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雅诗兰黛、海蓝之谜被点名,过度包装为何屡禁不止?

“史上最严格”的限制要求出台后,市场还亟需建立一个全链条的包装治理体系。

一盒几十克重的面霜,被纸盒、塑封包裹后,还要套上一只小巧精致的丝绒袋,外加层层包装纸、隔板、丝带和一个大纸盒,再附上几张贴心的祝福卡片。一套组合流程下来,一个精美的护肤品礼盒就此打包完成。

这是商家们惯用的“仪式感”操作,但却难逃“过度包装”之嫌。

最近,雅诗兰黛、海蓝之谜等知名品牌,就登上一份过度包装的黑名单。

9月8日,江苏省镇江市消费者协会公布了一份商品包装情况调查报告,调查员对19件样品展开调查,发现茶叶、化妆品、食品等礼盒产品是过度包装的“重灾区”。

经测算,海蓝之谜面霜、雅诗兰黛口红等产品的包装空隙率严重超标,SK-II面膜轻微超标。

今年9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实施《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

对比此前版本,新国标对食品、化妆品的包装层数、包装空隙率、包装成本都作出更明确的要求,有“史上最严格”之称。

例如,一瓶50毫升的化妆品,包装空隙率不得超过40%。

在镇江消协的调查中,茶叶、食品礼盒也存在严重超标情况。调查员在“北京同仁堂健康旗舰店”购买的干制海参套盒,其商品空隙率高达93.21%,远高于食品包装空隙率限定的≤50%的标准。

实际上,这份国家标准于2021年就公开发布,为企业和市场设置了两年过渡期。但能明显发现,过度包装问题仍然难以被根治。

01 企业违法成本低,消费者被“割韭菜”

很多化妆品品牌,在过度包装中“并非初犯”。

2020年,雅诗兰黛、海蓝之谜、香奈儿、Gucci等品牌就被监管部门点名。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抽查检测后发现,化妆品登顶过度包装问题榜首,不合格率高达70%,均存在包装空隙率过大的问题。

特别是节日期间,商家为追求更大的利润空间在包装上大做文章,还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经过一番华丽装扮的礼盒,能卖出比原有产品高出几倍的价格,并美其名曰“节日限定款”,这让不少人直呼是“智商税”、“割韭菜”。

近期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美妆品牌花西子,也被诟病过度包装的问题。公开资料显示,花西子申请的177个专利中,有一半都是产品外包装设计。

一位网友曾发布的花西子快递拆箱视频,曾引起广泛热议:硕大的快递箱中被无用纸盒、立体卡片、广告单页填满,而实际产品仅为三支口红。

这直接引发网友不满:“一切成本加利润,最后都会算在消费者身上。

在道德层面,所有人都知道过度包装是极不环保的行为,但为何屡禁屡犯?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还是过低的违法成本。

从法律要求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简称“固废法”)已经对企业过度包装行为制定了惩罚措施。

根据要求,违法企业会受到“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情节严重,会受到“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目前的流程还是先约谈再整改,如果拒不改正才会被罚款。但对于那些资产庞大的大企业来讲,这种处罚力度实在是杯水车薪,难以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摆脱塑缚政策专员李茜向36碳表示。

至于如何定义情节严重?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规中还未给出明确划分。

图源:《固废法》

李茜表示,实际上类似文件早在2009年就已经出台。后来电商、快递行业迅速发展,产品销售渠道多了,给市场监管也提升了不少难度。尽管大家都在强调这一问题,但是相应的匹配机制还没有建立,这是过度包装难以被解决的一大原因。

例如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生产者的责任不仅只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且还要延伸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废弃后的回收和处置。这项制度已经在欧盟国家较为普遍,但在我国还未成型。

另一大因素也与市场需求有关,常常与消费者心理学挂钩。

商家营造出高档奢华的观感,以满足一些消费者“好面子”的心理。因此,产品不再是满足功能性的需要,而是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比如“天价月饼”,就迎合了一些消费者的送礼需求,助长月饼礼盒的奢靡包装一度盛行,市场价格被不断炒高。

可持续包装企业Huhtamaki普乐集团北亚区副总裁耿康向36碳表示,适度包装的理念可以理解为“Fit for purpose”,即契合其应有的包装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更环保的材质和更创新的设计,以避免资源浪费。如果把重心仅放在吸引眼球,就属于本末倒置了。

但当更多消费者开始接受环保理念,并纳入消费决策中时,他们又会发现一个新问题:市场上并没有提供足够的绿色选择。

02 替代产品不足,仍是一大痛点

如今,绿色消费落实到行动层面的阻力之一,是替代产品的缺位。

无力感”,是这群绿色消费者们常常提到的一个词。

中消协发布的消费者感知调查报告显示,有八成消费者反对过度包装,超四成消费者表示“知道是过度包装,但没有选择余地仍然选择购买“。

为此,36碳在几家线上购物平台进行问询,当问到是否可以提供产品简易包装的时候,得到的基本都是否定回答。有的商家还会以“精美包装”为产品卖点,说服我们继续购买。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培养起的环保理念,很容易被匮乏的现实选择所击退。

图源:淘宝

如果从根本上杜绝这一问题,监管机构、产品商家、销售平台、消费者都需要承担起不同责任。

从产品企业维度来看,前几天刚生产出*碳中和产品的苹果公司,就在绿色包装中下了不少功夫,甚至还细化到油墨使用量。

很多年前,一位“果粉”在国外社区平台Reddit上发布了一张照片,展示了从初代 iPhone一直到iPhone6 Plus的包装盒。从图中可以看出,iPhone的包装设计一直在改良,不仅更加精致小巧,油墨面积也更少,甚至是侧边的品牌标识,都在不断精简。

这一理念已内化为苹果的品牌基因,苹果把大量的塑料托盘、保护膜和包膜缓冲材料等,都换成纤维替代品。2022 年,苹果已将包装设计中的塑料减少到只剩4%,并计划到2025年彻底淘汰塑料包装。

在苹果最新推出的*碳中和产品——Apple Watch Series 9中,其包装就采用 100% 纤维材质;包装尺寸也更小,让每次运输的手表出货量可以增加25%。

随着线上购物兴起,海量的快递包装垃圾问题也不断涌现。

亚马逊推出了自有集装箱运输 (SIOC) 计划,旨在使用制造商的原始包装交付产品,从而无需额外包装。

例如对于三星的一款电视,亚马逊为其减少了9个不必要的包装组件,使包装体积显着减少了 69%。与标准包装相比,直接减少了87%的空气运输。

从今年开始,亚马逊也在订单页面中设立“无额外包装送货”的选项,以提供更多环保选择。

李茜表示,治理过度包装问题也不能单靠材料,另一大重要路径还在于提升循环次数,例如增加可循环快递箱的投放量,并在快递柜旁边增设包装回收功能,从而建立起可循环快递箱的“逆向物流”模式。

如今仅有几家大型物流公司做出改变,如京东、顺丰分别在北京、天津、深圳、海南等省市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试点。虽然目前全国可循环快递箱的存有量已经超过1000万个,但它们仅限于同城快递,在全国快递件数中占比不足1%,还未形成规模化效应。因此很多消费者都没接触过,未来的推广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大。

产品过度包装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这么多年来迟迟难以解决,则是多方责任缺失的结果。

如果市场上仍不能建立起一个全链条的治理体系,那么即使这项“史上最严格”的新国标正式实施,也很难在市场中激起大的水花。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碳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