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这些水果大省,最会制造「多巴胺」

对于西瓜,中国人可谓是情有独钟。在烈日炎炎的夏日,西瓜伴随无数中国人熬过盛夏,消融暑气。

天气一热,不少夏季水果接连降价。

妃子笑荔枝跌至3元/斤,杨梅批发价每斤降近3元,不少北方的小伙伴惊呼:总算能豪气地“炫”水果。

南方人更是秀优越于无形,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因为剥荔枝剥太多而变黑的手指盖。

这份豪横的背后,是我国水果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产量多年稳居世界*。

除了产量大,我国水果也呈现出品种丰富的特点,而且几乎每一个省(区)都有自己的特色水果。

例如广东的荔枝、浙江的杨梅、新疆的葡萄、河南的西瓜……

这些水果强省们,不仅承包了人们一夏的甜,也默默保护了不少人的钱袋子,用量大实惠,让国人实现夏季的水果自由。

01 社交硬通货的C位

夏季最令人惊艳的水果,当属杨梅了。

每年到了六月中旬,在杭州的机场,人们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旅行者步履匆匆,一手推着行李箱,另一手拿着装满杨梅的塑料箱子。

在浙江,甚至还流传着“混得好不好,就看6月有没有人送你杨梅”的玩笑话。而“浙江人人手一盒杨梅”“没有一个浙江人能逃过吃杨梅吃到喉咙痛的命运”“浙江人的6月都是杨梅”等也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浙江是杨梅的原产地,早在7000多年前,杨梅已经在浙江落地生根,而浙江人工栽培杨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00年以前。

浙江是整个南方杨梅栽培面积*、品种最多、品质*的地方。

据中研网数据,2022年我国杨梅栽培的总面积约500多万亩,年产量达100多万吨,其中浙江省的栽培面积达到130万亩,产量超60万吨,主产区在台州、宁波、温州、丽水、金华、舟山等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杨梅的品种能叫出名字的可能就只有东魁。但其实,仅在浙江就有20多个品种。

舟山定海的晚稻杨梅香糯且甜,仙居的东魁杨梅肉厚多汁,上虞的杨梅更被称作是杨梅中的白富美,颜色乳白,肉质晶莹,浓甜微酸。

这样的夏日美味让苏东坡都曾盛赞,“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

浙江杨梅多,浙江人吃杨梅的方法也丰富。杨梅汁、杨梅干、杨梅酱、杨梅酒、糖渍杨梅……每当浙江人吃杨梅吃到喉咙痛时,就要想尽办法,把鲜杨梅加工成更易储存的形态。

除了吃杨梅,不少浙江人还担负着帮家里卖杨梅的重任。

因为父母在老家余姚有几棵杨梅树,每年六月,曹爽都有一个固定的副业—卖杨梅。

“我家的杨梅树是父母在打理,他们年纪大了,不太懂网络这些东西,所以每年杨梅季我都会在朋友圈或者一些社交媒体发广告卖自家的杨梅。

据曹爽介绍,今年是杨梅的“大年”,每家每户全都丰产。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数据,预计今年浙江省杨梅产量71万吨,比上年增15%。

此外,经过多年发展,杨梅已经成为浙江省第二大水果产业,总产值近50亿元,带动数十万农户增收。

数千年在浙江落地生根的那棵杨梅树,肯定不会想到会有今日的辉煌。

02 食荔枝了喂

没有吃过荔枝的夏天是不完整的。

提到荔枝,人们总会先想起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但荔枝与岭南的渊源,远远早于宋朝。

据《潮州府志》记载,早在三国时期,惠来就有了种植荔枝的传统。这样算的话,广东种植荔枝的历史已经有2000多年。

广东地处北回归线两侧,是较接近赤道的地带,全年高温高湿,阳光充足,丘陵山地众多。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广东这片土地上生产了占全球80%的荔枝。

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荔枝的总种植面积约为400万亩,预计产量将达到179万吨,是名副其实的荔枝大省。

△ 荔枝大省-广东 时代周报 黎广/摄

除了产量能够拔得头筹,广东荔枝的品种也位居全国首位。

据广州市农林局数据,广东荔枝有一百多个品种品系和优良单株,整理核对的有六十二个品种。

广东人吃荔枝,始于四月的三月红,中于五六月的白糖罂、桂味、糯米糍和黑叶,止于七月的仙进奉、挂绿......唇齿香甜的记忆,能充斥整个夏天。

现在,人们已经不必为了吃荔枝而大费周折,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难以保存的荔枝摆脱了地理束缚,走向全世界。

据央视财经报道,通过空运、海运等方式,广东荔枝已出口至六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在深圳机场口岸,年内出口荔枝数量已同比增长了172%。

业内认为,国内各大荔枝产区,今年产量都有明显提高,广东荔枝的出口量也有望保持增长。

更重要的是,以往困扰荔枝产业发展的“大小年”问题,在科技的不断提升下,也被*的解决。

在过去,荔枝“大小年”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即一年高产,一年低产。而近年来在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不懈努力下,针对性地开发出一系列高效的荔枝种植技术,产量不足的“荔枝小年”自2019年之后就再也没出现过。

从唐朝的“一骑红尘妃”到如今的“生鲜冷链”,对于人们来说,夏日虽炎热,但有一盘冰镇荔枝足以,甚至为了能够“日啖三百颗”,留在广东,也算是值得。

03 吃瓜的快乐,无法替代

对于西瓜,中国人可谓是情有独钟。在烈日炎炎的夏日,西瓜伴随无数中国人熬过盛夏,消融暑气。

这份对西瓜的喜爱,是有历史可循的。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东郊田家湾唐墓葬出土的“唐代三彩西瓜”,有力地证明了西瓜在唐朝就传入了内地。

南宋开始,西瓜的种植在中原及长江流域逐步推广,到南宋中后期,西瓜已在江南地区普遍种植。

明清时期,种植面积扩大到全国,许多省份都有了自己的西瓜名种。北京南部的大兴地区已经有向皇室进贡的专门瓜园。

到了现代,中国人更是使出了洪荒之力来吃瓜。

据统计,中国人每年大约要吃掉160亿个西瓜,平均每人每年至少吃十个,所以全球70%的西瓜都被中国人吃了。

有强烈的需求,才会有丰富的供给。

中国不仅是吃瓜大国,而且也是产瓜大国。

2019年我国西瓜产量为6324.1万吨,占全球西瓜总产量的60.61%;西瓜面积达1471.58千公顷,占全球西瓜总面积的47.71%。

在我国的众多省份中,河南是最能产瓜的省份。2019年,河南省西瓜产量达1417.2万吨,占我国西瓜总产量的22%。

在这个产瓜大省中,各县都有瓜。比如,郑州的中牟西瓜、商丘的夏邑西瓜、开封的汴梁西瓜、洛阳的孟津西瓜、周口的西华小果型西瓜、驻马店的上蔡西瓜等。

河南培育的优良西瓜品种、口感,可以说是领跑全国。更重要是,在西瓜价格逐年上涨的情况下,河南的西瓜依旧平价。

“我在网上看很多人说他们那的瓜都五六块钱一斤,但是在河南一斤才七八毛钱,不到十块,就能买到一个瓜。”河南90后韩彩晴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甚至,河南人买瓜还有专属的“计量单位”。“在河南,买瓜都是论粮食袋的,夏天经常能看到一个人买一麻袋的瓜,然后用车拉回家。”韩彩晴说。

回顾过去40年,在1980年代的中国,只有沿海城市才有真正的水果市场。那时,在北方的农村,香蕉都属于珍稀的水果。而如今,中国人的夏天,早已被水果“承包”。

△ 被水果承包的夏天 时代周报 黎广/摄

目前,中国的水果产量稳居世界*,中国人的日均水果占有量也早已突破一斤。

又是瓜果飘香的时节。这个夏季,打开空调,从冰箱里端出一盘香甜的水果,似乎总能让人们暂别忙忙碌碌的生活,觅得精神上的几分甜蜜。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时代周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