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家乐福中国「倒计时」?

如今,家乐福中国的命运似乎很难扭转,但无论如何,它都曾在中国零售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一位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

关店——是近年家乐福中国的主旋律。

截至2023年8月底,家乐福中国在广州已关闭其最后一家门店,使其在广州和深圳的门店数量降至零。本周,北京地区的最后一家门店也暂停营业,从现场看到,货架和收银台均已清空,退出北京市场几成定局。

根据苏宁易购在2023年上半年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家乐福中国截至2023年6月30日只剩下41家自营门店,而在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已关闭了106家门店。到了8月,关店进程再次加速。

家乐福中国对此的解释是,推进瘦身自救计划。然而,从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仅仅通过瘦身似乎已经无法实现自救。在这波变革的洪流中,家乐福中国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

01家乐福关闭北京最后一家店

在朝阳区宜居南路苏宁电器2层,退休的张大妈在门口徘徊,她看了媒体报道,说这是北京*开着的家乐福门店,特意驱车半个小时从双井赶来。“为了花光购物卡的余额,这里面还有1000多,来看看还有什么可买的,家附近的门店都关了。”张大妈的语气中透露着无奈。

这是北京最后一家关闭的家乐福,也是其在北京*的一处自有物业。

据了解,家乐福北京四元桥店是家乐福在中国*拥有自有物业的自建门店,且该卖场曾被作为亚洲*卖场来打造,开业时整个卖场的建筑面积达71380平方米。

然而,现实与张大妈的期望截然不同。现场货架大多空置,商品已所剩无几,场面十分混乱,收银台和服务台都没见有工作人员,部分散落的商品还有过期的情况,购物卡使用还只能用20%,剩下的80%需要现金支付。

见此状的张大妈随即发了个朋友圈,提醒朋友们家乐福四元桥店的现状并配图,以避免他们再白跑一趟。

“以前双井店还没关时,商品价格就已经高得离谱,比其他同类超市贵出两到三倍,但没办法,多贵都得买,不然购物卡里的钱就相当于扔了。”张大妈表示,刚出事儿的时候,大家都去买洗衣液、调料这些日常用品,到后来碗筷、冷柜里过期的东西这些都有很多人抢。

在家乐福中国的门店内,已经存在相当长时间的货品不全,价格翻倍的状态,而这些,成为了压垮消费者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持有购物卡的消费者非常被动,只能听从家乐福的制度,解释权也归他们所有,这些都没关系,但最起码应该做到商品供应齐全,定价合理。”张大妈说,家乐福最早是完全可以使用购物卡结账,到后来只能用购物卡的20%,再后来,甚至需要先提供姓名和手机号,完成实名认证,还要在10个工作日后到收银台处查询审核结果,审核通过后每张购物卡可以消费500元,当月有效。

这一步步为消费者设立的门槛越来越高,让张大妈突然意识到,家乐福的经营状况远比她想象中的更糟。

“当我意识到门店其实在进行清仓销售时,我才清醒过来。”在此之前,尽管家乐福的经营状况不佳,张大妈一直深信它能够东山再起,甚至在看到店员忙碌地整理货架时,仍抱有这样的希望。

可当她得知四元桥的现状后,“彻底要告别这家超市了”。

消费额度的限制、变动不定的购物规则、越来越空的货架,以及持续不断的倒闭流言,构成了家乐福购物卡危机的四面楚歌。其实,近些年,家乐福中国一直身陷困境,高管离职、供应链断裂、裁员闭店等危机接二连三地出现,都标志着家乐福正身处逆境。

回顾过去,家乐福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开始,就宛如零售界黄埔军校般的存在。乘经济快速发展之势,达到拥有321家门店的*状态。然而,到了2019年9月,即便苏宁易购完成了对家乐福中国80%股份的收购,这家曾经辉煌一时的连锁超市仍未能扭转颓势。

根据苏宁易购发布的财报,仅在2022年就关闭了58家家乐福门店,而在2023年又关闭了106家门店,使得家乐福在中国的门店数量骤减至仅剩41家。

总体来看,这家曾经被视为销售佼佼者的大型连锁超市,如今正面临着其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刻。

02家乐福何以至此?

有人评论称,“家乐福如果还是‘法国家乐福’,一定会体面退场,可惜早已不是。”

2019年,家乐福将中国业务的80%股权以48亿元卖给苏宁易购。这场交易,从外界看苏宁和家乐福牵手本是一举多得的“联姻”,两者相互引流、抱团取暖,更为壮大。

但事实并非如此。

掌握了家乐福的大权后,苏宁先是对其进行大肆改造,打破了家乐福卖场的整体布局,不仅将优势品类生鲜进行大改,还将卖场二层的杂货区和纺织区的地盘全部更换为苏宁电器类商品。

这样改造下来,的确出现过短暂的盈利。苏宁易购发布2020年半年报后曾表示,家乐福的*阶段整合较为顺利,2020年上半年家乐福实现的盈利达到了1亿元以上。但遗憾的是,盈利并没有持续下去。

2020年全年家乐福亏损了7.95亿元。进入2021年,家乐福的总营收还在下降。

抛开这些外界因素,改造后的家乐福整体布局不仅距离大卖场的定位越来越远,反而更像是苏宁易购的衍生品,它们忽略了双方来自不同的领域,苏宁以家电起家,缺乏做快消品的经验。

一位零售业内人士分析,苏宁对家乐福改造的核心问题在于,苏宁电器的相关产品是标品,跟生鲜完全不同,而苏宁却用管理标品的一套标准和流程来做生鲜,就会出现很大问题。

纵观苏宁经营,属于标品、低频、复购率低的商业模式,而家乐福主要的生鲜品类则是高复购率、高流水、大客流的特点,两者经营本就存在巨大差异。“苏宁还在自我陶醉在标品的打造和推广,而家乐福需要的客流,在人货场的角度上,‘人’才是根本,相反,苏宁则注重客单价。”上述零售业内人士称。

过去,家乐福的门店经营大量生鲜类的鱼肉蛋奶等商品以及各类方便食品,还有煎饼、炒饭等热食,但现在的家乐福完全被标品覆盖,曾经吸引周边消费者便宜的鸡蛋和蔬菜以及冻品都早已在门店“消失”。

此外,苏宁易购收购家乐福主要是想打通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把苏宁易购与家乐福线下店的流量打通,仿照天猫超市和盒马的做法。

这个想法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一方面,线下店是重资产,现金流压力非常大;另一方面,自2019年开始,线上电商红利已经开始下降,电商在获客方面已经没有了前期的优势。

“苏宁强势进入后没有很好的整合家乐福,仅把家乐福当成苏宁电器的延展商业,没有充分利用空间和电商的优势,特别是家乐福这个老用户底子基本上被败光后,对消费者毫无吸引力,一定程度上,苏宁断送了家乐福电商的可能性。”一位家乐福前员工表示。

同时,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时,家乐福中国业务本来就显示出颓势,后来苏宁陷入经营危机,自身难保自然更无暇顾及家乐福中国业务,苏宁易购还表示,公司净利润亏损很大原因是受家乐福的拖累。

很难说是家乐福拖累了苏宁,还是反之,但无论如何,家乐福中国的命运早在卖身之日起就注定。

03单独门店拆分售卖?

自从家乐福中国“出事儿”后,除了关店自救,还曾被报道过,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政府达成的战略合作,据悉,合作双方原计划在供应链、资金和商业运营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度合作,然而,家乐福的现状并没有因此得到明显改善。

多数业内观察者预测,家乐福在中国的未来只有两个可能的走向:要么破产,要么被再次收购。虽然再次“卖身”对家乐福中国是一个好的选择,但现实早已今非昔比,颓势明显的家乐福想要在中国“再婚”并不容易。

彼时,财大气粗的苏宁斥48亿元接手家乐福中国业务时,其在市场上虽非是“霸主”地位,但“老本儿”尚厚,旗下依然拥有200家门店,且在供应链和管理方面依然是行业标杆。同时,还在探索会员店和便利店等新业务,是一副自我振兴的积极画面。

然而,随着各种不可抗力因素的增多,家乐福中国业务持续走下坡路。曾经的供应链优势也因为关店和拖欠供应商费用而逐渐消失。目前,正常运营的门店数量大幅减少,资产自然也遭到严重缩水。

但并不都是悲观因素,家乐福在中国市场依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尤其是在门店资源上。一般来说,大型超市和商场会与物业方签订长期租约,并经常包含排他性条款。再加上其在四元桥的自建门店,家乐福在中国仍然有一定的价值空间。

因此,家乐福在中国的局势虽然严峻,但其门店资源和长期租约仍为其增加了一些筹码。

有业内人士表示,家乐福中国可能将门店单独售卖。比如,青岛市北家乐福就由家家悦接盘,目前已经进行装修;沈阳星摩尔店则被比优特接盘。由此来看,家乐福在中国“二嫁”更多是将门店拆分,找到不同的接盘侠。

在如今的零售市场环境,的确没有能大手笔将其完全收入麾下的勇气,单一门店收购可能选择性更多,降低接盘者的资金压力。可要真正扭转局面,单靠这些远远不够。推动家乐福下决心关闭门店的动因,正是一系列追债的供应商。

据悉,目前已经有好丽友、统一食品等多家供应商因家乐福拖欠货款而申请冻结其资金。更进一步,因合同纠纷,多家企业如统一、桃李食品、全申食品等已将家乐福供应链公司告上法庭。

因此,尽管家乐福中国业务在急速收缩,其资金问题远未得到解决,且问题似乎在逐渐累积,仅依靠关闭门店进行瘦身可能还远远不够,加速“卖身”或许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家乐福的资金压力。

如今,家乐福中国的命运似乎很难扭转,但无论如何,它都曾在中国零售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一位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灵兽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批发零售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