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被迫重回办公位,硅谷打工人和远程办公自由说再见

以目前情况看,这场力量悬殊的拉锯战已经告一段落。为了保住工作,员工必须放弃远程办公的自由,拉着横幅抗议不会动摇亚马逊的决定。

向来推崇灵活的硅谷大厂再也无法容忍员工脱离掌控。

根据外媒报道,最近,亚马逊因为要求雇员返回办公室工作遭遇几千个员工抵制。亚马逊没有动摇,反而更进了一步:要求外地员工必须在2024年上半年搬到办公室,如果不想去总部,那就必须去分部。一部分员工不愿意或不能妥协,选择离职。

以目前情况看,这场力量悬殊的拉锯战已经告一段落。为了保住工作,员工必须放弃远程办公的自由,拉着横幅抗议不会动摇亚马逊的决定。

相比总部老人们,真正成为公司牺牲品的,是这两年才进入的外地员工。疫情期间,亚马逊和其他硅谷大厂一样乐观,开启扩招模式。在科技产业并不发达的凤凰城、达拉斯和圣地亚哥,亚马逊招聘很多员工,这些人都在家办公。如今,亚马逊要求这些人拖家带口,搬去西雅图、阿林顿、纽约等地的办公点。

疫情期间,全球公司被迫参与了一场大型远程办公实验。而硅谷大厂今年夏天开始的 “回办公室”(RTO)运动,证明了短期内企业不可能允许大规模远程办公。这场远程办公的尝试,最终以失败收场。

远程办公效率本身还有争议,只是这一结局和单纯的数据无关,起作用的是企业运作方式。在庞大的公司机器中,所有员工必须遵照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才能保证齿轮运转的精准度。脱离办公室,也就脱离的机器本身。可以说,只要有公司这一结构普遍存在,大范围远程办公就是个遥不可及的理想。

一场试验

2020年初疫情影响,硅谷大厂们等到了实施远程办公的契机。Facebook、谷歌等公司先后提出远程办公计划,这也引发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远程办公革命。

据外媒消息,谷歌允许员工申请*远程办公,且批准了近8000名员工在家或在新的地点办公。但同时谷歌发言人也指出,远程办公会带来员工薪酬变化。居住在不同城市或州的员工薪资会有所差异,如果申请*居家,其薪水最高可能下降25%。

Facebook除了关闭办公室外,还推出了远程办公软件Horizon Workrooms,配合远程办公的潮流。推特甚至还停掉员工的出差和见面活动的津贴,为员工购置办公用品提供补助,落实远程办公。

这股远程办公的风也吹到了国内。阿里、腾讯和字节等大厂都推出了线上办公软件,钉钉、腾讯会议等成为了全民应用。疫情封控下,员工们在线上保持工作。

远程办公看似轰轰烈烈,但根据后续发展来看,这并不是大厂们打算长期推行的运行模式。这只是囿于疫情的无奈之举。

谷歌、苹果等公司愈加迫切。它们曾在疫情期间计划了多次重返办公室的时间,但不得不都因美国疫情难测而不断推迟。一边是返工难,另一边它们也并未停下扩招员工的脚步。

2020年Q3,亚马逊便猛增了24.85万名员工,谷歌去年计划扩招1万员工,苹果透露将在五年内创造2万个就业岗位。这样庞大的员工队伍显然不可能远程管理。

疫情过后,硅谷大厂们会将更多的劳动力放入具有象征性的大楼中,重新运行原有模式。特殊时期的远程办公只是硅谷大厂们的一次试验以及面对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措施,与其不断扩张的野心并不匹配。

重回日常

疫情放开后,硅谷大厂们希望员工重返办公室的心情更加急切。但长时间远程办公的员工以及本就为远程而入职的员工并不想使公司们如意。一场拉锯战也由此展开。

原定在2021年重返办公室的亚马逊因为疫情与员工反对一再推迟时间,直到今年其员工才陆续返回工位。许多已经经历长时间远程办公的员工们相当不满这一政策。超过2.2万名员工签署了请愿书反对回到办公室工作;仅恢复线下办公一个月后,许多员工罢工游行抗议。

这次,亚马逊的态度也十分强硬。其CEO向不愿返回的员工发出警告,其如果不执行返回政策,可能会失去工作。

亚马逊展现出了矛盾激化的一面。与此同时许多硅谷大厂也都在加紧推行重回办公室的政策。Meta、苹果和谷歌等公司将员工办公室出勤与其绩效评估挂钩,不合格的员工甚至会被解雇。据外媒报道,谷歌在今年6月实行混合办公,要求员工至少要在办公室工作3天。

2022年谷歌、亚马逊等硅谷巨头们都遭遇寒冬。谷歌母公司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34%,亚马逊更是大幅下滑了98%。此时的它们也已处于大规模裁员的阶段。

对大厂们来说,让员工更快回到办公室提振生产力看起来更加迫切,远比继续试验远程办公来得重要。

让员工重返办公室成为大厂们达成的共识。更何况,成千上万间租金不菲的新办公室,需要员工填满。

疫情期间,谷歌以21亿美元收购位于纽约曼哈顿的圣约翰码头写字楼,计划今年投入使用;亚马逊在佛吉尼亚州的Arlington建起的第二总部HQ2也在今年要投入使用。可以说,从大厂们购入办公楼时,远程办公结束的倒计时已经响起。

而对员工们而言,他们已经在三年的远程办公生活中找到秩序,重回办公室像固定的螺丝钉一样镶嵌在工位上或许是一种精神上的禁锢。但仅凭其意志想要脱离公司机器的掌控还很困难。在经济下行、通胀高居不下之时,保住工作才是*要务。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氪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互联网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