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呼吁房间里的每个人,以及这个行业的参与者,在面对威胁我们香水工艺的法规时要联合起来。在欧洲,以及加州等其他地方,缺乏科学背景、仓促决定的法规正在制定中,这可能会大大限制许多原料的获取,特别是天然原料。”
据外媒报道,近期,包括欧莱雅集团CEO叶鸿慕(Nicolas Hieronimus)在内的多名化妆品和香水企业的掌舵人和高管正在多方呼吁,希望能改变欧盟一项新法规的诞生。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欧盟委员会提议
对部分天然原料“一票否决”
事情的起因来自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的一项提案,该提案认为化妆品,尤其是香水中广泛使用的精油和植物提取物等天然原料,由于是“由一种以上成分组成的混合物质”(MOCS),如果该物质中的某一成分被判定为“ CMR物质”(致癌、致突变、致畸)且超出一定浓度,就应该认定这一原料整体上也是有害的,即使已经有数据显示该原料不存在有害性或者有害性并不那么严重,也应该对该原料实行“一票否决”。
因此,欧盟委员会的这项提案提出,要对现有的《欧盟物质和混合物的分类、标签和包装法规》(CLP)进行修改,对天然原料实行更严格的监管和限制。
公开资料显示,欧盟委员会是欧盟的行政机构,负责维护欧盟条约和管理日常事务,制定欧盟年度预算和相应监督工作,还是欧盟立法的*发起者。而CLP法规又是与联合国的化学品分类与标签全球协调制度(GHS)一脉相承,同时与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REACH)相辅相成的一部法规。
这意味着,如果欧盟委员会提议修改CLP的行动付诸实施,对化妆品和香水中广泛使用的“天然原料”,尤其是精油类产品将会起到颠覆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很可能将覆盖全球其它国家。因为包括美国的部分洲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往往会跟随欧盟的相关法规。
而首当其冲的将是欧洲古老的香水产业。
据国际日用香料香精协会 (IFRA) 的数据显示,欧洲香水产业的年产值约为80亿欧元(合634亿元人民币)。而欧洲不仅是全球主要的香水消费地区,还是全球主要的香水产地。
欧睿国际(Euromonitor)的数据显示,全球香水市场正在以每年7%的复合增长率上升,预计到2025年全球香水市场规模将超过4300亿元人民币。而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研究报告,2022年欧洲占比全球香水市场的35.1%。并且全球对基于天然成分的香水需求在不断攀升。
Grand View Research报告截图
而欧洲也是中国*的香水进口来源地区。中国国家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2年,欧洲主要国家销往中国的香水,占据中国香水进口总额的96.37%。
西班牙香料和化妆品协会 (Stanpa) 总干事 Val Díez博士拿化妆品中常用的“柠檬提取物”举例说:由于按照现有工艺制造的“柠檬提取物”中含有约8.5%的“γ-松油烯”,而根据现行2017版的欧盟CLP应用指南,但这一物质超过3%的时候,就被视为危险物质。因此,如果按照欧盟委员会的最新提案,“柠檬提取物”将被禁用。
根据Val Díez博士的估算,将有包括佛手柑、桉树、柠檬、玫瑰、薰衣草等超过400种植物精油以及超过1000种化妆品天然成分受影响。
按照这样的影响范围估算,如果该提案通过,预计市面上80%的香水产品都将受到影响。
所以,这一消息一经发布,就在欧洲化妆品产业引发了轩然大波,不仅欧莱雅、奇华顿、IFF等相关企业表示反对,欧洲化妆品协会(Cosmetics Europe)等行业组织也加入了这场论战。
天然原料
正在遭遇“安全”和“功效”双重挑战
从十九世纪开始,随着合成化学的不断发展,全球化妆品产业对新技术的运用以及对“功效”的追求愈演愈烈。但随着化妆品对人体外貌的干预越强烈,产生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概率就越大。在法国,1972年一款含有滑石粉的产品就令36名儿童丧命,240名儿童受到*性伤害;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性染发剂中含有的四种苯胺原料致癌……
尽管各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法规,用来规范和提高这些产品的安全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对各种化学制剂化妆品安全性的质疑还是积累到了一个*的高度。
化妆品行业里的“天然派”由此诞生。
这其中,The Body Shop和Aveda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推行“*概念”的明星公司。但当时的主流化妆品加工企业都认为The Body Shop的创始人安妮塔·罗迪克提出的,将各种*植物成分加入化妆品中“太不切实际”,而拒绝与其合作。罗迪克还因此选择了医院中的尿液留样瓶子做自己新开发产品的包装,来表达对当时主流化妆品界的“反叛”。
作为依靠合成化学技术起家的欧莱雅公司,一开始对这股风潮疑虑重重。时任CEO的达勒甚至曾在公司内部宣称,“所谓*产品”是个“丑闻”[1]。
但随着这股风潮越刮越大,欧莱雅最终选择了顺从市场需求,不仅自行开发了不少类似产品,后来更是直接收购了The Body Shop。
*化妆品由此“开宗立派”,甚至力压“化学派”,一路风靡全球。
但是,主流的化妆品公司其实一直很清楚,“天然派化妆品”一开始就是建立在非常薄弱的研发技术和不完善的科学认知基础上的。
一方面,天然化妆品的配方体系仍然建立在原有的“化学配方体系”之上,只不过是将来自大自然的某些提取物加入到了配方体系中;另一方面,由于天然派坚决抵制化学合成防腐剂和动物实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化妆品配方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反而导致安全风险的增加。
就像“天然派”是在对“化学派”的反叛中成长起来一样,“天然派”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质疑。这导致“天然派”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寻求概念的升级,一路从天然发展到有机,再到如今的“纯净”。
但最近十年,随着研发的不断深入,对天然原料在“功效”和“安全”方面的质疑声音反而越来越大。
2016年,发表在“欧洲环境与科学”杂志上一篇题为《天然个人护理品——成分列表和法律现状分析》的论文在对市面上100个宣称“天然”的个护产品配方表进行分析后认为:由于所谓的“天然原料”其实是一种多成分的化合物,导致其添加到个人护理产品中会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多种物质之间的潜在相互作用并不清晰,其中潜在的风险,包括起效路径其实都不够明晰;
另外,这些复合物中的风险成分也并不在产品配方表中体现,以对消费起警示作用。
比如,香味过敏原柠檬醛、芳香醇、柠檬烯等都是常用的天然成分。这项研究甚至发现,很多明确标注针对敏感皮肤的产品,事实上至少含有“26种香味过敏原”中的1到7种过敏原。但这一切,在化妆品包装盒和标签上却被“XX提取物”掩盖了,没有进行明确的标注。[2]
因此,这项研究也认为,欧洲现行法规对“天然原料”的监管是有漏洞的。
事实上,类似的研究论文过去在欧美国家发表了很多,仅仅在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官方网站(PMC)能检索到相关论文就多达800多篇。
这大概也是这次欧盟委员会提出修改CLP,对所有的“天然原料”进行进一步监管的核心原因。
但由于经过近50年的发展,“天然派”早已经树大根深,并且法律的修改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和对相关经济利益的动摇太大,最终这项法规能否落地,结果还未可知。
或可延期四年
但“围猎”已经展开
或许是因为来自业界的舆论压力太大,6月27日,欧洲环境局(EEB)、化学交易委员会、健康交易委员会和化学信托委员会等非政府组织联合发布了一项声明称:对包括精油在内的一种以上成分(MOCS)的物质分类的争论感到担忧。这场辩论似乎受到了沟通误解和虚假信息的影响。
在这份声明中,这些非政府组织明确表示支持欧盟委员会的提议,并提出新条例通过后,在有科学证据的基础上,可以对特性的一些“天然原料”进行豁免。
EEB等NGO组织的声明截图
6月30日,欧盟理事会决定维持目前对于MOCS分类,但提出“邀请”,希望欧盟委员会在修订后的CLP法规生效四年后,就MOCS分类向欧洲议会和理事会重新提交报告。这意味着,“天然原料”暂时争取到了四年时间进行进一步发展。
但也还存在变数。
公开资料显示,欧盟的立法一般由欧盟委员会提出法案,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一起修订和批准,需要经过“一读”“二读”“三读”多重流程,并最终需要其中两方同意,法案才能通过。
据了解,欧盟议会预计将于今年秋季讨论欧盟理事会的这一提案。如果议会同意,则将按照这一意见执行,如果议会不同意,则会提出新的修改方案。
一切需要再等几个月才能水落石出。
但是,“天然原料”在欧洲面临的法律危机还不仅仅来自CLP一部法律,而是系统性的法律危机。
整件事情的源头来自欧盟雄心勃勃的“绿色欧洲计划”。
根据欧洲化学工业理事会的数据,欧洲现在74%的消费产品或专业产品中,大约存在12000种化学物质具有一种或多种可以引起严重健康和环境问题的风险。为了迅速扫清这些风险因素,欧盟委员会于2019年12月宣布了关于欧洲的绿色协议(a European Green Deal),其中包括一项“为实现无毒环境的零污染雄心壮志(a “zero pollution ambition for a toxic-free environment”)”和“绿色誓言:不造成伤害(a green oath: ‘do no harm’)”。
2020年10月欧洲环境局又发布了《实现无毒环境的化学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这一系列的大动作之下,截止2022年年初欧盟已经将1680种化学物质列入化妆品禁用名单,另有323种化学物质被限制使用。
事情进展到这里,“天然原料”并没有感受到任何危机。
然而,为了加快“绿色欧盟”计划,2022年4月欧盟又发布了一项限制路线图动议(a Restrictions Roadmap),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是“将一组类中所有物质视同为该组类中最危险物质一样的危险物质”。
这一原则结合欧盟已经发布的长长的禁用化学物质名单,就意外地把“天然原料”逼到了墙角。
比如对伞花烃(4-异丙基甲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百里香精油(Thyme essential oil)等精油中的成分,但对伞花烃已经在较早时候被欧盟列为了禁用物质,根据“限制路线图动议”中的“将一组类中所有物质视同为该组类中最危险物质一样的危险物质”的原则,一系列含有“对伞花烃”的精油就将被拖进禁用名单。
好在“限制路线图”还只是一项政治承诺,并不是正式的法规监管文件,但根据欧盟的规划,2025年至2027年一项秉持“限制路线图”思路的《通用风险管理方法》(GRA)将步入实施阶段,届时就会真正落实到法规层面。
这也是欧盟理事会决定将本次欧盟委员会提出的MOCS分类延期到4年后执行的原因之一。
换句话说,“天然原料”能不能逃出生天,最多还有4年时间。必须在2027年《通用风险管理方法》(GRA)全面落地之前,有个定论。
而接下来从法律层面的焦点在于,能否通过修订欧盟和化妆品相关的另外两部根本大法——化妆品法规(CPR)和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法规(REACH),对“天然原料”进行豁免。
无论如何,“*”就等于“安全”这个传统观点正在被迅速打破。天然原料接下来必须自证安全。
一场倒逼“天然派”技术升级的“围猎”已经展开,“天然派”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要么从底层技术进行升级,将混合物中的禁用和限用成分剔除,要么从安全评价方面寻求突破,证明其混合物即使含有禁用和限用成分仍然具有足够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杰弗瑞·琼斯著,王茁、顾洁译,美丽战争-化妆品巨头全球争霸史,p226-227.
[2]Ursula Klaschka,Natural personal care products—analysis of ingredient lists and legal situation,Environ Sci Eur. 2016; 28(1): 8. doi: 10.1186/s12302-016-00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