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打破纪录的IPO出现:152亿

Keep登陆港交所,也意味着2021年后首次有平台型互联网公司挂牌上市。keep也成为也是运动科技赛道最大IPO,市值最高。

今日(7月12日),运动科技公司Keep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为28.92港元,募资1.92亿港元。今日收盘,Keep市值超过152亿。

Keep登陆港交所,也意味着2021年后首次有平台型互联网公司挂牌上市。keep也成为也是运动科技赛道*IPO,市值最高。

Keep是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健身解决方案,以帮助用户实现健身目标的平台。用创始人王宁的话说,Keep的典型用户是“希望通过简单的方式让自己运动起来。渴望健康,而不是想练成阿诺·施瓦辛格”的人。而据《中国企业家》报道,在王宁心中,Keep根本不是什么健身应用,而是像耐克阿迪一样的运动品牌,是他迈出“体育产业链”的*步。

根据招股书,Keep已搭建起包括健身空间Keepland、智能硬件KeepKit、新型健身服装品牌Keepup和健身轻食Keeplite在内的自有品牌矩阵,产品品类覆盖智能硬件、小器械、健康轻食以及健身服饰。

从2014年成立至今,Keep融了9轮,融资规模共计6.5亿美元,上市前估值超过20亿美金。

2016年是Keep发展中的关键节点。2015年底,王宁表示,2016年探索电商业务的成败将决定Keep的生死。他看来,如果Keep在2016年不能转型成为一家盈利的互联网公司,那么Keep也就没有什么机会了。

2016年4月,Keep上线商城,从出售运动周边商品切入商业化探索,向运动平台转型,打造一个以内容和数据来驱动的运动科技生态。也就是从只专注线上运动服务的APP,到围绕APP、增加更多的服务场景和载体,把整个运动服务做得更专、更深。

后来发展也证明了切入电商对Keep至关重要。招股书显示,在Keep三大贡献营收的业务板块中,自有品牌运动产品占总营收的比例*,达到了51.4%;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排第二,占比为40.4%;广告及其他*,占比为8.2%。其中,2022年收入最靠前的产品是Keep手环 B3,接近1个亿。另外,客单价在几十元到百元出头的智能秤、健身垫、计数跳绳等小物件也取得了数千万元的收入。

自2019年至2022年,Keep营业收入分别为6.63亿元、11亿元、16亿元、22亿元。毛利由2019年的2.73亿元增加83.2%至2020年的4.99亿元,增加35.5%至2021年的6.77亿元,并进一步增加33.1%至2022年的9亿元。2023年*季度,Keep营收4.47亿元,同比增长了7.2%。

然而,上线运营9年多后,Keep目前仍在亏损中。招股书显示, 2019至2022年,Keep经调整的亏损净额分别为3.66亿元、1.06亿元、8.27亿元、6.67亿元,总共亏损19.66亿元。同2021年相比,Keep在2022的净亏损已经收窄,但仍远高于2019和2020年。Keep亏损的很大原因,是要花费大量成本获取用户和做营销推广。

Keep上市的消息传了两年,最早计划赴美上市,后来三次冲击港交所遇挫,最终第四次冲击终于落定。既表明了资本退出的急迫,也有输血的盼望。《经济观察报》引用一位业内专家的观点认为,Keep的商业模式并不符合当下资本市场的喜好,其上市后一度破发并不意外。即使如此,Keep也需要上市,“不上的话钱会花光,以后也会越来越难。”

资料显示,中国健身人口达3.74亿,排名全球*去,且这一群体的商业价值还未完全挖掘:2022年,中国健身人群的平均年支出为每人2518.3元。作为参考,美国健身人群的年人均消费为16425.2元。上市的Keep能从这块土壤中挖到多少金子?

Keep有几大挑战持续存在:

*是基因问题。Keep最初崛起就是以内容为核心,输出优质内容吸引用户,这是Keep的底层商业价值逻辑。为了收入考虑,Keep会不会成为卖货的运动零售商?就像查理·芒格对阿里巴巴看走眼,怒斥“他们仍然是一个该死的零售商”。马云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亲自嘱咐团队要在下一阶段要回归互联网。Keep的市值是建立在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

《中国企业家》引用一位业内专家的观点认为,对于互联网企业,软件厂商去做硬件,其实挑战和难度还是比较大的。“硬件和软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玩法和打法。软件靠的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它的试错成本低。而硬件的产品制作和用户使用成本都非常高,对于研发的精准性、深入理解消费者需求,以及供应链管理能力都有要求。”

以Keep热销的手环为例,在淘宝搜索智能运动手环,同价位的有小米、华为,Keep与二者相比销量相差悬殊。从用户角度来看,Keep手环没有能适配的手机,在使用体验上肯定不如小米、华为;另外,小米、华为、苹果等厂商都有强大的品牌做背书,用户的认可度非常高。

第二,多头经营也意味着竞争对手太多。线下健身有乐刻、超级猩猩;健身服饰有传统大厂,耐克、安德玛、lululemon等;智能硬件上,有小米、华为等大厂,打价格战毫无压力;内容上,B站、抖音、小红书的专业健身博主群体日益增大。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品牌力。体育品牌中,耐克能成为行业老大,不光是靠产品,也包括“钩子”背后蕴含的拼搏文化,触动大众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渴望,引发了全世界消费者的共鸣,甚至将这种精神拓展到体育之外。Keep要做的,也是如何让用户觉得用Keep很酷,是直面挑战的象征,是自己克服了诸多困难实现了健身的目标。Keep能让用户一想到健身,就想到Keep吗?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铅笔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体育运动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