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蔚来做手机:外界看不懂,车主抢疯了

何小鹏曾托人给李斌带话,建议他谨慎投资,谨慎花钱。前者在G9的定价风波后「痛定思痛」,大刀阔斧改革组织架构,降低产品售价,销量立竿见影回暖,曾经重度投入的智能驾驶技术优势,才真正开始发挥效能。

「除了蔚来的车主,还有谁会买?」

「一个新进入手机行业的品牌,卖6899元起,是不是太不合理了?」

「专门给汽车定制一部手机,有意义吗?」

作为一个持续亏损、尚未有过盈利迹象的汽车品牌,蔚来做手机虽然不是新闻,但也从未有人看好。

9月21日,NIO Phone正式发布后,创始人李斌也又一次被打上「不务正业」的标签,他在发布会后接受采访时提到,蔚来的手机业务团队多达500人,每年投入5个亿,外界的对蔚来这一业务的质疑达到了顶峰。

但蔚来的手机被车主抢疯了。根据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在发布会上的说法,目前蔚来手机在没有三方渠道发售的情况下,备货已经售罄,订单排到了12月。

至少在蔚来车主这个不到40万人的小圈层中,NIO Phone的热度不输今年「无功无过」的iPhone 15系列。

很显然,做手机是继坚持换电和坚持做社群之后,蔚来又一次「外界看不懂,车主爱惨了」的决策。

而在行业层面,车企做手机的「必要性」也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验证。就在刚刚霸榜热搜的华为发布会前,阿维塔科技董事长兼CEO谭本宏也在微博上「剧透」称,华为与阿维塔联合打造的Mate 60 Pro阿维塔特别版「正在快速推进中」。

尽管阿维塔本就是华为、宁德时代、长安汽车三方合作的新造车品牌,「车手互联」也是华为的强项,但「为车造手机」的风潮,显然已经被蔚来掀起。

前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说:

「李斌做事从战略上来说,都是不错的,但时机和资金的匹配见仁见智,就像坚持换电模式、用户企业重度运营、在研发上不吝投入也有很多争议,不过蔚来的管理层还是坚持在做,用户反馈也很好。」

常有人将蔚来、李斌所做的事称为「商业宗教」——产品和服务强绑定,以理念招募用户,靠用户自发裂变扩张。而做手机究竟是「教义」实现的一部分和用户的自嗨,还是真实有价值的企业决策?

问题的的答案就在蔚来车主手中。

01 蔚来车主:可以买,不嫌贵

外界对蔚来做手机的*质疑在于,手机是一个主流品牌年出货量千万打底的行业,而蔚来目前总用户量还不到40万,其中六成使用iPhone——一款生态封闭但完整,很难被替代的产品。

作为同时拥有特斯拉、蔚来、理想、极星、大众等诸多品牌的电动车产品,且先后在4家车企有过工作经历的从业经历的新能源行业顾问,一苒受邀参与蔚来9月21日的发布会,是NIO Phone的首批接触者之一。

同时,他也是六成iPhone用户中的一员,「对于很多本来就双持iPhone和安卓的用户来说,接受蔚来的手机可能更容易,但我多年来都只持有一个手机,不愿意为管理手机花太多时间。所以NIO Phone成为二号机的过程,也需要适应」。

蔚来的NIO Phone被之所以称为「豪华版车钥匙」,是因为其区别于一般手机的体验提升,主要围绕其新一代车型标配的「UWB芯片」和「SkyOS 天枢」操作系统展开。

使用NIO Phone的车主能够实现比其他手机更便捷、稳定、安全的车辆解锁,精准定位到每张座椅的加热通风按摩控制,还能在车机上实现手机分身、应用接力等功能。此外,蔚来还为NIO Phone设置了单独的车辆控制实体键,可以一键呼出车控界面。

尽管上述功能中大多数都能靠App实现,但用NIO Phone会更快、更流畅。

尽管一苒对NIO Phone所能提供的这些特性给出好评,但他也明确指出蔚来做手机业务的*挑战在于「改变用户过去的习惯」

举例而言,在实际使用中,蔚来App甚至还没有解决双终端登录的问题,如果「双持用户」在NIO Phone上登录品牌账号,其原有设备的账号就会被下线,这对于刚刚开始使用双手机的用户而言,并不友好。

而对于像一苒一样了解蔚来的社群核心用户来说,购买一部NIO Phone也几乎是一个「无痛决策」。

在蔚来App内可以看到,用户要让蔚来的智能助手「NOMI」拥有可动实体,需要4900元,另外一款需要选配的车内AR产品套装「N-Box增强娱乐主机」价值4600元,「黑化」Logo的「Moon主题」套件售价4500元……

这个「高端品牌」的产品序列中,售价6499元的手机,属于技术含量颇高,相当具有性价比的存在。

几年前,罗永浩还在做手机时曾发表过「国产手机除华为外都是组装货」的观点,李斌在发布会上也说了类似的话,但被部分关注「机圈」的用户指出是忽略了「调教」的重要性。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手机品牌跟随核心零部件厂商如高通、联发科的研发节奏发布产品,也是不争的事实。

张君毅表示,目前大部分手机企业确实不是自己把控全流程,但蔚来用户对NIO Phone的期待是一部「蔚来的手机」,而非「蔚来联名的安卓手机」,尽管*代手机可能还不健全和完整,但也反映了李斌在用户体验和技术创新方面的一些理念。

作为「超级非典型蔚来车主」——由于工作频繁出差,每年开蔚来的行驶里程仅为100多公里,张君毅对于蔚来提供的车主权益、生态体验反而感知更强,「我相信也会有很多人基于生态选择NIO Phone」。类似地,此前华为与保时捷设计联名时,很多购买相关产品的用户并非保时捷车主,但也会受到品牌力的感召下单。

在他看来,作为随身的社交工具,目前NIO Phone的定价并非「惊心动魄」,并且手机也可以作为可穿戴设备——例如管理层在发布会上提到的手环,和已经「上车」的AR眼镜的中心存在,「这是一个生态」。

由于品牌定位高端,蔚来的核心用户中有不少人像一苒和张君毅一样更多从「生态」的角度看问题,对价格不甚敏感,因此对NIO Phone有着更为顺滑的接受态度。

但对于「沉默大多数」和一些「摇摆用户」来说,「观望」才是正常的。手持华为Mate 40 Pro,没有频繁换手机和双持习惯的大在(化名)对于蔚来品牌一直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并不关心品牌发布会,信息更新主要来自车主群里的Fellow(服务专员),但认可蔚来的服务价值,两年前购入了当时蔚来的最顶配车型——加购「服务无忧」和「保险无忧」的蔚来ES8,售价超过60万元,当时他的另一个选项是尚未国产的宝马X5,售价在70万元左右。

大在是蔚来另一类车主的代表,他们是二线城市的「尝鲜先锋用户」,但并不像蔚来核心用户一样和品牌强绑定,热衷于向身边人推荐蔚来。他的一位好友曾被他推荐购入蔚来ES6,但最终因为用不惯电车,被续航焦虑劝退换回了油车,大在说:

「我用车感受还可以,换电很不错,也不担心蔚来倒闭,但不会向朋友再推荐了,至于手机,我会考虑看看。」

02 蔚来也在「生态化反」,李斌会成为下一个贾跃亭吗?

谈及蔚来的手机布局,张君毅和一苒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生态」和「安全」。

目前,「车手互联」有三种模型。

其一是「华为智选」模式:

华为并不直接造车,而是以「轻资产」进入负责汽车的设计、研发,一定程度上管理生产,华为问界品牌就是这种模式的产物,问界车型直接采用「鸿蒙」车机,能和华为手机高度互联互通。隶属于「HI(Huawei Inside)模式」的阿维塔也能获得类似的能力,并将推出定制版手机。

其二是「吉利-星纪魅族」模式:

吉利集团通过收购魅族品牌,利用其手机研发能力为车机升级赋能,根据用户和媒体反馈,前者的车机系统在魅族介入后得到了巨大提升,魅族手机和吉利旗下的领克、极氪品牌之间的互动,也已经接近华为鸿蒙体系的水平。

其三就是蔚来首创的「车手一体」模式:

手机完全由汽车主机厂主导研发,品牌也保持一致,手机能够*化地为配合汽车智能化的需求定制。可以预见的是,小米若造车成功,MIUI也将实现车机与手机的深度互动。作为《火星人马斯克》的作者,一苒表示,特斯拉也有可能推进自己的手机业务,届时马斯克将进一步打通内容平台(X)、随身智能终端和智能汽车终端,以及联通这一切的软件生态。

但在这些已经落地或「看起来可靠」的玩家之前,乐视是最早拿出「生态化反」方案,并且同时推进各类智能终端和造车业务的人。因此,在蔚来做手机的决策流出之后,也一直有声音将李斌和始终没有回国的贾跃亭联系起来。

但李斌自己显然并不认可这样的判断。他在发布会后不仅提到手机的门槛「没有那么高」,而且将手机看作比汽车更容易的业务,简而言之,蔚来做手机是「以高打低」。

据一苒了解,蔚来曾经和一些主流手机厂商洽谈过合作事宜。但双方都对用户体验、数据安全和渠道利益有非常重大的考虑,很难协调一致。最终蔚来还是决定自己做。

具体到执行层面,蔚来挖来了美图手机总裁尹水军及其麾下一众高管,并组建了500人左右的手机团队,每年投入5个亿,与车机共享研发资源。

在他看来,品牌定位越高端,用户对数据安全、用户隐私的要求就会越严苛,但流畅的体验需要靠数据来打通,所以蔚来自己做一定是最安全的,「当然,蔚来的手机用户规模目前只有几万人,这个业务注定是亏钱的,等于向用户体验输血」。

而在蔚来创业初期就与李斌有过深入交流的张君毅提到,即便目前品牌的用户不算多,但李斌作为学习社会学出身的企业家,「有一个理想中的社会实践」——他希望用好的服务来吸引客户,让现有客户去影响和吸引新客户,「这是蔚来一直没变的初心,他们是殚精竭虑要为用户好的,用真诚和关心去打动用户,形成一个正能量的社群。」

值得一提的是,NIO Phone尽管引发了广泛讨论,但9月21日当天的发布会,并非专为这款「试水」产品开办,而是一场全面介绍蔚来技术研究成果的发布会,并被命名为「NIO IN」:

希望向用户推广蔚来品牌的内在和研发实力,同场首发的还有蔚来的自研激光雷达主控芯片「杨戬」,这也是蔚来「从0到1」的另一款产品。

据了解,蔚来内外都有诸多声音建议品牌要多在技术层面做传播、讲故事,为财报中高昂的研发费用占比「正名」——它们被花费在自研电机、电池、芯片等诸多核心零配件上,若能成功,将为品牌打造更深的护城河,并帮助蔚来在下一个十年应对新能源市场的「淘汰赛」。

03 结语:手机之后,车企还得卖车

蔚来是很多新造车品牌模仿的对象。

吉利旗下的极氪品牌在营销和用户运营上几乎复刻蔚来,也用了不少蔚来的人才;其他品牌在做社群、做服务时,也绕不开蔚来的方法论;中国的换电体系,从蔚来起步,目前上汽、比亚迪等大集团,也在尝试加入。

但暂时没有哪家车企会全盘套用「蔚来方案」,原因也很简单:

作为一家独立创业的汽车公司,它创业十年,卖出接近40万辆车,但还没有盈利的迹象,并且经常出现「圈外看不懂,圈内爱疯了」的「宗教式品牌传播」,舆情两极化。

和理想比,蔚来销量爬坡太慢。曾经「*新能源品牌」的「王座」,在比亚迪的「仰望」品牌推出之后,也快保不住了。曾让蔚来引以为傲的服务体系,在用户进一步增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质量下降的情况。

李斌在发布会前后数次提到,尽管业务扩张都在可控范围内,但蔚来的组织管理能力,确实有需要补齐的短板。

一位蔚来内部负责技术相关工作的员工表示,对于手机业务,他持一种「看不清,拿不准」的状态,对于李斌重投入做手机的决策,他不置可否,因为离自己的工作太远。

何小鹏曾托人给李斌带话,建议他谨慎投资,谨慎花钱。前者在G9的定价风波后「痛定思痛」,大刀阔斧改革组织架构,降低产品售价,销量立竿见影回暖,曾经重度投入的智能驾驶技术优势,才真正开始发挥效能。

但熟悉李斌、关心蔚来的人士,又常常高度赞赏这位创始人的战略眼光,与外界的不理解和财报上不够好看的数字形成鲜明对比。

或许,从战略到战术,从思考到落地的距离,正是蔚来品牌的构想与挣钱回血的现实之间的距离,NIO Phone不会压垮蔚来,但也不会让蔚来「一步登天」。

秦力洪曾说,蔚来目前的重投入是「交学费」,但在中国,「拿成绩」有时候比「有过程」更重要,除了「生态」,一苒和张君毅的另一个共识是:

多卖车,才是蔚来眼前最重要的事。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剁椒TMT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新能源汽车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