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你捐给H&M的回收衣物,成了非洲海滩的「垃圾山」

H&M一边回收旧衣服,一边又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衣,本质问题依然没有被解决,甚至还会加剧过度消费的风气。

被诟病不够环保的快时尚品牌,近年相继推出“旧衣回收项目”,但回收后的衣服最终去向何处?品牌们未必真正履行环保承诺。

6月13日,瑞典媒体Aftonbladet发布了一篇关于H&M回收衣物去向的调查报道。报道显示,这些二手衣物均未遵守H&M的回收承诺,而是被运送到不同国家地区,有的被打包再出售,还有的被就地填埋或焚烧。

根据最新进展,H&M集团CEO Helena Helmersson在一档访谈节目中否认这项指控。她承认这是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但明确表示这与H&M无关。因为公司已和合作伙伴建立了回收循环机制,没有任何衣服被倾倒或烧毁,并让媒体去问责负责回收的合作商。

H&M供应链负责人Harsha Bammanahali也通过邮件作出书面回应:“H&M集团坚决反对将衣服变成垃圾,这完全违背了我们创建更加循环的时尚产业的工作。”

据悉,H&M是*家启动全球性旧衣回收计划的时装公司,自2013年起在全球门店推出回收项目。在H&M的瑞典站官网中,品牌声称已和纺织行业知名可持续发展倡议合作伙伴I:Collect建立合作,会将二手衣服进行专业分拣、修复和再利用,从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但Aftonbladet的调查报道显示,他们追踪的十件衣服中,没有一件到达I:Collect的分拣设施进行妥善处理。

如今,全球各大服装零售巨头都陆续启动旧衣回收项目。消费者出于善意捐赠旧衣,希望二手衣物会被有需要的人再利用,但越来越多的调查显示,事实往往与之相悖。

01 十件旧衣服的环球行,引出一场环保骗局

在Aftonbladet的调查报道中,其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及其周边地区的八家H&M商店的回收箱中,捐赠了十件衣服。这些衣服都被附上GPS追踪器,通过蓝牙技术追踪它们的最终去向。

追踪数据表明,其中有三件衣服被送往贝宁、南非和印度,这些国家都是二手服装进口大国,存在严重的纺织品废弃物污染问题。

还有两件衣服被送往罗马尼亚一家二手服装进口商的仓库;两件衣服被分别送往位于德国和波兰的纺织工厂,预计将被磨碎后制成纺织纤维再次利用;其余三件衣服在截至报道发出时,还没有收到信号更新,可能还在海上运输。

为获取更多线索,媒体亲身前往贝宁的科托努市,联系到当地的二手衣服进口商。据商贩介绍,这些二手衣服将被集中打包卖给当地市场,或走私到邻国尼日利亚,而未被选择的衣服将被废弃、倾倒和焚烧。

在贝宁科托努的二手衣物市场,数百万件来自西方国家的二手衣物成为市场中的主流货品。当地卖家表示,H&M等快时尚品牌是最常见的服装之一。

对于很多欠发达国家地区来说,购买新衣较为奢侈,而来源五湖四海的二手服饰,价格低廉并且款式新颖,能够极大满足他们对于服装日益增长的需求。

但这背后,二手服装交易形成了一条暴利产业链,幕后的*受益者则是批发商。批发商在港口收货之后,转售给当地市场的经营者。经过层层加价,这些衣服以高出进货成本数倍的价格卖给民众。

更严重的问题是,这直接扼杀了本土纺织业的发展和进步。当地纺织企业被接连关停,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工作岗位。尽管邻国尼日利亚已通过立法禁止进口二手衣物,但还是有大量衣物通过走私进入当地市场。

“人们一旦尝试过既便宜又时尚的衣服之后,那么禁止二手服装贸易就变成了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它只会让更多的人们想办法绕过壁垒。”美国经济学家Pietra Rivoli教授曾在《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中这样写道。

Aftonbladet还在贝宁当地的海滩发现大量废弃衣物,这些衣服因为质量问题没有二次利用的价值,再加上当地缺乏足够的垃圾填埋场或焚化炉,大部分废弃衣物直接被丢在路边和海滩。

这些衣服在海岸边堆积成山,被海水浸透甚至腐烂,形成一座座“垃圾山”。不可生物降解的服装合成材料,持续造成严重的空气、土壤和水污染。

这篇调查报道发出后,立刻在网络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但却被H&M官方坚决否认。

事实上,这并不是H&M*次被质疑衣物的去向问题。

2022年11月,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H&M每年生产30亿件衣服,其中只有大约10%被回收利用,其余都运往了加纳这样的二手衣服进口大国。

英国非营利组织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曾表示,由于设备、技术等局限因素,时尚企业在门店回收的衣服只有不到1%会被利用到新衣服的生产中,绝大部分都和旧衣服垃圾箱、在线回收平台等渠道的废弃衣服一起进入全球二手供应链,被运到了加纳、印度等国家,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本土经济和劳工权益。

同样受到快时尚垃圾侵蚀的还有位于南美洲的智利,这也是一个二手服装回收大国。

由于从全球各地运来的二手衣物,早已超过当地市场的承受能力,智利沙漠成了这些二手服装的最终归宿。

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汇集着来自全球的快时尚垃圾。每年数以万吨的快时尚服装因销路不佳、利用率低被转运到这里直接丢弃,使其最终成为一个大型露天“快时尚垃圾场”。

一些赤贫的当地民众还会在这些废弃垃圾中寻找自己和家人能穿的衣服,或是能够转售的衣物。

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中废弃的衣服堆。图源:National Geographic

快时尚品牌通过填埋、焚烧等方式清理库存,已是行业中公开的秘密。早在2018年,就有丹麦电视台调查指出,H&M从2013年开始,在丹麦焚毁了60吨滞销衣物,平均每年焚烧约12吨。

从海滩到沙漠,从就地填埋到直接焚烧,快时尚垃圾不断侵蚀生态环境,俨然已经成为当代的一大环保公敌。

02 “漂绿”外衣下,消费主义和污染元凶

尽管饱受争议,快时尚依旧有非常庞大的客户群体和品牌影响力。

“便宜又好看”,便是快时尚品牌受到热捧的重要原因。

传统服饰行业的上新周期往往只分为春夏和秋冬,但快时尚品牌甚至可以在全年内分成52个“微季”,每周都有新款上市,以创造更短的流行周期,不断激发消费者的购物欲。

英国《卫报》就曾把ZARA、H&M等引领的快时尚消费潮流,戏称为“麦时尚”(Mc Fashion),意指产销便宜、快速、款式时髦的服饰,像快餐品牌麦当劳一样遍地开花。

当然,这种高周转速度、大批量出货和低价格的竞争优势,让快时尚行业的商业模式迅速成熟,更短的试错周期让他们更容易掌控消费者偏好,不断生产爆款产品。

有行业数据显示,现代服装的使用寿命为2至10年,西装和外套的使用寿命约为4到6年,而内衣和T恤的使用寿命仅为1到2年。甚至有调查数据表明,在拥有众多快时尚品牌的美国,每件衣服平均只穿7次就会被扔掉。

快时尚产业俨然把服装从一件耐用品,变成了一件消耗品。一方面让时尚更民主,能让更多人买的起时尚,但另一方面则直接导致衣物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消耗更多资源。

有研究指出,时尚行业已经是仅次于石油化工产业的全球第二大环境污染制造者,特别是在生产与废弃处理环节会产生大量的废物排放与污染。

以平价实用的牛仔裤为例,生产一条牛仔裤要经过经过染色、织布、印花、缝纫、洗水等复杂工艺流程,尤其是染色及水洗仿旧工艺,会造成更严重的水资源浪费。

发明了牛仔裤的服饰品牌李维斯(Levi's)曾对其产品做过一次“从摇篮到坟墓”的环境影响评估,他们发现从棉田到棉布再到洗衣机,一条501系列的牛仔裤竟要耗费3480升水,这才让其意识到到牛仔裤的环境危害,并开始升级工艺。

更可怕的是,不同牛仔产品在染色过程中会使用约2500种化学物质,势必会对当地水资源、周边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有“牛仔之都”之称的广东省新塘镇,曾经就因为牛仔产业的化工污染事件引发全球关注,不断颠覆大众对于时尚行业的认知。

因此,近年快时尚品牌不断加大对环保的关注度,希望扭转舆论风向,维护品牌形象。

然而快时尚转型做环保,从根本上来说仍旧是个伪命题。

以环保新材料的创新应用为例,即使像海藻纤维等技术的环保特性已经明确,但是由于过高的产线替换成本,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往往不会大规模替换传统材料。

曾有新材料厂商向36碳表示,竞争激烈的服装行业对价格较为敏感,很多品牌在更换材料技术路线时会非常谨慎,规模化应用尚有难度。

对于高速运转的快时尚行业来说,更会成为拖慢生产速度的额外挑战。

很多品牌也开始从回收环节下功夫,但这更是一项复杂工作。由于成品服装是由纱线、纤维、金属、塑料等各种混合物制成的,回收循环意味着要将这些材质进行有效分离,这必然是项费时费力的艰难任务。

有的品牌更难逃“漂绿”嫌疑。以H&M的旧衣回收项目为例,只要消费者带着衣服交付门店回收,就可以获得八五折的消费券,用于购买正价商品。

这一机制备受争议:H&M一边回收旧衣服,一边又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衣,本质问题依然没有被解决,甚至还会加剧过度消费的风气。花样百出的环保招数背后,依然是快时尚品牌布下的消费主义陷阱。

瑞典媒体此次曝光的H&M二手衣物去向问题,更尖锐地揭示了环保与快时尚这对矛盾。H&M作为支持可持续发展呼声最高的快时尚品牌之一,再次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不免让人怀疑,快时尚品牌做环保更像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营销活动,甚至是披着“漂绿”外衣的污染元凶。

曾经引领了无数次潮流风向的快时尚行业,也在一次次的信任危机中“跌下神坛”,未来还将成为更多人审视的对象。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氪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