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股价暴涨400%的美图,离「中国Adobe」还有多远?

互联网行业过去十数年的激烈竞争,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讲大故事、讲快故事”的思维,有人成功,但更多的人成了“永远彷徨的追风者”。

“每个投资中概互联的人们,都应该配置美图。”

雪球上,对单个标的过于迷信的发言并不鲜见,而绕开大厂,对标冷门赛道的情况,却很稀罕。

不过,放在GPT出圈的背景下,这样的认知,并非没有道理。

月初发布的GPT-4,对图像行业有着颠覆性的影响。用张朝阳的话说:“不仅能够支持图片输入,还能看懂图片。”

如此一来,意味着在图片质量、生成效率提升的同时,图片或许可以像文字、代码一样,成为人机交互的基本单位。

通俗的讲,就是你随便画一张网站草图,GPT-4就能根据你的图片,生成出真正的网页,而不再需要代码。

图片某种程度成了交互通行证,由此可能带来的需求爆发,让图像行业焕发想象力。可以看到,自ChatGPT发布以来,相关影像设计行业标的,都呈起飞之势。

这也就不难理解,部分投资人为何如此热捧。毕竟,站上新的风口,或意味着美图2021年开始讲的中国Adobe故事,有了撬动需求的可能性。

但我们细细探究,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盐碱化的土壤,如何变成沃土?

“我人生*次重创是盘古失败,WPS卖不动,公司差点关门。”

2022年的小米新品发布会,被雷军开成了穿越人生低谷感悟会,近三小时的演讲中,关于金山当年失败的内容占了一大半,可见有多难以释怀。

当时不少人(包括雷军)认为,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前有盗版,后有微软”。

但今天我们知道,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一、人力相对廉价,企业数字化需求低;二、定制化需求多且杂,「项目」导向而非「产品」导向。

举例来说,尽管办公软件大多是盗版或免费,可使用这些软件还得配电脑。而当时一台电脑的价格动辄5000以上,比会计的平均工资高出五倍不止。

而必须数字化的企业,如央企、大型民企等,更喜欢让软件公司为自己量身定制。软件行业「边际成本为零」的底层商业模式,在这里变成了堆人头生意。

身处这样的赛道,多少影响市场对企业的认知。

勤勤恳恳耕耘19年的金山,2007年上市时市值只有6亿港币;而刚成立7年的百度,不仅提前两年上市,市值高达近40亿美元。

看看别人,再看看自己,雷军留下一句,“这些年就像在盐碱地里种草,为什么不在台风口放风筝呢”,就离开了。

然而没过两年,SaaS这种创新、性感的模式——能进一步降低客户运营成本,在大洋彼岸铺开。

比如,三星将其超11亿的用户规模,从甲骨文的数据库迁移到Amazon Aurora后,每月可节省44%的运营成本以及其他费用。

受益于此,Salesforce跑出了一骑绝尘的成长曲线;传统软件企业Adobe转型SaaS后,也彻底打开规模效应的阀门,利润水平直线上升,ToB市场进入向上的拐点。

这让苦兮兮的国内厂商,垂涎不已。2014年前后,中关村创业大街上“中国Salesforce”密度直线拉升。

不幸的是,南橘北枳的故事再次上演

可以看到,SaaS标杆之一有赞,像素级对标老美模式,以产品为驱动,在微信上给淘宝商家做CRM(客户关系管理)。

而其常年的竞争对手微盟,则以营销能力见长,为中小企业提供保姆级别的微信小程序营销解决方案。比如,对接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帮企业提高收入。

但从结果看,真SaaS有赞,相比被调侃为“披着SaaS皮”的营销公司微盟,无论在客户数量,还是客户流失率上,都逊色很多。

备注:数据选取2017-2019H1,是因为此后二者业务模式开始趋同。

究其原因在于,国内ToB服务的土壤,依然没有改变。

数据统计,美国公司平均使用上百个SaaS软件很常见;但在享受人口红利的国内市场,企业即便上了SaaS,数量也仅在10个上下。

这种环境下,要让企业青睐,厂商不得不拿出增收的杀手锏。以金蝶来说,至少提供了七个领域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

然而要支撑如此多的解决方案,需要高昂的维护成本——其员工数量达到1万多人。

对比来看,美国的日程管理公司Calendly,费用管理公司Expensify都只做一项服务,员工数量只需几百人。

如此一来,从公司估值/员工人数的角度出发,金蝶只是Calendly 和 Expensify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经济效益不高。

而金蝶的情况只是国内SaaS市场的缩影。可以看到,截止到2021年,中国Top10 的SaaS公司市值,不及美国的零头。

在这样的土壤中,美图转而大讲Adobe故事(会员订阅+SaaS),可信吗?

靠土地本身的肥力短期内是不现实的,但有外力施肥就另说了。上述提到的WPS就是典型。

可以看到,一直困顿的WPS,2016年开始市占率持续提升。

而催动该趋势的,是2015年之后政策层面对电子公文系统正版化、国产化的不断推进(当然也有数字化办公趋势的原因)。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WPS的政企覆盖率基本达到90%以上。

如今,图像设计行业也出现了类似时刻。

去年3月,UI设计软件Figma突然封停了大疆以及所有被美国制裁名单的中国公司账号。

这引发了整个行业的不安,有设计师表示,“Figma的行为,让中国的很多设计师、设计团队、互联网企业很惶恐。而且这个趋势,可能只是个开始。”

一语成谶,8月Adobe旗下的设计社区Behance,也毫无征兆地封停了所有中国账号。

市场彻底炸锅,毕竟“业内标配”Adobe沦陷——2021年,Adobe在图片编辑软件市占率达到81.44%,后果不堪设想。

国内文创、摄影企业被迫转向国产素材处理软件,以避免风险。这催化了国产替代进程,一众图像SaaS企业就此成了风口上的“猪”。

如下图,美图、稿定设计、可画、开贝等,都上线了相关的图片编辑功能。

总的来看,国产替代风口以及前述的GPT,似乎可以让图像设计行业,绕过国内SaaS市场“获客难,定制高”的盐碱地,看起来更有生机。

当然,想象空间是有了,但真正要做到乘风而起,还有千山万水要走。

学不会Snapchat,打不出广告牌?

某种意义上,美图在移动风口上的经验,堪比大厂。

如下图,移动化转型、社交、直播、短视频、电商、游戏等热门赛道,美图没有不涉足的。

且在一些重要领域,其往往能做到行业*梯队。

然而,这种势头却没有传导到业绩上。可以看到,2017Q3,在社交平台中,每用户为平台创造的收入,美图是*的。

之所以会这样,用其管理层的话说:“我们一说视频分享,就会想到抖快、B站等等,美拍现在很显然已经不是视频分享的目的地了。”

也就是说,工具型产品用完即走的特性,和以用户时长为核心的内容模式是相悖的。

这当然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的。

以Snapchat为例,同样是工具属性平台,却在当年Facebook、Twitter、Ins等社交山头林立的情况下,一跃而起。

背后的逻辑是,其阅后即焚的模式,成为年轻族群逃避传统熟人社交,只和朋友展示真实自己的“世外桃源”。

然而2017年,随着Ins、WhatsApp抄袭引入其Stories(类似会消失的微信朋友圈)功能。阅后即焚的轻松社交定位,差异化不再,Snapchat用户逐渐被Ins夺走。

用户生态弱化下,可以看到Snapchat创作者和广告主不断流失。

由此来看,对社交平台来说,内容当然是*要义,但打造差异化社交定位,更关乎长续生存。

这也是为什么在微信生态碾压几乎所有即时社交软件时,QQ却能一枝独秀。

回到美图,其对做内容社交的执念,不可谓不深。

2018年,眼看互联网社交掀起新一轮趋势,其财报中提到,“All in美和社交,目标是做成一个有5亿用户的社交平台。”

当年4月,平台上线“社交圈”功能,一边持续扩充内容,一边通过精进算法,调动用户兴趣,以实现轮动。

这在当时,的确释放了部分增长。

比如,2018H1财报提到:通过推广信息流等,引入了更多的广告库存;增强内容营销,优化了广告质量,进而提升填充率。

这反映到数据上,可以看到,2017年之后,无论是广告收入,还是单用户广告价值(广告ARPU),都有明显提升。

但问题在于,这样的社区并不稀缺。

简单理解,图片分享定位和微博重合,女性社区特色又和小红书撞车,短视频内容更有抖音的拨地而起,强势碾压。

特色平平下,难以调动用户像在朋友圈那样,花时间打造人设,运营社交圈。这样一来,对广告主的吸引力也自然有限。

由此,营收高光时刻只维持了一年多,就由盛转衰

平台自身社交基因不够,如果还想做广告生意,就得持续砸钱买内容,让用户玩得更久,维持社区调性。

可以看到,2020H2之后,其内容分成成本/广告收入持续上升,进入不经济状态。

走到这一步,美图不得不重新思考出路,毕竟就像其官方后来说的:“社区跟工具是割裂的,跟用户的心智是相违背的。”

而疫情黑天鹅事件,更加速了这一进程。数据显示,受宏观影响,2020H1美图广告收入骤然出现负增长。

此时,支撑起业绩的是一直不受重视的VIP订阅和SaaS服务。

事实上,在“工具软件只能免费,不赚钱”的时代,就有几千万用户,愿意在美图秀秀上付费购买滤镜和素材。而截至2022H1,会员+SaaS收入也成为主要增长引擎。

也就是说,社交为王的时代,修图某种意义上成为刚需。就像淘金热时代,牛仔裤厂商不必去淘金,也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一样,工具型平台也一样有市场。

比如,“付费修图”、GET同款等功能上线,切中用户不会修图、但想要美的痛点,一经推出便成爆款,由此美图将其顺势纳入付费墙内。

轻颜相机的慢动作和专属滤镜,则更偏向定制化P图和电影质感,也同样是付费墙内的产品。

如此来看,付费模式通过优质产品,逐层筛选出高ARPU用户,相比广告模式,更容易形成正向循环,也适配工具属性的本质

其管理层也在当时说道:“用户来美图秀秀,是为了修图、修视频,你给他内容,他不会去消费,反倒配方、模板,他觉得挺实用,这就顺了。”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2020年后,无论是美图还是市场,都将其越来越多地对标Adobe。

不过,长期角度看,尽管有基础,也有风口,“中国Adobe”故事依然意味着全新的挑战。

距离成为中国Adobe,还有多远?

2021年6月,Figma的创始人Dylan Field,不可一世地发推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成为Figma 而非Adobe。”

然而一年多后,形势陡变——Figma以200亿美元卖身Adobe。

但其实,Figma似乎并不需要一座靠山,因为它的增长曲线太性感了:2022年,其ARR(年度经常性收入)为4亿美元,同比增长100%;NDR(净收入留存率)超过150%,毛利率超过90%。

这样的金矿“拱手让人”,自古只有一个解释:对方给的太多了。

Adobe的200亿出价,相当于给了Figma2倍溢价,堪称Adobe史上*的一笔收购。

如此势在必得,在于Figma几乎颠覆了Adobe的王牌级设计软件和社区平台:Sketch、Adobe Illustrator 、Adobe XD。

Figma集成了它们的绝大部分功能,同时又摒弃了它们本地化、流程复杂、功能不全的问题,再叠加免费模式,一时间收获拥趸无数。

基于此,Adobe要维持在设计赛道一家独大的格局,必须拿下Figma。

而事实上,这也正是Adobe全家桶成长起来的惯用手段。

如下图,2007-2022年,Adobe以母公司为主体,完成了31笔投资,业务范围延伸涵盖图像、音频、视频、代码等各领域的应用。

同时,几乎每个季度,Adobe都会上线新的产品或功能,不断将全家桶越装越满。

而无论收购还是自研,每一次扩充,都意在某个高速增长的特定群体,或者某种创新应用。

比如,2018年针对视频编辑专业人群(即大型制作公司和独立电影制作人),推出Adobe Premiere Pro。在当年的圣丹斯电影节上,超过一半的电影是用此编辑的。

综上来看,对集成工具平台来说,只有一两款王牌产品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不断扩充弹药库,满足更细致的需求。

而这些细致入微的功能,往往是撬动付费的密码。打个比方,谁也不会为WPS的文章编辑功能付费,但文档修复、数据恢复等却有着十足的吸引力。

当然,填充产品矩阵,保持吸引力只是一方面,要让客户愿意留下,而不是被有相似功能的竞品一勾就走,还得打一张社区生态牌

比如,不管是Adobe寄予厚望的XD、Express,还是具有颠覆性的Figma,都在不断深化多人协同,以及设计的交流分享。

以Figma来说,其开放API,允许任何人构建插件、模板或工具,大大提高了协同效率。有Uber产品设计师在文章中写道,自己通过Figma的API入口,“一键生成”数百个与Uber地图适配的徽章及标志。

基于此,Figma在协同设计领域,一骑绝尘。

而正得益于不断丰富的产品矩阵和庞大的协同生态,才有上述提到过的,Adobe目前是全球*钱的软件公司之一。

回到美图来说,要跑通中国Adobe模式,也同样要走类似路线。

目前来看,其重心更多放在产品矩阵上。比如,2022年一反常年不上新(10年推出4款产品)的调性,集中推出了六款影像新品,且每一款产品,定位某一细分赛道。

以Wink来说,聚焦视频修图,核心的功能是通过取消时间轴,降低视频剪辑门槛。

这种打法,其实和美图秀秀对标PS一脉相承,因此一经上线,不仅下载量可观,付费收入也迅速上升。

不过,虽然容易入门,但其在热门视频模板、热门音乐版权等方面,并不完善。同时,其分享到短视频平台的链条,相比平台自有工具如抖音的剪映、快手的快剪,更复杂一些。

这也让其下载量,在达到一定临界点后,没有进一步的爆发性增长

至于ToB产品层面,如前所述,在国产替代和GPT的风口下,先后推出了美图设计室和云修。

其中,云修类似Figma,也具备远程协作、共享修图等工具。这样一来,提高了工作效率,每位修图师日均修图量可提升至约20000张,同时成本可压缩近50%成本。

不过,就如同Wink一样,这两个产品目前也面临不小的竞争压力。

比如,采取终身买断制付费方式的开贝修图,以及实时预览可减少工作卡顿的像素蛋糕,在成本和效率上各有优势。

总的来看,要想讲好中国Adobe故事,在产品矩阵和生态建设上,美图任重道远。

互联网行业过去十数年的激烈竞争,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讲大故事、讲快故事”的思维,有人成功,但更多的人成了“永远彷徨的追风者”。

站在当下,一个新技术周期变革的前夜,新一代互联网人们来到了重新选择的十字路口。

到底是要在沙滩捡贝壳,还是在深海采珍珠,不仅美图,也是所有企业必须直面的问题。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表外表里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AI数据总览

硅基流动 北京硅动科技有限公司
天使+轮 近亿人民币
2024-07-04
投资方: 某知名产业方 智谱AI 三六零 水木清华校友基金 耀途资本 Glory Ventures
Sentient AI Sentient Inc
种子轮 8500万美元
2024-07-02
投资方: Founders Fund Framework Ventures Pantera Capital Ethereal Ventures Robot Ventures Symbolic Capital Delphi Ventures Hack VC Arrington XRP Capital HashKey Group Canonical Crypto Foresight Ventures 云九资本 Republic Capital Protagonist Primitive Ventures Nomad Capital
井望科技 上海井望科技有限公司
Pre-A+轮 数百万美元
2024-07-01
投资方: 百度
LeyLine LeyLine Technologies, Inc
种子轮 数百万美元
2024-07-01
投资方: 春华资本 Taihill Venture Sternhill Partners Amir Husain
数宗科技 数宗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天使轮 未披露
2024-06-28
投资方: 奇绩创坛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