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一年卖500亿,中国这个「土味」商品正席卷国外餐桌

当中国罐头成为海外顶流的同时,中国厂家们也在罐头身上开始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去年12月,无数中国人在超市、电商平台上寻找黄桃罐头,让这个来自东北的神秘力量成为了全国顶流:“没有什么事是一罐黄桃罐头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两罐!”

4个月后,黄桃罐头的热潮在国内慢慢平息,中国罐头却在大洋彼岸,一跃成了新的流量商品。

在法国巴黎生活的栗兰告诉《电商在线》,“法国的西红柿价格都快赶上黄金了,身边不少人都在买番茄罐头,一看产地还是中国新疆。”英国《太阳报》也在官网上推荐起了罐头食品:罐头食品营养又健康,是物超所值的选择。海外的Reddit论坛上,3.3万人汇聚在沙丁鱼罐头小组中,开始讨论中国罐头的便捷。

《太阳报》官网推荐起了罐装食品

需求传递到国内,不少罐头厂都感受到了国外人对于罐头的热情。央视财经在新闻中表示罐头出口额创下新高,2022年中国罐头的出口额达到68.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4亿元),同比增长22%。

生活中不算起眼的罐头,早已成为了中国食品工业最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

在一家食品贸易公司工作的小张告诉《电商在线》,中国的罐头在国外一直很受欢迎,今年热度更高了,她收到的询单量就增加了40%左右,成交的单子也增加了20%,来自欧洲那边的需求很旺盛。

只是火爆的生意背后,中国罐头在海外的境地却不算美妙:规模化的产业带已经形成,但在国外更多是有销量、没品牌,国内消费者对罐头的热情被半成品替代,不少厂家都在做着代工、贴牌生意。在出口额涨到500亿元后,中国罐头企业开始思考起小小罐头背后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中国罐头,海外顶流

“蔬菜都快比黄金贵了。”栗兰告诉《电商在线》,前几天自己去超市购物,发现西红柿的价格已经到了5欧元一公斤,黄瓜3欧元一根,菠菜都涨到了5.9欧元一公斤。

据法国国家统计和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2022年法国人的平均月薪为2340欧元。5欧元一公斤的西红柿,确实算得上是“奢侈品”。西班牙国家统计局也在今年3月公布了一组数据,表示今年2月西班牙食品和非酒精饮品价格同比上涨了16.6%。

一位英国网友吐槽购买不到蔬菜

国外的社交平台上,不少英国网友都在吐槽家附近的超市货架是空的,英国进入了“食物短缺时期”。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工作的小米告诉《电商在线》,她已经很久没出去吃饭了,更多还是在家里做饭,“物价上涨,餐厅越来越贵,我现在都很少下馆子了。前段时间美国鸡蛋价格还上了中国新闻,什么都在涨价。”

通货膨涨的压力下,不少人都缩减了在饮食上的开支——IRI(美国信息资源公司)在2022年的一项消费者调查显示,35%的消费者正在削减在餐厅的开支,在家做饭的比例为78.8%。

减少出门吃饭的频率和吃蔬菜的次数,是不少受访对象的策略,同时,不少受访对象也开始寻找起了更加平价的新鲜果蔬替代品:罐头。选择在家下厨的美国人,也寻求起了罐头的帮助,“预制半成品能更快完成一餐”。

栗兰表示,虽然罐头也在涨价,但比蔬菜还是便宜。西红柿5欧元一公斤,但500克的番茄罐头价格只要1—2欧元左右,超市特价的话还会更便宜,在口味上没什么差别。

社交平台上,关于法国蔬菜涨价的吐槽

罐头成了海外消费者*的“节流”储备选项。作为罐头食品出口量*的国家,中国商家感受到了这一波来自国外的热情。中国罐头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罐头的出口额就达到了68.9亿美元(约人民币474亿元)左右,占全球罐头食品出口额的27%。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土耳其2022年从中国进口罐头的同比增速达到了4223%,拉脱维亚2022年从中国进口罐头的同比增速达到了1021%。

小张所在的食品贸易企业从去年下半年就感觉到了罐头订单的增多,“主要还是蔬菜罐头,每个月询单量都在变多,很多新来询单的都是欧洲那边的。成交量多了20%左右,之前在我们这订购过罐头的客户,每单的订购量也多了。”

湖北的一家罐头厂厂长阿峰也告诉《电商在线》,去年年底他们的订单就变多了,库存都跟不上,“有些单子都介绍给身边熟悉的厂了”。

远渡重洋的中国罐头,成为海外消费者消费平替的选择,遥远的中国工厂也感受到了大洋彼岸的旺盛需求。

墙内开花墙外香

罐头是不少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但罐头算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舶来品。

1809年,法国因为战争时期的需求出现了罐头,1893年,我国*家罐头厂“广茂香罐头厂”在广州成立,生产的*款罐头食品就是大名鼎鼎的“豆豉鲮鱼”。

中国的罐头产业已经有了130年历史,也呈现出了产业集群模式:新疆、宁夏、内蒙古等西北地区形成了番茄罐头产业带,山东、河北、辽宁等地区形成了苹果、桃、杏等水果罐头产业带,福建、海南、广东形成了菠萝、荔枝、龙眼等水果罐头产业带……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的罐头相关企业就有4.44万家。

国内罐头有着丰富的产业集群,市场规模也很大,但主要依赖出口,销售模式也没有太多变化。不少罐头企业还是在通过传统的渠道商、经销商方式做出口生意,很少会涉及到海外零售,在国内的声量也不大,算得上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在不少罐头厂家看来,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三个。

首先就是对罐头食品的认知。

最早起源于欧美的罐头,已经完成了基础的消费者心智教育,美国安娜·扎伊德的《罐头》一书中就提到,美国西进运动、南北战争和二战都引发了美国罐头食品的热潮,美国的罐头商也促进了罐头文化的发展,让大众对储存时间长、食用方便的罐头食品更加容易接受,国外的菜谱中,罐头是常见的搭配,超市和街边小店有着丰富的罐头商品,还有罐头食品商店。

在国外论坛Reddit上,沙丁鱼罐头小组已经发展成了一种文化,甚至制作了“沙丁鱼名录”,指引新加入的成员在世界各地购买精品沙丁鱼罐头。欧美的罐头产业也十分发达,很多日常的美食也被做成了罐头,更像是国内的预制菜,而且价格一直不高,是新鲜水果、蔬菜、肉类的一半甚至更少。

而中国80后、90后消费者接触罐头,更多是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奢侈品”,即使现在罐头价格不高,不少人也还是将罐头视作偶尔尝试的甜品和零食,消费者心智并不成熟。近几年国内预制菜概念火热,林家铺子、梅林、眉州东坡和肉班长等厂家开始推出健康化、零食化、甜品化甚至偏向预制菜的罐头食品,中国消费者也并不会经常尝试——越来越看重健康理念的国内消费者,更愿意尝试新鲜的食材,对罐头有着“不健康、不营养”的刻板印象。

实际上,绝大多数罐头都不含有防腐剂,只有少数特定种类的罐头,比如菌菇罐头,因为食材和工艺问题会添加少量防腐剂。

其次,是中西方的购物习惯的差别。

不少欧美家庭都有定期去仓储超市大量采购的习惯,罐头这种保质期更长的食品也是他们的日常选择,因为国内完善的基础设施,中国消费者很少会去仓储超市购物,也更加追求新鲜的食材。

最后,就是烹饪习惯的差异。

相比于中国人追求的新鲜和热食,在食材方面追求“新鲜”,不少欧美国家则一直有冷食的习惯,在烹饪上也更加追求“方便”,罐头作为半成品和成品,是欧美消费者“省事”的*选择,也被认为能够提高效率。1936年,美国金汤宝罐头公司为了推广自己类似预制菜的罐头汤,在广告中表示:所有美国妇女都承认金宝汤公司在做汤这方面打败了她们。

在中国,罐头有着很强的时代性,更多是80、90后的童年记忆,消费者心智培养不足,梅林、林家铺子、真心和甘竹等众多罐头品牌也多是老品牌,一些老牌企业也不仅仅依赖罐头这一单一的品类营收。以午餐肉罐头出名的梅林为例,财报显示罐头食品收入占比只有6.7%。湖北厂长阿峰告诉《电商在线》,身边不少罐头厂老板,同时还会做蔬菜干、果脯和冻干零食等产品,“这些在国内的销量反而会更好”。

中外市场的差异,让中国罐头成为了年销500亿元的海外顶流,却还难俘获中国消费者的芳心。

从产业到品牌,还要多久?

中国罐头厂家感受到了海外消费者的热情,但还是保持了冷静的态度。阿峰表示,自己不会盲目扩产,还是会根据工厂的能力和往年的销售数据去做。小张也表示,虽然询单的人在增多,但是公司还不准备扩大罐头业务,之后的情况还说不准。

一方面,不少罐头厂家都表示,罐头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产业,走的是“季产年销”模式,应季收购原料生产储存,然后全年销售库存,所以每年的生产季都需要谨慎考虑。

另一方面,出口的罐头基本都是没有深加工的罐头产品,主要用途是用来做原料二次加工,或者做贴牌、代工,中国厂家利润其实不高。

一位曾经在宁波做罐头出口生意的贸易商向《电商在线》表示,2016年橘子因为气候原因产量不足,每吨价格涨了50%左右,但出口的橘子罐头价格却涨不起来,不少罐头企业都是在零利润甚至亏本做生意。

阿峰也向《电商在线》表示,自己之前主要做外贸生意,疫情期间外贸订单出不去,才开始做内销生意,产线是一样的,食材成本差不了多少,但出口的罐头净利润可能只有4%左右,放在国内售卖的罐头净利润反而更高。

最主要的差异,其实就是货运成本。在疫情期间,阿峰就发现出口的海运成本翻了好几倍,“比如到美国的运费,2020年一个集装箱货柜1000美元,2021年的时候能涨到7、8倍甚至十几倍,想不亏本,就要把这个钱转移到别人身上,但罐头价格提高太多没人收,你不卖就是当库存耗着。”相比之下,国内的物流成本可能是国外的20%—40%。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海运物流价格也逐渐下降,开始回归正常水平,但依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费用。

英国超市中的maling(梅林)午餐肉价格在2英镑(约等于17元人民币),而国内的梅林午餐肉价格在15元左右,两者的价格只差了2元,其中还有跨境货运等成本。

中英同规格梅林午餐肉的价格对比

不少中国罐头,还处于在海外有销量但没品牌的处境。虽然现阶段有流量,但没什么利润。为了寻求更高的利润,罐头企业和厂家,或是做起了自主品牌,或是在外贸大盘上做起了内销,在双循环中寻找起了新的机遇。

一位陕西的副食经销商告诉《电商在线》,他认识的几个曾经纯外贸的罐头厂,在2013年左右就做起了内销,虽然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但销量也在慢慢提升,“他们不做超市、电商平台的生意,而是做B端的渠道,比如给蛋糕店、甜品店提供水果罐头,肉制品的也会和农贸城老板合作,或者给饭店、农村红白喜事这些地方供货”。

同时,不少中国罐头企业也开始做起品牌。林家铺子在1996年就已经成立,早年是OEM(代工生产的一种类型)罐头厂,但在2006年转向了内销,现在国内市场才是林家铺子主要的销售渠道。林家铺子的电商负责人张浩表示,他们的水果罐头在国内市场占比很高,并且根据国内消费者罐头消费的甜品化、零食化趋势做出了不少新的品类:“我们的研发效率也很快,比如之前的一款乌龙蜜桃罐头是和天猫行业小二共创的,从确定这个方向到产品上市只用了一个月。”

林家铺子的老式罐头和新口味罐头

一部分商家做内销、做品牌,另一部分专注外贸的工厂,则开始融入国内国际供应链,消除中间环节,直接和零售端对接。青岛开创食品有限公司在2022年10月前往伦敦拜访了16家客户,拿下了480万英镑(当时约3911万元人民币)的订单,其中有160万英镑的订单是与英国零售企业Tesco签下的水果罐头订单,减少了中间的贸易环节。

当中国罐头成为海外顶流的同时,中国厂家们也在罐头身上开始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中国罐头工业协会曾根据“十三五”期间的统计数据测算,中国人均年消费罐头在5.5kg左右,相比之下,英国、美国、葡萄牙和瑞典等海外消费者人均年消费罐头量都在20kg以上,海外市场广阔,中国市场也有着不小的发展前景。

罐头,这个在中国有着130年历史的舶来品,正在被中国厂家赋予更强生命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电商在线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餐饮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