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出海、竞争力无疑是今年汽车行业霸屏的关键词。
而作为新能源的由头,减碳、环保,也是产业绕不过去的话题。
ESG这个词,对欧洲企业来说,已是深入骨髓的认知。但在中国市场,似乎还有些水土不服。但近期,ESG在国内似乎也有了热闹起来的迹象。
今天已经没有人否认中国在电动汽车市场的*水平。当然,先不论是否赚钱,作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和社会财富的汽车巨头们,自然也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ESG即Environmental,Social和Governance的缩写,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可以理解为可持续发展。除了环保,同时也包括社会责任、社会公平、人道主义等含义。
01马斯克口中的魔鬼却是投融圈新宠
马斯克此前在推特上公开称ESG是魔鬼。因为特斯拉在S&P Global标普全球的ESG评分中只拿了37分。而烟草巨头Phillip Morris却拿到了84的高分。
一家以清洁能源为主要产品,以彻底改造地球能源为目标的企业,在ESG评分上居然不及一家烟草企业?也难怪马斯克愤怒。
去年,特斯拉就因为ESG评分过低被从标普500 ESG指数中剔除。而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却进了前十大成分股。不过真相是,埃克森美孚的得分也不高。
为什么以环保为己任的新能源车企会比不过烟草公司和石油公司?官方的解释是,不同行业之间不存在对比价值。而且,ESG的评分体系并不只考虑环保一项。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同样是ESG评价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标普全球给特斯拉的评分来看,其在环保方面的得分是远高于行业平均的,但在社会一栏上的表现多少有些差强人意。
而另一家机构MSCI(明晟)给出的评价是,特斯拉的问题主要在于产品安全和质量,也就是特斯拉经常被报道的诸如Autopilot失灵、刹车失灵等问题。
产品安全与质量上的争议是特斯拉在多个ESG评分机构处均无法拿到高分的原因。当然,特斯拉是否真的存在产品缺陷或质量问题,并不是我们此处讨论的重点。
而最近ESG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是其作为一个值得注意的职业领域成为媒体报道的话题。有报道称,部分企业的ESG岗位月薪已经开到了10-15万。
智驾网翻看了Boss直聘上的ESG岗位,并没有找到10-15万的招聘信息,但确实有公司开出了50-80K,60-80K的月薪。不过,总体来看依然是10-20K的岗位居多。
其中,汽车行业内,奇瑞和吉利两家近期也发布了ESG岗位的招聘信息。尤其吉利,发布了多个ESG岗位。
关于各家中国车企在ESG上的表现,后文具体来写。此处值得一提的是,吉利可以说是传统车企品牌中在ESG上表现*的一家。从其招聘岗位也能看出吉利对ESG的重视。这或许与吉利旗下有多个出身欧洲的品牌不无关系。
当然,目前ESG还是个新兴的职业,BOSS直聘上的岗位数相对于其他职位来说也仍在少数。但鉴于对未来环保、减碳及社会责任方向的预判,尤其是投融圈和咨询公司都在布局这个领域。
例如,普华永道早在2021年就表示,公司将在五年内创造10万个新岗位,以帮助客户应对气候和多样性报告及人工智能方面的问题。
02国外ESG评分机构如何看待中国车企?
ESG在国内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那么,中国汽车企业在ESG方面做得怎样了?我们查询了MSCI(明晟)和标普全球的官网,对主流车企的ESG表现有了直观的了解。
MSCI是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在ESG界,名声、认可度双高,也是信息披露较为详细的一家。
据MSCI官方表示,其研究的ESG评级旨在衡量公司对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的抵御能力,为了解企业财务绩效风险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个窗口。
MSCI的ESG评级范围包括*(AAA、AA)、平均(A、BBB、BB)和落后(B、CCC)。 评价标准包括35个ESG关键问题的数千个数据点,重点关注公司的核心业务与可能为公司带来重大风险和机遇的行业特定问题之间的交叉点。关键问题根据风险或机遇的影响和时间范围进行加权。同时接受公司治理和公司行为评估。
MSCI不会对公司进行调查或问卷调查,也不会进行一般性访谈,不接受或考虑发行人提供的任何未向其他利益相关者公开的数据。
在中国汽车企业中,理想、小鹏、比亚迪均拿到了MSCI AA的评级。其中,理想与小鹏一直为AA评级,且不存在争议性问题。比亚迪在2022年从A级升级至AA级。
在与同行对比中,比亚迪的问题包括化学品安全、劳工管理和工会关系,这和此前比亚迪长沙工厂在排放和员工离职问题上引发的争议不无关系。就其引发的关注来说,MSCI的评级标准似乎甚为宽容。但如果以争议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为标准,MSCI给出AA的评级并非不合理。而在产品安全和质量以及未来在清洁技术上的前景方面,MSCI也给出了*的评价。
就ESG评级来看,新势力的表现优于传统车企,在蔚小理三家中,除理想与小鹏拿到AA评级外,蔚来也拿到了A级评价。相较于理想和小鹏没有明显的落后项,MSCI认为蔚来在公司质量、产品安全与质量表现上处于落后位置。
在传统车企中,吉利拿到A级评价,是表现*的企业。MSCI给出的落后项是产品碳排放足迹、公司治理和未来清洁能源技术。
排在其后的分别是长城BBB级,广汽BB级,上汽与长安均为B级。长城的落后项是碳足迹,因其销量目前仍以燃油车为主。
有趣的是,多家国内的大型车企在公司和企业行为上被MSCI评定为落后。
作为对比,特斯拉在MSCI的评级中拿到的是A级,其落后项也非常明确,为产品安全和质量。
标普全球就是为特斯拉打出37分的那个机构。在标普全球的评分体系下,比亚迪只拿到了22分。
标普全球的ESG评选方法是以其发起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CSA)结果为参考。CSA通过邀请全球范围特定企业填写问卷的形式,从ESG投资的角度衡量企业在经济、社会及环境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CSA也同时融合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表现与经济绩效。
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大部分中国车企并未回应CSA的调查报告,因此对其的评分主要基于公开信息做出。
在智驾网查询的企业中,仅吉利和小鹏两家参与了CSA调查,其得分分别为55分与49分。其余几家,理想得分26分,长城25分,广汽23分。
此外,智驾网也查询了多家国外车企的得分情况,两家评分机构的结果区别较大。例如大众在MSCI的评级只有B级,而在标普全球的评分体系中却拿到了63分。通用在MSCI的评级为BBB,在标普全球的评分为69。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本田在两个体系中均拿到了高分,MSCI给出了AA的评级,而标普全球也给出了76分的高分。
但相较烟草行业Phillip Morris拿到的84分高分,汽车行业整体的数据表现多少有些差强人意。
多家中国机构也推出了ESG评级。以Wind万得为例,其评级方式和MSCI的相似,同样以ABC来表示。在Wind的评价体系中,零跑汽车拿到汽车产业首位,为AA级,前7名如下所示。
03中国车企ESG披露率偏低
据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出品的《A股行业ESG系列研究之汽车篇》显示,汽车行业ESG评级*公司占比大幅超越A股整体。数据显示,汽车行业最新ESG评级*公司占比近70%,同期A股整体仅有48.6%。
但汽车公司在ESG报告披露率上居行业末位。与建筑材料、电力设备等传统制造业相比,汽车行业的ESG披露率明显较低。2022年披露的2021年度ESG报告有55家,披露率22.54%,位居行业末位,报告平均篇幅低于A股均值,汽车民营企业披露率低于15%。
目前,包括东风集团、广汽集团、吉利汽车、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等车企均已发布2022年ESG报告。
总体来看,企业ESG评价标准可以分为两大类:ESG信息披露标准和ESG表现评级标准。
从字面意思即可理解,ESG信息披露是指企业针对其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具体实践进行信息披露,ESG表现则是指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时,将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纳入考虑范围所做出的具体行动。
全球资本市场上,ESG第三方评级机构主要以企业ESG报告(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为重要依据,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发布企业ESG评分结果或相关指数。可见企业ESG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而随着ESG的不断演化,国际上已经涌现出多个国际组织和投资机构。除了前文提到的MSCI与标普全球,企业管理杂志整理了目前国外主要的第三方ESG评级机构及其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其数据来源包括评级对象所披露的文件,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专业数据库、媒体资源提供的相关信息等。
同时,国内也发展出一批评价机构,包括前文提及的Wind,以及华证ESG评级、中证ESG评级、商道融绿ESG评级、嘉实ESG评级、社会价值投资联盟ESG评级等。
04ESG仍有待完善
正如前文提及MSCI与标普全球的结果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各大评级机构的数据相关性并不高。
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研究人员弗洛里安·伯格主持的一项名为“聚集的混乱”(Aggregate Confusion)的研究项目,通过对6家知名ESG评级机构(Sustainalytics, S&P Global, Moody' s ESG, Refinitiv, KLD, MSCI)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这些机构的ESG评级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值只有0.54,范围从0.38到0.71。
相较之下,这些评级机构其他产品之间的相关性很高,例如,穆迪(Moody)与标准普尔(S&P)的企业信用评级结果的相关度高达0.92。
显然,目前ESG的评价体系仍有待完善。
而另一个声音是,ESG是否只是一项面子工程?
从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首次在其发布的报告《关心者赢》(Who Cares Wins)中正式使用ESG相关表述,到今年6月26日,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正式公布国际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标志着ESG报告有了*全球统一的标准,ESG的历史并不长。
最初,ESG是对国际金融公司(IFC)与瑞士政府发起的关于如何做出更好的投融资决策的倡议的成果。
所以,从诞生之初,ESG就是为更好的投资服务的。
从定义来看,ESG的直接目标并非环保、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本身,而是其可能对公司财务状况造成的影响,在环保、社会责任等话题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的环境中,降低企业因这些问题可能面临的风险。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ESG确实是为了ESG而ESG。环保是为了规避风险,承担社会责任是为了规避风险,公司治理也是为了规避风险。
但其存在,本身就是对企业有力的约束,是对环保和社会公平等问题的促进。ESG评价跳出只关注企业财务绩效表现的藩篱,将环境、社会及治理业务纳入衡量标准,并力求促进企业在商业价值和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
而随着企业对ESG标准的内化,就是真正对环保和社会责任等议题的推动。以大众排放门为例,因环保问题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也将成为企业内化的紧箍咒。
当然,我们也并不希望ESG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例如,以欧美国家的标准去要求非洲、南美等第三世界国家,从现阶段的技术和社会环境来说,并不现实。
如何平衡,也是ESG体系仍需完善的地方。
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尤其是已经在全球化道路上迈出一大步的中国车企来说,以更高的标准作为要求,并不是一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