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线上价格比线下贵,被「背刺」是消费者的宿命?

随着AMIRO觅光,线下价格背刺线上的“翻车”,整个美容仪行业或也将在舆论质疑的重压裹挟下,踏上双11购物大潮。对其觅光来说,究竟是底气十足,还是最后的狂欢?这次或许只有时间会揭开最终的答案。

贾乃亮直播间力推的觅光美容仪,彻底翻车了?

双11,这个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是消费者们“薅羊毛”的好时机。过去,人们热衷于抢购3C、服装、日用品和大家电。如今,随着颜值经济的崛起,更多爱美的人加入到双11的狂欢中,希望在这个购物狂潮中找到满足自己美丽需求的心头好。

不曾想在双十一薅商家的羊毛的消费者,结果自己反而被割了韭菜。

近日,中国网的报道指出,有消费者反映,贾乃亮直播带货的一款美容仪,线上比线下约贵1600元左右。这款美容仪正是AMIRO觅光旗下的胶原炮产品,因其存在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同货不同价”的情况,且价格差异较大,被质疑“线上割韭菜,线下清库存。”

据公开信息显示,AMIRO觅光胶原炮*代产品在京东、天猫、抖音等不同平台官方店铺预估到手价为4599元,与贾乃亮、向太等达人抖音直播间预估到手价相差无几,但在线下的山姆超市里,该款产品的日常售价为2999元,线上线下价格预估相差约1600元左右。

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贾乃亮等明星光环的作用下,同样的商品在线上竟然能比线下贵那么多,购买到相关产品的消费者这一次彻底沦为了“韭菜”。随着该事持续发酵,“贾乃亮带货美容仪线上比线下贵1600元”这一微博话题阅读量超3859万。

在此背景下,AMIRO觅光美容仪接连被多家权威媒体报道或存在资质不达标、涉嫌无证非法经营、线上线下同货价格差异大的情况,这个在直播间借助明星声量大卖特卖的网红品牌正陷入持续的声讨。

频频陷入争议,AMIRO觅光觅光还能以“国产大牌”,俘获消费者芳心吗?

01 线上比线下贵,觅光定价开倒车?

随着近几年美容仪市场的火热,引得众多玩家涌入,竞争异常激烈。特别是在双11这种大规模促销活动期间,各个美容仪品牌都竭尽全力,针对不同销售渠道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据公开数据显示,10月24日在贾乃亮直播间里卖的觅光胶原炮第二代,正常售价为4299元,当天直播有大促补贴120元的券,再加上返现500元,最终的到手价是3679元。

然而,有消费者发现,在线下山姆超市里,这款觅光黄金点阵美容仪的售价仅为2999元,比贾乃亮直播间4599的价格还要便宜的多。原本只是两件不同产品的价格差异问题,但后来谣言却越传越离谱,变成了品牌方故意欺瞒消费者。

“太坑了!”、“差一点就当了大冤种!”,不少消费者对这类线上线下同品不同价的行为感到气愤。

回看觅光的品牌成长历程,可以用“狂飙”来形容。

自2015年成立的觅光,最开始靠做美妆镜起家,并在*的直播间中,获得了极高的推荐,这使得其迅速在网络上走红。

直到2020年,正式转型进入美容仪赛道。2021年,AMIRO觅光的美容仪市占率只有0.22%,短短一年时间,就飞速升至了19.84%,成功占据了2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仔细观察觅光的崛起过程,不难发现,其与早期国产美妆品牌的路径非常相似,都是通过明星+网红直播进行推广,进入市场。觅光不仅邀请了高圆圆作为品牌代言人,还邀请了王子文、蔡卓妍、钟欣潼、张雨绮等明星在社交平台上进行产品推广和种草。这种“砸钱”的营销方式,不仅依赖于前期美妆镜业务的资本积累,还得益于了大量资本的加持。

据天眼查显示,从2017年以来,觅光共获得五轮融资,投资阵容堪称豪华,不仅有真格基金、顺为资本、凯尔特亚洲创投等知名机构,还有小米集团、腾讯投资等互联网大厂。光是公开披露的融资总额就已经高达数亿人民币。

仅靠美妆镜起家,用营销砸出了一匹黑马,觅光前期的“顺风顺水”,足见相较科技含量,营销上的运作,对美容仪的短期爆发,效果更加立竿见影。

02 宣传射频技术,却资质存疑

就在最近,AMIRO觅光发布了其最新的两款产品——AMIRO觅光胶原炮第二代和AMIRO觅光大排灯Max。这两款高科技产品,为即将到来的双十一促销活动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然而AMIRO觅光却疑似被曝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那就是他所宣传的核心射频技术,缺乏相应资质证明,被质疑为无证非法经营。

据悉,AMIRO觅光旗下产品无论是产品名称还是用户收到的产品说明书中,均没有和射频相关的说法和资质证明。

而在见诸报端的诸多宣传物料上,射频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射频美容仪的核心卖点,也是AMIRO觅光的重要宣传点。同时,在品牌相关产品宣传页面中,也有着大量与射频技术相关的宣传内容。比如“48极黄金点阵射频能量、升级中心电极射频技术,能量更猛更高效、深层射频技术,全面覆盖真皮层。”

在近期的打假网红铁头的一场直播中,直接在直播间公开喊话广东夫妇,质疑其所卖的某品牌美容仪宣传的射频能量为皮肤真皮层的3.6毫米,提拉全脸,淡化法令纹眼角纹抬头纹鱼尾纹功能,并无效果。氢消费注意到,在铁头直播中,所展示的美容仪,品牌名称为极萌。

可见,美容仪资质不明这种情况,并非某一品牌独有,而是整个行业目前的通病。

但伴随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2022年第30号)》,自2024年4月1日起,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

而根据业内人士分析,三类医疗器械注册一般从临床备案开始到临床试验完成需要1年周期,后续注册提交到国家药监局,受理下证需要还需要8-12个月。简单来说,整个审批周期接近2年。

但在科学技术部于今年4月3日发布的《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国际合作临床试验备案情况公示(2023年3月17日至3月23日)》中,觅光品牌中ABFM03型号美容仪于今年4月份才申请临床备案。若按照正常Ⅲ类医疗器械注册周期推算,该型号美容仪在2024年4月并没有办法完成Ⅲ类医疗器械注册,无法取得Ⅲ类医疗器械证书。另外在相关网站中,也没有查到觅光当前大力推广的胶原炮二代产品的备案信息。

这也意味着,AMIRO觅光此前并未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且在2024年4月前可能仍然无法取得Ⅲ类医疗器械证书,如果不能取得相应资质,以AMIRO觅光为代表的美容仪品牌或将涉及无证非法经营,会有停产停售的风险。

除了近期“线上线下不同价”和“无相关资质”的问题被扒出外,早在之前,就有网友质疑AMIRO觅光在研发结果上前后矛盾,并且还利用产品升级的信息差在售卖定价上铤而走险。

02 容貌焦虑后,又看上了定价信息差?

2022年8月,AMIRO觅光推出*代新品美容仪AMIRO觅光胶原炮,据产品宣传资料显示,该产品采用了点阵旋转电场射频技术,搭配“盖章”的护肤模式。在2023年9月第二代AMIRO觅光胶原炮上市之前,*代胶原炮还在以19极黄金点阵射频曾作为重要宣传噱头。

而到2023年6月,宗匠科技研发负责人曾在品牌文章中表示,经过上百次实验调整,发现电极并非越多越好,最终得到19极黄金点阵射频的*方案,宣称能让能量更深入,更聚焦。然而,仅时隔三个月,AMIRO觅光2023年在9月的发布会上推出胶原炮二代,宣称以48极黄金点阵射频打造面中“能量*”,从而精准解决抗老问题。

经过对AMIRO觅光胶原炮一代和二代产品参数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此次升级几乎没有改变内部电路硬件,只是简单增加了电极个数,由19级变成了48级。最关键的是,AMIRO觅光在宣传一代产品时强调,电极并非越多越好,19极黄金点阵射频已为*方案,能让能量更深入、更聚焦。然而,仅仅三个月后,他们就推翻了此前的研发结论,这种“打脸”操作不仅让消费者感到品牌措辞的自相矛盾,也让此前的研发结果显得毫无意义。

当将射频技术“改口”为越多越好、甚至技术层面“换汤不换药”等,以此种行为来抬搞产品价格,势必将在消费者市场落入下乘策略。

而这种趋势,已有所显现。比如就有消费者在网络上投诉,表示今年8月以4799元的价格购买了AMIRO觅光胶原炮*代产品。当询问客服是否即将推出第二代新品时,客服明确表示目前没有新产品的上市计划。然而,令人失望的是,仅在2023年9月,AMIRO觅光就推出了胶原炮第二代产品,并表示消费者可以补1300元来换取新产品。

此外,类似的情况在小红书上也有消费者反映,并表示他们在刚刚购买*代产品后不久,就推出了第二代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偶然事件,比如AMIRO觅光在其六级射频美容仪Pro版和升级款六级射频仪MAX版之间也采取了相似的操作,更换了配色、更改了体积、调整了射频参数,但价格却上涨了1000元左右。

这些事件也进一步引发了消费者对于AMIRO觅光利用产品升级的信息差来定价的质疑。据黑猫投诉显示,有消费者投诉AMIRO觅光“山姆卖2999,我买的时候4599,溢价1600”“觅光割韭菜,一代买完下个月就出二代,要求换新客服不处理”。

然而,再结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美容仪市场的新规,不难发现,AMIRO觅光似乎有着线下清库存,线上割韭菜的嫌疑。这种利用信息差让粉丝们频频买单的行为,实则让人寒心。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随着AMIRO觅光,线下价格背刺线上的“翻车”,整个美容仪行业或也将在舆论质疑的重压裹挟下,踏上双11购物大潮。对其觅光来说,究竟是底气十足,还是最后的狂欢?这次或许只有时间会揭开最终的答案。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DoNews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生活服务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