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未来五年,VC/PE在新能源产业链投什么

随着中国新能源的突飞猛进,带动了全球产业走向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尤其是在清洁化、电气化、数字化、智能化方面。

2023年6月29日,由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导,江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江西国控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民生银行南昌分行、金石投资有限公司、清科创业协办的“2023江西产业基金生态大会”在南昌举办。

大会以“以产业基金·助产业发展”为主题,力邀投资界及产业界代表齐聚南昌,以千亿基金链接万亿资源,开启产业投资发展新局面,共助江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本场《新能源产业链的突破与创新》圆桌由上海科创基金总裁 杨斌主持,对话嘉宾为:

陈福 金石投资 投资总监

冯戟 尚颀资本 执行事务委派代表、管理合伙人

傅忠红 达晨财智 主管合伙人

余宁 蔚来资本 管理合伙人

01

以下为对话实录,

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

杨斌:我们有请本场圆桌的四位嘉宾分别先做一个自我介绍以及自己机构在新能源投资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陈福:首先很荣幸受邀参加江西产业基金的生态大会,我先做自我介绍,我叫陈福,来自金石投资,主要负责装备制造领域的投资,包括硬科技等等这些领域。新能源行业是我们公司重点布局的方向,简要总结一下,就是沿着新能源全产业链在投,从最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的主机厂,包括风电装备、光伏装备、储能装备等等,一直到动力电池,再到最上游的正负极材料等等,我们都在深入布局。总的来说,新能源领域是我们投资的一个重点方向,后续也会继续在这方面加大投资。

冯 戟:我来自上汽集团是底下的私募股权平台,我们2012年正式成立,2013年启航,主要投资策略是围绕车生态圈。2000年到2018年汽车行业高速增长,2018年之后经历了大的趋势调整,从高速增长到小增长到不增长,这包含很多结构性的投资机会。我们说新四化以及新能源化,第一个关注的核心赛道就是汽车的新能源化,相关的跟发动机相干的包括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一些关注。智能化,让车越来越聪明,提供智慧出名的科技方案,也是我们关注的第二个赛道。第三就是网联化,不仅是终端的行驶工具,更多是万物互联的载体,在车互联的相关领域,目前在管规模约为340亿。

傅忠红:大家好,我叫傅忠红来自于达晨财智,我们公司成立时间比较长,到现在23年了,主要做VC的,很早就在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做了布局,目前来看在新能源各个细分赛道像光伏、风能、锂电、氢燃料电池等都有布局,锂电各个环节都有,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芯电池、回收等板块都有投资。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亿纬锂能,它现在已经成为锂电的龙头企业,我们在07年就开始投资了,当时估值是一个多亿,后续估值最高到达两千多亿。

我们跟其他机构有点不一样,我们在很多赛道投得比较早,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在新能源赛道找到更多创新的机会。

余宁:我来自蔚来资本,共同担任公司管理合伙人。蔚来资本成立于2016年底,是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成立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我们目前管理规模大概是150亿人民币,已经发行了两支人民币基金、两支美元基金,还有七八支专项基金。上市的公司包括宁德时代、容百锂电、联盈激光等新能源相关的企业。我们的投资主要围绕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投资,聚焦在智能化、网联、电动化,自动驾驶包括momenta、赢彻科技、主线科技,智能网联包括四维智联、车联天下,芯片黑芝麻等。

我们是非典型的CVC,基金是以投资回报率作为投资锚点。我本人是将近30年的汽车老兵,之前在吉利做全球副总裁,负责吉利沃尔沃联盟、新能源汽车、海外并购业务,从主机厂的视角进行投资,相对于财务投资人,对投资项目会有不同的投资视角。

杨斌:我是杨斌,来自上海科创基金。我们是2017年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设立的一个市场化母基金,由上海国际集团、国盛集团、国泰君安、上港集团、张江高科、上海信托等六家公司作为股东发起设立。我们承担着支持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使命,主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环保新能源四大领域进行资产配置。截至目前已经投资了将近80支子基金,与近60个GP管理人进行合作,80支子基金总规模超过2000亿,投资组合底层项目已经超过了2000个,其中已上市企业108家。这次来江西特别幸运,因为我们昨天上市了一家创业板企业,今天又在香港上市一家。在我们的投资组合里,涉及到新能源领域的企业超过100家,对锂电、光伏、风能、核能、储能、氢能等赛道进行了全方位覆盖。以上是我们科创基金的简要汇报。

通过其他四位嘉宾的自我介绍,可以看到我们这次主办方非常用心,本场圆桌嘉宾有两位来自于产业资本方,其中一位来自头部的机构,还有一位来自新势力。另外两位,一位来自老牌的人民币创投机构,一位来自券商直投,我本来来自母基金,我想我们这样一个组合也是主办方精选组合的结果。

这今天话题是新能源产业链的突破。应该说新能源这三个字,从目前产业发展阶段来讲,并不新了,但是从能源角度是新能源。随着中国新能源的突飞猛进,带动了全球产业走向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尤其是在清洁化、电气化、数字化、智能化方面。从几个数据来看,中国氢能源车连续八年产销量全球第一,这是非常伟大的一件事情,而且继续在保持这样的优势。中国锂电和光伏的出货量占到全球70%。有一组最新的数据,到今年第一季度发生了一件大事,我们国家光伏装机总量超过了水电,已经成为第二大电力供应源,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从全球来看也有一个分析和预测,预计全球在2024年光伏超过水电,2026年超过天然气,在2027年将会超过煤炭,成为第一大电力资源。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和快速演进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相信作为投资人、产业方都有很多思考和体会。先请余总、傅总分享一下新能源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产业有什么样的改变、有什么样新的发现,以及比较看好的细分领域。

余宁:我从过去几年汽车产业的发展,看一下新能源汽车、汽车产业发生的变化。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2020年大概150万台,2021年大概350万台,2022年大概680万台,2023年预计在900万台左右,过去几年都是翻番,今年开始进入相对小的增幅,但是还有近50%的增长。

更放大看,中国汽车销售的总量,从2018年到现在没有太大的变化,乘用车销量大概两千万台出头,汽车总销量大概是2500多万台,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占比不断上升,2022年新能源汽车占比突破25%,到2025年会达到50%。2023年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是重要的拐点,今年一季度有几个很重要的变化,一是中国自有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占比首次超过50%,合资品牌占比在急剧地下降,二是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超过日本,一季度超过了100万台,同比增长50%,预计全年中国的汽车出口量,会达到五百万台。这些根本性的变化,本质上是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的机会。因为在传统汽车行业,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专利等,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汽车的定义、发展,由西方控制,中国始终处于跟随地位。但是智能化,汽车三电的发展是自主的,使得中国汽车终于可以换道超车,甚至引领全球汽车的技术走势,让汽车的定义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这就是我们看到民族品牌占比在上升、出口在上升的背后逻辑。

汽车工业对国家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汽车产业,是整个制造业的皇冠,是所有发达国家,最后一个最具规模、产值最大的制造业产业。无论国家政策,还是市场需求,都会继续有利于智能新能源汽车发展,我们继续看好,未来10年,中国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杨斌:余总对未来非常乐观。接下来有请达晨傅总给我们分享这个话题。

傅忠红:回答第一个问题,新能源处于什么阶段,现在新能源实际上也不新了,从2000年开始的光伏,光伏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有很大的起伏波折,那时有一波很强劲的行情,尚德上2005年上市,成为当年的中国首富,然后2013年破产,江西也有一个这样的案例——赛维。到2012年,此前由于政策调整,导致多家公司破产,2015年又有新一波的行情一直延续到现在。

所以我们从新能源的发展阶段来看,这波行业跟此前的有不同之处,现在看起来好像一路高歌往前走,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技术影响了产业的发展,从光伏的角度,光伏的成本20年时间下降了99%,现在新能源到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整个是相对比较良性,以前靠政策驱动,现在是市场驱动,实现平价上网,从周期性发展走向了稳定成长阶段,为什么现在大家能够持续看好这个产业的发展,底层逻辑就在这儿。

双碳目标可能也是拉动产业发展的一个牛鼻子,原来的发展是相对局部的,提出双碳双减目标以后,整个社会联动起来了,就是从发电侧开始到网到用户端全部启动,大家看到光伏、风电、氢能,到后面大幅降低成本在用户端的使用,很多应用场景驱动整个行业成本的降低,从现在来看,未来在双碳背景下最重要的一个拐点就是新能源能够取代传统能源,作为最大的占比,刚才杨总讲的数据,拐点的出现进一步驱动整个体系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未来大家要做的更重要的就是解决新能源里面的问题,包括不稳定性的问题,为什么大家看好储能这块,就是整个需求量增加,整个供给量增加,要取代传统能源的话,储能这块必须要做,未来在储能这块可能会产生新的变化。

未来哪些方面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从降本增效,成本降低提升转化效益,从这两方面走,所以在光伏行业,像钙钛矿是比较好的方向,锂电中的固态电池,纳离子电池等,还有上下游的材料工艺设备方向,都是未来比较有前景的方向。

杨斌:谢谢!同样充满着对未来的信心,余总、傅总分别从高速度的发展、高质量的演进分别做了阐述,接下来到冯总这边换个问题。因为我们上汽投了很多新能源企业和项目,请冯总聊一下投资新能源的过程中您更看重哪些因素,与其他的产业相比,新能源投资的特点和难点是什么?尤其是在电池领域,这也是上汽比较强的领域,行业的壁垒是什么?

冯戟:我从车的角度谈谈对新能源的理解,不妥之处大家批评指正。刚才蔚来的余总提到,从电动力电池呈现高速的增长,从1999年国家搞产业政策,新能源产业从零做大,全球一千万辆60%是中国贡献的,这个比重是非常大。

新能源产业很广,简单理解,如果从动力线理解,包括上游资源端,包括锂电、镍矿、钴矿,还有下游的应用,回收等等。从动力电池还会衍生出新的技术方向,比如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等等,这都是我们新能源部分板块不同的技术路线,最终是一个目标,就是车怎么样更清洁,符合国家、地方和企业的双碳目标。围绕新能源赛道,我们简单回顾上汽投资的情况,简单举个例子,我相信大家都会开车,如果是传统汽柴油车,发动机的比重占整个汽车成本超过15%,但是新能源的三电——电池、电机、电控占比整个汽车比重60%,这是非常高的,首先政策支持、政策加码,新能源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新能源成本很大一块是新能源电池,作为产业资本我们是投得比较早的,我们投了宁德时代投了20亿,还有欣旺达。

我们发现这个产业链由于行业的利好,整个上游材料包括主材、辅材都会受益,之后发现所有的制造端包括整车制造企业,包括头部供应商都为资源端打工,这些头部的制造厂商都在海外拿资源,因为资源端的价格需求非常强,第二利用水平不错,所以我们从投了三家电芯、正极材料投了三家,装备企业投了六家,上游资源端也投了锂矿、镍矿、钴矿,还有电芯投了将近20家企业,另外围绕电的新能源化,还有电源管理,涉及到半导体的功率器件,还有半导体国产化率很低,它的难点在于工艺的稳定性,量也不大,小批量,但是对设计要求、功耗要求、稳定要求非常高,不是本土设计公司包括本土代工,我们发现这个赛道也会涌现出能源化的电源管理的设计公司。还有稀土是非常核心的一个场景,我们投了好几家。新能源产业里面有非常高的投资机会,我们是这样的投资思路。

刚刚主持人提的问题,什么样的企业是在新能源赛道里面评价好的企业?我有三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点是技术门槛。我们不是只靠你的资源优势或者资源禀赋获取比较好的收益情况,我们还是有自己的技术门槛,在制造环节或者设计环节或者下游应用环节,你有自己的优势,这是第一点关注的。

第二点退出逻辑。产业是我们很好的加持,但是在投资业绩方面追求绝对的投资回报,不会因为是很好的孵化产业方向,我们就干。我们说企业有很积极的退出逻辑,一定要想清楚是上市退出还是通过后续发展过程中其他方式退出,要把退出闭环想清楚。

第三点产业化落地。前面有同事介绍,中国很多新能源的发展有政策加码和支持,其实还有很多技术方向,比如新能源电池有磷酸铁等等,这里谁能走出来,从商业化角度而言,让客户买单,客户买单意味着从0到1的跳跃,有客户接受,放弃磷酸电池、用新的固态电池,我可能放弃很多东西,一开始成本是贵的,要重新建立供应链。在投资点上我们会特别关注产业化大还是小,我们不会追求项目或者产品为期过早,我们在判断上一定会综合考虑这几个因素,最后形成最优解,看你的技术先进性,是不是有独特的性价比优势,在产业化方面是不是有明确的发展路径,以及最后投资方,因为我们是市场化投资机构,是不是有明确的退出逻辑,最后希望兼顾产业协同,在产业方面提供相关赋能。大概是这样的考虑。

杨斌:冯总给我们分享了投资的三个判断,前两年我们共同投资了一个固态电池生产企业,和我们江西还是很有缘的,它有一个产线就在宜春,早期已经布局了,最新的情况是上汽投资了27个亿,围绕您说的技术门槛、退出逻辑和产业化落地,我们请冯总再做一些详细分享。

冯戟:我从市场化投资评价的技术方向,刚才讲到氢能源电池有很多的技术方向,比如磷酸铁锂,我觉得这个非常好,密度酸不是最高,但是安全,投资它的好处是成本便宜,三元体积小,好处就是同样的体积能量密度很高,但是不好的化学效应很强,容易爆炸失火,还有碳酸锂能量很低,耐低温性非常强。三元热差,回到固态电池,我认为固态电池是能量非常强,正常说的250瓦时可能跑500公里,一千瓦时固态电池跑500瓦600瓦,可能带来很大的问题就是成本。其实在行业里面,你的价格能不能让市场接受,让客户买单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客户不愿意买单,还有供应链的制造、产线的跑通等等,所有这些跑通之后才会让客户愿意为你买单,还是产业周期发展的过程,这是百花齐放很重要的方向。这对我们降本增效、产业链协同方面非常有价值。

杨斌:从新能源电池未来的发展来讲,我理解是两高一低,高能量密度高安全可靠,然后是低成本,但是三个维度要同时满足,怎么形成一个平衡,需要各方一起来努力。刚才谈了很多汽车方面,能否请陈总跟我们分享汽车以外的投资案例,怎么看这个行业,怎么寻找和投资项目?

陈福:我选一个新能源行业细分领域里面的案例,我们前年投了一个动力电池的隔热片企业,杨总刚才提到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安全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大家也能看到一些新闻不断报道有些新能源车燃烧的情况,另外国家政策包括行业规定这几年也在不断出来,这样的话动力电池隔热片这个细分行业应运而生,我们也是提前关注到这个趋势,当然也是沿着动力电池的大厂、沿着一些配套厂商去梳理,我们梳理出所投的标的,核心首先是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其次是因为有现实的需求,一个是能量密度快速提升,另外一个是安全性亟待解决,是一个矛盾,所以需要找到办法来破解这个难题,我们认为这上面有比较强的需求,所以我们提前布局了。

在隔热片领域,我们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气凝胶是比较好的隔热材料,相对来说既能够保证安全性,又能够像刚才提到的保证一定的成本,既能够提高能量密度,又能够保证安全性,同时也能够在成本上可控。在这三点情况之下,我们选取了标的企业,企业本身就是大厂的核心配套商,另外它除了生产隔热片之外,也能够研制和生产上游气凝胶的材料,我们认为壁垒比较高,就是它的护城河高,最终我们投资的逻辑在这儿,所以也跟各位分享一下,核心还是高成长行业里面,行业空间大,增速快,另外就是高成长行业里面有核心技术壁垒的、有护城河的企业。主要是这些。

杨斌:谢谢陈总!赛道+技术+团队。我们还有五分钟时间,接下来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请几位嘉宾给我们展望一下,未来五到十年哪些赛道值得我们关注,在新能源产业当中有哪些突破和创新的点,有请余总。

余宁:简单形容一下,是一个做宽,做深的T字型发展模式,所以会保持很大的成长空间。现在中国在新能源发展方向上已经具备全球优势: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全球第一,光伏出口量占全球70%,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连续7年全球第一,动力电池产量接近全球产量的70%并大量出口。

沿着电池产业链纵向看,仍旧有很大的空间做深,做下游。去年我们投资了欣旺达,欣旺达明年要推出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60瓦时/公斤,前年我们投资了卫蓝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50瓦时/公斤,宁德时代今年推出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500瓦时/公斤。科技创新是产业活力的重要表现,可见这个行业仍在高速进步。围绕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快充,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会不断有大量的创新,这都是投资方向。

横向看,投资的机会包括储能,氢能源,甲醇,太阳能等。2030年,动力电池需求会达到4.8T WH,储能需求会达到1T WH。所以说在未来七八年,动力电池还会增长5倍,储能还有十倍以上的增长空间,比如我们去年投的海博思创,已经成为中国储能市场的领头羊。

傅忠红:未来主要还是要看新的方向突破,聚焦在行业的痛点,我们会围绕发展中的痛点提升的空间,从需求很大的点去一去发掘创新机会。比如发电端光伏的效率还得提升,24-25左右,通过进一步技术提升,到26%,甚至达到到理论极限40%,这个肯定是发展方向,风电可能是单机容量做到,氢燃料电池什么时候能真正地突破成本还有技术的模式怎么走,你的储能领域怎么降低每度电的成本,这就涉及到材料的问题,涉及到新技术组合的问题,包括刚才讲的安全性,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怎么追求安全性,总而言之一句话,降本增效、促进新能源取得传统能源的痛点的解决就是我们密切关注的方向。

冯戟:今天的主题是新能源,就是投绿色,车的制造环节就是省人工,让车自动化,让机器替代人工,也是非常大的绿色制造概念。车的使用环节,替代传统的燃油车,新的技术方向衍生出来。另外循环经济,像车的拆解回收利用都是我们感兴趣的赛道,而且赛道周期会很长。简单讲这些。

陈福:具体赛道,刚才几位领导提到了,储能也好、钠离子电池也好,我们关注的还是能够有实际应用场景,能够产业化落地的企业。

杨斌:我也分享一下,我觉得氢能源已经发展到规模化的阶段,从未来来看,我们应该更多关注新场景和新模式下的一些机会。简单来讲,就是原来大的做小、便捷化,包括很多的户储、移动储能;还有就是小的变大,比如说动力电池做储能,小块变成大个,这个过程中嵌入新模式,不仅要关注到技术,关注到制造,还有运营,这三者是不可或缺的。随着运营模式的打开,对我们的技术、制造会有系统性的重构,有的是升级,有的是降维,这个市场未来还是有非常大的空间。

时间关系,今天这个环节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几位嘉宾的分享!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新能源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