家、对行业有益的方向,助力什么产业有益于科技发展、技术进步,扶持哪些行业是真正有价值、能够产生回报的。

昨天,顺为内部还在复盘过去两年投的“顺为探索计划”项目。“探索计划”致力于扶持上百家国内先进制造、前沿计算、双碳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前沿颠覆性创新项目,为业内顶尖科技人才实现科技报国的梦想提供助力与支持。这些项目的技术都是极具前瞻性和颠覆性的,但在短期内可能看不到商业回报。目前,我们已经花了2年多的时间,投资了十几个项目,包括:合成生物、量子计算、核聚变、芯片、新材料等等细分领域。通过与成都的合作,与政府、策源的互动,我们确实也深受鼓舞。我们希望行业从业者能够坚定地把这条路走下去,希望更多行业从业者,VC、PE同行,一起把这个闭环走通。基金能有关注方向,创业企业和成熟企业有所发展,反过来也会反哺创投机构。此外,我们也带来很多企业落地成都,这也能反哺当地经济的发展。在这中间,可能会有一些行业出现阶段性的超速发展,产生泡沫,但是我认为,以终局的角度来看,最后一定会促成更好的结果。

谢谢。

李良:谢谢程天,我也挺同意,作为创投对技术,尤其对大的变化产生长期深远影响的技术是有一种信念推动技术进步,同时在中间一定会有非常优秀的企业家,可能每一波都不太一样,我们希望走得更远,在过程中也能够帮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在投后赋能,能够形成共创的过程,所以需要一些更长期的投资人,更长期的资本支持。

索日娅:对于成都心是非常热情,整个成都我们也是非常有信心,也很相信未来产业的升级和整体生态的爆发。成都高新实际上是有非常好的信息化,非常好的数字化和软件基础,像电子科大、川大有非常强的人才输出的能力,成都本身在产业上,在人才的准备和力度上是非常好的情况。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我们接下来在成都这边要做的事情可能主要有两件:第一件,我们希望能够让我们阿米巴投资的企业都到成都看一下,见识一下这边的好,这边的人才和整体的营商非常良好的环境,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在这里生根发芽,然后进一步壮大。第二件,出于我们自己的特长,或者说我们的专业性,我们会在海外有比较好的数据科学家和AI人才,包括信息化和数字化人才的积累。这几年大家也都看得到整个海外高技术性的华人创业者的回流是非常多的,也是希望能够借着这些机会把他们牵引到成都来,也是能够在这里获得更好的发展。

如果说再放大一点讲,我们觉得做风险投资最重要的其实不是投资策略,最重要的可能也不是资金,我觉得做风险投资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心,要相信,这是一股非常重要的能量。因为很多时候事情并不是一定行或者一定不行,也不是说一定是正面或者一定是反面,这个时候其实你有信心,坚定的去相信、去选择、去支持,就会成就非常不一样的事情。

今天结尾的时候我也说一句我们自己团队的台词:投资梦想,成就伟大,也希望能够在成都找到更多的梦想,也能成就伟大,谢谢大家。

李良:谢谢。朱总做结尾了。

朱拥华:因为我有几年没来成都了,感觉这次还挺不一样的,真心话。因为我们搞投资也十几年了,成都作为一个吃喝玩乐全国五强的城市,竟然在这儿没有一次投资。刚才我们在那个屋子里聊的时候,大家都在回忆以前来成都的故事,我觉得我来这儿是玩,每次来这边有时候开会,基本上晚上就是吃饭,去酒吧民谣,他的生活氛围还蛮重的。这一次我会有很大的不一样的感受,首先还是从整个政府的层面,我能感觉是在拥抱我们,好像给我的一个很大的启发,我们也要重新来认识成都。如果有这个声音的话,这是一个点,可能我们这些人回去就会带动一个面。我现在有比较大的决心跟我们自己内部美团龙珠,或者我们自身投的项目和业务团队交流我们在这里发现什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跟我们之前的理解和感受不一样。

作为美团这样的公司来说,整个业务30多个省、市(自治区)大家都是自己的打法,如果有一个省份有一个变化作为表率的话,有可能有点带面带来的影响力是最大的。但是从投资基金的角度,实际上如果我们这个环境跟以前比越来越好,是不是我们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非常优秀的创业者,而不是说我们有非常多在其他城市很优秀的创业者很重视成都这个城市,而是成都本身就有非常牛的创业者,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刚刚自己也在屋子里有点动荡,会不会有变化,好像有可能会有变化,而且这个变化一旦出现,它有可能会是连锁反应,我觉得这是我非常期待的。我们这次把三期基金落户在成都,落户在高新区,我觉得我们应该有这个责任。

说起贡献,其实有点意外,我们在过去的两个月美团的团队投资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好像也是第一次有一个项目相对超5亿的投资在西部,之前是没有的,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希望我们把这个事情能延续下去。

李良:谢谢。今天非常感谢大家,这是整个活动最后一场,也谢谢几位嘉宾,也谢谢主办方,谢谢大家。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